專利名稱:便攜型電子式汽車車輪定位儀轉角盤的檢定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汽車工業領域的檢測設備,更具體的說,它涉及一種便攜型電子式汽車車輪定位儀轉角盤的檢定裝置。
背景技術:
汽車操縱穩定性和直線行駛性是由汽車車輪定位參數的合理匹配保證的,參數的任何一項失準便會導致汽車失去操縱穩定性和直線行駛能力,加快輪胎磨損,油耗上升,安全性下降等問題。車輪定位儀是檢驗車輪定位最重要的檢測設備。目前全國車輪定位儀的保有量達 20多萬臺,并且以每年30%的速度在遞增,然而不論是其生產過程還是其使用過程,目前均不能對車輪定位儀的性能進行有效的檢驗,無法保證車輪定位儀本身的檢測精度。車輪定位儀轉角盤是車輪定位儀主要附件。車輪定位儀對主銷主銷后傾角和主銷內傾角的測量是通過數學模型間接測量得到,在模型中主銷主銷后傾角和主銷內傾角為車輪水平轉角的函數,四輪定位儀通過水平放置在兩前車輪下方的轉角盤完成對車輪水平轉角的測量進而得到主銷后傾角和主銷內傾角,同時四輪定位儀在測量車輪最大轉向角時也需通過轉角盤測量。因此,為保證四輪定位儀測量結果的準確性,必須對四輪定位儀轉角盤進行檢定。
發明內容
本發明具有模擬汽車車輪在轉角盤上轉動的功能,并能夠通過高精度編碼器讀取車輪定位儀轉角盤的實際轉角,其模擬車輪轉角的大小可直接讀出,檢驗裝置的精度高于車輪定位儀轉角盤的檢測精度,可滿足國家質量監督部門以及生產廠家對車輪定位儀轉角盤的質量進行實地快速檢定的要求。參閱圖1至圖12,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本發明所提供的便攜型電子式汽車車輪定位儀轉角盤的檢定裝置包括有手柄、套、底座、支座、 軸承端蓋、軸承座、轉軸、壓盤、彈性膠墊、編碼器、軸承與定位螺栓。底座放置在平整的地面上,三個螺栓分別穿過套的三個圓形通孔及底座的三個螺紋孔與底座螺紋固定連接,兩螺栓分別穿過編碼器的L型支架與支座的L型鋼板側面的圓形通孔通過螺母將編碼器固定在支座上,支座的絲杠的頂端穿過底座的L型鋼板的圓形通孔與套的螺紋通孔螺紋連接,手柄的螺栓穿過支座的絲杠頂端的圓形通孔,螺栓的端部與螺母螺紋連接。軸承座的圓形通孔內側與軸承的外側面接觸配合,軸承端蓋的端面將軸承外圈端面壓緊,軸承內圈與轉軸中部軸肩的端面壓緊,四個螺栓分別穿過軸承座底板和支座的L 型鋼板的四個圓形通孔,并通過螺母與支座固定連接,軸承端蓋的三個螺栓分別穿過軸承端蓋的三個均布的圓形通孔和軸承座的三個均布的螺紋孔,將軸承端蓋與軸承座螺紋固定連接,編碼器的輸入軸插入轉軸上端面的圓形盲孔與之小間隙配合,定位螺栓穿入轉軸頂部側面加工的螺紋孔,定位螺栓的端部壓緊編碼器插入圓形盲孔中的輸入軸的側壁,轉軸兩端穿過軸承端蓋中部的圓形通孔,轉軸下端穿過壓盤中部的圓形通孔后通過螺母與壓盤固定連接,轉軸與支座的絲杠同軸,五個內六角螺栓分別自下而上穿過彈性膠墊的五個階梯孔和壓盤下底面的五個螺紋孔,使彈性膠墊與壓盤固定連接。技術方案中所述的手柄是由螺栓和螺母組成。技術方案中所述的套為階梯圓柱型零件,套沿軸向加工有一螺紋通孔,底面加工有三個均勻布置的圓形通孔。技術方案中所述的底座由矩形鋼板和L型鋼板焊接而成,L型鋼板水平方向的一面加工有一個圓形通孔和三個圍繞圓形通孔均勻布置的螺紋孔。技術方案中所述的支座是由圓柱絲杠和L型鋼板焊接而成的焊接件,絲杠柱面加工有螺紋,頂端加工有一圓形通孔,下端與L型鋼板的上平面焊接,L型鋼板側面加工有六個圓形通孔。技術方案中所述的軸承端蓋為階梯圓柱型零件,沿軸向加工有一圓形通孔,底面加工有三個均勻布置的圓形通孔。技術方案中所述的軸承座由三塊鋼板焊接而成,一塊鋼板作為軸承座的底板,其四角加工有四個圓形通孔,另兩塊鋼板與底板垂直對稱焊接,鋼板外側加工成圓弧型,端面沿圓弧軸線方向加工有圓形通孔,通孔周圍均勻加工三個螺紋孔。技術方案中所述的轉軸為一階梯軸,軸中段的直徑大于軸兩端的直徑,軸的上端面加工有一圓形盲孔,軸頂部的側面加工有一螺紋孔,該螺紋孔穿透轉軸上端面加工的圓形盲孔的側壁,轉軸的下端加工有螺紋。技術方案中所述的壓盤為圓柱形零件,上底面加工有一圓形通孔,下底面加工有一大圓柱型盲孔和五個均勻布置的螺紋盲孔。技術方案中所述的彈性膠墊為圓形橡膠片,繞軸線均勻加工有五個階梯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1)轉軸與支座的絲杠同軸,當絲杠向下移動時,其作用力垂直作用在轉軸上,便于使待檢轉角盤與壓盤對正,使壓盤和彈性膠墊有效可靠與轉角盤接觸,采用兩個軸承,使轉軸能向下壓緊壓盤的同時又能使轉軸在檢定轉角盤時能自由轉動,采用L型鋼板和絲杠焊接而成的支座作為運動傳遞機構,實現快速穩定夾緊。(2)本發明的主要零件采用標準鋼板進行加工,首先,標準鋼板產量大,機械加工工序少,生產成本較低;其次,作為測量儀器的重要附件,采用標準鋼板具有一定的強度,能夠在長期使用中不變形,保證測量的精度,可以滿足國家標準對檢測精度的要求;最后,以上主要零件為鋼板組成的空心結構,大大降低了檢測設備的重量,提高了設備安裝調整操作的靈活性。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圖1是便攜型電子式汽車車輪定位儀轉角盤的檢定裝置的軸測圖;圖2是便攜型電子式汽車車輪定位儀轉角盤的檢定裝置的正投影視圖;圖3是便攜型電子式汽車車輪定位儀轉角盤的軸承端蓋5、軸承座6、轉軸7與軸
5承11連接位置的剖視圖;圖4是便攜型電子式汽車車輪定位儀轉角盤的轉軸7、壓盤8與彈性膠墊9連接位置的剖視圖;圖5是套2的軸測投影圖;圖6是底座3的軸測投影圖;圖7是支座4的軸測投影圖;圖8是軸承端蓋5的軸測投影圖;
圖9是軸承座6的軸測投影圖;圖10是轉軸7的軸測投影圖;圖11是壓盤8的軸測投影圖;圖12是彈性膠墊9的軸測投影圖;圖中1.手柄,2.套,3.底座,4.支座,5.軸承端蓋,6.軸承座,7.轉軸,8.壓盤, 9.彈性膠墊,10.編碼器,11.軸承,12.定位螺栓。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詳細描述本發明具有模擬汽車車輪在轉角盤上轉動的功能,并能夠通過高精度編碼器讀取車輪定位儀轉角盤的實際轉角,其模擬車輪轉角的大小可直接讀出,檢驗裝置的精度高于車輪定位儀轉角盤的檢測精度,可滿足國家質量監督部門以及生產廠家對車輪定位儀轉角盤的質量進行實地快速檢定的要求。本發明的轉軸與支座的絲杠同軸,當絲杠向下移動時,其作用力垂直作用在轉軸上,使壓盤和彈性膠墊有效可靠與轉角盤接觸,采用兩個軸承,使轉軸能向下壓緊壓盤的同時又能使轉軸在檢定轉角盤時能自由轉動,采用L型鋼板和絲杠焊接而成的支座作為運動傳遞機構,實現快速夾緊。本發明的主要零件采用標準鋼板進行加工,首先,標準鋼板產量大,機械加工工序少,生產成本較低;其次,作為測量儀器的重要附件,采用標準鋼板具有一定的強度,能夠在長期使用中不變形,保證測量的精度,可以滿足國家標準對檢測精度的要求;最后,以上主要零件為鋼板組成的空心結構,大大降低了檢測設備的重量,提高了設備安裝調整操作的靈活性。綜上所述,本發明具有性能可靠、結構堅固、調整靈活、通用性強、 易于安裝、制造成本低等優點,能夠滿足對車輪定位儀轉角盤便攜檢定的需要。參閱圖1至圖12,便攜型電子式汽車車輪定位儀轉角盤的檢定裝置包括有手柄1、 套2、底座3、支座4、軸承端蓋5、軸承座6、轉軸7、壓盤8、彈性膠墊9、編碼器10、軸承11與定位螺栓12。底座3由矩形鋼板和L型鋼板焊接而成,底座3放置在平整的地面上,底座3用標準鋼板制成,一是為了減輕底座3的重量,二是可以減少機械加工量,矩形鋼板頂面用來放置待檢定的車輪定位儀轉角盤,L型鋼板水平方向的一面加工有一個圓形通孔和三個圍繞圓形通孔均勻布置的螺紋孔,三個螺栓分別穿過套2的三個圓形通孔及底座3的三個螺紋孔與底座3螺紋固定連接。 支座4是由圓柱絲杠和L型鋼板焊接而成的焊接件,絲杠柱面加工有螺紋,頂端加工有一圓形通孔,下端與L型鋼板的上平面焊接,L型鋼板側面加工有六個圓形通孔,兩螺栓分別穿過編碼器10的L型支架與支座4的L型鋼板側面的圓形通孔通過螺母將編碼器 10固定在支座4上,支座4的絲杠的頂端穿過底座3的L型鋼板的圓形通孔與套2的螺紋通孔螺紋連接。手柄1是由螺栓和螺母組成,螺栓穿過支座4的絲杠頂端的圓形通孔,螺栓的端部與螺母螺紋連接。套2為階梯圓柱型零件,套2沿軸向加工有一螺紋通孔,底面加工有三個均勻布置的圓形通孔。軸承座6由三塊鋼板焊接而成,一塊鋼板作為軸承座6的底板,其四角加工有四個圓形通孔,另兩塊鋼板與底板垂直對稱焊接,鋼板外側加工成圓弧型,端面沿圓弧軸線方向加工有圓形通孔,通孔周圍均勻加工三個螺紋孔,圓形通孔內側與軸承11的外側面接觸配合,軸承端蓋5的端面將軸承11外圈端面壓緊,軸承11內圈與轉軸7中部軸肩的端面壓緊, 四個螺栓分別穿過軸承座6底板和支座4的L型鋼板的四個圓形通孔,并通過螺母與支座 4固定連接。軸承端蓋5為階梯圓柱型零件,沿軸向加工有一圓形通孔,底面加工有三個均勻布置的圓形通孔,三個螺栓分別穿過軸承端蓋5的三個均布的圓形通孔和軸承座6的三個均布的螺紋孔,將軸承端蓋5與軸承座6螺紋固定連接。轉軸7為一階梯軸,軸中段的直徑大于軸兩端的直徑,軸的上端面加工有一圓形盲孔,軸頂部的側面加工有一螺紋孔,該螺紋孔穿透轉軸7上端面加工的圓形盲孔的側壁, 編碼器10的輸入軸插入轉軸7上端面的圓形盲孔與之小間隙配合,定位螺栓12穿入轉軸7 頂部側面加工的螺紋孔,定位螺栓12的端部壓緊編碼器10插入圓形盲孔中的輸入軸的側壁,轉軸7兩端穿過軸承端蓋5中部的圓形通孔,轉軸7的下端加工有螺紋,其下端穿過壓盤8中部的圓形通孔后通過螺母與壓盤8固定連接,轉軸7與支座4的絲杠同軸。壓盤8為圓柱形零件,上底面加工有一圓形通孔,下底面加工有一大圓柱型盲孔和五個均勻布置的螺紋盲孔。彈性膠墊9為圓形橡膠片,繞軸線均勻加工有五個階梯孔,五個內六角螺栓分別自下而上穿過彈性膠墊9的五個階梯孔和壓盤8下底面的五個螺紋孔,使彈性膠墊9與壓盤8固定連接。便攜型電子式汽車車輪定位儀轉角盤的檢定裝置的使用方法將待檢車輪定位儀轉角盤放置在便攜型電子式汽車車輪定位儀轉角盤的檢定裝置的底座3的底面上,旋轉手柄1,使支座4帶動壓盤8和彈性膠墊9向下移動并壓在待檢轉角盤上,轉動壓盤8,帶動轉角盤轉動一定角度,將編碼器10計量的角度與待檢轉角盤的角度示數對比,即可完成對轉角盤的檢定。
權利要求
1.一種便攜型電子式汽車車輪定位儀轉角盤的檢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便攜型電子式汽車車輪定位儀轉角盤的檢定裝置包括有手柄(1)、套( 、底座C3)、支座(4)、軸承端蓋(5)、軸承座(6)、轉軸(7)、壓盤(8)、彈性膠墊(9)、編碼器(10)、軸承(11)與定位螺栓 (12);底座C3)放置在平整的地面上,三個螺栓分別穿過套O)的三個圓形通孔及底座(3) 的三個螺紋孔與底座C3)螺紋固定連接,兩螺栓分別穿過編碼器(10)的L型支架與支座 (4)的L型鋼板側面的圓形通孔通過螺母將編碼器(10)固定在支座(4)上,支座的絲杠的頂端穿過底座(3)的L型鋼板的圓形通孔與套O)的螺紋通孔螺紋連接,手柄(1)的螺栓穿過支座的絲杠頂端的圓形通孔,螺栓的端部與螺母螺紋連接;軸承座(6)的圓形通孔內側與軸承(11)的外側面接觸配合,軸承端蓋( 的端面將軸承(11)外圈端面壓緊,軸承(11)內圈與轉軸(7)中部軸肩的端面壓緊,四個螺栓分別穿過軸承座(6)底板和支座(4)的L型鋼板的四個圓形通孔,并通過螺母與支座(4)固定連接, 三個螺栓分別穿過軸承端蓋(5)的三個均布的圓形通孔和軸承座(6)的三個均布的螺紋孔,將軸承端蓋( 與軸承座(6)螺紋固定連接,編碼器(10)的輸入軸插入轉軸(7)上端面的圓形盲孔與之小間隙配合,定位螺栓(1 穿入轉軸(7)頂部側面加工的螺紋孔,定位螺栓(1 的端部壓緊編碼器(10)插入圓形盲孔中的輸入軸的側壁,轉軸(7)兩端穿過軸承端蓋(5)中部的圓形通孔,轉軸(7)下端穿過壓盤(8)中部的圓形通孔后通過螺母與壓盤(8)固定連接,轉軸(7)與支座(4)的絲杠同軸,五個內六角螺栓分別自下而上穿過彈性膠墊(9)的五個階梯孔和壓盤(8)下底面的五個螺紋孔,使彈性膠墊(9)與壓盤(8)固定連接。
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便攜型電子式汽車車輪定位儀轉角盤的檢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手柄(1)是由螺栓和螺母組成。
3.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便攜型電子式汽車車輪定位儀轉角盤的檢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套( 為階梯圓柱型零件,套( 沿軸向加工有一螺紋通孔,底面加工有三個均勻布置的圓形通孔。
4.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便攜型電子式汽車車輪定位儀轉角盤的檢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3)由矩形鋼板和L型鋼板焊接而成,L型鋼板水平方向的一面加工有一個圓形通孔和三個圍繞圓形通孔均勻布置的螺紋孔。
5.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便攜型電子式汽車車輪定位儀轉角盤的檢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座(4)是由圓柱絲杠和L型鋼板焊接而成的焊接件,絲杠柱面加工有螺紋,頂端加工有一圓形通孔,下端與L型鋼板的上平面焊接,L型鋼板側面加工有六個圓形通孔。
6.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便攜型電子式汽車車輪定位儀轉角盤的檢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軸承端蓋(5)為階梯圓柱型零件,沿軸向加工有一圓形通孔,底面加工有三個均勻布置的圓形通孔。
7.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便攜型電子式汽車車輪定位儀轉角盤的檢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軸承座(6)由三塊鋼板焊接而成,一塊鋼板作為軸承座(6)的底板,其四角加工有四個圓形通孔,另兩塊鋼板與底板垂直對稱焊接,鋼板外側加工成圓弧型,端面沿圓弧軸線方向加工有圓形通孔,通孔周圍均勻加工三個螺紋孔。
8.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便攜型電子式汽車車輪定位儀轉角盤的檢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轉軸(7)為一階梯軸,軸中段的直徑大于軸兩端的直徑,軸的上端面加工有一圓形盲孔,軸頂部的側面加工有一螺紋孔,該螺紋孔穿透轉軸(7)上端面加工的圓形盲孔的側壁,轉軸(7)的下端加工有螺紋。
9.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便攜型電子式汽車車輪定位儀轉角盤的檢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壓盤(8)為圓柱形零件,上底面加工有一圓形通孔,下底面加工有一大圓柱型盲孔和五個均勻布置的螺紋盲孔。
10.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便攜型電子式汽車車輪定位儀轉角盤的檢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彈性膠墊(9)為圓形橡膠片,繞軸線均勻加工有五個階梯孔。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汽車工業領域的便攜型電子式汽車車輪定位儀轉角盤的檢定裝置,旨在克服無法實現便攜并準確檢定汽車車輪定位儀轉角盤的問題。該系統包括手柄(1)、套(2)、底座(3)、支座(4)、軸承端蓋(5)、軸承座(6)、轉軸(7)、壓盤(8)、彈性膠墊(9)、編碼器(10)、軸承(11)與定位螺栓(12)。該檢測系統可以完成對汽車車輪定位儀轉角盤的檢定。
文檔編號G01M17/013GK102288419SQ201110232238
公開日2011年12月21日 申請日期2011年8月15日 優先權日2011年8月15日
發明者馮永安, 劉曉錄, 劉洪發, 劉玉梅, 劉磊, 張立斌, 徐珊珊, 徐觀, 戴建國, 李曉韜, 林慧英, 潘洪達, 牛貝妮, 王秀剛, 蘇麗俐, 蘇建, 鄒秀清, 陳熔 申請人:吉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