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具有自供電功能的電子秤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電子秤,特別涉及一種具有自供電功能的電子秤。
背景技術:
目前,市場上的電子秤多種多樣,通常使用外接交流電源供電,但由于交流電源本身容易夾雜難于濾除的高次諧波,在降壓變換的過程中也容易產生諧波或電磁干擾,同時對使用地點也有局限,不能隨意移動。所以現在很多電子秤都使用干電池或蓄電池來解決這一問題。但是,干電池和蓄電池也受電池使用壽命的限制,需要及時更換電池或及時充電。眾所周知,電池是一種高污染的物品,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我們生活的環境卻在變得越來越差。環境保護就成為了全球性的話題,全世界人們所關注的熱點。就拿2006年全球人體健康秤為例,年銷售量就有幾千萬臺電子秤,單以每臺電子秤一節干電池來算,由此所產生的廢舊電池的數量就在幾千萬節以上。如果對廢舊電池處理不得當,甚至未處理隨意丟棄至生活環境中,就會對環境和人類造成嚴重的傷害。廢舊電池的危害主要集中在其中所含的少量重金屬上,如鉛、汞、鎘等重金屬,這些有毒物質能夠通過各種途徑進入人體內,長期積蓄難以排除,損害神經系統、造血功能和骨骼,甚至可以致癌。因此,尋求電子秤的新供電方法、盡量減少干電池的使用是關系到環境保護、造福人類的一個有益舉措。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具有自供電功能的電子秤,其不需要由外界提供電源,只須使用者用一定的力作用于秤盤上,通過聯動結構帶動發電機發電,就能使電子秤獲得工作所需要的電能。為解決所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具有自供電功能的電子秤,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發電結構和聯動結構,發電結構包括第一連桿、第二連桿、聯動軸、主齒輪、第一雙聯齒輪、第二雙聯齒輪、發電機、單向軸承、第一連接軸和第二連接軸,聯動結構包括秤盤、定位件、升降平臺、底座、連桿支架、升降連桿、第三連接軸及復位彈簧;第一連桿與第二連桿通過第一連接軸連接,單向軸承放入第二連桿的凹槽中,聯動軸穿過單向軸承,聯動軸通過方孔與主齒輪固定在一起,主齒輪與第一雙聯齒輪嚙合,第一雙聯齒輪與第二雙聯齒輪嚙合,第二雙聯齒輪與發電機上的齒輪嚙合,第二連接軸穿過第一連桿的上孔與升降平臺的預留孔,定位件與秤盤固定在一起,兩根升降連桿一上一下連接在升降平臺的兩側,升降連桿通過第三連接軸固定于連桿支架上,復位彈簧套在第三連接軸上,連桿支架固定在底座上面。本發明的積極進步效果在于本發明具有低碳、環保并且壽命長、功耗低的特點。本發明利用動能轉化為電能的原理,具有自供電的功能,所以不需要外接電源,不使用干電池,不會對環境造成影響,非常環保。
圖1為本發明中發電結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發明中聯動結構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發明中聯動結構和發電結構組合后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發明中發電結構的拆解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舉個較佳實施例,并結合附圖來更清楚完整地說明本發明。本發明具有自供電功能的電子秤包括發電結構和聯動結構。如圖1所示,發電結構包括第一連桿1、第二連桿2、聯動軸3、主齒輪4、第一雙聯齒輪5、第二雙聯齒輪6、發電機7 (發電機7為微型發電機,其轉子為外圈)、單向軸承8、第一連接軸9和第二連接軸10。如圖2和圖3所示,聯動結構包括秤盤11、定位件12 (可以是螺釘、螺栓等)、升降平臺13、底座14、連桿支架15、升降連桿16、第三連接軸17及復位彈簧18。第一連桿I與第二連桿2通過第一連接軸9連接,單向軸承8放入第二連桿2的凹槽中,聯動軸3穿過單向軸承8,聯動軸3通過方孔與主齒輪4固定在一起。主齒輪4與第一雙聯齒輪5的小齒輪嚙合,第一雙聯齒輪5的大齒輪與第二雙聯齒輪6的小齒輪哨合,第二雙聯齒輪6的大齒輪與發電機7上的齒輪嚙合。各齒輪的中心軸固定在齒輪安裝支架(圖中未示出)上,齒輪安裝支架固定在底座14的內部。第二連接軸10穿過第一連桿I的上孔與升降平臺13的預留孔,用卡簧加以固定,從而使第一連桿與升降平臺達到聯動。定位件12與秤盤11固定在一起,位于整個聯動結構的最上層,在需要發電時,可將秤盤11通過定位件12固定在升降平臺13上。兩根升降連桿16—上一下連接在升降平臺13的兩側,升降連桿16通過第三連接軸17固定于連桿支架15上。復位彈簧18套在第三連接軸17上。連桿支架15固定在底座14上面。發電時,使用者將秤盤11通過定位件12固定在升降平臺13上,按壓秤盤11,使秤盤11及升降平臺13向下運動,與升降平臺13相連的第二連接軸10帶動第一連桿I及第二連桿2 —起運動,這時第二連桿2通過單向軸承8帶動聯動軸3轉動(如箭頭所示,角度以實物為準)。通過方孔與聯動軸3相連的主齒輪4帶動第一雙聯齒輪5的小齒輪轉動,第一雙聯齒輪5的大齒輪帶動第二雙聯齒輪6的小齒輪轉動。第二雙聯齒輪6的大齒輪帶動發電機7的齒輪轉動,從而帶動發電機7的轉子短時間高速轉動,從而進行發電。在運動期間,為了使整個動作連貫,受力均勻,在聯動結構中采用了兩根升降連桿16進行上下放置的結構,與升降平臺13和連桿支架15之間形成了一個平行四邊形。這樣可以升降平臺13在運動過程中,即使不是中心受力,也可以整體豎直運動。所有軸或銷的連接處均使用耐磨材料,從而延長使用壽命。連接升降連桿16與連桿支架15的第三連接軸17上面套有數組復位彈簧18,也可以是其他彈性構件。當施加的壓力作用結束時,復位彈簧18會將升降連桿16復位。由于采用了單向軸承8,第一連桿I與第二連桿2在復位時,不會帶動主齒輪4反向轉動。使用者對此聯動結構做功的過程中,發電結構同時產生交流電,通過整流器轉化為直流電,送往儲能結構,供電子秤使用。
綜上所述,本發明具有低碳、環保并且壽命長、功耗低的特點。本發明利用動能轉化為電能的原理,具有自供電的功能,所以不需要外接電源,不使用干電池,不會對環境造成影響,非常環保。雖然以上描述了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
,但是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應當理解,這些僅是舉例說明,在不背離本發明的原理和實質的前提下,可以對這些實施方式做出多種變更或修改。因此,本發明的保護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書限定。
權利要求
1.一種具有自供電功能的電子秤,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發電結構和聯動結構,發電結構包括第一連桿、第二連桿、聯動軸、主齒輪、第一雙聯齒輪、第二雙聯齒輪、發電機、單向軸承、第一連接軸和第二連接軸,聯動結構包括秤盤、定位件、升降平臺、底座、連桿支架、升降連桿、第三連接軸及復位彈簧;第一連桿與第二連桿通過第一連接軸連接,單向軸承放入第二連桿的凹槽中,聯動軸穿過單向軸承,聯動軸通過方孔與主齒輪固定在一起,主齒輪與第一雙聯齒輪嚙合,第一雙聯齒輪與第二雙聯齒輪嚙合,第二雙聯齒輪與發電機上的齒輪嚙合,第二連接軸穿過第一連桿的上孔與升降平臺的預留孔,定位件與秤盤固定在一起,兩根升降連桿一上一下連接在升降平臺的兩側,升降連桿通過第三連接軸固定于連桿支架上,復位彈簧套在第三連接軸上,連桿支架固定在底座上面。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具有自供電功能的電子秤,其包括發電結構和聯動結構,發電結構包括第一連桿等元件,聯動結構包括秤盤等元件;第一連桿與第二連桿通過第一連接軸連接,單向軸承放入第二連桿的凹槽中,聯動軸穿過單向軸承,聯動軸通過方孔與主齒輪固定在一起,主齒輪與第一雙聯齒輪嚙合,第一雙聯齒輪與第二雙聯齒輪嚙合,第二雙聯齒輪與發電機上的齒輪嚙合,第二連接軸穿過第一連桿的上孔與升降平臺的預留孔,定位件與秤盤固定在一起,兩根升降連桿一上一下連接在升降平臺的兩側,復位彈簧套在第三連接軸上,連桿支架固定在底座上面。本發明不需要由外界提供電源,其通過聯動結構帶動發電機發電,就能使電子秤獲得工作所需要的電能。
文檔編號G01G23/00GK102997987SQ201110274468
公開日2013年3月27日 申請日期2011年9月15日 優先權日2011年9月15日
發明者劉日鉦, 萬俊彥, 施國興, 景凌霄 申請人:上海寺岡電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