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流量傳感器控制校正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新型涉及呼吸設備中的氣體流量測量裝置,特指一種流量傳感器控制校正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在醫療領域中的呼吸設備中,呼吸設備供應氧氣給病人呼吸或進行急救,現有的呼吸設備中在進氣和供患者吸氣之間的氣流管路中大都沒有流量檢測裝置,這就使得病人呼吸的氣體流量沒能得到有效監控。另外,現有的流量傳感器一般直接使用在氣體管路中進行測量,長期使用會造成氣體的“零點漂移”,從而影響測量數據的準確。有鑒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種能夠實時、準確地測量病人呼吸氣體流量的流量傳感器控制校正裝置。
發明內容本新型的目的就是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之處而提供的一種能夠實時、準確地測量病人呼吸氣體流量的流量傳感器控制校正裝置。為達到上述目的,本新型的一種流量傳感器控制校正裝置,包括有安裝在呼吸設備上的流量傳感器,在呼吸設備的進氣與出氣的管道中間軸向間隔開設有前檢測口、后檢測口,前檢測口連接的管路和后檢測口連接的管路分別與對應的流量傳感器控制閥接頭連接,流量傳感器控制閥與流量傳感器對應連接。所述流量傳感器控制閥為兩位三通控制閥;處于正常工作時,前檢測口、后檢測口通過流量傳感器控制閥與流量傳感器連通;處于校正狀態時,流量傳感器與大氣校正孔連通使流量傳感器對大氣校零。所述流量傳感器為壓差式流量傳感器。所述流量傳感器控制閥和所述流量傳感器安裝在呼吸設備相鄰的兩側面下部。采用上述結構后,本新型的兩個檢測口會把檢測到的氣體傳輸到流量傳感器,完成流量的實時監控工作;由于長時間使用流量傳感器容易產生零點漂移,導致檢測數據不準,本新型的流量傳感器控制閥采用了二位三通控制閥,正常工作時,前檢測口、后檢測口通過流量傳感器控制閥與流量傳感器連通;校正時,流量傳感器與大氣校正孔連通使流量傳感器對大氣校零。由上可知,本新型具有能夠實時、準確地測量病人呼吸氣體流量,并具有大氣校零功能的特點。
圖1為本新型立體分解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新型立體結構示意圖一。圖3為本新型立體結構示意圖二。[0014]圖4為本新型側面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4示,本新型的一種流量傳感器控制校正裝置,包括有安裝在呼吸設備10 上的流量傳感器20,在呼吸設備10的進氣與出氣的管道11中間軸向間隔開設有前檢測口 30、后檢測口 40,前檢測口 30連接的管路和后檢測口 40連接的管路分別與對應的流量傳感器控制閥50接頭連接,流量傳感器控制閥50與流量傳感器20對應連接。所述流量傳感器控制閥50為兩位三通控制閥;處于正常工作時,前檢測口 30、后檢測口 40通過流量傳感器控制閥50與流量傳感器20連通;處于校正狀態時,流量傳感器 20與大氣校正孔12連通使流量傳感器20對大氣校零。所述流量傳感器20為壓差式流量傳感器。所述流量傳感器控制閥50和所述流量傳感器20安裝在呼吸設備10相鄰的兩側面下部。使用時,正常工作時,前檢測口 30、后檢測口 40探測到的氣流通過流量傳感器控制閥50后與流量傳感器20連通;流量傳感器20測量并比較兩個探測氣流的數據,達到實時監控氣體流量的功能;由于長時間使用流量傳感器容易產生零點飄移,導致檢測數據不穩,因此,本新型的流量傳感器控制閥50采用了二位三通控制閥,校正時,流量傳感器20僅與大氣校正孔12連通使流量傳感器對大氣校零。流量傳感器20校準后通過傳感器控制閥 50再與前檢測口 30、后檢測口 40接通來檢測氣體流量數據。綜上所述,本新型具有能夠實時、準確地測量病人呼吸氣體流量,并具有大氣校零功能的特點。
權利要求1.一種流量傳感器控制校正裝置,包括有安裝在呼吸設備上的流量傳感器,其特征在于在呼吸設備的進氣與出氣的管道中間軸向間隔開設有前檢測口、后檢測口,前檢測口連接的管路和后檢測口連接的管路分別與對應的流量傳感器控制閥接頭連接,流量傳感器控制閥與流量傳感器對應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流量傳感器控制校正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量傳感器控制閥為兩位三通控制閥;處于正常工作時,前檢測口、后檢測口通過流量傳感器控制閥與流量傳感器連通;處于校正狀態時,流量傳感器與大氣校正孔連通使流量傳感器對大氣校零。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流量傳感器控制校正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量傳感器為壓差式流量傳感器。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流量傳感器控制校正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量傳感器控制閥和所述流量傳感器安裝在呼吸設備相鄰的兩側面下部。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流量傳感器控制校正裝置。它包括有安裝在呼吸設備上的流量傳感器,在呼吸設備的進氣與出氣的管道中間軸向間隔開設有前檢測口、后檢測口,前檢測口連接的管路和后檢測口連接的管路分別與對應的流量傳感器控制閥接頭連接,流量傳感器控制閥與流量傳感器對應連接。本新型具有能夠實時、準確地測量病人呼吸氣體流量,并具有大氣校零功能的特點。
文檔編號G01F1/50GK202329700SQ20112049060
公開日2012年7月11日 申請日期2011年12月1日 優先權日2011年12月1日
發明者劉龔, 康嬋娟, 肖健 申請人:于邦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