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低阻力可調節的滑臺滑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機械領域,涉及汽車碰撞試驗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滑塊結構。
背景技術:
滑臺試驗是通過非破壞性的模擬車輛碰撞運動,對車輛碰撞時乘員在車廂內部受到二次碰撞而產生的傷害值進行評價,從而實現乘員保護裝置的短期低成本開發。本試驗室設備是由計算機控制的氣動-液壓伺服系統,結合了兩種動力源的相互作用來產生碰撞波形,系統的氣動部分提供驅動力來加速有導向的滑臺,平衡這一動力系統的液壓部分通過滑臺下面的剎車刀得摩擦力來提供延緩加速的力,試驗白車身通過加固緊固在滑臺上,最終得到試驗白車身需要的加速度波形,從而進行試驗車輛的安全約束系統的開發。試驗中,由于滑臺與滑軌之間的摩擦形成的磨損會增加滑臺與滑軌之間的間隙,這樣的間隙會影響試驗數據的精度,因此需要提供一種使用方便,可隨時調整滑臺與滑軌間隙的滑臺滑塊。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方便調整與滑軌之間由于磨損而產生間隙的滑臺滑塊。本發明的方案如下一種滑臺滑塊,包括滑塊系統、滑臺調整塊以及底座,所述滑塊系統包括滑塊主體、滑塊調整塊,所述滑塊主體底部一側設有多個第一類螺紋孔,所述滑塊主體底部另一側設有滑槽,所述滑塊調整塊安裝于所述滑塊主體上面,位于所述滑槽所在側,與所述滑塊主體經由螺栓連接;所述底座對應所述第一類螺紋孔設置多個螺紋孔,所述滑塊主體與所述底座經由螺栓連接,所述底座與所述滑塊主體相接觸的螺栓側底座面上設有多層調整墊;所述滑臺調整塊安裝于所述滑塊主體上部,位于所述第一類螺紋孔所在側,與所述滑塊調整塊相嵌合并與所述滑塊調整塊經由螺栓連接。所述滑臺滑塊與滑軌接觸的面上設有耐磨面。進一步的,所述滑槽為L形滑槽,所述L形滑槽的兩面以及所述滑槽側的底座面與滑軌接觸,分別設有耐磨面。所述滑塊主體與所述滑塊調整塊相連接的面上還設有一個長條形凸起和兩個圓形凹坑,所述滑塊調整塊上對應設有一個長條形凹坑以及兩個圓形凸起。所述滑塊調整塊為凸型塊,所述滑臺調整塊為凹型塊,所述凸形滑塊調整塊與所述凹形滑臺調整塊相契合。所述滑臺調整塊兩側分別設有貫穿所述滑臺調整塊的空心螺栓,所述滑塊調整塊對應所述空心螺栓位置設有螺紋孔,所述滑臺調整塊與所述滑臺調整塊經由組合螺栓連接。
所述滑臺調整塊與所述滑塊調整塊經由螺栓相連的接觸面上設有墊片。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如下當滑臺滑塊的滑槽在使用中產生磨損,與滑軌的貼合度降低,與滑軌間的間隙變大時,可松動底座與滑塊主體之間的螺栓,并根據間隙的大小,去除幾層調整墊,然后擰緊螺栓,實現滑臺滑塊與滑軌之間間隙的調整。
圖1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爆炸圖;圖2為圖1所示實施例的俯視圖;圖3為圖1所示實施例的右視圖;圖4為圖1所示實施例的正視圖;圖5為圖4所示實施例的剖視圖;圖6為圖5所示實施例的滑塊調整塊與滑塊連接關系的局部放大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如圖1至圖6所示,一種滑臺滑塊,包括滑塊系統10、滑臺調整塊20以及底座30。滑塊系統10包括滑塊主體12、滑塊調整塊13,滑塊主體12底部一側設有多個第一類螺紋孔14,滑塊主體12底部另一側設有滑槽15,滑塊調整塊13安裝于滑塊主體12上面,位于滑槽15所在側,與滑塊主體12經由螺栓42連接;底座20對應第一類螺紋孔14設置多個螺紋孔,滑塊主體12與底座20經由螺栓41連接,底座20與滑塊主體12相接觸的螺栓側的底座面設有多層調整墊50 ;滑臺調整塊20安裝于滑塊主體12上部,位于第一類螺紋孔14所在側,與滑塊調整塊13相嵌合并與滑塊調整塊13經由螺栓43連接。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中,滑槽15為L形滑槽,滑臺滑塊安裝在滑軌上,L形滑槽15的兩面以及滑槽15側的底座面與滑軌接觸。由于滑臺自身的壓力,滑槽15的上部始終與滑軌接觸,但是滑槽15的下部即與底座相接觸的面在使用中會產生磨損,因此與滑軌的貼合度會降低,與滑軌間的間隙變大,此時可松動螺栓41,并根據間隙的大小,去除幾層調整墊50,然后在擰緊螺栓41,即可實現滑臺滑塊與滑軌之間間隙的調整。由于調整墊50屬于缺口設計,因此不需要將41所示的螺栓全部拆掉,只需要松動即可便可取出,使用方便快捷。當滑槽15的豎直面由于磨損與滑軌間的間隙變大時,可通過調整螺栓42,使得滑塊靠近滑軌,從而減小磨損后的間隙。本實施例中,滑臺與滑軌接觸的面上設有耐磨面60。如圖1所示,滑槽15為L形滑槽,L形滑槽15的兩面以及滑槽側的底座面與滑軌接觸,分別設有耐磨面60。為了減小對滑軌的點應力和敲擊,本發明采用了一種超低阻力的材料作為耐磨面60,粘貼在滑塊與滑軌的接觸面上。耐磨材料由于在滑軌上的滑動會逐漸變薄,但由于滑臺的壓力,滑塊耐磨材料上部始終與滑軌接觸,耐磨材料下部以及豎直的側面與滑軌間的間隙變大,此時可按照上述的調整步驟進行調整若耐磨材料下部與滑軌間的間隙變大,只需根據間隙的大小可松動螺栓41后,去除幾層調整墊50,然后在擰緊螺栓41 ;若耐磨材料的豎直的側面與滑軌間的間隙變大,可通過調整螺栓42,使得滑塊靠近滑軌,從而減小磨損后的間隙。如圖6所示,本實施例中,滑塊主體12與滑塊調整塊13相連接的面上還設有一個長條形凸起16和兩個圓形凹坑17,滑塊調整塊13上對應設有一個長條形凹坑18以及兩個圓形凸起19。滑塊主體12和滑塊調整塊13通過長條凸起和長條凹坑,圓形凸起和圓形凹坑的配合相互鎖止,最后通過4個螺栓將兩部分連接。滑塊主體12與滑塊調整塊13之間除螺栓42連接外,還通過長條凸起和長條凹坑,圓形凸起和圓形凹坑進行連接,可減少使用時,由于白車身自身的重力,造成連接螺栓42造壓力過大,而出現螺栓42斷裂或者扭曲的現象,以提高滑塊主體12與滑塊調整塊13連接的穩定性。如圖2所示,本實施例中,滑塊調整塊13為凸型塊,滑臺調整塊20為凹型塊,凸形滑塊調整塊13與凹形滑臺調整塊20相嵌合。滑臺調整塊20兩側分別設有貫穿滑臺調整塊20的空心螺栓44,滑塊調整塊13對應空心螺栓位置設有螺紋孔。螺栓45穿過空心螺栓44以及滑塊調整塊13中的螺紋孔,凸形滑塊調整塊13與凹形滑臺調整塊20通過圖示兩組組合螺栓連接,此外,組合螺栓還起到調節滑塊與滑軌間間隙的作用,通過擰緊或者松動組合螺栓,滑臺調整塊20擠壓滑塊調整塊13,從而作用于滑塊主體12,使得滑塊主體12靠近或者遠離滑軌,以實現滑塊滑臺與滑軌之間的間隙調整。滑臺調整塊20與滑塊調整塊13經由螺栓43相連的接觸面上設有墊片70。當螺栓組合擰緊,實現滑臺滑塊向滑軌的靠近時,滑臺調整塊20對滑塊調整塊13的產生較大壓力,容易造成滑塊調整塊13的磨損與變形,因此在滑臺調整塊20與滑塊調整塊13經由螺栓43相連的接觸面上設有墊片70,可進行緩沖,同時,也能降低對滑臺滑塊的磨損,延長滑臺滑塊的使用壽命。上述的對實施例的描述是為便于該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能理解和應用本發明。熟悉本領域技術的人員顯然可以容易地對這些實施例做出各種修改,并把在此說明的一般原理應用到其他實施例中而不必經過創造性的勞動。因此,本發明不限于這里的實施例,本領域技術人員根據本發明的揭示,不脫離本發明范疇所做出的改進和修改都應該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滑臺滑塊,其特征在于包括滑塊系統以及底座,所述滑塊系統包括滑塊主體、滑塊調整塊,所述滑塊主體底部一側設有多個第一類螺紋孔,所述滑塊主體底部另一側設有滑槽,所述滑塊調整塊安裝于所述滑塊主體上面,位于所述滑槽所在側,與所述滑塊主體經由螺栓連接;所述底座對應所述第一類螺紋孔設置多個螺紋孔,所述滑塊主體與所述底座經由螺栓連接,所述底座與所述滑塊主體相接觸的螺栓側底座面上設有多層調整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滑臺滑塊,其特征在于還設有滑臺調整塊,所述滑臺調整塊安裝于所述滑塊主體上部,位于所述第一類螺紋孔所在側,與所述滑塊調整塊相嵌合并與所述滑塊調整塊經由螺栓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滑臺滑塊,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臺滑塊與滑軌接觸的面上設有低阻力的耐磨面。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滑臺滑塊,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為L形滑槽,所述L形滑槽的兩面以及所述滑槽側的底座面與滑軌接觸,分別設有耐磨面。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滑臺滑塊,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塊主體與所述滑塊調整塊相連接的面上還設有一個長條形凸起和兩個圓形凹坑,所述滑塊調整塊上對應設有一個長條形凹坑以及兩個圓形凸起。
6.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滑臺滑塊,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塊調整塊為凸型塊,所述滑臺調整塊為凹型塊,所述凸形滑塊調整塊與所述凹形滑臺調整塊相契合。
7.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滑臺滑塊,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臺調整塊兩側分別設有貫穿所述滑臺調整塊的空心螺栓,所述滑塊調整塊對應所述空心螺栓位置設有螺紋孔,所述滑臺調整塊與所述滑臺調整塊經由組合螺栓連接。
8.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滑臺滑塊,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臺調整塊與所述滑塊調整塊經由螺栓相連的接觸面上設有墊片。
全文摘要
一種滑臺滑塊結構,包括滑塊系統、滑臺調整塊以及底座,滑塊系統包括滑塊主體、滑塊調整塊,滑塊主體底部一側設有多個第一類螺紋孔,滑塊主體底部另一側設有滑槽,滑塊調整塊安裝于滑塊主體上面,位于滑槽所在側,與滑塊主體活動連接;底座對應第一類螺紋孔設置多個螺紋孔,滑塊主體與底座螺栓連接,底座與滑塊主體相接觸的螺栓側底座面上設有多層調整墊;滑臺調整塊安裝于滑塊主體上部,位于第一類螺紋孔所在側,與滑塊調整塊嵌合后經由螺栓連接。當滑槽在使用中產生磨損,與滑軌的貼合度降低,與滑軌間的間隙變大,可松動底座與滑塊主體的螺栓,并根據間隙的大小,去除幾層調整墊,然后擰緊螺栓,實現滑臺滑塊與滑軌之間間隙的調整。
文檔編號G01M7/08GK102998078SQ201210487328
公開日2013年3月27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23日 優先權日2012年11月23日
發明者柳惠君, 曹國華, 顧小棚, 韓剛, 劉衛國, 趙福全 申請人:浙江吉利汽車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 浙江吉利汽車研究院有限公司, 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