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球頭千分尺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機床維護及修理設備技術領域,涉及一種球頭千分尺。
背景技術:
燕尾導軌以其傳動平穩、定位可靠準確,在諸多機床上得到廣泛應用。在機床的日常維護和修理中,特別是在機床大修時,機床上的各導軌都要在大修前進行運行精度和幾何精度的測量,根據實際檢測的數據和誤差制定出大修方案,然后再進行具體對應大修。在此過程中,燕尾導軌平行度的測量因無專用量具而顯得較難測量,成為一個棘手的技術問題。現以C620車床床鞍燕尾導軌為例,它的平行度是保證刀架橫向移動對主軸中心線垂直度的關鍵因素。如圖1所示,通常情況下,燕尾導軌面3和平面4的平行度誤差不大于O. 02mm。現有技術條件下的測量方法是將測量用的兩圓柱棒放在燕尾導軌兩端,用普通外徑千分尺分別在兩端測量,兩次測得的讀數差即平行度誤差。用上述方法測量存在的不足包括I)測量中使用的兩圓柱棒要經過精確加工,其自身的尺寸精度和形狀精度要求很高,圓柱棒本身的加工誤差會引起測量誤差;2)測量時需保證千分尺兩測量端的連線與兩圓柱棒母線及絲桿孔中心線同時垂直。因為是間接測量,再加上不同人工動作差異造成的操作及讀數誤差,勢必導致累積誤差增大。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球頭千分尺,克服了現有技術的測量法測量燕尾導軌平行度精度時,受人為動作差異及工具精度影響,測量誤差大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球頭千分尺,在千分尺的尺架兩端分別是測微螺桿及砧座,在測微螺桿及砧座的內端頭分別安裝有一個球頭。本實用新型的球頭千分尺,其特征還在于所述的球頭的直徑d根據燕尾導軌形狀及尺寸確定,且d > 2/3h,h為燕尾導軌床鞍的上表面距平面的高度。所述的球頭與測微螺桿及砧座的連接采用普通細牙螺紋連接。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用于對機床燕尾導軌的精度進行準確測量,結構簡單、便于測量;累計誤差較小、便于校對;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測量精度。
圖1是現有的測量裝置對燕尾導軌平行度誤差進行測量的示意圖;圖2本實用新型的球頭千分尺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采用本實用新型的球頭千分尺測量燕尾導軌平行度時的操作示意圖。[0016]圖中,1.千分尺,2.床鞍,3.燕尾導軌面,4.平面,5.檢驗圓棒,6.絲杠座孔,7.尺架,8.測微螺桿,9.球頭,10.球頭,11.砧座。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h為燕尾導軌床鞍2的上表面距平面4的高度,現有方式測量時所采用的千分尺1,是在測微螺桿8及砧座11的內端頭分別安裝有一個檢驗圓棒5,兩個檢驗圓棒5的平行度及表面光潔度會直接影響最終的測量精度。如圖2、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球頭千分尺的結構是,在千分尺I的尺架7兩端測微螺桿8及砧座11的內端頭分別安裝有一個球頭9。另外球頭9與測微螺桿8及砧座11的連接采用普通細牙螺紋連接,球頭9可根據燕尾槽的大小隨時進行更換。球頭9的直徑d根據燕尾導軌形狀及尺寸確定,且d ^ 2/3h。將d圓整成標準系列如10mm、15mm、20mm、25mm等尺寸,方便以后選擇配套使用。例如,選擇一個測量范圍為50-75mm的外徑千分尺,制作時取球頭直徑為IOmm,確定其零位為50mm。若更換一個直徑為15的球頭時零位就變成85mm。 本實用新型的球頭千分尺,在現有技術的千分尺基礎上,將原來砧座11端部和測微螺桿8端部加工成與球頭配套的普通細牙螺紋,配套選擇相應尺寸的球頭9進行螺紋連接即可。如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的球頭千分尺,用于測量機床燕尾導軌平行度,根據需要在標準化尺寸的球頭中選擇配套,分別套裝在砧座11端部和測微螺桿8端部,即可實現精確測量。不僅使用方便,操作簡單,更重要的是避免了間接的用圓棒對導軌平行度測量帶來的二次誤差,測量精度比較高。
權利要求1.一種球頭千分尺,其特征在于在千分尺(I)的尺架(7)兩端分別是測微螺桿(8)及砧座(11),在測微螺桿(8 )及砧座(11)的內端頭分別安裝有一個球頭(9 )。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球頭千分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球頭(9)的直徑d根據燕尾導軌形狀及尺寸確定,且d ^ 2/3h, h為燕尾導軌床鞍(2)的上表面距平面(4)的高度。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球頭千分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球頭(9)與測微螺桿(8)及砧座(11)的連接采用螺紋連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球頭千分尺,在千分尺的測微螺桿及砧座的內端頭分別安裝有一個球頭;所述的球頭的直徑d根據燕尾導軌形狀及尺寸確定,且d≥2/3h,h為燕尾導軌床鞍的上表面距平面的高度;所述的球頭與測微螺桿及砧座的連接采用普通細牙螺紋連接。本實用新型的球頭千分尺,用于測量機床燕尾導軌平行度,根據需要在標準化尺寸的球頭中選擇配套,不僅使用方便,操作簡單,更重要的是避免了間接的用圓棒對導軌平行度測量帶來的二次誤差,測量精度比較高。
文檔編號G01B5/24GK202885692SQ20122049045
公開日2013年4月17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24日 優先權日2012年9月24日
發明者劉巨鵬, 任小星 申請人:中冶陜壓重工設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