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汽車模型車輪上下調節機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測試模型,特別是一種汽車模型車輪上下調節機構。它包括軸套、輪轂單元固定板、X向調節塊、Z向調節塊、輪軸、第一固定螺栓、第二固定螺栓、第三固定螺栓和第四固定螺栓;其中:該Z向調節塊由第二固定螺栓穿過Z向滑槽后固定在X向調節塊上;該X向調節塊由第一固定螺栓穿過X向滑槽后固定在輪轂單元固定板上;該輪軸穿過固定連接在一起的輪轂單元固定板、X向調節塊、Z向調節塊后穿入軸套中,并由第三固定螺栓和第四固定螺栓進行固定。它能在一定范圍內調節車輪的上下、左右位置,能使模型達到汽車設計時的準確位置,為汽車研發提供精確的數據。
【專利說明】 一種汽車模型車輪上下調節機構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測試模型,特別是一種汽車模型車輪上下調節機構。
【背景技術】
[0002]目前,汽車研發前期制作模型,輪轂單元使用的是連接桿,車輪都是垂直固定,在模型制作過程中不能上下調節車輪位置,對模型整體高度有一定的影響。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汽車模型車輪上下調節機構,它主要解決上述現有技術所存在的技術問題;它能在一定范圍內調節車輪的上下、左右位置,能使模型達到汽車設計時的準確位置,為汽車研發提供精確的數據。
[0004]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的。
[0005]一種汽車模型車輪上下調節機構,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軸套、輪轂單元固定板、X向調節塊、Z向調節塊、輪軸、第一固定螺栓、第二固定螺栓、第三固定螺栓和第四固定螺栓;其中:該Z向調節塊由第二固定螺栓穿過Z向滑槽后固定在X向調節塊上;該X向調節塊由第一固定螺栓穿過X向滑槽后固定在輪轂單元固定板上;該輪軸穿過固定連接在一起的輪轂單元固定板、X向調節塊、Z向調節塊后穿入軸套中,并由第三固定螺栓和第四固定螺栓進行固定。
[0006]所述的汽車模型車輪上下調節機構,其特征在于:該軸套通過焊接固定在車身骨架上,該輪轂單元固定板也通過焊接固定在車身骨架上。
[0007]所述的汽車模型車輪上下調節機構,其特征在于:該Z向調節塊上具有筒狀的固定座。
[0008]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機構相比:使用本實用新型能在一定范圍內調節車輪的上下、左右位置,能使模型達到汽車設計時的準確位置,為汽車研發提供精確的數據。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9]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立體組合示意圖。
[0010]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分解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1]請參閱圖1-2,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汽車模型車輪上下調節機構。如圖所示:它包括軸套1、輪轂單元固定板2、x向調節塊3、Z向調節塊4、輪軸5、第一固定螺栓6(四個)、第二固定螺栓7 (四個)、第三固定螺栓8和第四固定螺栓9。
[0012]其中:該Z向調節塊4由第二固定螺栓7穿過Z向滑槽后固定在X向調節塊3上;該X向調節塊3由第一固定螺栓6穿過X向滑槽后固定在輪轂單元固定板2上;該輪軸5穿過固定連接在一起的輪轂單元固定板2、X向調節塊3、Z向調節塊4后穿入軸套I中,并由第三固定螺栓8和第四固定螺栓9進行固定。
[0013]使用時,該軸套I通過焊接固定在車身骨架上,該輪轂單元固定板2也通過焊接固定在車身骨架上。通過第一固定螺栓6來調節X向調節塊3的固定安裝位置以實現輪軸5的X向調節,通過第二固定螺栓7來調節Z向調節塊4的固定安裝位置一實現輪軸5的Z向調節。
[0014]作為一種優選結構,該Z向調節塊4上具有筒狀的固定座。
[0015]綜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用來限定本實用新型的實施范圍。即凡依本實用新型申請專利范圍的內容所作的等效變化與修飾,都應為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范疇。
【權利要求】
1.一種汽車模型車輪上下調節機構,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軸套(I)、輪轂單元固定板(2)、X向調節塊(3)、Z向調節塊(4)、輪軸(5)、第一固定螺栓(6)、第二固定螺栓(7)、第三固定螺栓(8)和第四固定螺栓(9);其中:該Z向調節塊(4)由第二固定螺栓(7)穿過Z向滑槽后固定在X向調節塊(3)上;該X向調節塊(3)由第一固定螺栓(6)穿過X向滑槽后固定在輪轂單元固定板(2)上;該輪軸(5)穿過固定連接在一起的輪轂單元固定板(2)、X向調節塊(3)、Z向調節塊(4)后穿入軸套(I)中,并由第三固定螺栓(8)和第四固定螺栓(9)進行固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模型車輪上下調節機構,其特征在于:該軸套(I)通過焊接固定在車身骨架上,該輪轂單元固定板(2)也通過焊接固定在車身骨架上。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車模型車輪上下調節機構,其特征在于:該Z向調節塊(4)上具有筒狀的固定座。
【文檔編號】G01M17/007GK203455175SQ201320544259
【公開日】2014年2月26日 申請日期:2013年9月3日 優先權日:2013年9月3日
【發明者】鄭曉東 申請人:上海瑞瓏汽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