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復合材料疲勞試驗試樣的測量區中引起疲勞的試樣幾何形狀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在疲勞試驗過程中在試樣的測量區(20)中確定失效的試樣幾何形狀。在測量區(20)失效的傾向是通過使用與相似形狀的薄片聯接的蝴蝶結形狀的試樣(10)給出的。試驗試樣(10)具有蝴蝶結形狀的輪廓,并且具有隨著其從試樣的相對端延伸到測量區(20)而聚合的錐形側,從而形成由測量區(20)連接的一對梯形部分(16和18)(一個是另一個的鏡像)。試樣(10)的這些梯形部分(16和18)包括相似的梯形薄片將被貼附在試樣的前面和后面的區域。該試驗試樣(10)在該測量區(20)具有最小寬度和不變的厚度并且該測量區(20)的高度不大于試驗試樣(10)高度的3%。
【專利說明】在復合材料疲勞試驗試樣的測量區中引起疲勞的試樣幾何形狀
【技術領域】
[0001 ] 本發明涉及用于材料試驗中的試驗試樣的幾何形狀。
【背景技術】
[0002]在材料科學中,疲勞是逐漸并且局部的結構損傷,其發生在材料受到周期載荷時,也就是,在重復的加載和卸載時。如果載荷高于某一閾值,微觀裂紋將在應力集中處開始形成。最終裂紋將達到臨界尺寸,并且該結構將斷裂。由于結構的形狀導致微觀水平應力集中,所以其顯著影響材料的疲勞壽命。
[0003]隨著復合材料在航空航天結構中的最近和快速的采用,復合材料試驗已經引起足夠的重視和仔細檢查。復合材料試樣的疲勞試驗具有尤其的關注,作為用于準確地確定復合材料的疲勞行為的滿意的試驗方法(通常以建立材料的應力與疲勞循環數(S-N)曲線的形式)仍然要被建立。當前的復合材料疲勞試樣通常是由于與試驗機器的相互作用而失效,從而引入試驗結果的誤差。
[0004]更具體地,當前的復合材料試樣的疲勞通常導致試驗架附近到試樣界面的鄰接處(該區域通常被稱為“夾具”)的過早失效。這產生噪音并且在一些情況中產生不可用的疲勞數據,其有時與實際的材料性能具有不可靠的關系。而且,損壞的或者修復的復合材料試樣(例如,劃傷、孔、補片)要求損傷或修復被置于原始試樣的失效位置。在測量區域沒有確定失效的情況下,比較損傷的或者修復的試樣與其原始的對應試樣是不可能的;因此,強度退化因素不能被建立。
[0005]按照ASTM D3039,當前的試驗復合材料試樣疲勞的方法是使用帶有附在其任何一端的矩形薄片貼矩形試樣。這種試樣形狀被使用于穩定性和疲勞試驗。然而,如在ASTMD3479(題目為“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Tension-Tension Fatigue of Polymer MatrixComposite Materials”)6.3部分所承認的,其涉及復合材料試樣的疲勞試驗:“作為薄片區域附近的應力集中的結果,薄片區域內試件的過早失效在拉-拉疲勞試驗中是常見的”。由于唯一的應力集中出現在薄片附近(薄片-夾具界面下面或者沿著薄片的端部,在此載荷被完全傳遞到復合材料),所以當前的用于疲勞試驗的試樣幾何形狀不具備在測量段失效的傾向。雖然這在靜態試驗中具有有限的不利影響,但是在薄片附近的疲勞試驗導致大部分的疲勞試件由于與試驗機器的相互作用而過早地失效。這在試驗玻璃復合材料試樣中尤其顯著。
[0006]需要這樣的試驗試樣幾何形狀,這種形狀引起在復合材料試驗試樣中測量區的失效。
【發明內容】
[0007]本文公開的主題是在疲勞試驗過程中,在試樣的測量區確定失效的試樣幾何形狀,從而產生關于期望的復合材料性質的高質量、相關數據。在測量區失效的傾向是通過使用與相類似形狀的薄片聯接的蝴蝶結形狀的試樣給出的。在本公開中,表述“相似”將被使用于其幾何形狀意義上,即,如果兩個幾何物體具有相同的形狀,則被稱為相似。如果兩個物體相似,則每個全等于另一的相同比例。
[0008]主體的試驗試樣由復合材料制成并且被設計為在本文中指定為測量區的中間段引起失效。這些試樣具有蝴蝶結形狀的輪廓和錐形側,其隨著它們從試樣的相對端到測量區聚合,從而形成一對由測量區連接的梯形部分(一個是另一個的鏡像)。試驗試樣的這些梯形部分包括以下區域,該區域中相似的梯形薄片將被貼附到試樣的前面和后面。
[0009]下文更詳細地公開的主題的一個方面是一種復合材料試樣,其包括:第一梯形部分,其具有第一和第二直錐形側;第二梯形部分,其具有第三和第四直錐形側;和設置在所述第一和第二梯形部分之間并且連接到所述第一和第二梯形部分的測量區,并且該測量區具有第一和第二弧形側,該第一弧形側被連接到第一和第三直錐形側,并且第二弧形側被連接到第二和第四直錐形側,其中該試驗試樣在測量區具有最小的寬度和不變的厚度,并且測量區的高度(從試樣的一端測量至另一端)不大于試驗試樣高度的3%。
[0010]根據一個實施例,該第一和第二直錐形側彼此發散并且第三和第四直錐形側隨著第一至第四直錐形側遠離測量區延伸而彼此發散。第一至第四錐形側的錐角度可以相等。錐角可以在I到10度范圍所包括的角度。第一和第三直錐形側可以與測量區的第一弧形側相切,并且第二和第四直錐形側可以與測量區的第二弧形側相切。
[0011]另一個方面是一種復合材料試驗試樣,其具有不變的厚度和沿著豎直軸線的高度和當沿著厚度方向的軸線觀察時蝴蝶結狀的輪廓,其中蝴蝶結狀的輪廓包括左和右側以及頂端和底端,其中左側包括分別從第一弧形部分朝向頂端和底端延伸的第一和第三直錐形部分,并且右側包括分別從第二弧形部分朝向頂端和底端延伸的第二和第四直錐形部分。該第一和第二直錐形部分分別從第一和第二弧形部分以相互發散的第三和第四方向延伸。第一直錐形部分和與豎直軸線平行的交線之間的錐角度在I至10度包括的范圍內。
[0012]另一個方面是試樣組件,其包括:由纖維增強塑料材料制成的不變厚度的試驗試樣,該試樣包括由具有試樣最小寬度的試樣連接的第一和第二梯形部分,該第一和第二梯形部分和測量區形成試驗試樣的各自的后面部分和各自的后面部分,每個前面和后面具有蝴蝶結狀的輪廓;第一和第二薄片,其分別被貼附在前面和后面的第一部分上的梯形部分;和第三和第四薄片,其分別被貼附在前面和后面的第二部分上的梯形部分。每個第一至第四薄片由纖維增強塑料材料制成并且具有梯形的輪廓。
[0013]根據這個方面的一個實施例,該第一梯形部分包括第一和第二直錐形側,該第二梯形部分包括第三和第四直錐形側,并且該測量區包括第一和第二弧形側。該試驗試樣具有在測量區的最小寬度和不變的厚度,該第一弧形側被連接到第一和第三直錐形側,并且該第二弧形側被連接到第二和第四直錐形側。測量區的高度不大于試驗試樣的高度的3%,并且第一直錐形部分與平行于豎直軸線的交線之間的角度在I到10度所包括的范圍內。
[0014]其他的方面在下面公開并提出權利要求。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5]為了說明前面的和其他方面的目的,多種實施例將在下面參照附圖被描述。
[0016]圖1A是示出已經在薄片處失效的矩形復合材料試驗試樣的俯視圖。[0017]圖1B是示出帶有已經在測量段失效的錐形側的復合材料試驗試樣的俯視圖。
[0018]圖2是示出錐形角α在I到10度范圍內的復合材料試驗試樣幾何形狀的俯視圖。
[0019]圖2Α是示出圖2中虛線圓內區域的放大視圖。
[0020]圖3Α是示出沒有薄片的試驗試樣的一端的圖。
[0021]圖3Β是示出具有貼附在試樣前后的無斜角薄片的試驗試樣的一端的圖。
[0022]圖3C是示出具有貼附在試樣前后的斜角薄片的試驗試樣的一端的圖。
[0023]在下面將參照附圖,其中在不同附圖中相似的元件具有相同的參考號。
【具體實施方式】
[0024]本文公開的試驗試樣幾何形狀在劃痕復合材料試樣的疲勞試驗領域有特別的應用。復合材料劃痕試驗被進行以便確定復合材料試樣上各種劃痕深度的不利影響,其中復合材料試驗試樣包括多層的鋪層,每層包括纖維增強塑料。相鄰的層的纖維方向不同以提供最終層壓板的增加的強度和剛度。該復合材料鋪層試樣能夠使用按照期望的試樣幾何形狀編程的噴水器切割。每個試樣包括在試樣的相對端的第一和第二載荷施加區域,在該區域薄片將被粘合,和減小截面的相對較窄的中間段(下面成為“測量區”),其被設計以促進在試樣中間區的失效。每個載荷施加區域將具有粘合在其兩端的一對薄片。該薄片便于通過試驗機器將試驗載荷施加到試樣。
[0025]復合材料劃痕試驗的一個實施方式要求原始試樣和帶有引入穿過測量區的劃痕的試樣二者的疲勞試驗。然后原始試樣和劃痕試樣的S-N曲線將被比較以便確定由于劃痕所導致的材料強度的降低。在對于合適幾何形狀的探尋中,已經發現在疲勞試驗過程中,蝴蝶結狀的試樣具有提高的性能。蝴蝶結狀在測量區引入輕微的應力集中,從而導致試樣確定地在低-和高-周期疲勞下那個位置處確定失效而不影響S-N曲線的形狀。使用這種試樣幾何形狀,劃痕能夠被施予到穿過測量區以便提供無劃痕和劃痕試樣之間的可靠對比。
[0026]帶有相似形狀薄片的蝴蝶結形狀的復合材料試驗試樣與帶有矩形薄片的矩形復合材料試驗試樣的性能相比較之下的改善的性能,能夠在圖1A和圖1B中看出。
[0027]圖1A示出了已經在薄片處失效的矩形試驗試樣2的俯視圖。在圖1中可見的試驗試樣2的前面是矩形的。這個試驗試樣在試樣的兩端附近具有貼附在前面和后面的矩形薄片。只有被貼附在試樣2的前面的薄片4a和4b在圖1A中是可見的。如圖1A可見,試樣2的失效在薄片4b附近已經發生。
[0028]相比之下,圖1B示出了帶有已經在測量區20失效的錐形側的復合材料試驗試樣10的俯視圖。這個試樣被構造以便載荷被平行于層壓方向施加并且與鋪層在同一平面內。在未變形狀態下,試驗試樣10具有蝴蝶結形狀的輪廓并且包括連接到測量區20的上和下梯形部分16和18。每個梯形部分16、18具有在試樣的兩側直發散錐形。相似的形狀(即,梯形)薄片(其被設計以接收試驗載荷)被貼附到試樣兩端附近的前面和后面。未變形的試驗試樣還具有不變的厚度,該厚度方向垂直于復合材料鋪層位于的平面。只有貼附到試樣10的前面的薄片6a和6b在圖1B中是可見的。
[0029]圖1B所描繪的具體試驗試樣具有原始的特定尺寸的蝴蝶結狀的幾何形狀。然而,應理解本文中所公開的試驗試樣幾何形狀不局限于單一的尺寸設置,而是包括具有在各個范圍的尺寸的蝴蝶結狀的幾何形狀。特別地,試樣兩側上的錐形角可以在I到10度范圍內變化。
[0030]圖2示出沒有薄片的蝴蝶結狀的試樣10的二維幾何形狀,其未按照比例繪制。由于圖2的試樣不是按照比例繪制,所以該附圖的意圖是描繪錐形角α,其可以具有在以上提到的I到10度范圍之間的任何數值。在未變形狀態下,試驗試樣10包括三個區域:第一梯形部分16,其具有第一和第二直錐形側12a和12b ;第二梯形部分18,其具有第三和第四直錐形側12c和12d ;和具有第一和第二弧形側14a和14b的測量區20。測量區20的第一和第二弧形側14a和14b是凹的,以便試驗試樣的最小寬度出現在沿著連接第一和第二弧形側14a和14b的中點的直線。圖2中的虛線豎直點表明如果試驗試樣的前面是矩形的而不是蝴蝶結狀的,則試樣的右側將在何處。
[0031]第二弧形側14b被連接到第二直錐形側12b并且被連接到第四直錐形側12d,如圖2A可以更清晰地看出,其是圖2中的虛線圓內側的區域的放大視圖。相似地,第一弧形側14a被連接到第一直錐形側12a和第三直錐形側12c。如圖2所示,試驗試樣10具有從其前面到其后面的蝴蝶結狀幾何形狀的輪廓并且具有不變的厚度(即,從前面到后面的距離是不變的)。優選地,所有錐形側12a到12d的錐形角是相等的。同樣地,弧形側14a和14b的半徑是相同的并且其弧長也是相同的。第一和第三直錐形側12a和12c可以與測量區20的第一弧形側14a相切,而第二和第四直錐形側12b和12d可以與測量區20的第二弧形側14b相切。
[0032]可替代地,復合材料試驗試樣10能夠具有如下特征,其具有不變的厚度、沿著豎直軸線的高度和當沿著厚度方向的軸線觀察時蝴蝶結形狀的輪廓。蝴蝶結形狀的輪廓包括左側和右側以及頂端44和底端50。左側包括第一弧形部分14a和分別從第一弧形部分14a朝向頂端44和底端50延伸的第一和第三直錐形部分12a和12c ;右側包括第二弧形部分14b以及分別從第二弧形部分14b朝向頂端44和底端50延伸的第二直錐形部分12b和第四直錐形部分12d。第一直錐形部分12a和第二直錐形部分2b分別從第一弧形部分14a和第二弧形部分14b以互相發散的第一和第二方向延伸;第三直錐形部分12c和第四直錐形部分12d分別從第一和第二弧形部分14a和14b以互相發散的第三和第四方向延伸。第一直錐形部分12a與平行于豎直軸線的交線之間的錐形角在I到10度所包括的范圍內。其他直錐形部分的錐形角與第一直錐形部分12a的錐形角可以相等。
[0033]如圖2可見,第一直錐形部分12a可以在第一轉角40被連接到試樣的頂端44 ;第二直錐形部分12b可以在第二轉角42被連接到頂端44 ;第三直錐形部分12c可以在第三轉角46被連接到試樣的底端50 ;并且第四直錐形部分12d可以在第四轉角48被連接到底端50。可替代地,轉角40、42、46和48可以是圓化或者具有斜角。為了本公開的目的,由直錐形側12a和12b、頂端44和假設的連接每個弧形部分14a和14b的弧的上端點的直線形成的形狀將被視為“梯形”,即使在頂端的轉角已經是圓化或者具有斜角。試驗試樣的下半部分同樣如此。
[0034]對于本文中所公開的實施例,測量區20的高度(即,分離每個弧形部分14a和14b的弧的端點的距離)優選地不大于復合材料試樣10的高度的3% (從頂端44測量至底端50)。
[0035]根據一個提出的實施例,試驗試樣被設計為具有下面的尺寸:高度9.000英寸;端部寬度1.340英寸;測量寬度1.000英寸;測量半徑0.080英寸;和錐形角α =2.163°。如前面所提到的,錐形角可以在I到10度之間變化。
[0036]預測按照以上描述的幾何形狀并且具有前面提到的范圍內的錐形角的試驗試樣將在測量段失效而不影響材料(即,S-N)曲線形狀。
[0037]圖3A示出沒有薄片的試驗試樣10的一端。有時沒有薄片的試樣被試驗,這是因為其不是ASTM的要求。圖3A示出的試驗試樣具有不變的厚度。
[0038]可替代地,不同的薄片幾何形狀可以與圖2所示出的試驗試樣的幾何形狀相結合使用。優選的,薄片具有與貼附薄片的蝴蝶結狀的試驗試樣的部分的輪廓相似的梯形輪廓。
[0039]圖3B示出蝴蝶結狀的試驗試樣10的一端,其具有貼附到試驗試樣的前面和后面的無斜角的薄片22和24。盡管在圖3B中不可見,但薄片22和24具有梯形的前面。
[0040]圖3C示出蝴蝶結狀的試驗試樣10的一端,其具有貼附到試驗試樣的前面和后面的斜角的薄片26和30。盡管在圖3C中不可見,但薄片26和30在從前看時具有梯形的輪廓。在這個實施方式中,薄片26包括斜角的表面28,而薄片30包括斜角的表面32。斜角在薄片端部降低應力集中。
[0041]圖3B和圖3C示出各自的試驗試樣組件的部分。每個試驗試樣組件包括:由纖維增強塑料材料制成的不變厚度的試驗試樣10,該試驗試樣包括由具有試樣最小寬度的測量區(圖2中的20)連接的第一和第二梯形部分(在圖2中條目16和18)。第一和第二梯形部分和測量區形成試驗試樣的各前面部分和各后面部分,每個前面和后面具有蝴蝶結狀的輪廓。試驗試樣組件還包括被貼附到試樣的前面和后面的各第一部分的第一梯形部分上的第一和第二薄片;和被貼附到試樣的前面和后面的各第二部分的第二梯形部分上的第三和第四薄片。四個薄片中的每個是由纖維增強塑料材料制成的并且具有梯形的輪廓。
[0042]以上所描述的蝴蝶結狀的幾何形狀在試驗機器、薄片與試樣之間產生漸變的應力過渡。在試樣的兩側,錐形在測量區到達頂點,其成為在疲勞試驗中試樣的最高的應力部分。然而,不像在測量區引起失效的開孔試樣,這個試樣幾何形狀不改變材料S-N曲線形狀并且保持正常的測量寬度。而且,提出的試驗試樣優選地具有貼附的薄片,其形狀遵循蝴蝶結狀的試樣的輪廓;這解決了前面的“狗骨”試樣的嘗試所面臨的,即失效點發生在狗骨區域的開始而不是在測量區。
[0043]進一步,本公開包括根據以下條款的實施例:
[0044]條款12、試驗試樣(10)組件,其包括:
[0045]由纖維增強塑料制成的不變厚度的試驗試樣(10),所述試驗試樣(10)包括由具有試樣最小寬度的測量區(20)連接的第一和第二梯形部分(16和18),所述第一和第二梯形部分(16和18)和所述測量區(20)形成試樣(10)的前面的各部分和后面的各部分,每個所述前面和后面具有蝴蝶結形狀的輪廓;
[0046]貼附到所述前面和后面的各第一部分上的所述第一梯形部分(16)的第一和第二薄片;和
[0047]貼附到所述前面和后面的各第二部分上的所述第二梯形部分(18)的第三和第四薄片,
[0048]其中所述第一至第四薄片的每個是由纖維增強塑料材料制成的。
[0049]條款13、如條款12所述的試驗試樣(10)組件,其中每個所述第一至第四薄片具有梯形輪廓。[0050]條款14、如條款13所述的試驗試樣(10)組件,其中所述試驗試樣(10)具有在所述測量區(20)的最小寬度和不變的厚度,所述第一梯形部分(16)包括第一和第二直錐形側(12a和12b),所述第二梯形部分(18)包括第三和第四直錐形側(12c和12d),所述測量區(20)包括第一和第二弧形側(14a和14b),所述第一弧形側(14a)被連接到所述第一和第三直錐形側(12a和12c),并且所述第二弧形側(14b)被連接到所述第二和第四直錐形側(12b 和 12d)。
[0051]條款15、如條款14所述的試驗試樣(10)組件,其中由于第一至第四直錐形側(12a至12d)遠離所述測量區(20)延伸,所述第一和第二直錐形側(12a和12b)彼此發散并且所述第三和第四直錐形側(12c和12d)彼此發散。
[0052]條款16、如條款14所述的試驗試樣(10)組件,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三直錐形側(12a和12c)與所述測量區(20)的第一弧形側(14a)相切,并且所述第二和第四直錐形側(12b和12d)與所述測量區(20)的第二弧形側(14b)相切。
[0053]條款17、如條款14所述的試驗試樣(10)組件,其中所述第一至第四直錐形側(12a至12d)的錐形角是相等的。
[0054]條款18、如條款17所述的試驗試樣(10)組件,其中所述錐形角在I到10度所包括的范圍內。
[0055]條款19、如條款14所述的試驗試樣(10)組件,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弧形側(14a和14b)的半徑是相等的。
[0056]條款20、如條款14所述的試驗試樣(10)組件,其中所述第一弧形部分的高度不大于試驗試樣(2)的高度的3%。
[0057]盡管試驗試樣的幾何形狀已經參照各種實施例被描述,但是本領域技術人員將理解各種可以做出各種改變并且變體可以替代其元件而不離開本發明的范圍。另外,許多修改可以被做出以使得特定的情況適合于本文的教義而不離開其核心范圍。因此,權利要求旨在不局限于公開的特定的實施例。
[0058]如權利要求所使用的,詞語“梯形部分”應該被構造為寬泛地包括實驗試樣的梯形部分,其具有兩個直錐形側和一個直端,但是被與測量區整體形成在梯形的第四側上。直錐形側可以在各自的轉角連接至試驗試樣的直線端或者試驗試樣可以具有圓化角,其被連接到直端和各直錐形側。
【權利要求】
1.一種復合材料試驗試樣(10),所述試樣包括: 第一梯形部分(16),其具有第一和第二直錐形側(12a和12b); 第二梯形部分(18),其具有第三和第四直錐形側(12c和12d);和 設置在所述第一和第二梯形部分(16和18)之間并且連接到所述第一和第二梯形部分(16和18)的測量區(20),并且其具有第一和第二弧形側(14a和14b),所述第一弧形側(14a)被連接到所述第一和第三直錐形側(12a和12c),并且所述第二弧形側(14b)被連接到所述第二和第四直錐形側(12b和12d), 其中所述試驗試樣(10)具有在所述測量區(20)的最小寬度和不變的厚度,并且所述測量區(20)的高度不大于所述試驗試樣(10)高度的3%。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復合材料試驗試樣(10),其中由于所述第一至第四直錐形側(12a至12d)遠離所述測量區(20)延伸,所以所述第一和第二直錐形側(12a和12b)彼此發散并且所述第三和第四直錐形側(12c和12d)彼此發散。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復合材料試驗試樣(10),其中所述第一至第四直錐形側(12a至12d)的錐形角是相等的。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復合材料試驗試樣(10),其中所述錐形角在I到10度所包括的范圍內。
5.根據權利要 求1所述的復合材料試驗試樣(10),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弧形側(14a和14b)的半徑是相等的。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復合材料試驗試樣(10),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三直錐形側(12a和12c)與所述測量區(20)的第一弧形側(14a)相切,并且所述第二和第四直錐形側(12b和12d)與所述測量區(20)的第二弧形側(14b)相切。
7.一種復合材料試驗試樣(10),其具有不變的厚度、沿著豎直軸線的高度和當沿著厚度方向的軸觀察時蝴蝶結形狀的輪廓,其中所述蝴蝶結形狀的輪廓包括左側和右側以及頂端和底端(44和50),所述左側包括第一弧形部分(14a)和分別從所述第一弧形部分朝向所述頂端和底端(44和50)延伸的第一和第三直錐形部分(12a和12c),并且所述右側包括第二弧形部分(14b)和分別從第二弧形部分(14b)朝向所述頂端和底端(44和50)延伸的第二和第四直錐形部分(12b和12d),所述第一和第二直錐形部分(12a和12b)分別從所述第一和第二弧形部分(14a和14b)以互相發散的方向延伸,并且所述第三和第四直錐形部分(12c和12d)分別從所述第一和第二弧形部分(14a和14b)以互相發散的方向延伸,其中所述第一直錐形部分(12a)與平行于所述豎直軸線的交線之間的錐形角在I到10度所包括的范圍內。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復合材料試驗試樣(10),其中所述第一弧形部分的高度不大于所述試驗試樣(10)的高度的3%。
9.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復合材料試驗試樣(10),其中所述第一至第四直錐形側(12a至12d)的錐形角是相等的。
10.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復合材料試驗試樣(10),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弧形側(14a和14b)的半徑是相等的。
11.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復合材料試驗試樣(10),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三直錐形側(12a和12c)與所述第一弧形側(14a)相切,并且所述第二和第四直錐形側(12b和12d)與所述第二弧形側(14b )相切。
【文檔編號】G01N1/28GK103994904SQ201410054161
【公開日】2014年8月20日 申請日期:2014年2月18日 優先權日:2013年2月18日
【發明者】M·J·李, N·C·金博爾 申請人:波音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