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水表安裝構造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6055672閱讀:367來源:國知局
一種水表安裝構造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屬于水表【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水表安裝構造,包括儀表箱和在儀表箱內縱行連接的上游側配管元件、水表、第一配管元件和第二配管元件,第一配管元件和第二配管元件的兩端分別設置有第一管凸緣和第二管凸緣,第一管凸緣上開設有開口部,第二管凸緣上設有凸狀開口部,開口部進退自如地插嵌于凸狀開口部,第一管凸緣和第二管凸緣之間設置有間隔保持板,間隔保持板具有與安裝水表和拆卸水表所必需的縫隙相同的厚度。相對于現有技術,即便用于縱行連接包括水表在內的各種配管元件的縫隙極其狹窄,也可以將水表及其他配管元件連接于已設定配管長度的單元內,從而容易地將水表安裝至該單元或自該單元拆卸水表,其具有很大的實用性。
【專利說明】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屬于水表【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水表安裝構造。 一種水表安裝構造

【背景技術】
[0002] 目前,為了容易的安裝和卸下水表,一般將配置于水表的入口和出口的止水栓和 止回閥固定于基臺上,并在止水栓的出口安裝裝卸裝置。
[0003] 該裝卸裝置的結構一般由筒狀的旋轉構件和管狀的滑動構件構成,所述筒狀的旋 轉構件可旋轉自如地安裝于止水栓的出口,所述管狀的滑動構件的基部呈水密狀滑動自如 地插入止水栓的出口,其中間部位旋插于旋轉構件,前端部側在旋轉受限的狀態滑動自如 地插入固定在基臺上的滑動導座,滑動構件借由旋轉構件的旋轉在軸線方向上進退。
[0004] 同時,在滑動構件和止回閥的出口之間設置水表,借由旋轉構件使滑動構件前進, 朝向止回閥按壓水表而將水表壓接于止水栓與止回閥之間,借此可輕易地將水表裝卸自如 地連接于止水栓與止回閥之間。
[0005] 但是,這種結構中,裝卸裝置在整個單元中所占的空間較大,因此當必須在單元內 配置較多的配管元件(如止水栓和止回閥)時,其僅具有連接包括水表在內的其他配管元件 所必須的狹小縫隙,而無法確保設置裝卸裝置的空間,從而無法使用配置上述裝卸裝置的 單元。


【發明內容】

[0006]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而提供一種水表安裝構造,即便用 于連接的縫隙極其狹窄,也可以將水表及其他配管元件連接于已設定配管長度的單元內, 從而容易地將水表安裝至該單元或自該單元拆卸水表。
[0007]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所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0008] -種水表安裝構造,包括儀表箱和在所述儀表箱內縱行連接的上游側配管元件、 水表、第一配管元件和第二配管元件,所述水表的入口通過連接螺帽配管連接于連續配管 在所述水表的上游的所述上游側配管元件的一端,所述水表的出口通過連接螺帽配管連接 于連續配管在所述水表的下游的所述第一配管元件的一端,所述第一配管元件的兩端設置 有第一管凸緣,所述第二配管元件的兩端設置有第二管凸緣,所述第一管凸緣上開設有開 口部,所述第二管凸緣上凸設有凸狀開口部,所述開口部呈水密狀且進退自如地插嵌于所 述凸狀開口部,所述第一管凸緣和所述第二管凸緣之間設置有間隔保持板,所述間隔保持 板具有與安裝水表和拆卸水表所必需的縫隙相同的厚度。
[0009] 作為本實用新型水表安裝構造的一種改進,在所述水表的入口與所述上游側配管 元件的一端之間,以及在所述水表的出口與所述第一配管元件的一端之間均裝有墊片。 [0010] 作為本實用新型水表安裝構造的一種改進,所述第一管凸緣內穿設有內螺紋,所 述第二管凸緣內穿設有螺栓插通孔,將貫穿所述螺栓插通孔中的螺栓的前端側螺接至所述 內螺紋,可實現所述第一管凸緣與所述第二管凸緣的凸緣連接。 toon] 作為本實用新型水表安裝構造的一種改進,所述凸狀開口部的前端周緣凹設有〇 型環槽,所述〇型環槽內安裝有呈水密狀在所述開口部內周滑動的〇型環。
[0012] 作為本實用新型水表安裝構造的一種改進,所述間隔保持板設置有叉股部。
[0013] 作為本實用新型水表安裝構造的一種改進,所述第二配管元件還設置有把手。
[0014] 相對于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中,通過借由解除第一管凸緣和第二管凸緣之間的 凸緣連接,并且自兩管凸緣之間抽出間隔保持板,就可使兩管凸緣間形成安裝水表和拆卸 水表所必需的縫隙,在該狀態下,自水表的出口旋退連接螺帽,繼而移動第一配管元件直至 其第一管凸緣與第二管凸緣集合為止,借此可在水表與第一配管元件的一端之間形成上述 縫隙。
[0015] 因此,即便用于縱行連接包括水表在內的各種配管元件的縫隙極其狹窄,也可以 將水表及其他配管元件連接于已設定配管長度的單元內,從而容易地將水表安裝至該單元 或自該單元拆卸水表,其具有很大的實用性。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6] 下面結合說明書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及其有益技術效果進行詳細 說明,其中:
[0017] 圖1為儀表單元的局部剖面側視圖。
[0018] 圖2為裝卸水表時的儀表單元的局部剖面側視圖。
[0019] 圖3為將儀表單元的一部分剖面后的主要部分分解俯視圖。
[0020] 圖4為將儀表單元的一部分剖面后的主要部分俯視圖。
[0021] 圖5為圖4的A-A剖面圖。
[0022] 圖6為將間隔保持板的抽出時的一部分剖面后的主要部分俯視圖。
[0023] 圖7為將第一、第二管凸緣集合時的部分剖面后的主要部分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4] 下面結合實施例和說明書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描述,但本實用新 型的實施方式不限于此。
[0025] 如圖1是表示儀表單元1的局部剖面側視圖,圖2是表示裝卸水表2時的儀表單 元1的局部剖面側視圖。
[0026] 儀表單元1為對應于在附著有蓋3a的儀表箱3內所設定的配管長度L而縱行連 接水表2及其它配管機械4、5、6的單元,其具有在儀表箱3內縱行連接有水表2與配管元 件4、5、6的狀態下,將水表2安裝至儀表單元1或自儀表單元1拆卸水表2所必須的縫隙 t (包含在配管長度L內的間隙)。
[0027] 水表2的入口 2a借由連接螺帽7而配管連接于連續配管在水表2的上游的配管 元件(圖中為蝶形閥,以下稱作上游側配管元件)4的一端,出口 2b借由連接螺帽8而配管 連接于連續配管在水表2的下游的配管元件(圖中為背壓閥,以下稱作第一配管元件)5的 一端。
[0028] 在被配管連接的入口 2a與上游側配管元件4的一端之間,以及在出口 2b、與第一 配管元件5的一端之間分別裝有墊片G和G1來密封各連接部分。
[0029] 借由連接螺帽7、8將一端連接于出入口 2a、2b的其中一個(圖中為出口 2b)的第 一配管元件5的另一端即第一管凸緣5a、與連接于該第一管凸緣5a的配管元件(圖中為蝶 形閥,以下稱作第二配管元件)6的一端即第二管凸緣6a,以兩管凸緣5a、6a彼此連接分離 自如的方式連接起來,在其中一方所開設的圓形開口部9呈水密狀進退自如地插嵌于另一 個的筒形凸狀開口部10,并且插入具有與上述縫隙t 一致厚度的間隔保持板11而進行凸緣 連接(參照圖1、3、4)。
[0030] 第一管凸緣5a和第二管凸緣6a都是由兩個孔的凸緣所構成的,在第一管凸緣5a 穿設內螺紋,在第二管凸緣6a穿設螺栓插通孔,將貫穿螺栓插通孔中的螺栓的前端側螺接 至內螺紋,借此將第一管凸緣5a與第二管凸緣6a加以凸緣連接。
[0031] 在圖中,在第一管凸緣5a上開設開口部9,在第二管凸緣6a上凸設凸狀開口部 10,并且在凹設于凸狀開口部10的前端周緣的0型環槽內,安裝呈水密狀在開口部9內周 滑動的〇型環12。
[0032] 凸狀開口部10的自第二管凸緣6a的突出長度被設定為大于上述縫隙(間隔保持 半11的厚度)t,以使整個凸狀開口部10可插嵌至開口部9內,當將整個凸狀開口部10插 嵌至開口部9內時,第一管凸緣5a與第二管凸緣6a彼此連接。
[0033] 另外,也可與上述相反,在第二管凸緣6a設置開口部9,在第一管凸緣5a設置凸狀 開口部10。
[0034] 并且,上述凸緣連接時,位于第一管凸緣5a與第二管凸緣6a之間的間隔保持板 11,如圖5所示,設置有連接于方形上部的下方設有的跨越凸狀開口部10的上半部的叉股 部11a,并且在間隔保持板11對凸狀開口部10的跨乘狀態下,第一管凸緣5a與第二管凸緣 6a壓接并夾持間隔保持板11而以上述方式凸緣連接。
[0035] 并且,即便在第一管凸緣5a與第二管凸緣6a壓接并夾持間隔保持板11的隔開狀 態下,如上所述進行凸緣連接,凸狀開口部10亦呈水密狀插接于開口部9,因此第一配管元 件5與第二配管元件6可滴水不漏地維持上述連接狀態。
[0036] 而且,在間隔保持板11的上述跨乘狀態下,其上端設定為位于第二配管元件6的 把手6b的下方,該把手6b在第二配管元件6的開閥狀態下位于間隔保持板11的上方,且 在關閥狀態下旋轉90度成為與間隔保持板11成平行的位置關系。
[0037] 在本實施例中,連接著水表2的上游配置上游配管元件4,下游配置第一配管元件 5與第二配管元件6,且在設于第一管凸緣5a與第二管凸緣6a之間透過間隔保持板11將 兩管凸緣5a、6a加以凸緣連接,但若連接水表2的上游連接有兩臺配管元件、下游連接有一 臺配管元件的儀表單元,可將上游的兩臺配管元件中,一端連接于水表2的入口 2a的設置 為第一配管元件,在該第一配管元件的另一端設置有第一管凸緣,將設置有透過間隔保持 板而凸緣連接于該第一管凸緣的第二管凸緣的設置為第二配管元件(未圖示)。
[0038] 當因組裝于水表2的上下游的配管元件的種類、臺數等不同而導致儀表單元1的 構成與上述不同時,例如當未設置應連接于第一配管元件5的另一端部的第二配管元件6 時,也可以使用第二管凸緣6a、以及端部設有開口部9或者凸狀開口部10的配管(未圖示) 來代替第二配管元件6。
[0039] 在以上述方式構成的儀表單元1中,如圖1所示,對應于儀表箱3內所設定的配管 長度L,縱行連接有水表2、上游配管元件4、第一配管元件5及第二配管元件6.
[0040] 并且,當更換水表2時,拆下儀表箱3的蓋3a,將蝶形閥即上游配管元件4與第二 配管元件6的把手4a、6b旋轉90度以關閥止水(參照圖2)。
[0041] 借此,可使開閥時位于間隔保持板11的上方的把手6b與間隔保持板11成平行的 位置關系(參照圖4、5),以免阻礙間隔保持板11的抽出。
[0042] 自圖4狀態的第一管凸緣5a與第二管凸緣6a拔出螺栓以解除其凸緣連接,并且 解除兩管凸緣5a、6a對間隔保持板11的壓接夾持。
[0043] 若在該狀態下自兩管凸緣5a、6a之間抽出間隔保持板11,則如圖6所示,在第一配 管元件5與第二配管元件6 (兩管凸緣5a、6a)之間產生與厚度t 一致的縫隙t。
[0044] 并且,自水表的出入口 2a、2b旋退連接螺帽7、8,解除各配管連接,借此第一配管 元件5可向下游側移動。
[0045] 如圖7所示,使第一配管元件5向第二管凸緣6a側移動,以使第二管凸緣6a的整 個凸狀開口部10進入第一管凸緣5a的開口部9,從而將該第二管凸緣6a與第一管凸緣5a 集合。
[0046] 借此,如圖2所示,可使水表2的出口 2a與第一配管元件5的一端之間形成兩管 凸緣5a、6a間的縫隙t,S卩,可使上游配管元件4的一端(墊片G端面)與第一配管元件5的 一端(墊片G1端面)的間隔較水表2的全長(自入口 2a至出口 2b為止的距離)多出相當于 縫隙t的長度,從而可自兩配管元件4、5之間拆卸水表2。
[0047] 按照與上述相反的順序可安裝新水表2。
[0048] 根據上述說明書的揭示和教導,本實用新型所屬領域的技術人員還可以對上述實 施方式進行變更和修改。因此,本實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對 本實用新型的一些修改和變更也應當落入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內。此外,盡 管本說明書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術語,但這些術語只是為了方便說明,并不對本實用新型 構成任何限制。
【權利要求】
1. 一種水表安裝構造,其特征在于:包括儀表箱和在所述儀表箱內縱行連接的上游側 配管元件、水表、第一配管元件和第二配管元件,所述水表的入口通過連接螺帽配管連接于 連續配管在所述水表的上游的所述上游側配管元件的一端,所述水表的出口通過連接螺帽 配管連接于連續配管在所述水表的下游的所述第一配管元件的一端,所述第一配管元件的 兩端設置有第一管凸緣,所述第二配管元件的兩端設置有第二管凸緣,所述第一管凸緣上 開設有開口部,所述第二管凸緣上凸設有凸狀開口部,所述開口部呈水密狀且進退自如地 插嵌于所述凸狀開口部,所述第一管凸緣和所述第二管凸緣之間設置有間隔保持板,所述 間隔保持板具有與安裝水表和拆卸水表所必需的縫隙相同的厚度。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表安裝構造,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水表的入口與所述上游 側配管元件的一端之間,以及在所述水表的出口與所述第一配管元件的一端之間均裝有墊 片。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表安裝構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凸緣內穿設有內螺 紋,所述第二管凸緣內穿設有螺栓插通孔,將貫穿所述螺栓插通孔中的螺栓的前端側螺接 至所述內螺紋,可實現所述第一管凸緣與所述第二管凸緣的凸緣連接。
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表安裝構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狀開口部的前端周緣凹 設有〇型環槽,所述〇型環槽內安裝有呈水密狀在所述開口部內周滑動的〇型環。
5.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表安裝構造,其特征在于:所述間隔保持板設置有叉股部。
6.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表安裝構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配管元件還設置有把 手。
【文檔編號】G01F15/18GK203893905SQ201420241036
【公開日】2014年10月22日 申請日期:2014年5月12日 優先權日:2014年5月12日
【發明者】劉慶國, 管錦歡 申請人:東莞市新弘高科智能儀表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