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零部件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汽車內飾件挑選工裝。
背景技術:
汽車內飾件由于生產工藝不穩定、裝配方式不恰當或放置過久導致變形,在裝配之前,需要重新挑選確認零件狀態合格與否。汽車內飾塑料件變形后,用檢具篩選,費時費力,且易損壞背面的卡爪及造成外觀不良,對裝車產生風險,從而影響整車外觀質量。
鑒于此,克服以上現有技術中的缺陷,提供一種汽車內飾件挑選工裝成為本領域亟待解決的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技術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種汽車內飾件挑選工裝。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可通過以下的技術措施來實現:
一種汽車內飾件挑選工裝,用于檢測一內飾件外輪廓尺寸是否合格,內飾件包括內飾件本體,所述內飾件本體具有一待檢測邊,該挑選工裝包括:底座、設于該底座上的用于放置內飾件本體的支撐結構、和垂直設于該底座的檢測板;所述內飾件本體放置于支撐結構上時內飾件本體的待檢測邊朝上,所述檢測板與內飾件的待檢測邊相抵接,所述支撐結構包括至少一個支撐塊,所述支撐塊與內飾件本體交界處設有限位結構。
優選地,所述內飾件本體具有正面和背面,內飾件本體正面長度方向的兩邊分別為待檢測邊和非檢測邊,所述支撐塊上表面與內飾件本體的背面輪廓相配合以固定該內飾件本體。
優選地,所述內飾件呈板狀,內飾件包括板狀本體和設于板狀本體背面的兩個相互遠離的卡爪,板狀本體長度方向的兩邊分別為待檢測邊和非檢測邊,所述支撐結構包括分別與內飾件的兩卡爪相配合的兩個支撐塊,所述支撐塊的一端與所述的卡爪朝向非檢測邊的側面相抵靠,所述支撐塊的另一端延伸至板狀本體非檢測邊外。
優選地,所述限位結構為形成于支撐塊表面的限位基準線。
優選地,所述支撐塊上表面與內飾件非檢測邊交界處設有限位件。
優選地,所述支撐結構還包括位于兩個支撐塊之間的至少一個支撐柱。
本實用新型的汽車內飾件挑選工裝通過至少一個支撐塊對內飾件本體進行限位和支撐,再將檢測板與內飾件的待檢測邊相抵接,檢測板和待檢測邊交界處形成檢測線,將檢測線與標準件的檢測線進行對比,判斷其是否位于標準件尺寸加減預設偏差范圍內,使用簡單、操作方便。
附圖說明
圖1是實施例1的挑選工裝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實施例2的挑選工裝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實施例3和實施例4的待檢測的內飾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3的挑選工裝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3的挑選工裝使用狀態示意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4的挑選工裝的結構示意圖。
圖7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4的挑選工裝使用狀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在下文中,將參考附圖來更好地理解本實用新型的許多方面。附圖中的部件未必按照比例繪制。替代地,重點在于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部件。此外,在附圖中的若干視圖中,相同的附圖標記指示相對應零件。
如本文所用的詞語“示例性”或“說明性”表示用作示例、例子或說明。在本文中描述為“示例性”或“說明性”的任何實施方式未必理解為相對于其它實施方式是優選的或有利的。下文所描述的所有實施方式是示例性實施方式,提供這些示例性實施方式是為了使得本領域技術人員做出和使用本公開的實施例并且預期并不限制本公開的范圍,本公開的范圍由權利要求限定。在其它實施方式中,詳細地描述了熟知的特征和方法以便不混淆本實用新型。出于本文描述的目的,術語“上”、“下”、“左”、“右”、“前”、“后”、“豎直”、“水平”和其衍生詞將與如附圖中定向的實用新型有關。而且,并無意圖受到前文的技術領域、背景技術、發明內容或下文的詳細描述中給出的任何明示或暗示的理論限制。還應了解在附圖中示出和在下文的說明書中描述的具體裝置和過程是在所附權利要求中限定的實用新型構思的簡單示例性實施例。因此,與本文所公開的實施例相關的具體尺寸和其他物理特征不應被理解為限制性的,除非權利要求書另作明確地陳述。
實施例1:
本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汽車內飾件挑選工裝,請參閱圖1所示,該挑選工裝用于檢測內飾件的外輪廓尺寸是否合格,內飾件包括內飾件本體100,內飾件本體100具有一待檢測邊11,該挑選工裝包括:底座1、設于該底座1上的用于放置內飾件本體100的支撐結構2、和垂直設于該底座1的檢測板3;內飾件本體100放置于支撐結構上時內飾件本體100的待檢測11邊朝上,檢測板3與內飾件的待檢測邊11相抵接,支撐結構2包括四個支撐塊20,支撐塊20與內飾件本體100交界處設有限位結構4,本實施例中,限位結構4為限位基準線。
首先,將一個尺寸合格的標準件如圖1所示置于挑選工裝上,內飾件本體100與支撐塊20表面交界處分別形成限位基準線4和限位基準線4’,內飾件本體100的待檢測邊11與檢測板3交界處形成標準線3a。
然后,取下標準件,將待檢測的內飾件如圖1所示置于挑選工裝上,將內飾件本體100和支撐塊20表面交界處分別與限位基準線4和限位基準線4’對齊,將待檢測邊11與標準線3a相比,判斷內飾件尺寸是否合格。
實施例2:
本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汽車內飾件挑選工裝,請參閱圖2所示,該挑選工裝用于檢測內飾件的外輪廓尺寸是否合格,內飾件包括內飾件本體100,內飾件本體100具有正面101和背面102,內飾件本體100正面101長度方向的兩邊分別為待檢測邊11和非檢測邊12,該挑選工裝包括:底座1、設于該底座1上的用于放置內飾件本體100的支撐結構2、和垂直設于該底座1的檢測板3;內飾件本體100放置于支撐結構上時內飾件本體100的待檢測11邊朝上,檢測板3與內飾件的待檢測邊11相抵接,支撐結構2包括多個支撐塊20,支撐塊20上表面與內飾件本體100的背面102輪廓相配合以固定該內飾件本體100,支撐塊20與內飾件本體100交界處設有限位結構4,本實施例中,限位結構4為限位基準線。
首先,將一個尺寸合格的標準件如圖1所示置于挑選工裝上,內飾件本體100與支撐塊20表面交界處分別形成限位基準線4和限位基準線4’,內飾件本體100的待檢測邊11與檢測板3交界處形成標準線3a。
然后,取下標準件,將待檢測的內飾件如圖1所示置于挑選工裝上,將內飾件本體100和支撐塊20表面交界處分別與限位基準線4和限位基準線4’對齊,將待檢測邊11與標準線3a相比,判斷內飾件尺寸是否合格。
實施例3:
本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汽車內飾件挑選工裝,用于檢測圖3所示的呈板狀的內飾件外輪廓尺寸是否合格。
如圖3所示的汽車內飾件,該汽車內飾件呈板狀,包括板狀本體10和兩個卡爪20,卡爪20位于板狀本體10背面,兩個卡爪20相互遠離,板狀本體10長度方向的兩邊分別為待檢測邊11和非檢測邊12。
請參閱圖4和圖5所示,該挑選工裝包括:底座1、設于該底座1上的用于放置板狀本體10的支撐結構2、和垂直設于該底座1上的檢測板3。檢測板3與內飾件的待檢測邊11相抵接,支撐結構2包括分別與內飾件的兩卡爪相20配合的兩個支撐塊201、202,支撐塊201、202的一端與內飾件的卡爪20朝向非檢測邊12的側面相抵靠,支撐塊202、202的另一端延伸至板狀本體10非檢測邊12外。支撐塊201、202與檢測板3相配合將內飾件固定,內飾件放置于挑選工裝時,板狀本體10與底座1平行,板狀本體10與支撐塊201、202以及檢測板3垂直。
首先,將一個尺寸合格的標準件如圖5所示置于挑選工裝上,板狀本體10的非檢測邊12與支撐塊201、202上表面交界處分別形成第一限位基準線201a和第二限位基準線202a,板狀本體10的待檢測邊11與檢測板3交界處形成標準線3a。
然后,取下標準件,將待檢測的內飾件如圖5所示置于挑選工裝上,將內飾件的板狀本體10非檢測邊12與第一限位基準線201a和第二限位基準線202a對齊,將待檢測邊11與標準線3a相比,判斷內飾件尺寸是否合格。
實施例4:
本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汽車內飾件挑選工裝,用于檢測圖3所示的呈板狀的內飾件外輪廓尺寸是否合格,請參閱圖6和圖7所示,該挑選工裝包括:底座1、設于該底座1上的用于放置板狀本體10的支撐結構2、和垂直設于該底座1上的檢測板3。檢測板3與內飾件的待檢測邊11相抵接,支撐結構2包括分別與內飾件的兩卡爪相20配合的兩個支撐塊201、202,支撐塊201、202的一端與內飾件的卡爪20朝向非檢測邊12的側面相抵靠,支撐塊202、202的另一端延伸至板狀本體10非檢測邊12外。支撐塊201、202與檢測板3相配合將內飾件固定,內飾件放置于挑選工裝時,板狀本體10與底座1平行,板狀本體10與支撐塊201、202以及檢測板3垂直。進一步地,支撐塊201、202的上表面與內飾件非檢測邊12交界處設有限位件41、42。支撐結構2還包括位于支撐塊201和支撐塊202之間的至少一個支撐柱203。
首先,將一個尺寸合格的標準件如圖6所示置于挑選工裝上,板狀本體10的非檢測邊12與支撐塊201、202上表面交界處分別形成第一限位基準線201a和第二限位基準線202a,在第一限位基準線201a處放置限位件41,在第二限位基準線202a處放置限位件42,板狀本體10的待檢測邊11與檢測板3交界處形成標準線3a。
然后,取下標準件,將待檢測的內飾件如圖7所示置于挑選工裝上,將內飾件的板狀本體10非檢測邊12與限位件41(第一限位基準線201a)和限位件42(第二限位基準線202a)對齊,將待檢測邊11與標準線3a相比,判斷內飾件尺寸是否合格。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