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體積小、結構緊湊,同時具有傳送功能、電測功能及標識功能的電路板自動檢測標識設備。
背景技術:
目前,對于電路板的檢測通常采用人員手動操作,其操作步驟如下:1、將電路板放到張開的加持機構上;2、關閉夾持機構;3、將檢測機構的一個或多個檢測接頭插入電路板對應的接口,進行檢測;4、開啟夾持機構,取出檢測好的電路板。從上述描述可以看出,采用這種傳統的檢測方式,操作人員的工作非常繁瑣,工作量很大,而且工作效率低,難以提高,長期工作容易疲勞,導致檢測出現偏差,操作人員身體不舒服,甚至患上職業病。
中國發明專利申請號為:CN201610005302.7公開了一種電路板自動檢測系統,包括:依次相連的自動檢測裝置、第一噴碼裝置、第二噴碼裝置、不良品下料裝置及傳輸帶裝置,自動檢測裝置對產品的電路完整性能進行檢測,檢測合格后,第一噴碼裝置、第二噴碼裝置分別對產品進行噴碼,而不合格的產品則直接下料回收。該專利文獻中,各裝置結構復雜,機臺體積大,不易擺放及挪動,對于回收的電路板,維修人員需要在該機臺上調取信息后方可確認異常狀況,數據量龐大,浪費時間。
技術實現要素:
對此,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體積小、結構緊湊,同時具有傳送功能、電測功能及標識功能的電路板自動檢測標識設備。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電路板自動檢測標識設備,包括:機體,設置在該機體上的用于傳送電路板的傳送機構,沿該傳送機構的傳送方向先后設置在機體上的電測機構、貼標機構,以及測試位阻擋機構、貼標位阻擋機構;
所述測試位阻擋機構包括:第一限位結構及與第一限位結構連接的第一驅動裝置,所述第一驅動裝置帶動第一限位結構向傳送機構上的電路板方向移動進而固定電路板的位置,所述電測機構與被測試位阻擋機構固定的電路板相對應并進行檢測電性數據,所述電測機構的輸出端連接貼標機構的輸入端,貼標機構打印出帶有電性數據的標簽,所述貼標位阻擋機構包括:第二限位結構及與之連接的第二驅動裝置,所述第二驅動裝置帶動第二限位結構向傳送機構上的電路板方向移動進而固定電路板的位置,所述貼標機構與被貼標位阻擋機構固定的電路板相對應進而將標簽貼覆在相對應的電路板上。
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方案,所述傳送機構包括:用于傳送電路板的傳送帶及驅動該傳送帶移動的第三驅動裝置。
進一步的,所述第三驅動裝置為驅動電機,具體為步進電機或交流異步電機。
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種優選方案,所述電測機構包括:檢測模塊、固定設置在傳送帶一側的電測探針及設置在傳送帶另一側并與電測探針相對應的第四驅動裝置;所述檢測模塊的檢測端連接電測探針,其輸出端連接貼標機構的輸入端,所述測試位阻擋機構固定電路板時,所述第四驅動裝置帶動電路板向電測探針方向移動,電測探針與電路板形成電接觸進而檢測電路板的電性。
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種優選方案,所述貼標機構包括:標簽打印機、貼標頭及第五驅動裝置,所述標簽打印機的輸入端連接電測機構的輸出端,標簽打印機接收電測機構的數據并打印出標簽,所述貼標頭吸住標簽,所述第五驅動裝置連接貼標頭,所述貼標位阻擋機構固定電路板時,所述第五驅動裝置帶動貼標頭向電路板方向移動進而將標簽貼覆在電路板上。
通過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將傳送機構、電測機構、貼標機構設置在同一機體內同時具有電測功能及標識功能,無需分開設置,使整體體積減小,結構緊湊;設置測試位阻擋機構、貼標位阻擋機構用于固定電路板的位置,定位準確,減小失誤率,提高檢測效率,便于后續工序維修。
附圖說明
圖1所示為本實施例中電路板自動檢測標識設備的結構示意圖;
圖2所示為本實施例中電路板自動檢測標識設備的外觀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進一步說明各實施例,本實用新型提供有附圖。這些附圖為本實用新型揭露內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說明實施例,并可配合說明書的相關描述來解釋實施例的運作原理。配合參考這些內容,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應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實施方式以及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圖中的組件并未按比例繪制,而類似的組件符號通常用來表示類似的組件。
現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參照圖1、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電路板自動檢測標識設備,包括:機體10,設置在該機體10內的用于傳送電路板的傳送機構,沿該傳送機構的傳送方向先后設置在機體內的電測機構、貼標機構,以及測試位阻擋機構、貼標位阻擋機構。
所述傳送機構包括:用于傳送電路板的傳送帶20及驅動該傳送帶移動的第三驅動裝置,該第三驅動裝置為步進電機(未示出)。步進電機帶動傳送帶20從左至右移動。
所述電測機構包括:檢測模塊、固定設置在傳送帶20上側的多個電測探針302及設置在傳送帶20下側并與電測探針302相對應的第四驅動裝置;所述檢測模塊為設置在該機體上端的多個測量儀器301,所述檢測模塊的檢測端連接電測探針,其輸出端連接貼標機構的輸入端。第四驅動裝置為驅動氣缸303,驅動氣缸303的伸縮端連接有頂針304。
所述貼標機構包括:標簽打印機501、貼標頭502及第五驅動裝置,所述標簽打印機501的輸入端連接電測機構的測量儀器301的輸出端,標簽打印機501接收電測機構的電測數據并打印出標簽,所述貼標頭502具有用于吸住標簽的吸頭以此固定標簽,第五驅動裝置為驅動氣缸503,標簽打印機501及貼標頭502通過第五驅動裝置設置在傳送機構的傳送帶20的上側,第五驅動裝置可帶動貼標頭502做升降運動。
所述測試位阻擋機構包括:第一限位塊40及與之連接的第一驅動裝置(未示出),第一驅動裝置為驅動氣缸,測試位阻擋機構設置在傳送帶20下側,所述第一驅動裝置帶動第一限位塊40做升降運動以固定電路板的位置。所述測試位阻擋機構固定電路板時,電測機構的測試探針302與被測試位阻擋機構固定的電路板相對應。
所述貼標位阻擋機構包括:第二限位塊60及與之連接的第二驅動裝置(未示出),第二驅動裝置為驅動氣缸,貼標位阻擋機構設置在傳送帶20下側,所述第二驅動裝置帶動第二限位塊60做升降運動以固定電路板的位置。所述貼標位阻擋機構固定電路板時,貼標機構的貼標頭502與被貼標位阻擋機構固定的電路板相對應。
電路板經傳送帶20從左至右方向傳送,當電路板接近測試位阻擋機構的位置時,第一驅動裝置帶動第一限位塊40上升,電路板被第一限位塊40固定,此時,電測機構的驅動氣缸303帶動頂針304上頂,頂針304帶動電路板上升直至與測試探針302形成電接觸,測量儀器301分別對電路板進行檢測電性數據,并將電性數據傳輸至標簽打印機501中;檢測完成后,驅動氣缸303帶動頂針304下降至原位,電路板落回傳送帶20表面,第一驅動裝置帶動第一限位塊40下降,電路板繼續移動。當電路板接近貼標位阻擋機構時,第二驅動裝置帶動第二限位塊60上升,電路板被第二限位塊固定,標簽打印機501根據接收的信息打印出標簽,貼標頭502吸住標簽,第五驅動裝置帶動貼標頭502下降至電路板表面進而將標簽貼覆在電路板表面上。完成后第二驅動裝置帶動第二限位塊60下降至原位,電路板繼續移動至機體的右側出口處傳出。
本實施例中,第一限位結構、第二限位結構均采用限位塊,其限位塊的結構為一塊狀阻擋結構,只要能起到阻擋固定電路板的作用即可,在其他實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其他形狀的結構,如限位板等。
本實施例中,第一驅動裝置、第二驅動裝置、第四驅動裝置、第五驅動裝置均為驅動氣缸,在其他實施例中,也可以采用液壓氣缸等用于驅動相應組件運行的驅動裝置。
本實施例中,第三驅動裝置為步進電機,步進電機帶動傳送帶間歇性移動,在電路板被第一限位塊40或第二限位塊60固定時,傳送帶最好停止移動,避免電路板與傳送帶之間產生不必要的摩擦,而通過設置步進電機的步數,可達到上述效果。在其他實施例中,第三驅動裝置也可采用伺服電機、交流異步電機或直流電機等。
本實施例中,整機的運行可通過設置在機體內的電控系統的控制來達到個機構之間的同步運行,此為現有技術,在此不再詳細描述。
本實施例中,貼標頭502具有用于吸住標簽的吸頭以此固定標簽,該貼標頭為現有技術中早已運用于生產的設備,在此不再詳細描述。
本實施例中,測試位阻擋機構及貼標位阻擋機構均設置在傳送帶20的下側,在其他實施例中,也可以設置在不同的位置,只要通過伸縮方式來達到固定或釋放電路板的作用即可。
通過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將輸送機構、電測機構、貼標機構設置在同一機體內同時具有電測功能及標識功能,無需分開設置,使整體體積減小,結構緊湊;設置測試位阻擋機構、貼標位阻擋機構用于固定電路板的位置,定位準確,減小失誤率,提高檢測效率。
盡管結合優選實施方案具體展示和介紹了本實用新型,但所屬領域的技術人員應該明白,在不脫離所附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內,在形式上和細節上可以對本實用新型做出各種變化,均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