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探針測量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彎式同軸探針組件。
背景技術:
在炸藥爆炸參量檢測中,通常采用電探針作為炸藥爆速測量的信號獲取手段,現有的電探針組件能達到高精度、抗電磁干擾的要求,但需要在動態環境中進行炸藥爆速檢測的場合,由于振動、沖擊等環境條件,會導致探針與炸藥的相對位置發生位移,導致測量精度受到影響。
本發明提出了一種彎式同軸探針組件及安裝緊固方法,實現了彎式探針組件在炸藥面上的準確定位及可靠固定,同時實現了電磁屏蔽的完整結構,解決了動態環境下炸藥爆速高精度測量的彎式探針固定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彎式同軸探針組件,(本發明中采用的探針為彎式同軸電探針,以下簡稱探針)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炸藥外殼上方,用于容納并支撐水平放置電纜的外罩殼體,位于所述外罩殼體內,與探針孔同軸設置,用于將所述外罩殼體固定于所述炸藥外殼表面的固定件,所述外罩殼體包括置于所述炸藥外殼表面的具有豎直和水平連接板的l型底座以及與所述底座連接的外殼部,所述底座的水平連接板的底部與所述炸藥外殼表面相接觸,所述水平連接板上設有與所述探針孔相通的開孔,所述底座豎直連接板中部水平設有電纜托舉架;所述外殼部與所述底座連接,形成可容納電纜和探針的屏蔽空間,在所述外殼部一側,靠近所述電纜插入方向的側板處設有電纜孔,用于使電纜電纜水平穿過后可置于所述電纜托舉架上;所述固定件包括固定主體,所述固定主體的頂部具有翻邊結構,使用時,使所述固定主體插入所述底座的水平連接板的開孔和所述探針孔上方的所述炸藥外殼的表面定位孔后,并使所述翻邊結構扣壓住所述底座的水平連接板,將所述水平連接板緊固于所述炸藥外殼表面。
優選地,所述外殼部具有長方體結構,所述電纜孔設置在所述外殼部的高和寬所在的一側側面的面板上。
優選地,所述電纜托舉架為半圓環柱體結構,所述半圓環柱體的凹面朝上,所述半圓環柱體的靠近所述水平連接板的外側面上設有鏤空開槽,用于電纜散熱。
優選地,所述電纜托舉架遠離所述豎直連接板的底面與所述電纜孔所在側面面板的內壁面相抵靠,可將電纜的屏蔽層夾固在其間,進一步保證了探針在外罩殼體內的牢固性。
優選地,彎式同軸探針組件還包括柱體塞,所述柱體塞的高度小于或等于探針孔的開孔深度,所述柱體塞的底面直徑小于等于探針孔的孔徑,所述柱體塞中部設有定位孔,用于使探針的自由端插入至所述定位孔后與所述柱體塞一起共同置于所述探針孔的底部,用膠將探針及柱體塞與探針孔粘貼牢固,進一步增強了探針在探針孔內的牢固性,保證了測量精度。
優選地,所述固定件為旋轉體結構,中部設有從上至下的可使所述探針穿過的固定件通孔,所述通孔的內壁面上開設一字槽,所述固定件的固定主體的外側壁面上設有螺紋,進一步保證了外罩殼體與炸藥外殼間連接的牢固,設置一字槽方便將固定件旋入炸藥外殼的表面定位孔。
優選地,所述底座與外殼部通過螺栓連接固定。
優選地,所述底座、外殼部和固定件為鋼質材料。
優選地,所述柱體塞為有機玻璃材料。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
本發明的實施例提出了一種彎式同軸探針組件,實現了彎式探針組件在炸藥面上的準確定位及可靠固定,同時實現了電磁屏蔽的完整結構,解決了動態環境下炸藥爆速高精度測量的彎式探針固定問題。
附圖說明
下面根據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圖1是本發明為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彎式同軸探針組件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為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彎式同軸探針組件的底座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為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彎式同軸探針組件的外殼部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為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彎式同軸探針組件的外殼部的主視圖;
圖5是本發明為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彎式同軸探針組件的外殼部的左視圖;
圖6是本發明為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彎式同軸探針組件的外殼部的俯視圖;
圖7是本發明為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彎式同軸探針組件的固定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標記說明:
1-底座;11-豎直連接板;12-水平連接板;13-電纜托舉架;2-外殼部;21-電纜孔;22-螺釘孔;3-固定件;31-固定主體;32-翻邊結構;33-一字槽;4-柱體塞;5-探針;6-電纜;61-同軸電纜屏蔽層;62-同軸電纜絕緣層;7-炸藥外殼;8-探針孔。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詳細介紹本發明技術方案。
實施例1
如圖1-7所示,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彎式同軸探針組件,包括位于炸藥外殼7上方,用于容納并支撐水平放置電纜6的具有長方體結構的外罩殼體,所述外罩殼體包括置于所述炸藥外殼7表面的具有豎直連接板11和水平連接板12的l型底座1以及與所述底座1連接的外殼部2,所述底座1的水平連接板12的底部與所述炸藥外殼7表面相接觸,所述水平連接板12上設有與所述探針孔8相通的開孔,開孔孔徑大于探針孔8孔徑,所述底座1豎直連接板11中部水平設有電纜托舉架13,所述外殼部2與所述底座1連接,形成可容納電纜6和探針5的屏蔽空間,在所述外殼部2一側,靠近所述電纜6插入方向的側板處設有電纜孔21,用于使電纜6水平穿過后可置于所述電纜托舉架13,位于所述外罩殼體內,設置有用于將所述外罩殼體固定于所述炸藥外殼7表面的固定件3,所述固定件3與探針孔8同軸設置,所述固定件3包括固定主體31,所述固定主體31的頂部具有翻邊結構32,使用時,使所述固定主體31插入所述底座1的水平連接板12的開孔和所述探針孔8上方的所述炸藥外殼7的表面定位孔后,并使所述翻邊結構32扣壓住所述底座1的水平連接板12,將所述水平連接板12緊固于所述炸藥外殼7表面。
進一步地,外罩殼體具有長方體結構,l型底座的豎直連接板11即是外罩殼體的左側的高和寬所在面的面板,電纜孔21設置在外罩殼體的右側的高和寬所在面的面板上。
進一步地,電纜托舉架13為半圓環柱體結構,半圓環柱體的凹面朝上,使電纜6可水平放置在電纜托舉架13的凹面之上,半圓環柱體的靠近水平連接板12的外側面上設有鏤空開槽。一方面,可使彎式探針5的豎直伸出部分從上至下穿過鏤空開槽后,繼續向下伸入探針孔8中;另一方面,在電纜托舉架13支撐電纜6及彎式探針5的同時,鏤空開槽可便于電纜6散熱。
進一步地,電纜托舉架13遠離豎直連接板11的底面與電纜孔21所在側面面板的內壁面相抵靠。具體地,電纜托舉架13遠離豎直連接板11的底面為內壓接面,電纜孔21所在側面面板的內壁面為外壓接面,使用時,適量剝開同軸電纜6的電纜6屏蔽層,將所剝開的電纜屏蔽層置于內壓接面與外壓接面之間,并使得內壓接面與外壓接面緊緊抵靠,用于夾緊電纜6,使電纜6能夠橫向固定住。
進一步地,彎式同軸探針組件還包括柱體塞4,柱體塞4具有圓柱體結構,柱體塞4的高度小于或等于探針孔8的開孔深度(在此,可使柱體塞4的高度小于探針孔8的開孔深度,也可以使柱體塞4的高度等于探針孔8的開孔深度),柱體塞4的底面直徑小于或等于探針孔8的孔徑,柱體塞(4)中部設有定位孔,用于使探針5的自由端插入至定位孔后,與柱體塞4一起共同置于探針孔8的底部,從而將探針5的自由端周向固定于探針孔8內,防止其晃動。
具體地,柱體塞4的底面直徑可小于探針孔8的孔徑,如此,將探針5和柱體塞4置于探針孔8的底部之后,柱體塞4和探針孔8內壁之間的間隙部分可滴入環氧膠進行膠封固定。
進一步地,固定件3為旋轉體結構,具體地,作為一種可實施方式,固定件3的上部的翻邊結構32和下部的固定主體31可均為柱體,且上部的翻邊結構32的底面直徑大于固定主體31的底面直徑,且固定主體31的底面直徑小于底座1的水平連接板12的開孔直徑,同時,固定件3中部設有從上至下的可使探針5穿過的通孔,如此,裝配時,使固定主體31插入底座1的水平連接板12的開孔和探針孔8上方的炸藥外殼7的表面定位孔之后,使翻邊結構32扣壓住底座1的水平連接板12的上表面,將水平連接板12緊固于炸藥外殼7表面。
進一步地,固定件3中的通孔的內壁面上開設一字槽33,便于拆裝固定件3,固定件3的固定主體31的外側壁面上設有螺紋,從而采用螺紋連接,使固定主體31與炸藥外殼的連接更為牢固。
進一步地,底座1與外殼部2通過螺釘連接固定。具體來說,使螺釘旋入螺釘孔22,將所座1與外殼部2連接固定。
進一步地,底座1、外殼部2和固定件3為鋼質材料,便于更加堅實牢固,且起到屏蔽作用。
進一步地,柱體塞4為有機玻璃材料。
本發明的實施例中提供的一種彎式同軸探針組件,使用的各零件尺寸為:探針孔直徑
使用時,用環氧膠將柱體塞4粘接固定于探針5的自由端,將探針5的自由端和電纜6穿過外殼部2的電纜孔21,將外罩殼體的底座1貼于炸藥外殼7的表面并使水平連接板12的開孔與炸藥外殼7的表面定位孔對準,將固定件3的翻邊結構32放置在水平連接板12上方,固定件3的固定主體31通過水平連接板12的開孔,伸出底座1,固定主體31外壁的螺紋與炸藥外殼7表面定位孔的螺紋相匹配,將固定件3的固定主體31旋入炸藥外殼7的表面定位孔,通過一字槽33將固定件3與炸藥外殼7固定牢固,將電纜6及探針5的水平部分放置在電纜托舉架13上,將探針5的豎直部分和固定在探針5豎直部分自由端的柱體塞4依次穿過電纜托舉架13的鏤空結構、固定件3的通孔、炸藥外殼7的表面定位孔和探針孔8,并放置在探針孔8的底部,向探針孔8內滴入環氧膠進行膠封固定,適量剝開電纜6的同軸電纜屏蔽層61,將剝開的電纜屏蔽層61夾在電纜托舉架13與電纜孔21所在的側面之間,將外殼部2與底座1扣合,使用螺釘通過螺釘孔22將外殼部2與底座1固定牢固,安裝完成。
本發明的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彎式同軸探針組件,實現了彎式探針組件在炸藥面上的準確定位及可靠固定,同時實現了電磁屏蔽的完整結構,解決了動態環境下炸藥爆速高精度測量的彎式探針固定問題。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發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調節,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