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提排水泵站無人值守智能程控監測系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泵站管理系統技術,具體涉及提排水泵站無人值守智能程控監測系統。
背景技術:
提排水泵站又稱中途提升泵站。當重力流排水管道埋深過大,施工運行困難時,需要提升污水,使下流的管道埋深減小,就需要設立中途泵站。泵站的位置有管渠系統規劃確定,也要考慮衛生要求、地質條件、電力供應及應急排放口等條件。目前,提排水泵站設備一般采用工作人員管理,采用管理人員負責一個地區泵站并進行巡回檢查的方式,管理人員工作量很大,而且無法根據需要及時對泵站的運行進行調控。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提供提排水泵站無人值守智能程控監測系統,本實用新型解決了提排水泵站設備一般采用工作人員管理,管理人員工作量很大,而且無法根據需要及時對泵站的運行進行調控的問題。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提排水泵站無人值守智能程控監測系統,包括控制中心I和若干提排水泵站5 ;在控制中心I內設置有總站計算機2和以太網交換機3 ;在每個提排水泵站5中設置有集水池7、排水設備6和控制器8,在集水池7內設置有液位傳感器9,排水設備6連接控制器8 ;總站計算機2連接以太網交換機3,以太網交換機3通過以太網4連接每個提排水泵站5內控制器8和液位傳感器9。
本實用新型可以對提排水泵站內設備情況進行統一監控和管理,確保提排水泵站設備安全運行,可以減小泵站管理人員工作強度,提高工作效率。
圖1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圖中符號說明:控制中心1、總站計算機2、以太網交換機3、以太網4、提排水泵站
5、排水設備6、集水池7、控制器8、液位傳感器9。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用最佳的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詳細的說明。如圖1所示,提排水泵站無人值守智能程控監測系統,包括控制中心I和若干提排水泵站5 ;在控制中心I內設置有總站計算機2和以太網交換機3 ;在每個提排水泵站5中設置有集水池7、排水設備6和控制器8,在集水池7內設置有液位傳感器9,排水設備6連接控制器8 ;總站計算機2連接以太網交換機3,以太網交換機3通過以太網4連接每個提排水泵站5內控制器8和液位傳感器9。[0011]本實用新型通過以太網將提排水泵站內設備運行情況及時傳送至控制中心,以便對提排水泵站設備進行調控,當水位超出規定高度時,啟動排水設備,實現提排水泵站設備自動、安全運行。最后應說明的是:顯然,上述實施例僅僅是為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所作的舉例,而并非對實施方式的限定。對于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上述說明的基礎上還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變化或變動。這里無需也無法對所有的實施方式予以窮舉。而由此所引申出的顯而易見 的變化或變動仍處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中。
權利要求1.提排水泵站無人值守智能程控監測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中心(I)和若干提排水泵站(5);在控制中心(I)內設置有總站計算機(2)和以太網交換機(3);在每個提排水泵站(5)中設置有集水池(7)、排水設備(6)和控制器(8),在集水池(7)內設置有液位傳感器(9),排水設備(6)連接控制器(8);總站計算機(2)連接以太網交換機(3),以太網交換機(3)通過以 太網(4)連接每個提排水泵站(5)內控制器(8)和液位傳感器(9)。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提排水泵站無人值守智能程控監測系統,涉及泵站管理系統技術,具體涉及提排水泵站無人值守智能程控監測系統。包括控制中心(1)和若干提排水泵站(5);在控制中心(1)內設置有總站計算機(2)和以太網交換機(3);在每個提排水泵站中設置有集水池(7)、排水設備(6)和控制器(8),在集水池內設置有液位傳感器(9),排水設備連接控制器;總站計算機連接以太網交換機(3),以太網交換機(3)通過以太網(4)連接每個提排水泵站(5)內控制器(8)和液位傳感器(9)。本實用新型解決了提排水泵站設備一般采用工作人員管理,管理人員工作量很大,而且無法根據需要及時對泵站的運行進行調控的問題。
文檔編號G05B19/418GK203117763SQ20132010672
公開日2013年8月7日 申請日期2013年3月11日 優先權日2013年3月11日
發明者葉飛, 葉欣, 李美貞, 石育民, 薛峰 申請人:哈爾濱新世通電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