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溫控器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養殖業的防水智能數字溫控器。
背景技術:
環境溫度的變化對養殖業的影響很大,溫度的驟變嚴重影響規模養殖場的生產和經濟效益,因此在現代化的規模養殖場中對溫度的控制非常重要,控制溫度最簡便的方法就是采用溫度控制器來調控,但一般養殖業的環境比較惡劣,粉塵多、濕度大,現有技術中的溫控器大多只考慮了散熱效果,在安裝電路板的內腔外壁上設置散熱孔,使產品本身不具密封性能,降低了產品的應用范圍,不能應用到粉塵多以及潮濕環境中;即使有的溫控器采用了防濕技術,都是基于將溫控元件進行封膠技術處理以達到防濕功能,這種方法主要靠壓制外殼后,再進行幾道封膠來實現防濕功能,工藝比較繁雜、固化時間較長、生產效率低、成本高。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出一種在高濕度及惡劣粉塵環境下正常使用、防潮耐濕、密封性高、散熱效果好、使用壽命長的防水智能數字溫控器,該防水智能數字溫控器工藝簡單、生產效率高、成本低。
本實用新型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實現技術目標。
防水智能數字溫控器,包括殼體、控制面板、前蓋、電路板;所述控制面板設置在殼體前端面上部;所述殼體下部設有向前開口的空腔,電路板設置在空腔內,前蓋蓋合在空腔開口端;其改進之處在于:所述殼體下部空腔內電路板的周圍設有內套,內套的前端開口,前端面高出殼體下部空腔開口端端面;所述前蓋與殼體下部空腔開口端蓋合的端面設有與內套前端相對應的密封凹槽,密封凹槽內嵌有密封圈;所述前蓋蓋合在內套前端面上,內套前端伸入前蓋密封凹槽中,抵壓在密封圈上,形成密閉空腔;所述殼體下部空腔側壁上設有多個散熱孔。
上述結構中,所述散熱孔為均布、長條形散熱孔。
上述結構中,所述殼體下部空腔上部內壁的前端部分向下凸起,形成卡板;所述前蓋上端設有卡塊,下端中部部分向后凸起,形成壓板;所述前蓋上端的卡塊自下而上伸入殼體卡板中,前蓋自前向后壓在內套前端面上,卡塊前端面與殼體卡板后端面結合,下端壓板與殼體下端面結合,并通過螺釘固定連接。
上述結構中,所述前蓋上端的卡塊為間隔布置的兩個塊狀構件。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積極效果:
1.本實用新型在殼體下部空腔內電路板的周圍設內套,內套的前端開口,前端面高出殼體下部空腔開口端端面,前蓋與殼體下部空腔開口端蓋合的端面設有與內套前端相對應的密封凹槽,密封凹槽內嵌有密封圈,前蓋蓋合在內套前端面上,內套前端伸入前蓋密封凹槽中,抵壓在密封圈上,形成密閉空腔,對電路板進行密封,既簡化了生產工藝,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生產成本,又有效地阻止了水和粉塵從前蓋與殼體的貼合處進入殼體內部,使防水智能數字溫控器具有較高的密封性,防濕功能強,可在高濕度及粉塵惡劣的環境下正常使用,有效地延長了溫控器的使用壽命。
2. 殼體下部空腔側壁上設有多個均布、長條形散熱孔,溫控器使用過程中產生的熱量從多個散熱孔散發到在大氣中,使得本實用新型在具有較高的密封性能的同時,又具有較好的散熱效果,進一步延長使用壽命。
3. 殼體下部空腔上部內壁的前端部分向下凸起,形成卡板;前蓋上端設有卡塊,下端中部部分向后凸起,形成壓板;前蓋上端的卡塊自下而上伸入殼體卡板中,前蓋自前向后壓在內套前端面上,卡塊前端面與殼體卡板后端面結合,下端壓板與殼體下端面結合,并通過螺釘固定連接,前蓋蓋合迅速,蓋合后密封可靠,拆卸方便,使得本實用新型結構獨特,外觀新穎。
4. 前蓋上端的卡塊為間隔布置的兩個塊狀構件,使得前蓋蓋合平整,穩固可靠。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左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拆去前蓋4及其嵌入的密封圈5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圖2的局部剖視圖。
圖5為圖4中Ⅰ部分放大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前蓋4的結構示意圖。
圖7為圖6中A-A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根據附圖并結合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附圖所示防水智能數字溫控器,包括殼體1、控制面板2、前蓋4、密封圈5、電路板7;控制面板2設置在殼體1前端面上部;殼體1下部設有向前開口的空腔1.1,電路板7設置在空腔1.1內,前蓋4蓋合在空腔1.1開口端;殼體1下部空腔1.1內電路板7的周圍設有內套1.2,內套1.2的前端開口,前端面高出殼體1下部空腔1.1開口端端面;前蓋4與殼體1下部空腔1.1開口端蓋合的端面設有與內套1.2前端相對應的密封凹槽4.1,密封凹槽4.1內嵌有密封圈5;前蓋4蓋合在內套1.2前端面上,內套1.2前端伸入前蓋4密封凹槽4.1中,抵壓在密封圈5上,形成密閉空腔;殼體1下部空腔1.1側壁上設有多個均布、長條形散熱孔1.5。
殼體1下部空腔1.1上部內壁的前端部分向下凸起,形成卡板1.3;前蓋4上端設有卡塊4.2,本實施例中,卡塊4.2為間隔布置的兩個塊狀構件,下端中部部分向后凸起,形成壓板4.3;前蓋4上端的卡塊4.2自下而上伸入殼體1卡板1.3中,前蓋4自前向后壓在內套1.2前端面上,卡塊4.2前端面與殼體1卡板1.3后端面結合,下端壓板4.3與殼體1下端面結合,并通過螺釘9固定連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