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散熱片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散熱片結構,尤指利用相同模塊制造出能相互扣合的鰭片,其中基部二側延設有呈相對彎折狀的翼部及抵持部,并于翼部與抵持部相鄰處設有扣合孔,而基部于遠離扣合孔的另側設有卡制部,即可通過扣合孔導引卡制部呈變形反折嵌扣,以使鰭片能結合于對應鰭片上,以供散熱片不易分離。
背景技術:
現今計算機運算功能更加強大且其速度亦迅速提升,更由于新一代運算放大器于處理運算指令時所產生的溫度更高,故如何利用良好的散熱系統來使中央處理器在其允許的溫度范圍下工作,已為業界亟欲解決的問題,然而為了要使散熱效能更好,便必須讓散熱片的鰭片數增加或加快風扇的轉速,如此鰭片的厚度必然變薄,而進行焊接時則會導致定位困難及間隙過小而使焊接不易或鰭片歪斜的情形發生,而為了解決上述缺陷,曾有業者發展出了一種散熱片結構,請參閱圖10、11、12所示,為現有鰭片的立體外觀圖及相鄰鰭片間于卡扣前的仰視剖面圖、相鄰鰭片間于卡扣后的仰視剖面圖,由圖中可清楚得知,該復數鰭片A上設有卡扣件A1及扣合部A2,而使相鄰的鰭片A間的卡扣件A1與扣合部A2可以相互卡扣、結合,以利用復數鰭片A來組成散熱片結構;綜上所述,由于復數鰭片A是以沖壓一體成型所制成,而可通過模塊化的設計,依散熱面積的大小來進行鰭片A的組構,且扣持穩固,雖解決了上述定位困難及間隙過小而使焊接不易或鰭片A歪斜等問題,卻因卡扣件A1呈ㄋ形狀,而使卡扣件A1卡扣于扣合部A2時,需將各扣合部A2準確對位后將其扣合,于扣合過程中,如果卡扣件A1或扣合部A2稍有偏差或晃動時,即無法順利地扣合,且偏差過大時更有可能使卡扣件A1或扣合部A2損壞,以致不良品率提高。
所以,要如何解決上述現有的問題與缺陷,即為從事此行業的相關廠商所亟欲研究改善的方向所在。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與缺陷,提出一種散熱片結構,其鰭片的基部二側延設有呈相對彎折狀的翼部及抵持部,并于翼部與抵持部相鄰處設有扣合孔,而基部于遠離扣合孔的另側設有卡制部,且卡制部可嵌入相鄰鰭片的扣合孔內,即可通過扣合孔導引使卡制部呈變形反折嵌扣,以達到緊密扣合的功效。
本實用新型的次要目的在于復數鰭片設有相對卡制部及扣合孔,讓卡制部與扣合孔于制造時能容許較小差距,以使卡制部能以些微調整方式來對位于扣合孔,達到緊密扣合的目的,并于組裝的過程中不易損壞,以提高產品的良率。
為達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散熱片結構,其設置有復數鰭片,各鰭片皆具有一基部,且基部二側延設有呈相對彎折狀的翼部及抵持部;其中,該翼部與抵持部相鄰處設有扣合孔,而基部遠離扣合孔的另側則設有可嵌入相鄰鰭片的扣合孔內的卡制部,而卡制部穿入扣合孔內呈一變形反折,以供相鄰的鰭片呈相互緊密扣合狀。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分解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外觀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鰭片組合前的側視剖面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鰭片組合時的側視剖面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鰭片組合后的側視剖面圖;圖6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的立體分解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的立體外觀圖;圖8為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的立體分解圖;圖9為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的立體外觀圖;圖10為現有鰭片的立體外觀圖;圖11為現有相鄰鰭片間于卡扣前的仰視剖面圖;圖12為現有相鄰鰭片間于卡扣后的仰視剖面圖。
圖中符號說明1 鰭片10 間隙 113 扣合孔11 基部 1131導引部111翼部 12 卡制部112抵持部 121 頂持端1121 抵持邊2 底座21 上表面22 接觸面3 風扇A 鰭片A1 卡扣件A2 扣合部具體實施方式
為達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手段及其構造,結合附圖就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詳加說明其特征與功能如下,以利完全了解。
請同時參閱圖1、2、3、4、5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分解圖、立體外觀圖、鰭片組合前的側視剖面圖、鰭片組合時的側視剖面圖及鰭片組合后的側視剖面圖,由圖中可清楚看出,該散熱片結構設置有以沖壓方式一體成型的復數鰭片1,該鰭片1具有一基部11,且基部11二側延設有呈相對彎折狀的翼部111及抵持部112,其中抵持部112底面設有抵持邊1121,并于翼部111與抵持部112相鄰處設有扣合孔113,而基部11遠離扣合孔113的另側設有卡制部12,且卡制部12于遠離基部11另側設有頂持端121,其卡制部12可嵌入相鄰鰭片1的扣合孔113內,即可通過扣合孔113導引卡制部12呈變形反折嵌扣,以使卡制部12的頂持端121頂持于抵持部112的抵持邊1121上,以達到相鄰的鰭片1呈緊密扣合狀。
當散熱片欲組構時,即可利用復數同向的鰭片1,以鰭片1中基部11的卡制部12與另一相鄰鰭片1中基部11的扣合孔113進行扣合動作,先將卡制部12穿入相鄰鰭片1的扣合孔113內,再同時施力于二相鄰鰭片1,一側鰭片1的卡制部12通過相鄰鰭片1的扣合孔113導引,以使卡制部12的頂持端121彎曲變形并嵌扣于抵持部112底面的抵持邊1121上,再利用對應的卡制部12嵌合于扣合孔113內,使各鰭片1不易分離,達到組裝容易、定位穩固的功效,進而可供復數相鄰的鰭片1依序以卡制部12與扣合孔113來組成散熱片。
請參閱圖6、7所示,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的立體分解圖及立體外觀圖,由圖中可清楚得知,本實用新型可與風扇3一起結合于底座2上,而該底座2表面設有形成一平整的上表面21,且底座2底部設有接觸面22,而本實用新型可利用復數鰭片1依序扣合成二組散熱片,且二組散熱片固定于底座2的上表面21時,其二組散熱片間隙10呈相對應狀態,以使二組散熱片間于底座2的上表面21形成有一空間可供風扇3置入,續將風扇3容置于二組散熱片之間,以使風扇3可利用二組散熱片的間隙10將冷風吸入及吹送而達到良好的空氣對流效果,以輔助散熱片快速散熱。
請參閱圖8、9所示,為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的立體分解圖及立體外觀圖,由圖中可清楚得知,而本實用新型可利用復數鰭片1依序扣合成二組散熱片,再使散熱片對準另一散熱片間隙10使其合并排列,此時二組散熱片的間隙10形成相互連通狀態,續將風扇3設置于散熱片一側,以使風扇3由連通間隙10吹入冷風時,能將散熱片的熱源吹離至外界,以達到散熱的目的。
再者,本實用新型利用沖壓方式一體成型制成鰭片1,且鰭片1基部11二側利用呈相對彎折狀的翼部111及抵持部112,以使各鰭片1組裝成散熱片時形成間隔10,即可利用此間隔10供風扇3吹入冷風,以使散熱片達到良好的散熱功效。
然而,本實用新型復數鰭片1設有相對卡制部12及扣合孔113,讓卡制部12于穿入扣合孔113時能容許較小差距,以使卡制部12以些微調整方式來對位于扣合孔113,達到緊密扣合的目的,并由于卡制部12具有可調整位置的功能,于組裝的過程中較不易損壞,以提高產品的良率。
此外,本實用新型鰭片1的扣合孔113可進一步增設有呈傾斜狀的導引部1131,且導引部1131可導引卡制部12的頂持端121呈變形反折嵌扣狀態,以達到各鰭片1能相互扣合。
所以,本實用新型的散熱片結構可改善現有技術的關鍵在于(一)本實用新型利用鰭片的基部二側延設有呈相對彎折狀的翼部及抵持部,并于遠離扣合孔的另側設有卡制部,且卡制部可嵌入相鄰鰭片的扣合孔內,使扣合孔能導引卡制部呈變形反折嵌扣,以達到緊密扣合的功效。
(二)本實用新型利用復數鰭片設有相對卡制部及扣合孔,讓卡制部與扣合孔于制造時能容許較小差距,以使卡制部能以些微調整方式來對位于扣合孔,達到緊密扣合的目的,并于組裝的過程中不易損壞,以提高產品的良率。
(三)本實用新型利用鰭片組裝成散熱片時,卡制部及扣合孔尺寸并不需太過精密,則制造組裝時也較為簡易方便。
上述詳細說明僅為針對本實用新型的一種較佳可行實施例進行說明,該實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凡其它散熱片結構未脫離本實用新型所揭示的技術精神下所能完成的均等變化與修飾變更,均應包含于本實用新型所涵蓋的專利范圍中。
權利要求1.一種散熱片結構,其設置有復數鰭片,各鰭片皆具有一基部,且基部二側延設有呈相對彎折狀的翼部及抵持部;其特征在于該翼部與抵持部相鄰處設有扣合孔,而基部遠離扣合孔的另側則設有可嵌入相鄰鰭片的扣合孔內的卡制部,而卡制部穿入扣合孔內呈一變形反折,以供相鄰的鰭片呈相互緊密扣合狀。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散熱片結構,其特征在于,該鰭片為一體成型的鰭片。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散熱片結構,其特征在于,該卡制部于遠離基部另側設有頂持端。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散熱片結構,其特征在于,該抵持部于底面設有可供卡制部頂持的抵持邊。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散熱片結構,其特征在于,該扣合孔內設有具傾斜狀的導引部。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散熱片結構,其設置有復數鰭片,該鰭片具有一基部,且基部二側延設有呈相對彎折狀的翼部及抵持部,并于翼部與抵持部相鄰處設有扣合孔,而基部遠離扣合孔的另側設有卡制部,且卡制部可嵌入相鄰鰭片的扣合孔內,即可通過扣合孔導引卡制部呈變形反折嵌扣,以達到相鄰的鰭片呈緊密扣合狀,使散熱片不易分離,并具有組裝容易、定位穩固的功效。
文檔編號G06F1/20GK2854803SQ20052011311
公開日2007年1月3日 申請日期2005年7月21日 優先權日2005年7月21日
發明者鄧家儒 申請人:國格金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