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卻式機箱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冷卻式機箱,為長方形的框體,所述框體至少包含一側板和一底板,所述側板可拆卸的設有一冷卻機構;所述冷卻機構包含安裝本體、冷卻鰭片組、風扇組件、驅動組件、存儲組件和冷卻組件;所述安裝本體形成一容置空間;所述冷卻鰭片組設有第一進液孔和第一出液孔,設置于所述容置空間內;所述驅動組件位于所述存儲組件的下方,其設有第二進液孔和第二出液孔;所述冷卻組件為一方形框體,其設有第三進液孔和第三出液孔;所述第一進液孔通過軟管連通至第三出液孔,第一出液孔連通至第二進液孔,第二出液孔通過軟管連通至第三進液孔;由此,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安裝便捷,能有效提供芯片的快速冷卻,避免芯片的溫度升高,實用性更好。
【專利說明】冷卻式機箱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冷卻式機箱。
【背景技術】
[0002]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計算機在人們的生活中應用越來越廣泛,各種芯片的應用也隨之增多,隨著芯片速度的不斷加快,芯片的冷卻也越來越重要,而如何實現芯片的快速冷卻,一直是計算機設計中的重要考量因素,故需要一種能快速冷卻的裝置,實現對芯片的快速冷卻。
[0003]于上述缺陷,通過潛心研究和設計,綜合長期多年從事相關產業的經驗和成果,研究設計出一種冷卻式機箱,以克服上述缺陷。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為:如何實現機箱內芯片的快速冷卻,一直是計算機設計中的重要考量因素,故需要在機箱內提供一種能快速冷卻的裝置,實現對芯片的快速冷卻。
[0005]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冷卻式機箱,為長方形的框體,所述框體至少包含一側板和一底板,其特征在于:
[0006]所述側板可拆卸的設有一冷卻機構,所述底板可拆卸的設有一電路板,所述電路板上設有由冷卻機構進行冷卻的芯片,所述底板上還設有多個通氣孔;
[0007]所述冷卻機構包含安裝本體、冷卻鰭片組、風扇組件、驅動組件、存儲組件和冷卻組件;
[0008]所述安裝本體包含一開口框體和蓋體,所述開口框體具有底板和四個側板,所述底板上具有通風孔,底板和四個側板形成一容置空間,所述底板的下側兩邊分別設有兩個通孔;
[0009]所述冷卻鰭片組包含多片鰭片及冷卻流道,所述多片鰭片相互間隔排列,所述冷卻流道回旋設置于所述多片鰭片內,所述冷卻流道的一端設有第一進液孔,另一端設有第一出液孔,所述冷卻鰭片組設置于所述開口框體的容置空間內;
[0010]所述風扇組件固定于所述開口框體的通風孔處;
[0011]所述驅動組件位于所述存儲組件的下方,其設有位于所述開口框體下側的延伸固定板,所述延伸固定板固定于所述開口框體下側,所述驅動組件設有第二進液孔和第二出液孔;
[0012]所述冷卻組件為一方形框體,其開有供電子元件露出的開口,所述方形框體上設有容置冷卻液體流通的中空空間,所述冷卻組件設有第三進液孔和第三出液孔;
[0013]所述第一進液孔通過軟管連通至第三出液孔,第一出液孔連通至第二進液孔,第二出液孔通過軟管連通至第三進液孔。
[0014]其中:所述蓋體蓋合于所述開口框體的開口處,所述蓋體設有中空部。[0015]其中:所述驅動組件包含位于第二進液孔和第二出液孔之間的泵。
[0016]通過上述結構可知,本實用新型的冷卻式機箱結構簡單,安裝便捷,能有效提供芯片的快速冷卻,避免芯片的溫度升高,實用性更好。
[0017]本實用新型的詳細內容可通過后述的說明及所附圖而得到。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8]圖1顯示了本實用新型冷卻式機箱的結構示意圖。
[0019]圖2顯示了本實用新型冷卻機構的分解示意圖。
[0020]圖3顯示了本實用新型冷卻機構的側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1]參見圖1,顯示了本實用新型的冷卻式機箱。
[0022]所述冷卻式機箱80為長方形的框體,所述框體至少包含一側板81和一底板82,所述側板81可拆卸的設有一冷卻機構,所述底板82可拆卸的設有一電路板(未示出),所述電路板上設有由冷卻機構進行冷卻的芯片。
[0023]其中,所述底板82上還設有多個通氣孔83。
[0024]同時參見圖2和圖3,所述冷卻機構包含安裝本體20、冷卻鰭片組30、風扇組件40、驅動組件50和冷卻組件70。
[0025]其中,所述安裝本體20包含一開口框體21和蓋體22,所述蓋體22蓋合于所述開口框體21的開口處,所述蓋體22設有中空部221,其周緣設有多個通過螺釘固定于所述開口框體21上的安裝孔222,所述開口框體21具有底板和四個側板,所述底板上具有通風孔212,底板和四個側板形成一容置空間210,所述四個側板中的相對兩個上分別設置有兩個第一固定孔211,所述底板上設有多個第二固定孔213,所述底板的下側兩邊分別設有兩個通孔214。
[0026]所述冷卻鰭片組30包含多片鰭片32及冷卻流道31,所述多片鰭片32相互間隔排列,所述冷卻流道31回旋設置于所述多片鰭片32內,其一端設有第一進液孔311,另一端設有第一出液孔312,所述進液孔311和出液孔312分別從所述開口框體21的通孔214伸出,所述冷卻鰭片組30設置于所述開口框體21的容置空間210內,其兩側分別設有固定至所述開口框體21的第一固定孔上的第一固定片。
[0027]所述風扇組件40通過多個螺釘螺接于所述第二固定孔213以固定于所述開口框體21的通風孔212處。
[0028]由此,通過風扇組件40對鰭片組30的冷卻效果,能使流過鰭片組的冷卻液體得到快速冷卻。
[0029]所述驅動組件50位于所述風扇組件40的下方,其設有位于所述開口框體21下側的延伸固定板53,所述延伸固定板53上設有多個通過螺釘固定于所述開口框體21下側的第三固定孔531,所述驅動組件50設有第二進液孔52和第二出液孔51。
[0030]其中,所述驅動組件50可包含位于第二進液孔52和第二出液孔51之間的泵。
[0031]所述冷卻組件70為一方形框體,其開有供芯片露出的開口 72,所述方形框體上設有容置冷卻液體流通的中空空間,所述冷卻組件設有第三進液孔721和第三出液孔722。[0032]其中,所述第一進液孔311通過軟管連通至第三出液孔722,第一出液孔312連通至第二進液孔52,第二出液孔51通過軟管連通至第三進液孔721,因此,形成一個冷卻液體的循環通道,在驅動組件50的帶動下,冷卻液體在各部件之間快速流通,且風扇組件40對鰭片組進行快速降溫,實現本申請的降溫功能。
[0033]通過上述結構可知,如何實現機箱內芯片的快速冷卻,一直是計算機設計中的重要考量因素,故需要在機箱內提供一種能快速冷卻的裝置,實現對芯片的快速冷卻。
[0034]顯而易見的是,以上的描述和記載僅僅是舉例而不是為了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公開內容、應用或使用。雖然已經在實施例中描述過并且在附圖中描述了實施例,但本實用新型不限制由附圖示例和在實施例中描述的作為目前認為的最佳模式以實施本實用新型的教導的特定例子,本實用新型的范圍將包括落入前面的說明書和所附的權利要求的任何實施例。
【權利要求】
1.一種冷卻式機箱,為長方形的框體,所述框體至少包含一側板和一底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側板可拆卸的設有一冷卻機構,所述底板可拆卸的設有一電路板,所述電路板上設有由冷卻機構進行冷卻的芯片,所述底板上還設有多個通氣孔; 所述冷卻機構包含安裝本體、冷卻鰭片組、風扇組件、驅動組件、存儲組件和冷卻組件; 所述安裝本體包含一開口框體和蓋體,所述開口框體具有底板和四個側板,所述底板上具有通風孔,底板和四個側板形成一容置空間,所述底板的下側兩邊分別設有兩個通孔; 所述冷卻鰭片組包含多片鰭片及冷卻流道,所述多片鰭片相互間隔排列,所述冷卻流道回旋設置于所述多片鰭片內,所述冷卻流道的一端設有第一進液孔,另一端設有第一出液孔,所述冷卻鰭片組設置于所述開口框體的容置空間內; 所述風扇組件固定于所述開口框體的通風孔處; 所述驅動組件位于所述存儲組件的下方,其設有位于所述開口框體下側的延伸固定板,所述延伸固定板固定于所述開口框體下側,所述驅動組件設有第二進液孔和第二出液孔; 所述冷卻組件為一方形框體,其開有供電子元件露出的開口,所述方形框體上設有容置冷卻液體流通的中空空間,所述冷卻組件設有第三進液孔和第三出液孔; 所述第一進液孔通過軟管連通至第三出液孔,第一出液孔連通至第二進液孔,第二出液孔通過軟管連通至第三進液孔。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冷卻式機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蓋體蓋合于所述開口框體的開口處,所述蓋體設有中空部。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冷卻式機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組件包含位于第二進液孔和第二出液孔之間的泵。
【文檔編號】G06F1/20GK203490627SQ201320646548
【公開日】2014年3月19日 申請日期:2013年10月21日 優先權日:2013年10月21日
【發明者】田野, 夏梅宸, 劉志才 申請人:成都英力拓信息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