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OLED觸控基板、其制造方法及控制方法與流程

文檔序號:11133321閱讀:563來源:國知局
OLED觸控基板、其制造方法及控制方法與制造工藝

本發明涉及平板顯示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OLED觸控基板、其制造方法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經濟生活的發展,人們對顯示器的要求越來越高,高精細化、色彩豐富、響應快的顯示器逐漸成為主流。相較傳統的液晶顯示器,有機發光二極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顯示器具有反應速度更快、對比度更高、視角更廣等特點,因此OLED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關注。

顯示器的薄型化是一個趨勢,OLED顯示器因為其相對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顯示器)具有更薄的厚度,從而具有更強的競爭力。而在顯示屏與觸控屏相結合的顯示器中,In-Cell(盒內)觸控的顯示器相較于On-Cell(盒內)的顯示器具有更薄的厚度,從而收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現有的In-Cell觸控顯示器一般采用在顯示電路成膜的過程中增加觸控電路,形成In-Cell觸控,但這種方法一般需要增加幾道制程,生產節拍較長。

因此,如何提供一種制造工藝簡單、薄型化的OLED觸控基板成了本領域技術人員需要解決的一個難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OLED觸控基板、其制造方法及控制方法,以解決現有In-Cell觸控顯示器采用在顯示電路成膜的過程中增加觸控電路,從而需要增加幾道制程,生產節拍較長的問題。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OLED觸控基板,所述OLED觸控基板包括:玻璃基板;位于所述玻璃基板上的像素電路;位于所述像素電路上的OLED陽極和第一復用電極,所述第一復用電極為參考電壓線與觸控驅動電 極的復用;以及位于所述OLED陽極之上的第二復用電極,所述第二復用電極為OLED陰極與觸控感測電極的復用。

可選的,在所述的OLED觸控基板中,所述第一復用電極包括多行第一復用子電極,每行第一復用子電極為參考電壓線與觸控驅動電極的復用,所述多行第一復用子電極相互絕緣。

可選的,在所述的OLED觸控基板中,每個第一復用子電極包括多個第一電極塊,所述多個第一電極塊相互導通。

可選的,在所述的OLED觸控基板中,所述第二復用電極包括多列第二復用子電極,每列第二復用子電極為OLED陰極與觸控感測電極的復用,所述多列第二復用子電極相互絕緣。

可選的,在所述的OLED觸控基板中,每個第二復用子電極包括多個第二電極塊,所述多個第二電極塊相互導通。

可選的,在所述的OLED觸控基板中,所述OLED陽極和第一復用電極均由透明導電材料形成;所述第二復用電極由金屬形成。

可選的,在所述的OLED觸控基板中,還包括位于OLED陽極和第二復用電極之間的有機層。

本發明還提供一種OLED觸控基板的制造方法,所述OLED觸控基板的制造方法包括:

提供玻璃基板;

在所述玻璃基板上形成像素電路;

在所述像素電路上形成OLED陽極和第一復用電極,所述第一復用電極為參考電壓線與觸控驅動電極的復用;

在所述OLED陽極之上形成第二復用電極,所述第二復用電極為OLED陰極與觸控感測電極的復用。

可選的,在所述的OLED觸控基板的制造方法中,所述OLED陽極和第一復用電極通過同一步刻蝕工藝形成。

本發明還提供一種OLED觸控基板的控制方法,所述OLED觸控基板的控制方法包括:

當OLED觸控基板處于非顯示階段:

第一復用電極作為觸控驅動電極,輸入觸控驅動信號;

第二復用電極作為觸控感測電極,輸入觸控感測信號;

當OLED觸控基板處于顯示階段:

第一復用電極作為參考電壓線,輸入參考電壓信號;

第二復用電極作為OLED陰極,輸入圖像信息。

在本發明提供的OLED觸控基板、其制造方法及控制方法中,通過參考電壓線與觸控驅動電極復用,OLED陰極與觸控感測電極復用,無需額外增加觸控電路便可實現In-Cell觸控,通過簡單的制造工藝得到了薄型化的OLED觸控基板。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的OLED觸控基板的一剖面局部結構示意圖;

圖2a是本發明實施例的OLED觸控基板的一平面局部結構示意圖;

圖2b是本發明實施例的OLED觸控基板的另一平面局部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實施例的OLED觸控基板的一平面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實施例的OLED觸控基板的制造方法的流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提出的OLED觸控基板、其制造方法及控制方法作進一步詳細說明。根據下面說明和權利要求書,本發明的優點和特征將更清楚。需說明的是,附圖均采用非常簡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準的比例,僅用以方便、明晰地輔助說明本發明實施例的目的。

請參考圖1、圖2a、圖2b和圖3,其中,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的OLED觸控基板的一剖面局部結構示意圖;圖2a是本發明實施例的OLED觸控基板的一平面局部結構示意圖;圖2b是本發明實施例的OLED觸控基板的另一平面局部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發明實施例的OLED觸控基板的一平面整體結構示意圖。需說明的是,在本申請實施例中,為了圖示的清晰與方便,圖1、圖2a、圖2b和圖3之間并未按照統一的比例制作。

如圖1所示,在本申請實施例中,所述OLED觸控基板1包括:玻璃基板 10;位于所述玻璃基板10上的像素電路11;位于所述像素電路11上的OLED陽極12和第一復用電極13,所述第一復用電極13為參考電壓線與觸控驅動電極的復用;以及位于所述OLED陽極12之上的第二復用電極14,所述第二復用電極14為OLED陰極與觸控感測電極的復用。

在本申請實施例中,用語“上”指上下兩結構之間有直接接觸,并且位于上方的結構至少有部分垂直于下方的結構上;用語“之上”指上下兩結構之間無直接接觸,并且位于上方的結構至少有部分垂直于下方的結構上。

在本申請實施例中,所述像素電路11可以為現有的任意一種驅動OLED像素的電路,例如熟知的6T(薄膜晶體管)1C(電容)像素電路或者7T1C像素電路等。

進一步的,所述OLED陽極12與所述第二復用電極14之間絕緣。具體的,所述OLED陽極12與所述第二復用電極14之間還形成有有機層15。在本申請實施例中,所述像素電路11上還形成有像素介電層16,通過所述像素介電層16隔離OLED陽極12,并對所形成的OLED觸控基板1起支撐作用。

請參考圖3,在本申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復用電極13包括多行第一復用子電極130,每行第一復用子電極130為參考電壓線與觸控驅動電極的復用,所述多行第一復用子電極130相互絕緣。即在本申請實施例中,為了所形成的OLED觸控基板1的觸控效果,將所述第一復用電極13分割成多行。

進一步的,請參考圖2a和圖2b,在本申請實施例中,每個第一復用子電極130(也即第一復用電極13)包括多個第一電極塊131,所述多個第一電極塊131相互導通。為了所形成的OLED觸控基板1的觸控與顯示效果,多個第一電極塊131呈陣列排布。進一步的,所述OLED陽極12包括多個OLED陽極塊121,每個第一電極塊131位于相鄰的兩個OLED陽極塊121之間。

請繼續參考圖3,在本申請實施例中,所述第二復用電極14包括多列第二復用子電極140,每列第二復用子電極140為OLED陰極與觸控感測電極的復用,所述多列第二復用子電極140相互絕緣。即在本申請實施例中,為了所形成的OLED觸控基板1的觸控效果,將所述第二復用電極14分割成多列。

進一步的,請繼續參考圖2a和圖2b,在本申請實施例中,每個第二復用子電極140(也即第二復用電極14)包括多個第二電極塊141,所述多個第二電極 塊141相互導通。結合圖1和圖2b可見,第二電極塊141位于相應的OLED陰極塊121之上。進一步的,由圖2b可見,所述第二電極塊141與第一電極塊131相鄰,當然,在圖2b中,所述第二電極塊141與第一電極塊131相鄰位于不同的結構層,更具體的,所述第二電極塊141位于所述第一電極塊131的上層結構層。

進一步的,所述OLED陽極12和第一復用電極13均由透明導電材料形成,例如可以是有ITO(氧化銦錫)所形成;所述第二復用電極14由金屬形成,例如可以是由鎂銀合金層所形成,對此本申請并不做限定。

在本申請實施例中,接下去將描述上述OLED觸控基板1的制造方法。具體的,請參考圖4,其為本發明實施例的OLED觸控基板的制造方法的流程示意圖。如圖4所示,所述OLED觸控基板1的制造方法包括:

S10:提供玻璃基板;

S11:在所述玻璃基板上形成像素電路;

S12:在所述像素電路上形成OLED陽極和第一復用電極,所述第一復用電極為參考電壓線與觸控驅動電極的復用;

S13:在所述OLED陽極之上形成第二復用電極,所述第二復用電極為OLED陰極與觸控感測電極的復用。

進一步的,所述OLED陽極和第一復用電極通過同一步刻蝕工藝形成。

相對于現有技術,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OLED觸控基板1的制造方法不僅能夠制得OLED觸控基板1,即得到薄型化的觸控基板;而且其制造工藝簡單,相對于現有的OLED基板的制造方法,其(最少)僅多了一步刻蝕工藝,該增加的刻蝕工藝用于刻蝕(鎂銀合金層)形成第二復用電極。

進一步的,本申請實施例還提供一種OLED觸控基板的控制方法,所述OLED觸控基板的控制方法包括:

當OLED觸控基板處于非顯示階段:

第一復用電極作為觸控驅動電極,輸入觸控驅動信號;

第二復用電極作為觸控感測電極,輸入觸控感測信號;

當OLED觸控基板處于顯示階段:

第一復用電極作為參考電壓線,輸入參考電壓信號;

第二復用電極作為OLED陰極,輸入圖像信息。

在本申請實施例中,所述“非顯示階段”主要指每幀圖像之間的切換時間段,即圖像掃描時間段。

具體的,在圖像掃描時間段,通過驅動電路的控制,使得第一復用電極接收的信號為觸控驅動信號;第二復用電極接收的信號為觸控感測信號,從而實現觸控。在圖像顯示時間段,通過驅動電路的控制,使得第一復用電極接收的信號為參考電壓信號(Vref);第二復用電極(與OLED陽極)接收的信號為圖像信息,從而實現圖像顯示。其中,觸控與圖像顯示的實現方式為現有技術,本申請不再贅述。本實施例提供的OLED觸控基板的控制方法與現有的OLED觸控基板的控制方法的差別在于,同一結構(第一復用電極和第二復用電極)接收了兩種信號,從而存在控制第一復用電極和第二復用電極所接收的信號類型的步驟,即本申請實施例所示的,當OLED觸控基板處于非顯示階段:第一復用電極作為觸控驅動電極,輸入觸控驅動信號;第二復用電極作為觸控感測電極,輸入觸控感測信號;當OLED觸控基板處于顯示階段:第一復用電極作為參考電壓線,輸入參考電壓信號;第二復用電極作為OLED陰極,輸入圖像信息。

綜上可見,在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OLED觸控基板、其制造方法及控制方法中,通過參考電壓線與觸控驅動電極復用,OLED陰極與觸控感測電極復用,無需額外增加觸控電路便可實現In-Cell觸控,通過簡單的制造工藝得到了薄型化的OLED觸控基板。

上述描述僅是對本發明較佳實施例的描述,并非對本發明范圍的任何限定,本發明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根據上述揭示內容做的任何變更、修飾,均屬于權利要求書的保護范圍。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