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控制系統,具體是一種基于電子信息技術的控制系統。
背景技術:
隨著科技的發展,多媒體技術迅速興起、蓬勃發展,其應用已遍及國民經濟與社會生活的各個角落,正在對人類的生產方式、工作方式乃至生活方式帶來巨大的變革,也深刻地影響到了教育教學領域。人機交互、立即反饋是多媒體技術的顯著特點,是任何其他媒體所沒有的。多媒體計算機進一步把電視機所具有的視聽合一功能與計算機的交互功能結合在一起,產生出一種新的圖文并茂的、豐富多彩的人機交互方式,而且可以立即反饋。這樣一種交互方式對于教學過程具有重要意義,它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從而形成學習動機。
現有的音樂教學方式,學生都是通過清唱的方式來讓老師了解并指導自己的音樂水準,然而,清唱與使用麥克風歌唱,產生的效果有很大的不一致性,老師在指導的時候,容易產生很大偏差。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基于電子信息技術的控制系統,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基于電子信息技術的控制系統,包括微處理器、I/O接口、功放、音源設備、插入式效果器、發送式效果器、返送監聽裝置、調音臺和控制器,所述微處理器分別連接功放、音源設備、插入式效果器、發送式效果器、返送監聽裝置、I/O接口、工作站、監看系統、控制器和監聽系統,功放還連接話筒,所述控制器還連接調音臺,調音臺還分別連接I/O接口和工作站,工作站還分別連接連接網絡存儲模塊和I/O接口;所述功放包括前置放大電路和功率放大輸出電路,所述前置放大電路包括運算放大器U4、電阻R16、電阻R17和電容C3,所述功率放大輸出電路包括三極管Q1、三極管Q2、三極管Q3和運算放大器U3;所述電容C3一端連接輸入信號,電容C3另一端分別連接運算放大器U4的3引腳和接地電阻R16,運算放大器U4的2引腳分別連接接地電阻R17和電阻R18,運算放大器U4的8引腳連接9V電源正極,運算放大器U4的4引腳連接9V電源負極,運算放大器U4的1引腳分別連接電阻R18另一端和電容C2,電容C2另一端分別連接接地電阻R2和運算放大器U3的2引腳,運算放大器U3的3引腳分別連接電阻R1和電位器R3,電阻R1另一端連接接地電容C1,電位器R3另一端分別連接電位器R3滑片和接地電阻R15,運算放大器U3的7引腳分別連接電位器R5滑片、電位器R5一端、電阻R8、三極管Q3集電極和9V電源正極,電位器R5另一端連接電阻R6,電阻R6另一端分別連接二極管D1正極和三極管Q1基極,二極管D1負極連接二極管D2正極,二極管D2負極分別連接運算放大器U3的8引腳和二極管D3正極,運算放大器U3的4引腳分別連接電阻R7、電阻R12、電阻R14和9V電源負極,所述二極管D3負極分別連接電阻R7另一端和三極管Q2基極,三極管Q2發射極分別連接電阻R12另一端和三極管Q4基極,三極管Q2集電極連接電阻R9,電阻R9另一端分別連接電阻R11、電阻R13、三極管Q4集電極和輸出Uo,三極管Q4發射極連接電阻R14另一端,電阻R11另一端分別連接三極管Q1發射極和三極管Q3基極,三極管Q3發射極連接電阻R13另一端,三極管Q1集電極連接電阻R8另一端。
作為本發明進一步的方案:所述工作站為PC機。
作為本發明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音源設備包括MIDI信號輸入的音源和音頻信號輸入的音源。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基于電子信息技術的控制系統,采用STM32系列單片機作為微處理器,對于音樂學習能夠進行全方位監控,教學老師位于教學控制室,能細致監測學生在錄音室的各種狀況,方便指導。
附圖說明
圖1為基于電子信息技術的控制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基于電子信息技術的控制系統中的功放電路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圖1~2,本發明實施例中,一種基于電子信息技術的控制系統,包括微處理器、I/O接口、功放、音源設備、插入式效果器、發送式效果器、返送監聽裝置、調音臺和控制器,所述微處理器分別連接功放、音源設備、插入式效果器、發送式效果器、返送監聽裝置、I/O接口、工作站、監看系統、控制器和監聽系統,功放還連接話筒,所述控制器還連接調音臺,調音臺還分別連接I/O接口和工作站,工作站還分別連接連接網絡存儲模塊和I/O接口;所述功放包括前置放大電路和功率放大輸出電路,所述前置放大電路包括運算放大器U4、電阻R16、電阻R17和電容C3,所述功率放大輸出電路包括三極管Q1、三極管Q2、三極管Q3和運算放大器U3;所述電容C3一端連接輸入信號,電容C3另一端分別連接運算放大器U4的3引腳和接地電阻R16,運算放大器U4的2引腳分別連接接地電阻R17和電阻R18,運算放大器U4的8引腳連接9V電源正極,運算放大器U4的4引腳連接9V電源負極,運算放大器U4的1引腳分別連接電阻R18另一端和電容C2,電容C2另一端分別連接接地電阻R2和運算放大器U3的2引腳,運算放大器U3的3引腳分別連接電阻R1和電位器R3,電阻R1另一端連接接地電容C1,電位器R3另一端分別連接電位器R3滑片和接地電阻R15,運算放大器U3的7引腳分別連接電位器R5滑片、電位器R5一端、電阻R8、三極管Q3集電極和9V電源正極,電位器R5另一端連接電阻R6,電阻R6另一端分別連接二極管D1正極和三極管Q1基極,二極管D1負極連接二極管D2正極,二極管D2負極分別連接運算放大器U3的8引腳和二極管D3正極,運算放大器U3的4引腳分別連接電阻R7、電阻R12、電阻R14和9V電源負極,所述二極管D3負極分別連接電阻R7另一端和三極管Q2基極,三極管Q2發射極分別連接電阻R12另一端和三極管Q4基極,三極管Q2集電極連接電阻R9,電阻R9另一端分別連接電阻R11、電阻R13、三極管Q4集電極和輸出Uo,三極管Q4發射極連接電阻R14另一端,電阻R11另一端分別連接三極管Q1發射極和三極管Q3基極,三極管Q3發射極連接電阻R13另一端,三極管Q1集電極連接電阻R8另一端;所述工作站為PC機;所述音源設備包括MIDI信號輸入的音源和音頻信號輸入的音源。
本發明的工作原理是:請參閱圖1,本發明用于音樂教學,系統中返送監聽裝置和話筒位于錄音室內,系統中其他硬件模塊都位于教學控制室,工作站負責運算數據和編輯,調音臺負責控制工作站混音錄音控制以及參數調整等,話筒負責收錄采集聲音信號,功放負責將話筒收錄進來的聲音信號進行放大處理,控制器負責監聽信號的發送、跳線、切換,監看系統用于觀看錄音室內的情況,插入式效果器和發送式效果器用于進行聲音效果處理,網絡存儲模塊用于對聲音和系統文件的保存、上傳和下載,微處理器是系統的硬件鏈接控制核心,可通過簡易操作輕松實現多種硬件鏈接方案,方便應對復雜多變的聲音處理需求。
圖2為功放電路,包括前置放大電路和功率放大輸出電路,所述前置放大電路包括運算放大器U4、電阻R16、電阻R17和電容C3,所述功率放大輸出電路包括三極管Q1、三極管Q2、三極管Q3和運算放大器U3;所述電容C3一端連接輸入信號,電容C3另一端分別連接運算放大器U4的3引腳和接地電阻R16,運算放大器U4的2引腳分別連接接地電阻R17和電阻R18,運算放大器U4的8引腳連接9V電源正極,運算放大器U4的4引腳連接9V電源負極,運算放大器U4的1引腳分別連接電阻R18另一端和電容C2,電容C2另一端分別連接接地電阻R2和運算放大器U3的2引腳,運算放大器U3的3引腳分別連接電阻R1和電位器R3,電阻R1另一端連接接地電容C1,電位器R3另一端分別連接電位器R3滑片和接地電阻R15,運算放大器U3的7引腳分別連接電位器R5滑片、電位器R5一端、電阻R8、三極管Q3集電極和9V電源正極,電位器R5另一端連接電阻R6,電阻R6另一端分別連接二極管D1正極和三極管Q1基極,二極管D1負極連接二極管D2正極,二極管D2負極分別連接運算放大器U3的8引腳和二極管D3正極,運算放大器U3的4引腳分別連接電阻R7、電阻R12、電阻R14和9V電源負極,所述二極管D3負極分別連接電阻R7另一端和三極管Q2基極,三極管Q2發射極分別連接電阻R12另一端和三極管Q4基極,三極管Q2集電極連接電阻R9,電阻R9另一端分別連接電阻R11、電阻R13、三極管Q4集電極和輸出Uo,三極管Q4發射極連接電阻R14另一端,電阻R11另一端分別連接三極管Q1發射極和三極管Q3基極,三極管Q3發射極連接電阻R13另一端,三極管Q1集電極連接電阻R8另一端,前置放大電路采用頻帶寬、低漂的運算放大器,可選用的集成運算放大器很多,為了提高輸入阻抗和抑制共模性能,減少輸出噪聲,我們這里選用TL082,采用集成運算放大器構成前置放大電路時,采用同相放大電路結構。
功率放大電路主要作用是向負載提供功率,為了使輸出功率盡可能大,轉換功率盡可能高,非線性失真盡可能小,這里采用雙電源供電的互補對稱功放電路形式,采用OPA2228和大功率三極管Q1、大功率三極管Q2、大功率三極管Q3和大功率三極管Q4,其中OPA2228擔任電壓驅動激勵級,大功率三極管Q1、大功率三極管Q2、大功率三極管Q3和大功率三極管Q4擔任功率放大作用。
微處理器可以采用STM32系列單片機。
通過使用本發明系統,對于音樂學習能夠進行全方位監控,教學老師位于教學控制室,能細致監測學生在錄音室的各種狀況,方便指導。
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顯然本發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實施例的細節,而且在不背離本發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況下,能夠以其他的具體形式實現本發明。因此,無論從哪一點來看,均應將實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發明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說明限定,因此旨在將落在權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義和范圍內的所有變化囊括在本發明內。不應將權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圖標記視為限制所涉及的權利要求。
此外,應當理解,雖然本說明書按照實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個實施方式僅包含一個獨立的技術方案,說明書的這種敘述方式僅僅是為清楚起見,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將說明書作為一個整體,各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也可以經適當組合,形成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其他實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