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涉及互聯網領域,特別是實現校企合作的互聯網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校企合作一直是高校學術界與企業工廠領域的傳統交流方式。其合作交流領域主要涉及學術研究資金資助、人才聯合培養、高校技術支持、企業項目推進、企業人才輸送等。校企合作的范圍較為廣泛,合作領域也遍及眾多方面。但在實際的校企合作模式下,高校與企業之間的交流方式較為單一,高校與企業之間的需求與供給信息的溝通并沒有實現全方位的零阻礙。
高校注重于學術研究,因而其在科學技術領域等擁有絕對的優勢與資源;企業注重實業與創造效益,因而其在資金與管理模式方面占有更大的優勢。如果高校和企業能夠實現充分的合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實現效益的最大化。除此之外,校企合作下的人才聯合培養,能夠極大程度上提高高校畢業生的質量,為社會、企業輸出更多更優秀的復合型人才。
通過專利文獻檢索可知,現有條件下,校企合作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兩種模式:
模式1:基于互聯網模式下的校企合作創新實踐教學管理系統。該系統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基于互聯網運行的校企合作實踐教學系統,在該模式下,企業與高校結合,有助于提高在校學生的職業能力。這種模式下的缺陷主要在于:1)校企合作的范圍較窄,僅僅局限于在校學生的教學實踐環節;2)學生的整體素質提高僅僅依靠實踐環節是遠遠不夠的,還應加強實踐理論環節的培訓。
模式2:高校導師為主導的校企合作模式。該模式主要是高校的在校導師為主導,通過導師與企業進行項目洽談與合作,實現高校與企業的合作。除此之外,部分地方政府也會出面促進高校與企業的合作。這種模式下的缺陷主要在于:1)校企合作的交流渠道太過于單一,傳統模式下的導師為主導的校企合作模式已經無法滿足當今日新月異的社會發展節奏;2)并且該模式主要涉及內容為項目之間的合作,即高校在校導師(教授)為企業提供技術支持,這遠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校企合作。
綜上可知現有的校企合作模式主要缺點為:
1)校企合作涉及范圍較窄,涉及合作主體較為單一;
2)校企合作之間的交流方式較為原始,合作雙方無法及時實現信息的交流與互換。
3)校企合作形式較為簡單,沒有實現規范化、形式化的統一。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以上缺陷,特別需要一種簡單而又有效的校企合作平臺,來滿足高校與企業之間日益增多的合作項目與交流,增強高校與企業的合作,拓展高校與企業合作的深度與廣度。本發明就是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與缺陷的。
一種基于互聯網平臺的校企合作系統,用于為學校和企業之間的合作提供管理服務,其特征在于包括:后臺服務器、網絡信息服務平臺裝置、高校服務終端、企業服務終端;其中,后臺服務器分別與網絡信息服務平臺裝置、高校服務終端、企業服務終端通信連接,用于對網絡信息服務平臺裝置、高校服務終端、企業服務終端進行更新管理;高校服務終端與后臺服務器通信連接,用于收集對應的高校重大研究成果、高校硬件資源、高校在職教師(教授)的研究方向介紹、高校在校生培養方案中實踐教學的資源需求、高校畢業生崗位需求信息這些信息并發送給后臺服務器;企業服務終端與后臺服務器通信連接,用于收集對應的企業科研瓶頸、企業專項科研資金投資、企業人才引進這些信息并發送給后臺服務器;網絡信息服務平臺裝置通過后臺服務器和高校服務終端、企業服務終端通信連接,用于接收高校服務終端、企業服務終端發送過來的相關信息并分別在對應的高校模塊和企業模塊上進行展示。
本發明專利是提供一種基于互聯網平臺的校企合作模式,該合作模式以互聯網為依托,通過互聯網這一簡單而又適用面廣的平臺,為高校和企業之間搭建一種極為方便快捷的交流渠道,同時合作范圍與合作主體也相應拓寬。主要實現校企合作模式下的高校與企業之間的技術支持、人才聯合培養等。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全方位的校企合作新模式。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專利主要包括如下部分:后臺服務器、網絡信息服務平臺裝置、高校服務端、企業服務端。其各部分的關系以及主要運作流程如下。
首先,后臺服務器運營維護部分為本校企合作模式的關鍵模塊。本發明專利以互聯網為依托,由后臺運營維護人員對網頁內容做及時的更新。
進一步,網絡信息服務平臺裝置是本發明專利的主要實現載體。通過在網頁上展示高校、企業等相關信息,實現信息的共享與高校企業之間的交流零阻礙。
其中,網絡信息服務平臺裝置上所包含的信息包含兩大版塊,分別為高校版塊和企業版塊。
其中,高校版塊所展示的內容主要包括:高校重大研究成果展示、高校硬件資源展示、高校在職教師(教授)的研究方向介紹、高校在校生培養方案中實踐教學的資源需求、高校畢業生崗位需求信息等。高校重大研究成果展示、高校硬件資源展示、高校在職教師(教授)的研究方向介紹等方面的高校信息展示,其目的主要是為了讓企業對高校有更清楚直接的了解,從而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在眾多的高校中尋找到與自己的企業在生產、研究上關聯度最高的高校,進而找到在該方向上具有資深研究背景的高校教師(教授),最終獲得所需要的技術支持。高校在校生培養方案中實踐教學的資源需求,其主要目的是為了向企業尋求高校聯合培養模式下的聯合培養平臺。高校畢業生崗位需求信息的公示,一方面有利于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另一方便,對于企業方面人才的需求也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企業版塊所展示的信息主要包括:企業科研瓶頸、企業專項科研資金投資、企業人才引進等。企業科研瓶頸的展示主要目的在于向社會各界的高校尋求技術支持,相關高校可以第一時間內發現這一技術瓶頸,并在最快的時間內給出解決方案。達到推動企業項目進度的目的。企業專項科研資金投資是對企業科研經費的初步展示,相關有資質的高校可以主動和企業聯系,申請該專項資金,實現與企業聯手進行科學研究,提高企業的科學創新能力,最終實現企業向科技型的轉型。企業人才引進是向各個高校展示企業不同崗位的人才空缺,由高校向在校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宣傳與引薦,從而提高高校畢業生的就業質量。
進一步,高校服務端主要是指高校相關負責人員向網絡信息服務平臺(校企合作網頁)的運營后臺人員提供高校重大研究成果展示、高校硬件資源展示、高校在職教師(教授)的研究方向介紹、高校在校生培養方案中實踐教學的資源需求、高校畢業生崗位需求等相關信息。同時,高校相關網絡負責人也可以自己對網絡信息服務平臺(校企合作網頁)的相關內容進行更新。
進一步,企業服務端主要是指企業相關負責人向網絡信息服務平臺(校企合作網頁)的運營后臺人員提供企業科研瓶頸、企業專項科研資金投資、企業人才引進等相關信息。與此同時,企業相關網絡負責人也可以自己對網絡信息服務平臺(校企合作網頁)的相關內容進行更新,實現信息的及時化。
發明作用與效果
由于本發明提供的基于互聯網平臺的校企合作系統,具有相互通過互聯網通信連接的后臺服務器、網絡信息服務平臺裝置、高校服務終端、企業服務終端,所以具有以下的優點:
1.本發明專利中所闡述的校企合作模式,是基于互聯網平臺下進行的,以互聯網為依托,在操作方便的同時,拓展了高校與企業之間的交流渠道,并且在最大程度上實現了信息傳播的廣泛性。
2.基于互聯網平臺的校企合作模式,通過在網絡信息服務平臺(校企合作網頁)上實現高校與企業的交流,可以實現交流信息的及時化與前瞻性,提高合作的質量。
2.在該校企合作模式下,高校和企業分別在網絡信息服務平臺(校企合作網頁)上展示各自的相關信息,并可以分別負責信息的上傳與維護,展示的信息所涉及的內容較為全面,在一定程度上拓寬了校企合作的范圍、加深了校企合作的深度。
4.由于高校和企業之間通過統一的網絡信息服務平臺(校企合作網頁)進行交流與合作,在這種校企合作模式下,容易形成統一的合作規范化、制度化,有利于促進校企合作的規范化進程。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基于互聯網平臺的校企合作系統的后臺服務器運營維護工作過程流程圖。
圖2為網絡信息服務平臺裝置所包含的各類信息匯總示意圖。
圖3為高校服務端的工作流程示意圖。
圖4為企業服務端的工作流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明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以下實施例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無人機調度系統的系統組成以及運行流程、使用方法和效果作具體闡述。
實施例
圖1為本發明的基于互聯網平臺的校企合作系統的后臺服務器運營維護工作過程流程圖。
如圖1所示,基于互聯網平臺的校企合作系統的后臺服務器運營維護人員對網站進行后臺信息維護,其主要工作內容為對網站各模塊信息進行及時的更新與跟進,同時積極的與各大高校與企業進行溝通,及時獲取第一手信息,從而保證信息的絕對前沿性。除此之外,在網站制作與運營方面,后臺工作人員還會根據各個高校和企業的不同要求,制作出每個單位不同風格的主頁展示,最終達到統一化與個性化于一身。
圖2為網絡信息服務平臺裝置所包含的各類信息匯總示意圖。
如圖2所示,網絡信息服務平臺裝置所包含的信息主要分為高校版塊和企業版塊,其中各自所包含的信息都是通過網站后臺運營工作人員及時更新和維護后的數據。
圖3為高校服務端的工作流程示意圖
如圖3所示,當高校相關工作人員登錄本網絡信息服務平臺(校企合作網頁)時,輸入賬號密碼之后,可以有兩個選擇,瀏覽高校版塊或者企業版塊。當進入到高校版塊時,主要操作是對自身高校的信息進行及時的更新與維護,其中更新的方式分為兩種:一種是高校相關工作人員自行更新(但需要通過后臺服務器的審核),另一種是高校工作人員提供信息給網站運營后臺人員由后臺人員對信息進行編輯和更新。更新后的高校相關信息會第一時間展示在高校主頁上,供企業相關人員查看。除此之外,高校相關工作人員還可以繼續瀏覽企業版塊,通過相關信息的搜索,可以以最快的速度獲得所需相關企業的最新信息,然后對信息進行篩選和排除,最后企業相關工作人員可以主動與高校的信息發布者進行聯系,進行校企合作業務的洽談。
圖4為企業服務端的工作流程示意圖。
如圖4所示,當企業相關工作人員登錄本網絡信息服務平臺(校企合作網頁)時,輸入賬號密碼,同樣可以有兩個瀏覽選擇。首先,當企業工作人員進入到企業版塊時,其主要操作是對自身的信息進行更新與維護,更新方式同樣分為兩種:一種是企業相關工作人員自行更新(但需要通過后臺的審核),另一種是企業工作人員提供信息給網站運營后臺人員由后臺人員對信息進行編輯和更新。更新后的企業相關信息會第一時間展示在企業主頁上,供高校相關人員查看。然后,企業相關工作人員可以進入到高校版塊,進行信息的搜索,例如技術方面的支持,項目推進等,找到相關的信息后,企業相關的工作人員可以第一時間聯系相關高校的對應負責人(高校在職教師或教授或者是信息的發布者),然后與當事人進行校企合作的洽談,最終以最短的時間實現校企合作的完成。
實施例的作用和有益效果
由于本實施例提供的基于互聯網平臺的校企合作系統,具有相互通過互聯網通信連接的后臺服務器、網絡信息服務平臺裝置、高校服務終端、企業服務終端,所以具有以下的優點:
1.本發明專利中所闡述的校企合作模式,是基于互聯網平臺下進行的,以互聯網為依托,在操作方便的同時,拓展了高校與企業之間的交流渠道,并且在最大程度上實現了信息傳播的廣泛性。
2.基于互聯網平臺的校企合作模式,通過在網絡信息服務平臺(校企合作網頁)上實現高校與企業的交流,可以實現交流信息的及時化與前瞻性,提高合作的質量。
2.在該校企合作模式下,高校和企業分別在網絡信息服務平臺(校企合作網頁)上展示各自的相關信息,并可以分別負責信息的上傳與維護,展示的信息所涉及的內容較為全面,在一定程度上拓寬了校企合作的范圍、加深了校企合作的深度。
4.由于高校和企業之間通過統一的網絡信息服務平臺裝置(校企合作網頁)進行交流與合作,在這種校企合作模式下,容易形成統一的合作規范化、制度化,有利于促進校企合作的規范化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