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平板電腦,尤其涉及一種新型便攜式安全智能平板電腦。
背景技術:
平板電腦已經普及,平板電腦成為年輕人生活娛樂的重要工具,然而,平板電腦體積較大,重量較大,而且為了追求美觀大方,整體平滑,所以拿在手里很容易滑落;平板電腦一體式,當平板電腦出現問題時需要到專業的維修店進行檢測與維修,一些簡單的錯誤,如系統錯誤仍需要到專業的維修店進行處理,給使用者造成了麻煩;平板攜帶時,容易滑落,配備收容袋又比較麻煩,平板電腦多人使用,容易泄漏信息。
現有技術存在缺陷,需要改進。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陷,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方便攜帶,具有智能報錯糾錯功能安全智能的平板電腦。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一種新型便攜式安全智能平板電腦,包括主體、收容倉和觸摸感應區,所述主體上設置智能檢測卡,所述智能檢測卡固定于檢測卡插口,所述檢測卡插口設置于主體側面;所述主體的上端設置收容倉,所述收容倉內設置收容袋;所述主體的背面設置觸摸感應區;所述主體的背面還設置手持區,所述主體設置散熱裝置。
優選地,所述智能檢測卡兩個側邊上設置顯示模塊,所述顯示模塊相對的兩個側邊分別設置PCI接頭和PCIE插頭,所述智能檢測卡上還設置MCU模塊、顯示模塊和語音模塊。
優選地,所述檢測卡插口內設置插座,所述插座包括PCI插座和PCIE插座。
優選地,所述收容倉設置為卷筒狀,所述收容倉內設置卷軸,所述卷軸連接收容袋的底部,所述收容袋卷接于卷軸上,所述收容袋口設置手提繩,所述手提繩貫穿收容袋口,用于將收容袋口收緊。
優選地,所述收容袋外表面設置為棉質布層,內表面設置反光涂層。
優選地,所述觸摸感應區設置兩塊,分別位于主體背部的左側與右側,所述觸摸感應區設置為圓形凹陷,所述觸摸感應區設置觸摸芯片,所述觸摸芯片與主體內的CPU連接。
優選地,所述手持區設置皮質包層,所述皮質包層貼覆于手持區,所述手持區還設置支撐桿,支撐桿設置于手持區的凹槽內,所述凹槽一端設置轉軸,所述轉軸連接支撐桿與凹槽。
優選地,所述凹槽的一端設置轉軸,所述轉軸連接支撐桿一端,所述凹槽內設置限位件,所述限位件上設置多個擋槽,用于固定支撐桿。
優選地,所述散熱裝置設置主體背面的殼體內,所述散熱裝置設置為蛇形水冷管,排布殼體內,所述殼體的背面沿蛇形水冷管設置散熱孔。
相對于現有技術的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平板電腦,配備智能檢測卡,能夠實現能平板電腦系統的報錯糾錯,以及對平板電腦硬件的報錯及糾錯,提升用戶體驗;主體頂部設置收容倉,方便收納,實現收容袋與平板一體化;設置水循環式散熱裝置,實現平板的降溫;配備手持區,使平板電腦在使用時不易滑落,同時手持區的支撐桿可以做為平板支架使用,提升用戶體驗,設置雙指紋解鎖,安全實用,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具有報錯糾錯功能,設置手持區,隱藏式收容袋,不易滑落,同時方便攜帶,安全實用,具有良好的市場應用價值。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智能檢測卡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需要說明的是,上述各技術特征繼續相互組合,形成未在上面列舉的各種實施例,均視為本實用新型說明書記載的范圍;并且,對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可以根據上述說明加以改進或變換,而所有這些改進和變換都應屬于本實用新型所附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
為了便于理解本實用新型,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更詳細的說明。附圖中給出了本實用新型的較佳的實施例。但是,本實用新型可以以許多不同的形式來實現,并不限于本說明書所描述的實施例。相反地,提供這些實施例的目的是使對本實用新型的公開內容的理解更加透徹全面。
需要說明的是,當元件被稱為“固定于”另一個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個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當一個元件被認為是“連接”另一個元件,它可以是直接連接到另一個元件或者可能同時存在居中元件。本說明書所使用的術語“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類似的表述只是為了說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義,本說明書所使用的所有的技術和科學術語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通常理解的含義相同。本說明書中在本實用新型的說明書中所使用的術語只是為了描述具體的實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詳細說明。
如圖1和圖2所示,一種新型便攜式安全智能平板電腦,包括主體1、收容倉6和觸摸感應區10,所述主體上設置智能檢測卡,所述智能檢測卡固定于檢測卡插口,所述檢測卡插口設置于主體側面;所述主體的上端設置收容倉6,所述收容倉6內設置收容袋;所述主體的背面設置觸摸感應區10;所述主體的背面還設置手持區2,所述主體1設置散熱裝置。
優選地,所述智能檢測卡4的兩側邊設置PCI插頭41和PCIE插頭42,所述主體1上設置MCU模塊、語音模塊和顯示模塊43,例如,所述顯示模塊43設置于智能檢測卡4的兩條相鄰的棱邊上,所述顯示模塊43相對的兩條棱邊上分別設置PCI插頭41和PCIE插頭42,設置兩種插頭,有利于匹配不同的平板電腦。
優選地,所述PCI插頭41設置于智能檢測卡4棱邊1/2的左側,所述PCIE插頭42設置于智能檢測卡4棱邊1/2的右側;所述檢測卡插口3內部的插座設置為兩段,分別為PCI插座和PCIE插座,所述PCI插座設置于插座左段,與檢測卡上的PCI插頭41相匹配;所述PCIE插座與設置于插座右段,與檢測卡上的PCIE插頭42相匹配,檢測卡插口3內部的插座設置兩段,有利于匹配不同的智能檢測卡4,以擴大平板電腦的適配能力。
優選地,所述MCU模塊連接存儲模塊,所述存儲模塊包括RAM存儲器和ROM存儲器,所述存儲模塊用于存儲MCU模塊調用平板電腦寄存區的數據,所述ROM存儲器內設置中斷指令,當MCU調用平板電腦寄存區的數據后,根據數據判斷平板電腦中存在的故障,進而調用ROM存儲器中的中斷指令,對平板電腦中的故障進行修復;在MCU調用ROM存儲器中的中斷指令進行故障修復時,連接MCU的語音模塊與顯示模塊43顯示進行聲音提醒和故障顯示;例如,所述語音模塊與顯示模塊43分別為蜂鳴器和數碼管,所述蜂鳴器通過對聲音的長短及次數的不同來區別平板電腦不同部件的故障或者是系統故障,例如蜂鳴器長鳴為平板電腦內存的故障,一長一短為顯卡故障,等等;所述數碼管顯示中斷指令的代碼,通過不同代碼來區別不同故障,如平板電腦內存故障,數碼管顯示代碼FF,顯卡故障時,平板電腦顯示為00,等等。
優選地,所述語音模塊和顯示模塊43設置為語音轉換器和LED顯示屏,MCU調用ROM存儲器中的中斷指令進行故障修復的同時,連接MCU的語音轉換器與顯示屏進行語音播報,語音轉換器內存儲語音語句,通過中斷指令來調用語音轉換器內存儲和語音語句,進行語音播報,所述顯示屏集成顯卡,MCU調用中斷指令,顯卡進行轉碼,顯示屏進行顯示。
優選地,所述智能檢測卡4上還設置無線網卡,所述無線網卡通過互聯網連接到企業售后服務器,當智能檢測卡4檢測到無法自動修復的故障時,無線網卡收集故障信息,通過互聯網發送到企業售后服務器上,對產口ID和故障進行記錄,與通知售后人員與使用都進行聯系,進行維修,方便客戶,提升客戶體驗。
優選地,所述智能檢測卡4上設置藍牙適配器,藍牙適配器與智能終端匹配連接,通過智能終端將故障信息發送到企業售后服務器,例如,所述智能終端為智能手機,智能手機通過GPRS網絡將故障信息發送到企業售后服務器,進行售后維護。
優選地,所述檢測卡插口3內部的插座設置為自彈式插座,智能檢測卡4PCI插頭41向內被推入自彈式插座時,智能檢測卡4固定于自彈式插座,當智能檢測卡4再次被向內推時,智能檢測卡4彈出自彈式插座,取出智能檢測卡4;當把智能檢測卡4順時針水平旋轉90度后,PCIE插頭42向內被推入自彈式插座時,智能檢測卡4固定于自彈式插座,當智能檢測卡4再次被向內推時,智能檢測卡4彈出自彈式插座,取出智能檢測卡4。
優選地,所述手持區2設置為設置于主體的左右兩側,手持區2設置皮質包層,所述皮質包層覆于手持區2增加手掌與手持區2之間的摩擦力,防止主體1從手上滑落,同時增加手掌的握感,提高用戶的體驗。
優選地,所述手持區2設置支撐桿9,所述支撐桿9的上端與手持區2的凹槽通過轉軸連接,所述支撐桿9中部與手持區2之間設置彈性裝置。
支撐桿9上部與凹槽通過轉軸連接,所述后卡板上設置限位件,所述限位件用于限制支撐桿9與凹槽之間的角度;優選地,所述限位件上設置多個擋槽,所述支撐桿9通過固定于不同的卡槽上來實現對主體1放置的角度。優選地,所述手持區2上下對稱設置兩個支撐桿9,一個支撐桿9上部與凹槽上部通過轉軸連接,另一個支撐桿9的下部與凹槽的下部通過轉軸連接,當用戶將主體1旋轉180度放置時,也能實現對主體1的支撐。
優選地,所述支撐桿9中部與凹槽之間設置彈性裝置,例如,所述彈性裝置設置為彈簧,彈簧固定于凹槽內,彈簧另一端固定于支撐桿9上。
優選地,所述凹槽設置條形槽,所述支撐桿9處于收縮狀態時,所述支撐桿9固定于條形槽內,節省空間,便于支撐桿9收起。
優選地,所述主體1頂部設置收容倉65,所述收容倉65內容置收容袋,所述收容倉6設置為卷筒狀,所述收容倉6內設置卷軸7,所述卷軸7連接收容袋的底部,所述收容袋卷接于卷軸7上,所述收容袋口設置手提繩8,所述手提繩8貫穿收容袋口,用于將收容袋口收緊。
優選地,所述卷軸7連接一微型電機的輸出端,所述微型電機的控制線連接一開關,所述開關固定于主側的側邊上,所述微型電機用于控制卷軸7的轉動,實現收容袋的收起與放出。
優選地,所述卷軸7一端貫穿收容倉6,卷軸7突出于收容倉6的一端設置旋鈕,通過手動撥動旋鈕,實現收容袋的收起與放出。
當平板電腦不使用,進行攜帶時,將手撥動旋鈕,將收容袋從圓收容倉6中拉出,將抽出的收容袋從主體1的一端開始翻過來,將主體1直接套入收容袋中,手提繩8收緊,將袋口收緊。
當平板電腦進行使用時,將主體1從收容袋中取出,將收容袋全部翻過來,撥動旋鈕,收容袋被收入收容倉6中,手提繩8露于圓形管道外,仍可以用手提繩8進行手提;使用時,將支撐桿9撐起,使平板電腦立于桌面上,可以通過調節支撐桿9的擋位來實現主體1撐起的不同角度。
優選地,所述水循環式散熱裝置設置于主體1CPU背部,所述水循環式散熱裝置設置為蛇形管,所述蛇形管嵌于散熱基座上的散熱片中,所述散熱片陳列式排布于散熱基座上。
優選地,所述散熱裝置設置主體背面的殼體內,所述散熱裝置設置為蛇形水冷管,排布殼體內,所述殼體的背面沿蛇形水冷管設置散熱孔。
優選地,所述手持區2內設置電源適配器,所述后卡板上設置電源觸點,所述電源觸點突出于后卡板表面,所述主體1上設置于后卡板上電源觸點相匹配的充電觸點。
優選地,所述手持區2內設置無線充電線圈發射器,所述主體1內設置無線充電線圈接收器,通過無線進行充電,更方便更快捷。
優選地,所述觸摸感應區10設置兩塊,分別位于主體背部的左側與右側,所述觸摸感應區10設置為圓形凹陷,所述觸摸感應區10設置觸摸芯片,所述觸摸芯片與主體內的CPU連接。
優選地,所述觸摸感應區10分為左右兩個,左側觸摸感應區10為訪客感應區,當使用者只觸摸左側觸摸感應區10時或者只觸摸右側觸摸感應區10時,進入訪客模式;當主人左右兩手同時觸摸左右觸摸感應區10時,才會進入主人系統。
需要說明的是,上述各技術特征繼續相互組合,形成未在上面列舉的各種實施例,均視為本實用新型說明書記載的范圍;并且,對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可以根據上述說明加以改進或變換,而所有這些改進和變換都應屬于本實用新型所附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