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基于RFID的管理系統。
背景技術:
社會各個行業都存在陳列和存儲文檔的需求,例如圖書館、檔案館、公安機關的物證室、銀行等機構的回單盒、單位存貨庫等。存儲的目的包括存儲、備查、留存等,傳統的文檔管理方式通過人工查看文檔的擺放是否正確,手工登記借閱與歸還,人工盤點文檔的數量與統計信息,不僅費時、費力而且容易出錯。
隨著RFID技術的應用,文檔的管理已呈現智能化的發展趨勢。然而現階段的基于RFID技術的文檔管理系統,其識別精度是有限。目前的文檔管理系統僅限于檔案盒標簽的識別,對檔案卷上標簽的識別是無法達到的。例如專利號為201220573492.X的中國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基于RFID技術的文檔管理裝置,包括用于實現對檔案遠程查找的客戶端,用于管理客戶端與檔案柜的服務端,用于存放檔案的檔案柜,以及用于區別不同檔案文件的射頻電子標簽,檔案柜內設有置物架、控制器、檢測模塊以及指示模塊。該文檔管理系統實現對檔案盒的一對一讀取。對于檔案盒中的檔案卷的精確讀取,還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
再例如,申請號為201010504419.2的中國實用新型申請中,公開了一種RFID智能天線組矩陣系統,其至少包括兩個RFID天線組、RFID天線多路控制器、RFID讀寫器和后臺處理系統,每個RFID天線組至少包含兩個RFID天線和一個RFID天線中間件,RFID天線與RFID天線中間件連接,RFID天線中間件與RFID天線多路控制器連接,RFID天線多路控制器與RFID讀寫器連接,RFID讀寫器與后臺處理系統連接,后臺處理系統控制RFID讀寫器和RFID天線多路控制器。該實用新型申請雖然公開了天線的多種布置方式,但沒有提供提高檔案定位實用新型申請雖然公開了天線的多種布置方式,但沒有提供提高檔案定位。
目前,通過無線射頻技術(RFID,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進行信息設備智能管理的應用已經相當廣泛,出現了很多技術方案。比如,通過無線射頻技術為每件信息設備配備一個全球唯一ID號的電子標簽,同時將該標簽對應設備的詳細信息寫入到數據庫中,包括固定設備名稱、購入日期、保管使用部門等內容,然后將電子標簽貼在固定設備實物上。在需要查看設備信息時,首先需要將設備信息庫中設備信息從系統中下載到手持機里,然后通過手持機讀取設備上的電子標簽的ID號,系統將讀取的電子標簽的ID號和已經下載到手持機的設備信息庫相結合(根據電子標簽的ID號進行關聯),從而獲取設備的具體信息。
在進行信息設備盤點時,通常采用無源的電子標簽,其容易漏掃,造成盤點結果產生誤差,難以準確獲取相關設備庫存信息。
現銀行及檔案管理方面大部分均使用二維碼進行檔案管理及盤點,用二維碼管理通常在盤點方面不能實現群盤,只能單獨讀取,并且二維碼容易受到環境影響,需無格擋讀取且存儲介質為紙張容易遭受污染等因素,在檔案管理方面不利于檔案長久保存。現我公司使用RFID系統,通過RFID電子標簽實現檔案群讀盤點,加快盤點速度減少人工,并且RFID電子標簽不受環境影響,不受非金屬非透明物體阻擋,不怕污染以及加大了盤點距離至3-5M并且通過RFID電子標簽可進行檔案的定位查找。
技術實現要素:
鑒于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解決現有技術的缺陷,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操作簡單、效率高且安全可靠的基于RFID的管理系統。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基于RFID的管理系統,包括無源電子標簽、讀寫卡器、手持式盤點機以及工作臺,所述無源電子標簽設置在檔案盒、檔案卷或固定資產上,所述手持式盤點機和讀寫卡器均通過USB數據線與所述工作臺進行連接,所述手持式盤點機與所述無源電子標簽通過無線射頻進行通信,其中:
所述工作臺包括臺式機和服務器,所述服務器與所述臺式機相連,所述服務器中設置有數據庫;
所述手持式盤點機包括盤點機本體,所述盤點機本體前端面上部設置有顯示屏,所述盤點機本體前端面下部且位于所述顯示屏下方設置有多個操作按鍵,所述盤點機本體內設置有接收單元、掃描單元和傳輸單元,所述掃描單元分別與所述接收單元和所述傳輸單元進行通信。
可選的,所述讀寫卡器包括底座、通信結構、多個電源輸入、主板、蜂鳴器、第一LED燈、第二LED燈、天線板以及外殼,所述主板設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通信結構設置在所述主板上方,所述蜂鳴器和第一LED燈、第二LED燈固定設置在主板上,所述天線板設置在所述主板下方且與所述主板相連,所述外殼位于所述主板上方且與所述底座相連接。
可選的,多個所述電源輸入為兩個電源輸入,分別為第一電源輸入和第二電源輸入,所述第一電源輸入設置在所述主板上方,所述第二電源輸入設置在所述通信結構旁且位于所述主板上方。
可選的,所述外殼與所述底座的連接處設置有多層防水密封圈。
可選的,所述外殼的側面設置有多個第一USB接口。
可選的,所述盤點機本體側面設置有多個第二USB接口。
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優點和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基于RFID的管理系統,包括無源電子標簽、讀寫卡器、手持式盤點機以及工作臺,所述無源電子標簽設置在檔案盒、檔案卷或固定資產上,所述手持式盤點機和讀寫卡器均通過USB數據線與所述工作臺進行連接,所述手持式盤點機與所述無源電子標簽通過無線射頻進行通信,操作人員在該基于RFID的管理系統中進行檔案或固定資產的新建登記,然后進行封簽操作,封簽操作即把無源電子標簽粘合在需要入庫的檔案盒、檔案卷或固定資產上形成無源電子標簽檔案或固定資產,隨后把無源電子標簽通過讀寫卡器進行寫入入庫信息工作,把入庫信息寫入到無源電子標簽中,隨后實物正常進行入庫,操作簡單且入庫效率高,進而提高了操作人員的工作效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基于RFID的管理系統的原理框圖;
圖2為圖1提供的基于RFID的管理系統中讀寫卡器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1提供的基于RFID的管理系統中手持式盤點機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圖1提供的基于RFID的管理系統中手持式盤點機的內部原理框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通常在此處附圖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組件可以以各種不同的配置來布置和設計。因此,以下對在附圖中提供的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的詳細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的范圍,而是僅僅表示本實用新型的選定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術語“中心”、“上”、“下”、“左”、“右”、“豎直”、“水平”、“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第三”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還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設置”、“安裝”、“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根據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含義。
下面將參照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如圖1至圖4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一種基于RFID的管理系統,包括無源電子標簽400、讀寫卡器100、手持式盤點機300以及工作臺200,無源電子標簽400設置在檔案盒、檔案卷或固定資產上,手持式盤點機300和讀寫卡器100均通過USB數據線與工作臺200進行連接,手持式盤點機300與無源電子標簽400通過無線射頻進行通信,其中:工作臺200包括臺式機和服務器,服務器與臺式機相連,服務器中設置有數據庫;手持式盤點機300包括盤點機本體301,盤點機本體301前端面上部設置有顯示屏302,盤點機本體301前端面下部且位于顯示屏302下方設置有多個操作按鍵303,盤點機本體301內設置有接收單元304、掃描單元305和傳輸單元306,掃描單元305分別與接收單元304和傳輸單元306進行通信,其中:當接收單元接收到工作臺200發送的盤點信息后,將盤點信息傳輸給掃描單元;掃描單元305接收到接收單元304傳輸的盤點信息,根據盤點信息掃描所有檔案盒、檔案卷或固定資產;獲取其上設置的無源電子標簽上對應的電子標簽代碼,并將電子標簽代碼傳輸給傳輸單元;傳輸單元將獲取的無源電子標簽上對應的電子標簽代碼傳輸至工作臺中的數據庫,與工作臺中設置的數據庫中預先存儲的與電子標簽代碼相應的檔案盒和/或檔案卷的檔案信息進行比對,比對結果一致后完成盤點工作;另外,該手持式盤點機300還可直接通過其內部設置的掃描單元305對檔案或固定資產上設置的無源電子標簽進行掃描盤點,盤點結束該手持盤點機300生成盤點文件,同時將盤點文件通過USB數據線傳輸至工作臺中,與工作臺中設置的數據庫中預先存儲的與電子標簽代碼相應的檔案盒、檔案卷或固定資產的信息進行比對,比對結果一致后即完成盤點工作。
作為上述實施例的優選實施方式,讀寫卡器包括底座101、通信結構102、多個電源輸入、主板105、蜂鳴器106、第一LED燈110、第二LED燈107、天線板108以及外殼109,主板設置在底座上,通信結構設置在主板上方,蜂鳴器和第一LED燈、第二LED燈固定設置在主板上,天線板設置在主板下方且與主板相連,外殼位于主板上方且與底座相連接。
作為上述實施例的優選實施方式,多個電源輸入為兩個電源輸入,分別為第一電源輸入103和第二電源輸入104,第一電源輸入設置在主板上方,第二電源輸入設置在通信結構旁且位于主板上方。
作為上述實施例的優選實施方式,外殼109與底座101的連接處設置有多層防水密封圈,提高其防水性能。
作為上述實施例的優選實施方式,外殼109的側面設置有多個第一USB接口。
作為上述實施例的優選實施方式,盤點機本體側面設置有多個第二USB接口。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基于RFID的管理系統的工作流程為:操作人員在該基于RFID的管理系統中進行檔案或固定資產的新建登記,然后進行封簽操作,封簽操作即為把無源電子標簽粘合在需要入庫的檔案盒、檔案卷或固定資產上形成具有無源電子標簽的檔案或固定資產,隨后把無源電子標簽通過讀寫卡器進行寫入入庫信息工作,把入庫信息寫入到無源電子標簽中,隨后實物(檔案或固定資產)正常進行入庫,操作簡單且入庫效率高,進而提高了操作人員的工作效率;后期需要對檔案盒、檔案卷或固定資產進行再次盤點時,工作臺向手持式盤點機發出盤點信息,當手持式盤點機接收單元接收到工作臺發送的盤點信息后,將盤點信息傳輸給掃描單元;掃描單元接收到接收單元傳輸的盤點信息,根據盤點信息掃描所有檔案盒、檔案卷或固定資產;獲取其上設置的無源電子標簽上對應的電子標簽代碼,并將電子標簽代碼傳輸給傳輸單元;傳輸單元將獲取的無源電子標簽上對應的電子標簽代碼傳輸至工作臺中的數據庫,與工作臺中設置的數據庫中預先存儲的與電子標簽代碼相應的檔案盒、檔案卷或固定資產的信息進行比對,比對結果一致后完成盤點工作;另外,該手持式盤點機還可直接通過其內部設置的掃描單元對檔案或固定資產上設置的無源電子標簽進行掃描盤點,盤點結束該手持盤點機生成盤點文件,同時將盤點文件通過USB數據線傳輸至工作臺中,與工作臺中設置的數據庫中預先存儲的與電子標簽代碼相應的檔案盒、檔案卷或固定資產的信息進行比對,比對結果一致后即完成盤點工作。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所述的各實施例僅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或全部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實用新型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