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智能集成優化控制系統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智能集成優化控制系統,其包括紅外控制模塊,驗證模塊和待測裝置,所述紅外控制模塊包括紅外線發射模塊,所述待測裝置分別與驗證模塊連接,所述紅外控制模塊與驗證模塊連接,所述驗證模塊包括第一傳輸單元,處理模塊和圖像接口,第一傳輸單元分別與紅外線控制模塊和處理模塊連接,所述處理模塊包括截取單元和比對單元,所述圖像接口分別與截取單元和待測裝置連接,所述截取單元與比對單元連接。通過以紅外控制模塊取代人工進行對待測裝置開關機的測試,提高了效率和測試質量;通過圖像比對改變傳統的以作業人員主觀判斷的測試,減少了測試誤差;通過驗證模塊來進行比對,不需要作業人員操作。
【專利說明】一種智能集成優化控制系統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智能集成優化控制系統。
【背景技術】
[0002]市場上出售的電子數碼產品在生產和制造過程中,都需要進行各種測試,以確保成品的品質且符合相關的標準。對于數碼播放設備而言,由于其需要輸出圖像,在產品測試期間均需要通過目測檢查來檢驗播放設備的質量。這種測試通常需要耗費大量時間,例如測試人員需要人工撥動開關以測試機器能否正常開關機。受測試人員自身經驗、主觀原因、身體原因等因素的影響,無法有效得控制對產品測試的統一標準,這樣就影響了產品的測試結果,對產品生產和研發產生不利影響。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為了解決現有技術的問題,提供了一種能夠對產品進行有效地統一測試標準,保證檢測質量的智能集成優化控制系統,其包括紅外控制模塊,驗證模塊和待測裝置,所述紅外控制模塊包括紅外線發射模塊,所述待測裝置分別與驗證模塊連接,所述紅外控制模塊與驗證模塊連接,所述驗證模塊包括第一傳輸單元,處理模塊和圖像接口,第一傳輸單元分別與紅外線控制模塊和處理模塊連接,所述處理模塊包括截取單元和比對單元,所述圖像接口分別與截取單元和待測裝置連接,所述截取單元與比對單元連接。
[0004]以下為本實用新型的附屬技術方案。
[0005]優選的,所述紅外控制模塊還包括微控制器,振蕩電路和邏輯單元,所述紅外發射模塊與邏輯單元連接,邏輯單元分別與振蕩電路和微控制器連接,振蕩電路與微控制器連接。
[0006]優選的,所述驗證模塊包括異常計數器,異常計數器與比對單元連接。
[0007]優選的,所述驗證模塊包括第二傳輸單元和儲存模塊,第二傳輸單元分別與待測裝置連接和儲存模塊連接,儲存模塊與處理模塊連接。
[0008]優選的,所述驗證模塊包括執行計數器,執行計數器與比對單元連接。
[0009]優選的,所述驗證模塊包括延遲器和顯示單元,延遲器分別與第一傳輸單元和處理模塊連接,顯示單元分別與第一傳輸單元、第二傳輸單元、處理模塊連接。
[0010]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技術效果:本實用新型通過以紅外控制模塊取代人工進行對待測裝置開關機的測試,提高了效率和測試質量;通過圖像比對改變傳統的以作業人員主觀判斷的測試,減少了測試誤差;通過驗證模塊來進行比對,不需要作業人員操作,節約了人力資源。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1]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智能集成優化控制系統的示意圖。
[0012]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智能集成優化控制系統的框架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3]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說明。
[0014]如圖1和圖2所示,本實施例的智能集成優化控制系統100包括紅外控制模塊110,驗證模塊120和待測裝置602。所示紅外控制模塊110包括紅外線發射模塊118,驗證模塊120分別與紅外控制模塊110和待測裝置602連接。待測裝置602是可通過紅外線信號進行開機或關機的影像播放裝置。驗證模塊120發送電源控制信號給紅外控制模塊110,紅外控制模塊110接收電源控制信號后通過紅外線發射模塊118發送紅外線信號給待測裝置602,當待測裝置602在關機狀態下收到紅外信號后,待測裝置602自動開機。驗證模塊120發出電源控制信號后一段時間后開始檢測待測裝置602是否發出影像信號,如果驗證模塊120接收到圖像信號,則驗證模塊120截取圖像與預設圖像進行比對并判斷是否相符,從而判斷待測裝置602是正常開機還是異常。
[0015]如圖2所不,驗證模塊120包括第一傳輸單兀130與處理模塊140,第一傳輸單兀130與紅外控制模塊110連接,處理模塊140與第一傳輸單元130連接,處理模塊140通過第一傳輸單元130發送電源控制信號。驗證模塊120中的紅外控制模塊110包括微控制器112、振蕩電路114、邏輯單元116和紅外線發射模塊118,微控制器112與第一傳輸單元130連接,振蕩電路114與微控制器112連接,邏輯單元116分別與振蕩電路114和微控制器112連接,紅外線發射模塊118和邏輯單元116連接。微控制器112可接收并轉換電源控制信號為對應的通用型輸入輸出信號,并將通用型輸入輸出信號輸出,振蕩電路114可用于輸出特定頻率的周期性載波,邏輯單元116結合通用型輸入輸出信號與周期性載波以形成合成信號,最后由紅外線發射模塊118發出符合該合成信號的紅外線信號,從而控制待測裝置602開機或關機。
[0016]進一步的,驗證模塊120包括圖像接口 160,圖像接口 160與待測裝置602連接,圖像接口 160配合待測裝置602的傳輸接口可為高清晰度多媒體接口(HDMI)。處理模塊140可檢測圖像接口 160是否收到待測裝置602所傳輸的圖像信號,以便處理模塊140對開機程序是否順利完成做初步判斷。處理模塊140包括截取單元408和比對單元402,截取單元408與圖像接口 160連接,比對單元402與截取單元408連接。截取單元408用于在處理模塊140檢測確認圖像接口 160接收到圖像信號后,運行截取程序,以取得圖像信號中的畫面作為比對使用。比對單元402通過比對截取圖像和預設圖像,當截取圖像中多個區域中像素的圖像顏色模型與預設圖像多個區域中像素的圖像顏色模型差異大于臨界值時,比對單元402判定截取圖像與預設圖像比對結果為不相符。處理模塊140包括異常計數器404,異常計數器404與比對單元402連接,異常計數器404可用于儲存異常次數。當比對單元402判定截取圖像與預設圖像不相符時,由比對單元402通過處理模塊140更新異常計數器404中儲存的異常次數,異常計數器404保存執行測試過程中總共出現的異常次數,從而可提供數據給相關技術人員參考。驗證模塊120包括第二傳輸單元150與儲存模塊170,第二傳輸單元150與待測裝置602連接,儲存模塊170分別與處理模塊140和第二傳輸單元150連接。第二傳輸單元150可接收待測裝置602開機后發送的即時信息,該信息可使技術人員了解待測裝置602當前的狀態和開關機狀態,第二傳輸單元150接收的信息存儲于儲存模塊170,以保留測試出現異常時待測裝置602的狀態,方便技術人員事后進行分析。處理模塊140包括執行計數器406,執行計數器406與比對單元402連接,執行計數器406用于存儲圖像比對的執行次數。驗證模塊120還包括延遲器180和顯示單元190,延遲器180分別與第一傳輸單元130和處理模塊140連接,延遲器180用于累積計數至預設值,從而產生等待時間,以延后處理模塊140檢測圖像接口 160的時間點,確保待測裝置602在開始開機程序后有足夠時間完成開機程序,以免處理模塊140誤將正常開機過程判斷為異常。顯示單元190與第一傳輸單元130、第二傳輸單元150、處理模塊140分別連接。顯示單元190可供顯示截取圖像,從而提供即時狀態顯示。
[0017]本實施例通過以紅外控制模塊取代人工進行對待測裝置開關機的測試,提高了效率和測試質量;通過圖像比對改變傳統的以作業人員主觀判斷的測試,減少了測試誤差;通過驗證模塊來進行比對,不需要作業人員操作,節約了人力資源。需要指出的是,上述較佳實施例僅為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構思及特點,其目的在于讓熟悉此項技術的人士能夠了解本實用新型的內容并據以實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凡根據本實用新型精神實質所作的等效變化或修飾,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智能集成優化控制系統,包括紅外控制模塊,驗證模塊和待測裝置,所述紅外控制模塊包括紅外線發射模塊,所述待測裝置分別與驗證模塊連接,所述紅外控制模塊與驗證模塊連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驗證模塊包括第一傳輸單元,處理模塊和圖像接口,第一傳輸單元分別與紅外線控制模塊和處理模塊連接,所述處理模塊包括截取單元和比對單元,所述圖像接口分別與截取單元和待測裝置連接,所述截取單元與比對單元連接。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集成優化控制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紅外控制模塊還包括微控制器,振蕩電路和邏輯單元,所述紅外發射模塊與邏輯單元連接,邏輯單元分別與振蕩電路和微控制器連接,振蕩電路與微控制器連接。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集成優化控制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驗證模塊包括異常計數器,異常計數器與比對單元連接。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集成優化控制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驗證模塊包括第二傳輸單元和儲存模塊,第二傳輸單元分別與待測裝置連接和儲存模塊連接,儲存模塊與處理模塊連接。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集成優化控制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驗證模塊包括執行計數器,執行計數器與比對單元連接。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集成優化控制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驗證模塊包括延遲器和顯示單元,延遲器分別與第一傳輸單元和處理模塊連接,顯示單元分別與第一傳輸單元、第二傳輸單元、處理模塊連接。
【文檔編號】G08C23/04GK204087193SQ201420564794
【公開日】2015年1月7日 申請日期:2014年9月26日 優先權日:2014年9月26日
【發明者】鄭利敏 申請人:杭州科技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