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再現方法和再現設備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6739217閱讀:254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再現方法和再現設備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再現(reproducing)方法和再現設備,尤其涉及用于對記錄介質進行合適再現的技術,其中,所述記錄介質上通過縮窄軌道間距(track pitch)而實現了高密度記錄。
背景技術
已經多種多樣地開發了屬于諸如⑶(致密盤)、DVD(數字多功能盤)、藍光盤(注冊商標)等類別的只再現盤和可記錄盤(一次性寫入盤和可重復寫入盤)。在這樣的光盤領域中,已經對于下一代盤提出了由于高密度記錄而進一步提高容量的要求。·

發明內容
對于盤形記錄介質中高密度記錄的方向性可以想到的示例包括增加記錄層的數量、提高軌道線方向上的記錄密度、提高軌道間距方向上的記錄密度(縮窄軌道間距)以及利用信號處理(諸如數據壓縮處理)進一步提高記錄容量。本發明主要針對提高軌道間距方向上的記錄密度。激光光斑被照射在光盤的信息記錄軌道上,以從其反射光信息再現數據。但是,在此情況下,當光盤上的軌道間距比等效于光學截止(optical cut-off)的間距更窄時,不會獲得良好的反射光信息。具體地,不會獲得沿循軌方向的信息。這阻止了使得激光光斑通過循軌伺服控制沿信息記錄軌道行進。因此,如果不能適當地進行再現,那么簡單地縮窄軌道間距是沒有意義的,因為記錄/再現系統將不能工作。注意,本文提到的“等效于光學截止的間距”表示光學截止空間頻率的倒數,本文提到的“比等效于光學截止的間距更窄”表示這樣的狀態與其間距相對應的光學空間頻率高于截止空間頻率。本發明提供了再現方法和再現設備,從而在因為記錄介質具有比等效于光學截止的間距更窄的軌道間距而實現高密度記錄并因為軌道間距的縮窄而實現高密度記錄的情況下,可以實現適當的循軌控制,并且可以執行數據再現。根據本發明的再現方法是針對下述記錄介質的再現方法所述記錄介質上形成具有多個信息記錄軌道的軌道組,所述多個信息記錄軌道以比等效于由被照射的激光束的波長以及照射光學系統的NA (數值孔徑)所規定的光學截止的軌道間距更窄的軌道間距而相鄰,并且其中,以軌道組為單位來看,軌道組間距被布置成比所述等效于光學截止的軌道間距更寬。然后用于伺服的激光光斑和一個或多個用于再現的激光光斑被照射到記錄介質上,所述用于伺服的激光光斑被施加了像散,該像散相對于信息記錄軌道的切向方向呈大致45度的角度;通過把從用于伺服的激光光斑的反射光信息獲得的切向推挽信號作為循軌誤差信號,并利用循軌誤差信號執行循軌伺服控制,使至少一個或多個用于再現的激光光斑針對所述信息記錄軌道中的一個受到在軌(on-track)控制,并且從其反射光信息再現數據。
根據本發明的再現設備包括光學頭,其被配置來經由物鏡把用于伺服的激光光斑和一個或多個用于再現的激光光斑照射到記錄介質上,以獲得根據各個激光光斑的反射光信息,所述用于伺服的激光光斑被施加了像散,該像散相對于信息記錄軌道的切向方向呈大致45度的角度,所述記錄介質上形成具有多個信息記錄軌道的軌道組,所述多個信息記錄軌道以比等效于由被照射的激光束的波長以及照射光學系統的NA (數值孔徑)所規定的光學截止的軌道間距更窄的軌道間距而相鄰,并且其中,以軌道組為單位來看,軌道組間距被布置為比所述等效于光學截止的軌道間距更寬;伺服電路單元,其被配置來使得所述光學頭執行循軌控制,用于把采用從用于伺服的激光光斑的反射光信息獲得的切向推挽信號作為循軌誤差信號,并利用循軌誤差信號執行循軌伺服控制,使至少一個或多個用于再現的激光光斑針對所述信息記錄軌道中的一個處于在軌;再現電路單元,其被配置來從針對信息記錄軌道受到在軌控制的、用于再現的激光光斑的所述反射光信息再現數據。并且,根據本發明的再現設備可以包括串擾消除單元,其被配置來對于針對信息記錄軌道受到在軌控制的、用于再現的激光光斑的反射光信息執行串擾消除處理,其中,再現電路從在串擾消除單元處受到串擾消除處理的反射光信息再現數據。
利用根據本發明的上述技術,記錄介質被構造為如下由以比等效于光學截止的軌道間距更窄的軌道間距而相鄰的多個軌道形成軌道組,此外,相鄰軌道組之間的軌道組間距被布置為比等效于光學截止的軌道間距更寬。就是說,在軌道組內軌道間距被縮窄,并且整體上實現了在軌道間距方向上的高密度。注意,在本文中提到的“軌道組間距”是在把由多個軌道形成的軌道組當作一個軌道的情況下的間距。就是說,這是從軌道組整體來看沿徑向的中間位置與相鄰的軌道組的相應中間位置之間的間距。在此情況下,軌道組被布置為具有比光學截止更寬的間距,因此,由軌道組的環輪構造得到了用于循軌伺服的信號。具體地,用于伺服的激光光斑(被施加了相對于信息記錄軌道的切向方向呈大致45度的角度的像散)被照射在具有軌道組間距的軌道組上,從而可以按從其反射光信息獲得的切向推挽信號生成循軌誤差信號。根據本發明,可以通過將循軌伺服適當地應用于記錄介質來執行再現,其中,所述記錄介質通過形成具有比等效于光學截止的軌道間距更窄的軌道間距的信息記錄軌道,實現了高密度記錄。因此,可以實現高密度記錄/再現系統。


圖IA到IC是根據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記錄介質的構造示例的說明圖;圖2A和2B是根據實施方式的雙螺旋線的軌道構造的說明圖;圖3A和3B是根據實施方式的三螺旋線的軌道構造的說明圖;圖4A和4B是根據實施方式的四螺旋線的軌道構造的說明圖;圖5是根據實施方式的盤驅動設備的框圖;圖6A到6C是根據實施方式,根據兩個再現斑點+記錄斑點的記錄/再現系統不例的說明圖;圖7A到7D是根據實施方式,根據像散斑點+記錄(再現)斑點的記錄/再現系統示例的說明圖8A到SC是根據實施方式,根據三個再現斑點+記錄斑點的記錄/再現系統示例的說明圖;圖9A到9F是根據實施方式的記錄過程的示例的說明圖;圖IOA和IOB是從根據相關技術的光盤獲得的信號的說明圖;圖11是由于縮窄軌道間距對于信號的影響的說明圖;圖12是光學截止的說明圖;圖13是在一個實施方式中被修改的信號的說明圖;圖14是在一個實施方式中被修改的信號的檢測靈敏度的說明圖;圖15A到15C是根據實施方式利用兩個光斑的循軌系統的說明圖;·圖16A到16C是根據實施方式利用兩個光斑的循軌的記錄操作的說明圖;圖17A到17C是根據實施方式利用像散光斑的循軌系統的說明圖;圖18A到18C是根據實施方式利用像散光斑的循軌的記錄操作的說明圖;圖19A到19C是根據實施方式在利用三斑點照射時利用兩個光斑的循軌系統的說明圖;圖20A到20C是根據實施方式針對三螺旋線軌道利用像散光斑的循軌的記錄操作的說明圖;圖21A到21C是根據實施方式在沒有中心軌道的狀態下在三斑點照射時的循軌系統的說明圖;圖22A到22C是根據實施方式在進一步縮窄軌道間距的情況下利用兩個光斑的循軌系統的說明圖;圖23是根據實施方式的光學系統構造示例的說明圖;圖24是根據圖23中的光學系統構造示例的多光束通量的說明圖;圖25是根據實施方式的光學系統構造示例的說明圖;圖26是根據實施方式的光學系統構造示例的說明圖;圖27是根據圖26中的光學系統構造示例的多光束通量的說明圖;圖28是根據實施方式的光學系統構造示例的說明圖;圖29A和29B是根據實施方式的光學系統構造示例的說明圖;圖30A和30B是根據實施方式的信息記錄軌道的軌道構造的修改的說明圖;以及圖31A到31C是根據實施方式的激光光斑照射位置關系的修改的說明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將根據如下順序描述本發明的實施方式。I.根據實施方式的記錄介質2.盤驅動設備的構造示例3.記錄/再現系統4.由于窄的軌道間距得到的高密度5.循軌技術6.光學系統構造示例7.修改
I.根據實施方式的記錄介質我們所說的根據本實施方式的記錄介質是例如具有12cm直徑的光盤,例如CD、DVD、藍光盤(BD)(注冊商標)等。圖IA到IC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據本實施方式的記錄介質(光盤)90的橫截面構造示例。圖IA示出了構造示例,其中,光盤90包括襯底93、本體層91和覆蓋層92。記錄層(層L0)被形成于本體層91內預定深度的位置。注意,在此提到的“深度”是當從厚度方向觀察時距離覆蓋層92的表面的距離。圖IA中的構造是記錄層是單個層的單層盤的示例。覆蓋層92的表面側用作激光束的入射表面。激光束被從覆蓋層92的表面側輸入,并且聚焦在層LO上以形成光斑,并且執行記錄或再現。圖IB示出了多層盤的示例,其中,在本體層中存在更大數量的記錄層(層LO到Ln)。在此情況下,激光束被從覆蓋層92的表面側輸入,聚焦在將被處理的層上以形成光斑,并且執行記錄或再現。·圖IC是設有參考表面RL的示例。例如,參考表面RL被形成在本體層91和覆蓋層92之間的結合表面部分上。此參考表面RL具有岸/溝(land/groove)結構。例如,溝被形成為螺旋形,并且在本體層91內的層LO到Ln中所形成的信息記錄軌道的記錄時用作循軌引導。注意,參考表面RL也可以是坑行,而不是溝。并且,可以采用如下的布置溝或坑行基于地址信息經受擺動(wobbling)(迂回),并且絕對位置信息被記錄。圖IA到IC中的實施例僅僅是示例。可以想到與這些構造不同的示例作為根據本實施方式的光盤90的層構造。在單個層的情況下,不一定要提供諸如圖IA的本體層91。例如,可以采用如下的布置覆蓋層92被形成在襯底93上,并且層LO被形成在襯底93和覆蓋層92之間的結合表面上。并且,在諸如圖IB或IC的多個層的多層盤的情況下,可以采用如下的布置本體層91由多層膜結構構成,并且層LO到Ln被分別形成在多層膜中。注意,此后,當集體地命名在單個層作為記錄層的情況下的層LO以及多層的層LO到Ln時,將用“層L”表示。采用只再現盤或可記錄盤(一次性寫入盤或可重復寫入盤)作為根據本實施方式的光盤90。在只再現盤的情況下,可以通過采用由用于層L的母盤所形成的壓模進行壓印,形成浮雕狀的坑行。在光盤90用作可記錄盤的情況下,在由記錄設備旋轉和驅動的狀態下,執行用于記錄的激光束照射,并且根據記錄信息的記號行被形成在層L上。作為記號,可以想到相變記號、染料改變記號、干涉圖案記號、空洞(孔)記號、折射率改變記號等等。在針對光盤90的再現時,在由再現設備旋轉和驅動光盤90的狀態,用于再現的激光束被照射在將被再現的層L上。與形成在其層L中的坑行或記號行相對應的反射光信息被檢測,并且數據被再現。在此,根據本實施方式的光盤90通過如下實現了大容量利用由層L中的記號行(或浮雕狀坑行)形成的信息記錄軌道的軌道間距的縮窄,執行高密度記錄。圖24,28,34,38,4八和48圖示了信息記錄軌道的示例。圖2A和2B圖示了形成具有雙螺旋線結構的軌道的示例。注意,本文提到的“信息記錄軌道”是用具有螺旋線形狀的連續記號行(或浮雕狀坑行)形成的軌道結構,并且當只提到“軌道”時,其是指一圈的軌道部分。圖2A示意性地示出了由在層L中的記號行(或浮雕狀坑行;此后將用記號行的示例進行描述)形成的信息記錄軌道。并且,圖2B示意性地示出了當沿盤平面方向觀察由記號行形成的信息記錄軌道時的軌道路徑。如圖2B所示,信息記錄軌道具有雙螺旋線結構,其中,兩個獨立的軌道路徑TKa和TKb被分別形成為螺旋線形狀。圖2A是在此放大的具有雙螺旋線結構的信息記錄軌道中沿徑向的相鄰八條軌道(TKl到TK8)的圖示。注意,軌道TKl到TK8在其末尾附加有(a)或(b),但附加有(a)的軌道TKl,TK3,TK5和TK7表示在軌道路徑TKa上的軌道,附加有(b)的軌道TK2,TK4,TK6和TK8表示在軌道路徑TKb上的軌道。此信息記錄軌道形成具有軌道路徑TKa上的軌道和軌道路徑TKb上的軌道的兩個相鄰軌道的軌道組。例如,軌道TKl和TK2構成軌道組,軌道TK3和TK4構成軌道組。 本文提到的“軌道組”是以軌道間距Tpl相鄰的一組相鄰軌道。在本文中提到的“軌道間距Tpl”是比下述軌道間距更窄的第一軌道間距所述軌道間距等效于由被照射激光束的波長和照射光學系統的NA(數值孔徑)所規定的光學截止。例如,軌道TKl和TK2之間具有的軌道間距Tpl比等效于光學截止的軌道間距更窄。并且,與相鄰的軌道組相鄰的軌道由軌道間距Tp2間隔開。例如,軌道間距Tp2是比等效于光學截止的軌道間距更寬的第二軌道間距。例如,在軌道TK2和TK3之間,或軌道TK4和TK5之間等變為相鄰軌道組之間的相鄰軌道,并且這些的間距是軌道間距Tp2。軌道組之間的間距被指示為TpG。在Tp2是比等效于光學截止的軌道間距更寬的軌道間距的情況下,軌道組間距TpG應該比等效于光學截止的軌道間距更寬。具體地,對于圖2A和2B中的信息記錄軌道,以比等效于光學截止的軌道間距更窄的軌道間距Tpl的相鄰兩個軌道的軌道組被形成,并且相鄰軌道組的軌道組間距TpG比等效于光學截止的軌道間距更寬。信息記錄軌道具有雙螺旋線結構,其中,如圖2B中所示的兩個獨立的軌道路徑TKa和TKb分別被形成為螺旋線形狀,并且由軌道路徑TKa和TKb形成比等效于光學截止的軌道間距更窄的軌道間距Tpl的軌道組。并且,雙螺旋線結構形成的旋轉和相鄰的軌道組之間的軌道組間距TpG比等效于光學截止的軌道間距更寬。雖然下面將詳細描述軌道間距Tpl和TpG,但是在軌道以比等效于光學截止的軌道間距更窄的軌道間距Tpl相鄰的情況下,在激光照射時不能適當地獲得作為反射光信號的RF信號、SUM信號、推挽信號等。對于本實施方式,由多個以上述軌道間距Tpl相鄰的軌道構成的軌道組具有軌道組間距TpG比等效于光學截止的軌道間距更寬的輪環結構,從而可以提取能夠循軌控制的信號。注意,軌道間距Tp2可以窄于等效于光學截止的軌道間距。就是說,始終期望的是,軌道組間距TpG寬于等效于光學截止的軌道間距。例如,在此雙螺旋線結構的情況下,軌道組間距TpG = Tpl+Tp2成立。因此,即使軌道間距Tpl和Tp2都窄于等效于光學截止的軌道間距,期望的是,Tpl+Tp2寬于等效于光學截止的軌道間距。如果將軌道間距Tp2減小到比等效于光學截止的軌道間距更窄,由于可以相應地實現高密度,所以這是有利的。另一方面,如果軌道間距Tp2比等效于光學截止的軌道間距更寬,對于循軌誤差信號TE的提取、在再現時的串擾或在記錄時的串寫來說,這是有利的。對于根據本實施方式的光盤90的信息記錄軌道,可以使用圖2A和2B中的雙螺旋線結構之外的更多螺旋線的結構,諸如三螺旋線結構,四螺旋線結構等等。圖3A和3B示意性示出了具有與圖2A和2B相同的格式的信息記錄軌道的結構。如3B所示,信息記錄軌道具有三螺旋線結構,其中,三個獨立的軌道路徑TKa、TKb和TKc被分別形成為螺旋線形狀。圖3A是在此放大的具有三螺旋線結構的信息記錄軌道中沿徑向的相鄰九條軌道(TKl到TK9)的圖示。注意,軌道TKl到TK9的后綴(a), (b)和(c)表示所述軌道分別是軌道路徑TKa、TKb和TKc中所包括的。此信息記錄軌道形成具有軌道路徑TKa上的軌道、軌道路徑TKb上的軌道以及軌道路徑TKc上的軌道的三個相鄰軌道的軌道組。例如,軌道TK1、TK2和TK3構成軌道組,軌道TK4、TK5和TK6構成軌道組。軌道組內的軌道以軌道間距Tpl相鄰。此外,相鄰的軌道·組以軌道組間距TpG間隔開。具體地,對于圖3A和3B中的信息記錄軌道,由三個以比等效于光學截止的軌道間距更窄的軌道間距Tpl相鄰的軌道形成軌道組,并且相鄰軌道組之間的軌道組間距TpG寬于等效于光學截止的軌道間距。信息記錄軌道具有三螺旋線結構,其中,如圖3B中所示的三個獨立的軌道路徑TKa、TKb和TKc分別被形成為螺旋線形狀,并且由軌道路徑TKa、TKb和TKc形成具有軌道間距Tpl的軌道組。并且,三螺旋線結構形成的旋轉和相鄰的軌道組之間的軌道組間距TpG比等效于光學截止的軌道間距更寬。在此三螺旋線結構的情況下,軌道組間距TpG =Tpl+Tp2+Tpl 成立。因此,在相鄰的軌道組之間的相鄰的軌道(例如軌道TK3和TK4)之間的軌道間距Tp2被設定為寬于等效于光學截止的軌道間距的情況下,軌道組間距TpG相應地寬于等效于光學截止的軌道間距。無需贅言,軌道間距Tp2可以窄于等效于光學截止的軌道間距。圖4A和4B示意性示出了具有與圖2A和2B相同的格式的信息記錄軌道的結構。如4B所示,信息記錄軌道具有四螺旋線結構,其中,四個獨立的軌道路徑TKa、TKb、TKc和TKd被分別形成為螺旋線形狀。圖4A是在此放大的具有四螺旋線結構的信息記錄軌道中沿徑向的相鄰十二條軌道(TKl到TK12)的圖示。注意,軌道TKl到TK12的后綴(a),(b),(c)和(d)表示所述軌道分別是軌道路徑TKa、TKb、TKc和TKd中所包括的。此信息記錄軌道形成具有軌道路徑TKa上的軌道、軌道路徑TKb上的軌道、軌道路徑TKc上的軌道以及軌道路徑TKd上的軌道的四個相鄰軌道的軌道組。例如,軌道TK1、TK2、TK3和TK4構成軌道組,軌道TK5、TK6、TK7和TK8構成軌道組。軌道組內的軌道以軌道間距Tpl相鄰。此外,相鄰的軌道組以軌道組間距TpG間隔開。具體地,對于圖4A和4B中的信息記錄軌道,由四個以窄于等效于光學截止的軌道間距的軌道間距Tpl相鄰的軌道形成軌道組,并且相鄰軌道組之間的軌道組間距TpG寬于等效于光學截止的軌道間距。信息記錄軌道具有四螺旋線結構,其中,如圖4B中所示的四個獨立的軌道路徑TKa、TKb、TKc和TKd分別被形成為螺旋線形狀,并且由軌道路徑TKa、TKb、TKc和Tkd形成具有軌道間距Tpl的軌道組。并且,四螺旋線結構形成的旋轉和相鄰的軌道組之間的軌道組間距TpG比等效于光學截止的軌道間距更寬。在此四螺旋線結構的情況下,軌道組間距TpG = Tpl+Tpl+Tpl+Tp2成立。因此,在相鄰的軌道組之間的相鄰的軌道(例如軌道TK4和TK5)之間的軌道間距Tp2被設定為寬于等效于光學截止的軌道間距的情況下,軌道組間距TpG相應地寬于等效于光學截止的軌道間距。無需贅言,軌道間距Tp2可以窄于等效于光學截止的軌道間距。雖然已經描述了雙螺旋線結構、三螺旋線結構和四螺旋線結構的示例,但是可以以相同的方式想到等于或大于五的螺旋線結構的多個螺旋線結構。2.盤驅動設備的構造實例下面將參考圖5描述根據本實施方式的盤驅動設備(記錄/再現設備)的構造。我們所說的根據實施方式的盤驅動設備可以通過處理用作根據本實施方式具有諸如上述的信息記錄軌道結構的盤90的只再現盤或可記錄盤(一次性寫入盤或可重復寫入盤),來·執行再現或記錄。在根據本實施方式的光盤90被安裝在盤驅動設備上時,光盤90被加載在沒有示出的轉臺上,并在記錄/再現操作時由主軸電機2以恒定的線速度(CLV)或恒定的角速度(CAV)旋轉或驅動。在再現時,由光學拾取裝置(光學頭)I執行記錄在光盤90上的信息記錄軌道中的記號信息(或浮雕狀坑信息)的讀出。并且,在向光盤90記錄數據時,用戶數據由光學拾取裝置I作為記號行記錄在光盤90上的軌道中。用作激光束源的激光二極管、用于檢測反射光的光檢測器、用作激光束的輸出側的物鏡、光學系統等等被形成在光學拾取裝置I內,所述光學系統經由物鏡將激光束照射在盤記錄表面上,或將其反射光引導到光檢測器中。物鏡被保持,以由光學拾取裝置I內的雙軸機構沿循軌方向和聚焦方向移動。并且,整個光學拾取裝置I被構造為由螺紋機構3沿盤徑向方向移動。并且,光學拾取裝置I中的激光二極管被向其輸送驅動電路的激光驅動器13驅動,以發射激光束。來自盤90的反射光信息被光檢測器檢測,并且根據所接收的光的量被轉換為電信號。矩陣電路4包括對應于來自多個用作光檢測器的光接收元件的輸出電流的電流電壓轉換單元、矩陣計算/放大器電路等,并且利用矩陣計算處理生成將被使用的信號。例如,矩陣電路4生成等效于被再現的數據的再現信息信號(RF信號)、用于伺服控制的聚焦誤差信號、循軌誤差信號等等。從矩陣電路4輸出的再現信息信號經由串擾消除電路6被供應到數據檢測處理單元5。并且,從矩陣電路4輸出的聚焦誤差信號和循軌誤差信號被供應到光學模塊伺服電路11。串擾消除電路6對RF信號執行串擾消除處理。根據本發明的光盤90具有以非常窄的軌道間距Tpl相鄰的軌道,如圖2A,2B, 3A,3B, 4A,和4B所示。軌道間距越窄,在再現時相鄰軌道的串擾分量的混合增大越多。因此,串擾消除電路6被設置,從而允許處理相鄰軌道的RF信號分量的刪除。注意,根據光盤90上的信息記錄軌道的格式(軌道間距等),可以不設置串擾消除電路6。并且,串擾消除電路6可以控制用于生成循軌誤差信號的矩陣電路的操作。
數據檢測處理單元5執行再現信息信號的二進制化處理。例如,數據檢測處理單元5執行RF信號的A/D轉換處理、利用PLL的再現時鐘生成處理、PR(部分響應)均化處理、Viterbi解碼(最大似然解碼)等等,并且利用部分響應最大似然解碼處理(PRML檢測系統部分響應最大似然檢測系統)獲得二進制數據行。然后,數據檢測處理單元5在后一階段將作為從光盤90讀出的信息的二進制數據行供應到編碼/解碼單元7。編碼/解碼單元7在再現時執行被再現的數據的解調制,并且在記錄時執行被記錄的數據的調制處理。具體地,編碼/解碼單元7在再現時執行數據解調制、解交織、ECC編碼、地址解碼等,并且在記錄時執行ECC編碼、交織、數據調制等等。在再現時,在數據檢測處理單元5被解碼的二進制數據行被供應到編碼/解碼單元7。編碼/解碼單元7對二進制數據行執行解調制處理,以獲得從光盤90再現的數據。例如,在記錄在光盤90中的數據是經受游程長度受限碼調制諸如RLL(1,7)PP調 制(RLL :游程長度受限,PP:奇偶保留/禁止rmtr (重復最小跳變游程長度))等的數據,編碼/解碼單元7對這樣的數據調制執行解調制處理,并且利用ECC解碼處理執行誤差校正,獲得被從光盤90再現的數據。在編碼/解碼單元7處解碼為被再現的數據的數據基于系統控制器10的指令被轉移到主機接口 8,并且被轉移到主機裝置100。在此提到的主機裝置100是例如計算機裝置或AV (音頻-視覺)系統裝置。雖然在記錄時將被記錄的數據被從主機裝置100轉移,但是其將被記錄的數據被經由主機接口 8供應到編碼/解碼單元7。在此情況下,編碼/解碼單元7執行誤差校正碼添加(ECC編碼)、交織、子碼添加等,作為將被記錄的數據的編碼處理。并且,編碼/解碼單元7將經過這些處理的數據經受游程長度受限碼調制,諸如RLL(1-7)PP系統,等等。在編碼/解碼單元7處處理的將被記錄的數據被供應到寫策略單元14。寫策略單元14針對記錄層的性質、激光束的斑點形狀、記錄線速度等等執行激光驅動脈沖波形調節,作為記錄補償處理,然后將激光驅動脈沖輸出到激光驅動器13。激光驅動器13基于經過記錄補償處理的激光驅動脈沖將電流供給到光學拾取裝置I內的激光二極管,并且執行激光發射的驅動。因此,根據將被記錄的數據的記號被形成在光盤90上。注意,激光驅動器13包括所謂的APC(自動功率控制)電路,并且執行控制,從而得到不依賴于溫度等的恒定激光輸出,同時根據用于監視提供到光學拾取裝置I中的激光功率的檢測器的輸出監測激光輸出功率。記錄時和再現時的激光輸出的目標值由系統控制器10提供,并且執行控制,使得記錄時和再現時的激光輸出水平變為其目標值。光學模塊伺服電路11由來自矩陣電路4的聚焦誤差信號和循軌誤差信號生成聚焦、循軌和螺紋的各種伺服驅動信號,以執行伺服操作。具體地,光學模塊伺服電路11根據聚焦誤差信號和循軌誤差信號生成聚焦驅動信號和循軌驅動信號,以利用雙軸驅動器18驅動光學拾取裝置I內的雙軸機構的聚焦線圈和循軌線圈。因此,形成根據光學拾取裝置I、矩陣電路4、光學模塊伺服電路11、雙軸驅動器18和雙軸機構的循軌伺服環和聚焦伺服環。并且,光學模塊伺服電路11根據來自系統控制器10的軌道跳轉命令關閉循軌伺服環,并且輸出跳轉驅動信號,從而執行軌道跳轉操作。
并且,光學模塊伺服電路11基于作為循軌誤差信號的低頻分量得到的螺紋誤差信號生成螺紋驅動信號,并且獲取來自系統控制器10的執行控制等等,并利用螺紋驅動器9驅動螺紋機構3。螺紋機構3包括由主軸、螺紋電機、傳動齒輪等構成的機構,其保持光學拾取裝置I (但是沒有在圖中示出),并且根據螺紋驅動信號驅動螺紋電機,從而執行需要進行的光學拾取裝置I的滑動。主軸伺服電路12執行用于執行主軸電機2的CLV旋轉的控制。主軸伺服電路12獲得在針對RF信號的PLL處理中生成的時鐘等作為當前主軸電機2的旋轉速度信息,并將其與預定的CLV (或CAV)參考速度信息進行比較,從而生成主軸誤差信號。主軸伺服電路12輸出根據主軸誤差信號生成的主軸驅動信號,并且使得主軸驅動器17執行主軸電機2的CLV旋轉或CAV旋轉。并且,伺服電路12根據來自系統控制器10的主軸反沖/制動控制信號生成主軸驅動信號,并且執行主軸電機2的操作,諸如啟動、停止、加速、減慢等。注意,對于主軸電機2,例如設置FG (頻率發生器)或PG (脈沖發生器),并且其輸·出被供應到系統控制器10。因此,系統控制器10可以識別主軸電機2的旋轉信息(旋轉速度、旋轉角位置)。如上所述的伺服系統和記錄/再現系統的各種操作由系統控制器10控制,所述系統控制器10由微型計算機形成。系統控制器10根據來自主機裝置100經由主機接口 8提供的命令執行各種處理。例如,在從主機裝置100輸出寫命令的情況下,系統控制器10首先移動光學拾取裝置I到將要被寫的邏輯或物理空間地址。然后,系統控制器10使得編碼/解碼單元7執行如上所述的針對從主機裝置100轉移的數據(例如,視頻數據、音頻數據等)的編碼處理。然后,通過激光驅動器13執行記錄,其中,所述激光驅動器13根據如上所述的被編碼的數據而被驅動來發射激光束。并且,例如,在從主機裝置100提供了用于要求轉移記錄在光盤90中的一定的數據的讀命令的情況下,系統控制器10首先以指定的地址作為目標執行查詢操作控制。具體地,系統控制器10輸出命令給光學模塊伺服電路11,從而以由查詢命令指定的地址作為目標,執行光學拾取裝置I的訪問操作。此后,系統控制器10執行用于將指定的數據區的數據轉移到主機裝置100的操作控制。具體地,系統控制器10執行從盤90的數據讀出,使得數據檢測處理單元5和編碼/解碼單元7執行再現處理,并且轉移再現的數據。注意,雖然圖5中的示例已經被描述為連接到主機裝置100的盤驅動設備,但是可以存在盤驅動設備不連接到另一裝置的模式。在此情況下,數據輸入/輸出接口部分的構造將不同于圖5,使得操作單元或顯示單元被設置。具體地,根據用戶的操作執行記錄或再現,并且需要形成用于輸入/輸出各種數據的終端單元。無需贅言,還可以想到盤驅動設備的各種構造示例。3.記錄/再現系統用作根據本實施方式的記錄/再現系統的各種示例將被描述。圖6A到6C示出了在信息記錄軌道被構造為如圖2A和2B中所示的雙螺旋線結構的信息記錄軌道的情況下的記錄操作示例和再現操作示例。該附圖利用實線或虛線示出了信息記錄軌道。
圖6A是光學拾取裝置I在光盤90的層L上利用再現功率激光照射用于再現的兩個激光光斑SPpl和SPp2以及利用記錄功率激光照射用于記錄的兩個激光光斑SPrl和SPr2的示例。特別地,該示例是雙螺旋線軌道路徑被同時形成的示例。我們所說的用于再現的激光光斑SPpl和SPp2是用于檢測循軌誤差信號的伺服用激光束。循軌控制被執行,使得用于再現的激光光斑SPpl和SPp2追蹤雙螺旋線TKx和TKx+1的軌道組。例如,循軌控制被設置來在軌道TKx和TKx+1的中央執行。注意,雖然軌道TKx和TKx+1之間的軌道間距Tpl是窄于等效于光學截止的軌道間距的軌道間距,但是循軌誤差信號可以被獲得,作為從用于再現的兩個激光光斑SPpl和SPp2的反射光信號獲得的徑向對比信號的差異信號。這將在后面描述。在此情況下,光學拾取裝置I以在盤徑向方向相互間隔軌道間距Tpl的狀態照射用于記錄的激光光斑SPrl和SPr2。并且,光學拾取裝置I以沿盤徑向方向間隔軌道間距Tp2的狀態照射用于再現的激光光斑SPp2和用于記錄的激光光斑SPrI。
·
因此,當針對內周內的軌道組(軌道TKx和TKx+1)執行循軌控制時,外周側的軌道TKx+2和TKx+3可以利用用于記錄的激光光斑SPrl和SPr2沿軌道TKx和TKx+1以軌道組間距TpG進行記錄。并且,雙螺旋線軌道路徑被同時形成,由此可以實現高轉移率的記錄。注意,這樣的記錄操作是如下的記錄操作當利用用于再現的激光光斑針對內周側的軌道執行循軌控制時,在其外周側利用用于記錄的激光光斑執行記錄。這樣的循軌伺服系統將被稱為“相鄰循軌伺服”,以進行描述。在執行該相鄰循軌伺服的情況下,首先,必須存在第一圈軌道。如圖IC中所示,在設置參考表面RL的情況下,可以使用參考表面RL的組等,第一圈雙螺旋線軌道必須通過采用參考表面RL的組等作為引導來形成。對于第二圈和此后的圈,可以利用如圖6A所示的相鄰循軌伺服執行記錄。另一方面,在沒有如圖IA和IB所示的參考表面RL的情況下,可以想到如圖9A到9D的操作示例。首先,如圖9A所示,由一圈完整的圓圈構成的引導軌道TKGl和TKG2被記錄在光盤90的層L上。它們可以在固定激光光斑位置的同時由光學拾取裝置I旋轉光盤90—圈來形成。具體地,首先,形成引導軌道TKG1,然后對引導軌道TKGl進行相鄰循軌伺月艮,以形成引導軌道TKG2。此時,同心圓引導軌道TKGl和TKG2之間的間隔(軌道間距)必須等于軌道組間距TpG。在以此方式記錄引導軌道TKGl和TKG2之后,跳轉脈沖被學習,如從引導軌道TKGl到TKG2的軌道跳轉,構成僅僅一圈旋轉。具體地,此跳變脈沖是形成圖9B中用虛線所示的路徑的跳轉脈沖。然后,利用如圖9C所示的經學習的跳轉脈沖,記錄第一圈雙螺旋線軌道。在采用經學習的跳轉脈沖的情況下,對于第一圈的雙螺旋線軌道TKa和TKb,用于記錄的激光光斑SPrl和SPr2對于每一個角位置逐漸移向外周側。就是說,可以形成雙螺旋線形狀的相當于一圈的軌道。對于第二圈和此后的圈,如圖9D中的虛線所示的,可以利用圖6A中所描述的相鄰循軌伺服記錄雙螺旋線軌道。接著,圖6B是如下的示例光學拾取裝置I利用再現功率激光將兩個用于再現的激光光斑SPpl和SPp2照射在光盤90的層L上,利用記錄功率激光將一個用于記錄的激光光斑SPr照射在光盤90的層L上,以單獨地形成雙螺旋線軌道路徑。首先,如用實線示出的,假設軌道路徑TKa的軌道已經被記錄為螺旋線形狀的狀態。注意,該軌道路徑TKa的軌道被記錄,從而在本例中具有Tpl+Tp2的軌道間距。在此軌道路徑TKa的軌道存在的狀態下,記錄用虛線示出的軌道路徑TKb的軌道。在此情況下,針對實線的軌道路徑TKa的軌道對用于再現的激光光斑SPpl和SPp2進行循軌控制。例如,執行循軌控制,使得用于再現的激光光斑SPpl和SPp2的中點位于軌道路徑TKa的軌道中。用于記錄的激光光斑SPr以與軌道路徑TKa的軌道沿盤徑向方向相隔軌道間距Tpl的狀態被照射。因此,記錄與軌道路徑TKa相鄰的形成雙螺旋線的軌道路徑TKb的軌道。結果,可以利用具有雙螺旋線、軌道間距Tpl和Tp2和軌道組間距TpG的如圖2A和2B所示的信息記錄軌道執行數據記錄。注意,雖然此記錄操作也執行如上所述的相鄰循軌伺服,但是在本例中,在形成雙·螺旋線軌道之前記錄具有軌道間距Tpl+Tp2的軌道路徑TKa的軌道。如圖IC中所示,在設置參考表面RL并可以使用參考表面RL的組等的情況下,通過采用參考表面RL的組等作為引導,形成具有軌道間距Tpl+Tp2的軌道路徑TKa的螺旋線軌道,如圖9E中所示。此后,通過執行如圖6B所示的相鄰循軌伺服,可以如圖9F的虛線所示地執行軌道路徑TKb的螺旋線軌道的記錄。接著,將參考圖6C描述再現操作。這是再現操作示例,其中,具有諸如圖2A和2B的雙螺旋線結構的信息記錄軌道已經由諸如圖6A或圖6B的記錄操作(或只再現盤)來形成。在此情況下,光學拾取裝置I利用再現功率激光將兩個用于再現的激光光斑SPpl和SPp2照射在光盤90的層L上。光學拾取裝置I以沿盤徑向方向相互分隔軌道間距Tpl的狀態照射用于再現的激光光斑SPpl和SPp2。用于再現的激光光斑SPpl和SPp2被布置為分別針對于具有軌道間距Tpl的軌道TKx和TKx+1處于軌道上。雖然軌道間距Tpl是比等效于光學截止的軌道間距更窄的軌道間距,但是可以以從兩個用于再現的激光光斑SPpl和SPp2的反射光信息獲得的徑向對比信號的差異信號,獲得循軌誤差信號。根據利用該循軌誤差信號的循軌伺服控制,用于再現的激光光斑SPpl和SPp2分別針對軌道TKx和TKx+1處于軌道上。軌道TKx和TKx+1上的數據可以從用于再現的激光光斑SPpl和SPp2的反射光信息再現。并且,雙螺旋線軌道路徑被同時再現,由此可以實現具有高轉移率的再現。接著,將參考圖7A到7D描述在信息記錄軌道被構造為如圖2A和2B所示的雙螺旋線結構的情況下的記錄操作示例和再現操作示例。此示例是如下的示例光學拾取裝置I照射如下的激光光斑作為用于伺服的激光光斑SPp45,所述激光光斑被施加了像散(astigmatism),該像散相對于信息記錄軌道的切向方向呈大致45度的角度。首先,圖7A是如下的示例光學拾取裝置I利用再現功率激光把用于伺服的激光光斑SPp45照射在光盤90的層L上,利用記錄功率激光把兩個用于記錄的激光光斑SPrl和SPr2照射在光盤90的層L上。具體地,該示例示出了雙螺旋線軌道路徑被同時形成的示例。循軌控制被執行,使得用于伺服的激光光斑SPp45追蹤雙螺旋線軌道TKx和TKx+1的軌道組。例如,循軌控制被布置來在軌道TKx和TKx+1的中間執行。注意,雖然軌道TKx和TKx+1之間的軌道間距Tpl比等效于光學截止的軌道間距更窄,但是被施加了像散的激光束被照射作為用于伺服的激光光斑SPp45,從而可以獲得循軌誤差信號,該信號是用作其反射光信息的切向推挽信號(針對相對于軌道線方向的垂直方向分出的光二極管的差異信號)。這將在后面描述。在此情況下,光學拾取裝置I以沿盤徑向方向相互分隔軌道間距Tpl的狀態照射用于記錄的激光光斑SPrl和SPr2。并且,光學拾取裝置I以沿盤徑向方向相互分隔軌道間距Tp2+(Tpl/2)的狀態照射用于伺服的激光光斑SPp45和用于記錄的激光光斑SPrl。因此,在針對內周側的軌道TKx和TKx+1執行循軌控制時,可以利用用于記錄的激光光斑SPrl和SPr2沿其軌道TKx和TKx+1記錄外周側的軌道TKx+2和TKx+3。結果,形成諸如圖2A和2B的具有軌道間距Tpl和Tp2以及軌道組間距TpG的雙螺旋線結構的信息記錄軌道。在此情況下,雙螺旋線軌道路徑被同時形成,可以實現具有高轉移率的記錄。
·
注意,在用于執行這樣的相鄰循軌伺服的至少第一圈軌道組的記錄時,可以執行利用參考表面RL的記錄、圖9A到9D中所述的記錄操作等。接著,圖7B是如下的示例光學拾取裝置I利用再現功率激光將用于伺服的激光光斑SPp45照射在光盤90的層L上,利用記錄功率激光將一個用于記錄的激光光斑SPr照射在光盤90的層L上,以單獨地形成雙螺旋線軌道路徑。首先,如用實線示出的,假設軌道路徑TKa的軌道已經被記錄為螺旋線形狀的狀態。注意,在此情況下,該軌道路徑TKa的軌道被記錄,從而軌道間距變為Tpl+Tp2 (等于TpG)。在軌道路徑TKa的軌道存在的狀態下,記錄用虛線示出的軌道路徑TKb的軌道。在此情況下,執行循軌控制,使得用于伺服的激光光斑SPp45對于實線表示的軌道路徑TKa的軌道處于軌道上。然后,用于記錄的激光光斑SPr以與軌道路徑TKa的軌道沿盤徑向方向相隔軌道間距Tpl的狀態被照射。因此,記錄與軌道路徑TKa相鄰的形成雙螺旋線的軌道路徑TKb的軌道。結果,可以利用具有雙螺旋線、軌道間距Tpl和Tp2和軌道組間距TpG的如圖2A和2B所示的信息記錄軌道執行數據記錄。注意,在用作一個螺旋線軌道的軌道路徑TKa的軌道的記錄時,可以執行利用參考表面RL的記錄、圖9A,9B,9E和9F中所述的記錄操作等。接著,將參考圖7C描述再現操作。這是再現操作示例,其中,具有如圖2A和2B的雙螺旋線結構的信息記錄軌道已經由諸如圖7A或圖7B的記錄操作(或只再現盤)來形成。用于再現的激光光斑SPpl和SPp2被照射,以沿盤徑向方向相互分隔軌道間距Tpl,并且,用于再現的激光光斑SPpl和SPp2被照射,以在沿徑向方向觀察時,與用于伺服的激光光斑SPp45分隔Tp2+(Tpl/2)。在此狀態下,通過利用用作用于伺服的激光光斑SPp45的反射光信息的切向推挽信號的相鄰循軌伺服,用于再現的激光光斑SPpl和SPp2對于軌道TKx+2和TKx+3處于軌道上。因此,可以從用于再現的激光光斑SPpl和SPp2的反射光信息再現軌道TKx+2和TKx+3的數據。注意,如圖7D所示,當用于伺服的激光光斑SPp45追蹤軌道TKx和TKx+1的中間時,從用于再現的激光光斑SPpl和SPp2的反射光信息也可以再現軌道TKx和TKx+1的數據,使得用于再現的激光光斑SPpl和SPp2分別對于軌道TKx和TKx+1處于軌道上。在圖7C和7D中的任一情況下,雙螺旋線軌道的軌道被同時再現,從而可以實現高轉移率。接著,將參考圖8A到8C描述在信息記錄軌道被構造為如圖3A和3B所示的三螺旋線結構的情況下的記錄操作示例和再現操作示例。圖8A是如下的示例光學拾取裝置I利用再現功率激光將三個用于再現的激光光斑SPpl,SPp2和SPpO照射在光盤90的層L上,利用記錄功率激光將三個用于記錄的激光光斑SPrl,SPr2和SPr3照射在光盤90的層L上。具體地,該示例示出了三螺旋線軌道路徑被同時形成的示例。我們所說的用于再現的激光光斑SPp I,SPpO和SPp3是用于伺服的激光光束,用于檢測循軌誤差信號。循軌控制被執行,使得用于再現的激光光斑SPpl,SPpO和SPp3追蹤三螺旋線軌道TKx,TKx+1和TKx+2的軌道組。 注意,雖然軌道TKx,TKx+1和TKx+2之間的軌道間距Tpl比等效于光學截止的軌道間距更窄,但是可以以從三個用于再現的激光光斑SPpl,SPp2和SPpO中的兩個激光光斑SPpl和SPp2的反射光信息獲得的徑向對比信號的差異信號,獲得循軌誤差信號。這將在后面描述。在此情況下,光學拾取裝置I以沿盤徑向方向相互分隔軌道間距Tpl的狀態照射用于記錄的激光光斑SPrl,SPr2和SPr3。并且,光學拾取裝置I以沿盤徑向方向分隔軌道間距Tp2的狀態照射用于再現的激光光斑SPp2和用于記錄的激光光斑SPrl。因此,在針對內周側的軌道組(軌道TKx,TKx+1和TKx+2)執行循軌控制時,可以利用用于記錄的激光光斑SPrl,SPr2和SPr3沿其軌道組記錄外周側的軌道TKx+3,TKx+4和TKx+5。就是說,當形成比等效于光學截止的軌道間距更窄的軌道間距Tpl的軌道時,可以形成比等效于光學截止的軌道間距更寬的軌道組間距TpG的軌道組。并且,三螺旋線軌道路徑被同時形成,由此可以實現具有高轉移率的記錄。注意,在用于執行這樣的相鄰循軌伺服的至少第一圈軌道組的記錄時,可以執行利用參考表面RL的記錄、圖9A到9D中所述的記錄操作等。接著,圖8B是如下的示例三螺旋線的軌道路徑TKa,TKb和TKc被單獨形成。首先,可以利用圖6B中所述的技術執行軌道路徑TKa和TKb的記錄。但是,在軌道路徑TKa的記錄時,采用軌道間距Tpl+Tpl+Tp2 (等于TpG)。如用實線所示的,圖SB示出了如下的情形在軌道路徑TKa和TKb的軌道被形成之后,軌道路徑TKc的軌道(虛線)被記錄作為第三螺旋線軌道。光學拾取裝置I利用再現功率激光將兩個用于再現的激光光斑SPpl和SPp2照射在光盤90的層L上,利用記錄功率激光將一個用于記錄的激光光斑SPr照射在光盤90的層L上。在此情況下,用于再現的激光光斑SPpl和SPp2針對于用實線示出的軌道路徑TKa和TKb的兩個軌道進行循軌控制。但是,至少用于再現的激光光斑SPp2可以針對軌道路徑TKb的軌道進行在軌控制。例如,在用于再現的激光光斑SPpl和SPp2沿徑向方向分隔軌道間距Tpl的情況下,循軌控制可以被執行,使得用于再現的激光光斑SPpl和SPp2的中點位于軌道路徑TKa和TKb的中間。
用于記錄的激光光斑SPr以與用于再現的激光光斑SPp2沿盤徑向方向相隔軌道間距Tpl的狀態被照射。因此,記錄與軌道路徑TKa和TKb相鄰的形成三螺旋線的軌道路徑TKc的軌道。結果,可以利用具有三螺旋線、軌道間距Tpl和Tp2和軌道組間距TpG的如圖3A和3B所示的信息記錄軌道執行數據記錄。接著,將參考圖SC描述再現操作。這是再現操作示例,其中,具有如圖3A和3B的三螺旋線結構的信息記錄軌道已經由諸如圖8A或圖SB的記錄操作(或只再現盤)來形成。在此情況下,光學拾取裝置I利用再現功率激光將用于再現的激光光斑SPpl,SPpO和SPp2照射在光盤90的層L上。激光光斑SPpl,SPpO和SPp2以沿盤徑向方向相互分隔軌道間距Tpl的狀態被照射。用于再現的激光光斑SPpl,SPpO和SPp2被布置為分別針對軌道間距Tpl的軌道TKx,TKx+1和TKx+2處于軌道上。雖然軌道間距Tpl比等效于光學截止的軌道間距更窄,但是可以以從三個用于再現的激光光斑中的兩個激光光斑SPpl和SPp2的反射光信息獲得的徑向對比信號的差異信號,獲得循軌誤差信號。根據利用該循軌誤差信號的循軌伺服控制,用于再現的激光光斑·SPpl, SPpO和SPp2分別針對軌道TKx,TKx+1和TKx+2處于軌道上。可以從用于再現的激光光斑SPpl,SPpO和SPp2的反射光信息再現軌道TKx,TKx+1和TKx+2的數據。并且,三螺旋線軌道路徑被同時再現,由此可以實現高轉移率。在圖6A,6B,7A,7B,8A和8B中例舉的記錄操作是如下的記錄方法軌道組由具有軌道間距Tpl的多個相鄰軌道形成,并且用于記錄的激光光束的循軌控制被執行,使得相鄰軌道組分隔軌道組間距TpG,以在記錄介質上形成信息記錄軌道。具體地,根據用于記錄的激光束,形成信息記錄軌道,所述信息記錄軌道具有多螺旋線結構,其中,獨立的多個軌道路徑被形成為螺旋線形狀,并且由多個軌道路徑形成軌道間距Tpl的軌道組。然后,用于記錄的激光光斑的循軌控制被執行,使得以多螺旋線結構環繞并相鄰的軌道組具有軌道組間距TpG。結果,可以實現光盤90,所述光盤90具有等于或小于等效于光學截止的軌道間距的軌道間距Tpl (有些情況下,Tpl和Tp2),整體上可以實現根據縮窄軌道間距的高密度記求。并且,圖6C和SC中例舉的再現操作是如下的再現方法至少兩個用于再現的激光光斑被照射在軌道組內的多個軌道上,從這兩個用于再現的激光光斑的反射光信息獲得的徑向對比信號的差異信號被當作循軌誤差信號,并且根據利用其循軌誤差信號的循軌伺服控制,至少ー個或多個用于再現的激光光斑針對信息記錄軌道中的一個進行在軌控制,并且從其反射光信息再現數據。因此,可以實現從具有等于或窄于光學截止的軌道間距Tpl (在一些情況下,Tpl和Tp2)的光盤90的數據再現。并且,圖7C和7D中例舉的再現操作是如下的再現方法,照射用于伺服的激光光斑SPp45,以及ー個或多個用于再現的激光光斑,所述用于伺服的激光光斑SPp45被施加了相對于信息記錄軌道的切向方向呈大致45度的角度的像散。從用于伺服的激光光斑SPp45的反射光信號獲得的切向推挽信號被當作循軌誤差信號,并且根據利用其循軌誤差信號的循軌伺服控制,至少ー個或多個用于再現的激光光斑針對信息記錄軌道中的ー個進行在軌控制,并且從其反射光信息再現數據。
因此也可以實現從具有等于或窄于光學截止的軌道間距Tpl (在一些情況下,Tpl和Tp2)的光盤90的數據再現。4.由于在軌道間距實現的高密度如可以從上述描述理解的,利用本實施方式,實現了高密度記錄,因為光盤90的軌道間距Tpl等于或窄于等效于光學截止的軌道間距,等等。并且,根據本實施方式,可以實現從這樣的光盤90的數據再現,這允許記錄/再現系統能夠適當地工作。現在,將描述為什么形成諸如圖2A到4B的信息記錄軌道的原因。首先,圖IOA和IOB示出了可以在根據相關技術的藍光盤(注冊商標)系統中看到的信號波形。在藍光盤(注冊商標)系統的情況下,記錄/再現在如下的條件下執行激光束的波長為405nm(所謂的藍色激光)、物鏡的NA為0. 85并且軌道間距為0. 32 u m。并且,螺旋線形溝被形成在記錄表明上,并且溝被當作記錄軌道。圖IOA示出了在所謂的橫向狀態(激光光斑沿徑向方向橫穿軌道的狀態)中觀察·到的RF信號和推挽信號P/P(沿軌道線方向分成兩個的光檢測器的差的徑向推挽信號)。并且,圖IOB示出了作為加和(SUM)信號的RF信號的低頻分量信號以及推挽信號P/P的放大圖。橫軸被認為是偏軌的,并且由0到360度的范圍指示。360度等效于軌道間距(即,周期)。從RF信號、SUM信號和推挽信號P/P觀察根據在橫向時橫穿的溝/岸的信號調制。根據推挽信號P/P,可以理解的是激光光斑的沿徑向的位置信息(循軌誤差信號)可以被檢測。現在,讓我們考慮為了高密度記錄進一歩縮窄軌道間距。圖11示出了在軌道間距Tpl從0. 32 ii m改變為0. 27 u m、然后改變為0. 23 y m的情況下觀察到的SUM信號和推挽信號P/P。注意,作為橫軸的偏軌,"G"為溝中心位置,"L"為岸中心位置。如可從圖11理解的,對于SUM信號和推挽信號P/P兩者,調制分量都減小,并且在改變為0. 23 y m的情況下,沒有觀察到調制成分。在其激光的波長為405nm并且其光學系統的NA為0. 85的情況下,軌道間距0. 23 m大致窄于光學截止。下面將參考圖12描述光學截止。圖12示出了激光束的零級光和衍射光(+1級光和-I級光)。衍射光的偏移量如圖中的箭頭SF所示。在圓的半徑取為“I”的情況下的衍射光的偏移量由如下表示衍射光的偏移量=A/ (NA p) = ( A /NA) /p其中,入是波長,p是環輪構造的周期。例如,環輪構造是岸/溝結構的環狀。針對輸入到光檢測器的激光束(反射光),零級光和± I級光的重疊部分等效于調制分量。就是說,作為陰影面積示出的重疊部分的面積越大,在光檢測器處檢測時光和暗之間的差異增大越多,并且獲得格柵信號調制。在其半徑為"I"的圓的情況下,當衍射光的偏移量為"2"時,不存在重疊部分,沒有獲得調制分量。就是說,當U/NA)/P = 2成立時,不會獲得調制分量。在藍光盤(注冊商標)系統的波長\和NA的情況下,偏移量變為"2 "的環輪構造的周期p為0. 24 y m。因此,對于等效于環輪構造的周期p的軌道間距,0. 24um是等效于光學截止的間距。上述描述的總結如下
當周期p彡入パ2NA),不會獲得調制分量。當周期p > Xパ2NA),獲得調制分量。因此,在考慮根據縮窄軌道間距的高密度記錄的情況下,難以實現將軌道間距縮窄到等效于光學截止的軌道間距之外。因此,當考慮與藍光盤(注冊商標)系統相同的波長和NA吋,軌道間距的極限為0. 25 u m,并且實際上,在0. 25 u m幾乎不會獲得調制分量,因此0. 27 y m或更大是實際可行的軌道間距。此外,雖然藍光盤(注冊商標)系統具有溝/岸結構,但是根據本實施方式的光盤90不具有形成在層L上的溝/岸結構。在層L上不形成溝/岸結構的原因是因為這對于多層結構是有利的。在此情況下,我們研究了根據縮窄軌道間距的顯著高密度記錄。在不形成溝/岸結構的情況下,本身用作記號行或浮雕狀坑行的軌道具有環輪構造,這影響徑向方向上的 信號調制。在此情況下,如果形成具有僅僅等于或窄于等效于光學截止的軌道間距的軌道間距Tpl的信息記錄軌道,不會獲得調制分量,并且循軌伺服不會適用但是,為了以反射光信息的信號獲得調制分量,我們發現即使信息記錄軌道包括僅僅等于或窄于等效于光學截止的軌道間距的軌道間距Tpl作為周期p彡入/(2NA),根據此的不方便之處可以通過將軌道組構造為具有周期P > A/(2NA)來消除。就是說,理想的是,作為根據軌道組的環輪構造,其軌道組被形成為具有大于等效于光學截止的軌道間距的軌道組間距TpG。就是說,形成具有圖2A,2B, 3A,3B, 4A和4B中所例舉的結構的信息記錄軌道,從而可以以反射光信息獲得調制分量,即使信息記錄軌道包括等于或窄于等效于光學截止的軌道間距的軌道間距Tpl。圖13示出了在層L不設置溝/岸結構的情況下,各種軌道間距構造中的SUM信號和推挽信號P/P,其中波長入=405nm,并且NA = 0. 85。首先,如上所述,與普通藍光盤(注冊商標)系統相同,如果軌道間距Tp =0. 32 u m,觀察到SUM信號的調制。當軌道間距被減小到軌道間距Tp = 0. 23 U m(等于或窄于等效于光學截止的軌道間距)時,沒有觀察到調制分量。現在,假設如圖2A和2B所示的具有軌道間距Tpl和Tp2的軌道結構。在此,Tpl=0. 20u m,并且Tp2 = 0. 30 u m。因此,以SUM信號觀察到調制分量。結果,獲得根據偏軌量的調制分量。在此情況下,軌道組間距TpG為0. 50 ii m。注意,對于Tpl = 0. 20 ii m和Tp2 = 0. 30 U m情況下的信號波形圖,橫軸的偏軌量中的360度為軌道組周期(等效于軌道組間距TpG)。注意,在Tp = 0. 32 m的情況下并且在Tp = 0. 23iim情況下(進ー步地在圖10A,10B和11的情況下),橫軸中的360度為軌道周期,這不同于上面。就是說,在Tpl = 0. 20iim以及Tp2 = 0. 30iim的情況下,SUM信號
表示在軌道組周期的増量下獲得的調制分量的ー個周期值。同樣對于下面的附圖,對于具有軌道組結構的情形中的偏軌量的表達,360度表示軌道組周期。并且,在層L具有不包含溝/岸結構的鏡面結構的情況下,當被記錄的記號沒有相差吋,不會獲得推挽信號P/P。在Tpl = 0. 20 ii m和Tp2 = 0. 30 U m的情況下,獲得了 SUM信號的充分調制,因此,研究了軌道間距的進一步縮窄,其結果被示于圖14。雖然在圖14中額外地示出了 Tpl = 0. 19iim以及Tp2 = 0. 27 的情形,但是在此情況下,也獲得了 SUM信號的充分調制。在此情況下,軌道組間距TpG為0. 46 m,這意味著軌道間距的平均值為0. 23 u m,即,即使在平均值等于在圖13中沒有觀察到調制分量的軌道間距的狀態下,也獲得充分的調制。如上所述,已經確認根據實施方式的信息記錄軌道的結構被采用,因此,即使信息記錄軌道包括等于或窄于等效于光學截止的軌道間距的軌道間距Tpl,環輪構造也不會達到光學截止,即軌道組間距TpG的軌道組被包括,因此,獲得對應于徑向方向(循軌控制方向)的信號的調制分量。5.循軌技術作為SUM信號獲得了調制分量,因此,在圖15A到21C中例舉的如下循軌技術對于·根據本實施方式的光盤90是可用的。圖15A到15C示出了可被應用于圖6A或圖8B中的記錄操作以及圖6C中的再現操作的循軌誤差信號計算技木。圖15A示出了具有雙螺旋線結構的信息記錄軌道。用于再現的激光光斑SPpl和SPp2是用于伺服以檢測循軌誤差信號的激光束。循軌控制被執行,從而使得用于再現的激光光斑SPpl和SPp2追蹤雙螺旋線軌道TKx和TKx+1的軌道組。例如,軌道TKx和TKx+1的中點是270度的偏軌量的位置。(360度是軌道組周期;這對于下面的圖16A到22C也是這樣的。)用于再現的激光光斑SPpl和SPp2的反射光量信號被設為SI和S2。在此情況下,如圖15B所示,通過差分計算電路31執行反射光量信號S2-S1的計算,由此可以生成循軌
誤差信號TE。對于反射光量信號SI和S2,如圖15C所示,獲得用作徑向對比信號的調制分量。例如,在用于再現的激光光斑SPpl和SPp2已經向圖15A中的右側偏移的情況下,反射光量信號SI變暗(信號水平下降),而反射光量信號S2變亮(信號水平提高)。注意,在此示出了 Tpl = 0. 19 ii m 和 Tp2 = 0. 27 ii m(TpG = 0. 46)的情形。并且,在此情況下的SUM信號是考慮用于再現的激光光斑SPpl和SPp2的沿盤徑向方向的中間位置處的虛擬光斑的情況下的信號。以徑向對比分量的差S2-S1,獲得根據軌道組的增量下的偏軌量的循軌誤差信號TE。基于該循軌誤差信號TE,執行朝向270度的伺服控制,由此可以如圖15A地執行根據用于再現的激光光斑SPpl和SPp2的循軌控制。因此,可以執行圖6A或圖SB中的記錄操作或圖6C中的再現操作。順帶地,在圖15B中,反射光量信號SI和S2被輸入到串擾消除電路6,并且用來自串擾消除電路6的平衡控制信號TK-BL調節差分計算電路31的操作。這是因為可以通過簡單地消除反射光量信號SI和S2之間的差分,隨著軌道的記錄狀態移動平衡。串擾消除電路6檢測相鄰軌道中的串擾分量,由此可以校正軌道TKx和TKx+1的光量平衡偏移。因此,串擾消除電路6輸出平衡控制信號TK-BL,使得相鄰軌道的串擾分量相互平衡。差分計算電路31執行平衡調節計算,從而根據平衡控制信號TK-BL將對應于各個軌道的記錄狀態的校正系數應用于反射光量信號SI和S2,然后執行計算S2-S1,或根據需要將補償偏置量加到其計算結果上,由此生成幾乎不受記錄狀態影響的循軌誤差信號TE。注意,雖然在圖15B中沒有畫出,但是在串擾消除電路6處經過串擾消除處理的反射光量信號SI和S2被供應到圖5所示的數據檢測處理單元5。就是說,在執行圖6中的再現的情況下,反射光量信號SI和S2作為關于軌道TKx和TKx+1的RF信號,被用于數據的再現。接著,圖16A到16C示出了可被應用于圖6B中的記錄操作的循軌誤差信號計算技木。如圖16A所示,用于再現的激光光斑SPpl和SPp2被用作用于伺服以檢測循軌誤差信號的激光束,并且循軌控制被執行,從而使得用于再現的激光光斑SPpl和SPp2追蹤雙螺旋線的ー個軌道TKx,同時捏縮該軌道。在此狀態下,執行相鄰循軌伺服,并且利用用于記錄的激光光斑SPr記錄相鄰軌道TKx+1。同樣在此情況下,通過如圖16B中所示的在差分計算電路31處計算反射光量信號的S2-S1,可以獲得循軌誤差信號TE。并且,同樣在此情況下,利用來自串擾消除電路6·的平衡控制信號TK-BL,可以執行反射光量信號SI和S2的調節。注意,在記錄時軌道間距較寬,因此,從來自再現的激光光斑SPpl和SPp2輸出的RF,其大部分來自軌道TKx,并且利用RF輸出和來自用于再現的激光光斑SPpl和SPp2的輸出信號之間的比較結果,可以獲得軌道TKx的信號再現和平衡控制信號TK-BL。圖16C示出了各種信號波形。注意,圖16C示出了如下的情形軌道路徑TKa的軌道已被記錄,此后軌道路徑TKb的軌道被記錄,因此,記錄之前的軌道間距為Tpl+Tp2 =0. 46 u m。以反射光量信號SI和S2以及如圖中所示的SUM信號,獲得徑向對比調制分量。以S2-S1獲得根據偏軌量的循軌誤差信號TE。在此情況下,基于循軌誤差信號TE執行朝向零度位置的伺服控制,由此可以如圖16A地執行利用用于再現的激光光斑SPpl和SPp2的循軌控制。因此,可以執行圖6B中的記錄操作。接著,圖17A到17C示出了可被應用于圖7A中的記錄操作和圖7C和7D中的再現操作的循軌誤差信號計算技木。如圖17A所示,光學拾取裝置I照射用于伺服的激光光斑SPp45,所述激光光斑SPp45被施加了針對已被施加在光盤90的層L上的信息記錄軌道的切向呈大致45度的角度的像散。然后,執行循軌控制,使得用于伺服的激光光斑SPp45追蹤軌道TKx和TKx+1的軌道組。在此情況下,利用光學拾取裝置1,在圖17B中所示的四象限光檢測器33處接收用于伺服的激光光斑SPp45的反射光。在光接收表面A,B,C,和D處獲得的信號被供應到計算電路34。計算電路34用光接收表面A+D的信號減去光接收表面B+C的信號,以輸出此作為循軌誤差信號TE。就是說,作為沿針對軌道線方向的垂直方向分解的光檢測器的差異信號的切線推挽信號變為循軌誤差信號TE。圖17C示出了信號波形。在此,示出了如下的情形中的信號波形Tpl = 0.20i!m,Tp2 = 0. 30u m,并且TpG = 0. 50 u m。而且,在此情況下,像散量為Z6 = 0. 275 (Z6是FringeZernike多項表達式中的Z6)。
如圖中所示,根據偏軌量的信號被獲得,作為根據切向推挽信號的循軌誤差信號TE。基于該循軌誤差信號TE執行朝向270度位置的伺服控制,由此可以如圖17A中所示地執行使得用于伺服的激光光斑SPp45追蹤軌道組的循軌控制。因此,可以執行圖7A中的記錄操作和圖7C中的再現操作。接著,圖18A到18C示出了可被應用于圖7B中的記錄操作的循軌誤差信號計算技術。如圖18A所示,光學拾取裝置I將用于伺服的激光光斑SPp45照射在光盤90的層L上,并且使得用于伺服的激光光斑SPp45追蹤雙螺旋線的已經形成的軌道TKx。在此狀態下,相鄰循軌伺服被執行,并且由用于記錄的激光光斑SPr記錄相鄰的軌道TKx+1。同樣在此情況下,如圖18B所示,通過在計算電路34處執行計算(A+D)-(B+C)所得到的切向推挽信號成為循軌誤差信號TE。圖18B示出了信號波形。注意,示出了如下的情形中的信號波形軌道路徑TKa的軌道已被記錄,軌道路徑TKb的軌道從再現起將被記錄,并且相應地,記錄之前的軌道間距·為Tpl+Tp2 = 0. 46 Um0而且,在此情況下,像散量為Z6 = 0. 262。如圖中所示,根據偏軌量的信號被獲得,作為根據切向推挽信號的循軌誤差信號TE。基于該循軌誤差信號TE執行朝向0度位置的伺服控制,由此可以如圖18A中所示地執行使得用于伺服的激光光斑SPp45追蹤軌道TKx的循軌控制。因此,可以執行圖7B中的記錄操作。接著,圖19A到19C示出了可被應用于圖8A中的記錄操作和圖8C中的再現操作的循軌誤差信號計算技木。圖19A示出了具有三螺旋線結構的信息記錄軌道。用于再現的激光光斑SPpl,SPpO和SPp2是用于伺服以檢測循軌誤差信號的激光束。循軌控制被執行,從而使得用于再現的激光光斑SPpl,SPpO和SPp2追蹤三螺旋線軌道TKx,TKx+1和TKx+2的軌道組。軌道TKx,TKx+1和TKx+2的中點位于偏軌量=270度的位置。用于再現的激光光斑SPpI,SPpO和SPp2的反射光量信號被設為Sl,S0jPS2。在此情況下,如圖19B中所示的,由差分計算電路31執行反射光量信號S2-S1的計算,可以生成循軌誤差信號TE。對于反射光量信號SI,SOjP S2,如圖19C所示,獲得用作徑向對比信號的調制分量。注意,在此示出了如下的情形Tpl = 0. 19 u m并且Tp2 = 0. 26 u m。以徑向對比分量的差S2-S1,獲得根據軌道組的增量下的偏軌量的循軌誤差信號TE。基于該循軌誤差信號TE,執行朝向270度的伺服控制,由此可以如圖19A地執行根據用于再現的激光光斑SPpl和SPp2的循軌控制。因此,可以執行圖8A中的記錄操作或圖SC中的再現操作。同樣,在圖19B中,反射光量信號SI,SO和S2被輸入到串擾消除電路6,并且用來自串擾消除電路6的平衡控制信號TK-BL調節差分計算電路31的操作。如前面在圖15A到15C的情形中所描述的,差分計算電路31執行平衡調節計算,從而根據平衡控制信號TK-BL將對應于各個軌道的記錄狀態的校正系數應用于反射光量信號SI和S2,然后執行計算S2-S1,或根據需要將補償偏置量加到其計算結果上,由此生成幾乎不受記錄狀態影響的循軌誤差信號TE。諸如,雖然在圖19B中沒有畫出,但是在串擾消除電路6處經過串擾消除處理的反射光量信號SI,SO和S2被供應到圖5所示的數據檢測處理單元5。就是說,在執行圖SC中的再現的情況下,反射光量信號SI,SO和S2作為關于軌道TKx,TKx+1和TKx+2的RF信號,被用于數據的再現。接著,圖20A到20C示出了如下的示例在軌道路徑TKa和TKb的軌道已被形成的狀態下,在記錄第三軌道路徑TKc時,利用像散已被施加到其上的用于伺服的激光光斑SPp45執行循軌。對于圖8B中的記錄操作,如前面在圖15A到15C中所述的,雖然期望利用兩個激光光斑SPpl和SPp2執行循軌伺服系統,但在此不出了利用一個用于伺服的激光光斑SPp45的示例。如圖20A所示,循軌控制被執行,從而使得用于伺服的激光光斑SPp45追蹤已被形成的軌道路徑TKa和TKb的軌道TKx和TKx+1。在此情況下,如圖20B所示,在計算電路34處獲得切向推挽信號,由此其可被作為循軌誤差信號TE。

如圖20C所示,根據偏軌量的信號被獲得,作為循軌誤差信號TE。基于該循軌誤差信號TE執行朝向90度位置的伺服控制,由此可以如圖20A中所示地執行使得用于伺服的激光光斑SPp45追蹤軌道TKx和TKx+1的循軌控制。根據此狀態下的相鄰循軌伺服,可以由用于記錄的激光光斑SPr記錄第三軌道路徑TKc的軌道。圖21A到21C示出了與圖19A到19C中所述的循軌伺服系統相同的伺服系統,但是處于如下的狀態在螺旋線的信息記錄軌道中,軌道路徑TKa和TKc的軌道已被形成,并且中間軌道路徑TKb還沒有被記錄。如圖21A所示,中間軌道路徑TKb的軌道還沒有被記錄,因此,軌道路徑TKa的軌道和軌道路徑TKc的軌道之間的間距為Tpl+Tpl = 0. 38。并且,軌道組之間的軌道間距Tp2為0. 26。圖2IB中的循軌誤差信號TE生成系統與圖19B的相同。圖21C示出了信號的波形。在此情況下,雖然因為沒有中間螺旋線,循軌誤差信號TE的極性與圖19A到19C的情形相反,但是通過執行朝向270度位置的伺服控制,可以執行諸如圖21A的循軌伺服。這樣,即使在三螺旋線的中間螺旋線的軌道還沒有被記錄的狀態下,也可以通過執行伺服控制來執行記錄或再現。順帶地,如前面已經描述的,不僅軌道間距Tpl,而且軌道間距Tp2,可以是等于或窄于等效于光學截止的軌道間距的軌道間距。利用圖15A到21C中的示例,描述了軌道間距Tp2寬于等效于光學截止的軌道間距,并且在此情況下,軌道組間距TpG因此寬于等效于光學截止的軌道間距。圖22A到22C示出了即使軌道間距Tpl和Tp2都等于或窄于等效于光學截止的軌道間距,在軌道組間距TpG寬于等效于光學截止的軌道間距的情況下,也獲得循軌誤差信號TE。圖22A,22B和22C示出了與圖15A,15B,和15C相同的方式下,針對具有雙螺旋線結構的信息記錄軌道由用于再現的激光光斑SPpl和SPp2的徑向對比信號獲得循軌誤差信號TE的情形。在此情況下,軌道間距被設為Tpl = 0. 15 ii m且Tp2 = 0. 23 U m,并且兩者都是等于或窄于等效于光學截止的軌道間距的軌道間距。軌道組間距TpG為0.38 iim。對于反射光量信號SI和S2,如圖22C中所示獲得用作徑向對比信號的調制分量。
以徑向對比分量的差S2-S1,獲得根據偏軌量的循軌誤差信號TE。基于該循軌誤差信號TE,執行朝向270度的伺服控制,由此可以如圖22A地執行利用用于再現的激光光斑SPpl和SPp2的循軌控制。這樣,即使軌道間距Tpl和Tp2是等于或窄于等效于光學截止的軌道間距的軌道間距,在軌道組間距TpG寬于等效于光學截止的軌道間距的情況下,也可以執行適當的循軌伺服。注意,在圖22A到22C中,根據圖15A到15C中的循軌系統進行了描述,但是即使在圖16A到21C中所述的循軌系統的情況下,或即使軌道間距Tpl和Tp2等于或窄于等效于光學截止的軌道間距,在軌道組間距TpG寬于等效于光學截止的軌道間距的情況下,也可以執行適當的循軌伺服。6.光學系統構造示例下面將描述用于實現根據上述的實施方式的記錄操作和再現操作的光學拾取裝·置I的光學系統的構造示例。圖23是例如諸如圖6A,6B,6C,8A,8B,和8C的采用多個激光光斑用于循軌伺服的情形的示例。作為光學拾取裝置I內的光學系統,設置了多光束LD(激光二極管)41、準直透鏡42、分束器43、物鏡44、多透鏡(multi lens) 45、光接收元件單元46和雙軸機構47。從多光束LD 41發射出的激光束在準直透鏡42處被轉換為平行光,通過分束器43,物鏡44處會聚,并且照射在光盤90上。物鏡44由雙軸機構47保持,以沿聚焦方向和循軌方向位移。雙軸機構47由圖5中所示的雙軸驅動器18驅動,由此可以執行循軌伺服和聚焦伺服。來自光盤90的反射光通過物鏡44、在分束器43處被反射,到達多透鏡45,在多透鏡45處會聚,并且輸入到光接收元件単元46。利用這樣的構造,對于多光束LD 41,可以想到用作圖中的示例I到示例4的光發射表面的構造,并且根據多光束LD 41的示例,可以想到示例I到示例4作為光接收元件單元46的光檢測構造。對于不例I,多光束LD 41被構造為包括兩個只用于再現的光束的光發射表面,并且光接收元件単元46被構造為包括兩個四象限光檢測器PDl和TO2。這是例如作為再現設備的能夠允許圖6C和15A中所述的再現操作被執行的情形的構造示例。多光束LD 41照射兩個用于再現的激光光斑SPpl和SPp2,并且這些反射光束在光檢測器PDl和PD2處被檢測。光檢測器PDl和PD2的四象限光接收表面的加和信號成為圖15B和15C中所示的反射光量信號SI和S2。并且,通過計算四象限光接收表面的各個信號,生成聚焦誤差信號等以及其他將被使用的信號。對于示例2,多光束LD 41被構造為包括三個只用于再現的光束的光發射表面,并且光接收元件単元46被構造為包括除了光檢測器PD3和PD5之外,還包括四象限光檢測器PD40這是例如作為再現設備的能夠允許圖8C和19A中所述的再現操作被執行的情形的構造示例。多光束LD 41照射三個用于再現的激光光斑SPpl,SPpO和SPp2,并且這些反射光束在光檢測器PD3,PD4和PD5處被檢測。從光檢測器PD3和PD5獲得圖19B和19C中所示的反射光量信號SI和S2。并且,光檢測器PD4四象限光接收表面的加和信號成為反射光量信號SO。并且,通過計算光檢測器PD4的四象限光接收表面的各個信號,生成聚焦誤差信號等以及其他將被使用的信號。示例3是執行圖6A中的記錄操作的情形的構造,其中,多光束LD41被構造為包括兩個用于再現的光束的光發射表面,以及兩個用于記錄的光束的光發射表面。結果,對于光接收元件單元46,兩個光檢測器PD6和PD7被設置用于用于再現的激光光斑SPpl和SPp2,并且兩個光檢測器PD8和PD9被設置用于用于記錄的激光光斑SPrl和SPr2。示例4是執行圖8A中的記錄操作的情形的構造,其中,多光束LD41被構造為包括三個用于再現的光束的光發射表面。結果,對于光接收元件単元46,三個光檢測器roio,roii和roi2被設置用于用于再現的激光光斑sppi,spP2和spP3,并且三個光檢測器roi3,PD14和roi5被設置用于用于記錄的激光光斑SPrI,SPr2和SPr3。圖24通過參考上述的示例2,即具有三個只用于再現的光束的光反射表面以及對應于其的光接收元件單元46 (光檢測器H)3,PD4和TO5)作為示例,示出了在光盤90上形·成三個激光光斑的多光束光通量。如圖中所示,來自多光束LD 41的三個激光光束通過由準直透鏡42、分束器43和物鏡44組成的光學系統,并且在光盤90上的信息記錄軌道上形成三個光斑。這些成為圖8C和19A中所述的用于再現的激光光斑SPpl,SPpO和SPp2。并且,根據這三個激光光斑的反射光通過物鏡44、分束器43和多透鏡45組成的光學系統,輸入到光接收元件單元46的光檢測器H)3,PD4和TO5。雖然在此對于示例2的情形進行了描述,但是同樣也可以想到其他示例1,3和4。圖25是采用多個激光光斑用于循軌伺服的情形的類似示例,但是示出了不采用多光束LD 41的情形的用于再現的光學系統的示例。作為光學拾取裝置I內的光學系統,設置了 LD 51、準直透鏡42、分束器43、光柵52、QffP (四分之一波片)53、物鏡44、多透鏡45、光接收元件單元46和雙軸機構47。從多光束LD 51發射出的激光束在準直透鏡42處被轉換為平行光,通過分束器43,并到達光柵52。光柵52的示例包括衍射僅僅向外的路程的偏振光柵,以及能夠進行開/關衍射的液晶光棚。可以由通過光柵52獲得零級光和±1級光形成用于再現的三光束光學系統。因此,可以獲得圖6C中的用于再現的激光光斑SPpl和SPp2或圖8C中的用于再現的激光光斑 SPpl, SPp2 和 SPp3。零級光和± I級光通過QWP 53,在物鏡44處會聚,并且照射在光盤90上。來自光盤90的反射光經由物鏡44透過QWP 53和光柵52,并且在分束器43處被反射,并到達多透鏡45,并且在多透鏡45處會聚,然后輸入到光接收元件単元46。光接收元件単元46可以由對應于根據零級光和±1級光的用于再現的激光光斑SPpl,SPp2和SPp3的光檢測器來構造。注意,雖然圖25示出了包括單光束LD 51的用于再現的光學系統,但是也可利用2-光束LD、3-光束LD等形成能夠記錄和再現的光學系統。圖26示出了對應于諸如圖IB的多層的光盤90的光學系統的示例。雖然該基本構造與圖25中的示例相同,但是設置用于球面像差校正的括束透鏡54。括束透鏡54由固定透鏡54a和移動透鏡54b組成。移動透鏡54b被構造為在箭頭V方向即光軸方向上位移。得到了如下的構造根據被處理的層L來驅動括束透鏡54,并且執行球面像差校正.注意,雖然光柵52可以被設置在括束透鏡54和QWP 53之間,但是作為替代,光柵52可以被設置在準直透鏡42和分束器43之間,如以虛線表示的光柵52A所示的。在使用光柵52的情況下,必須具有偏振依賴性,但是使用光柵52A則不是這樣的。圖27示出了對于圖26中的構造,在光盤90上形成三個激光光斑的情況下的多光束光通量。在此示出了采用光柵52A的示例。從LD 51輸出的激光束在光柵52A處被轉化為零級光和± I級光,并形成用于形成三個光斑的多束光束。因此,可以獲得圖8C中所述的用于再現的激光光斑SPpl,SPp2和SPp3,作為被照射在盤90的層L上的三個激光光斑。根據這些激光光斑的反射光按圖中所示的光通量被輸入到光接收元件単元46。因此,光接收元件単元46應被構造來例如利用圖23中的示例2中所示的光檢測器構造來檢 測反射光。注意,對于圖26中的構造中的LD 51和光接收元件單元46,可以想到諸如圖23或25的構造示例。并且,還可以想到對于圖23,25和26中的示例,獨立地設置用于再現的激
光二極管和用于記錄的激光二極管。圖28是對應于設有參考表面RL的光盤90 (諸如圖1C)的光學系統構造示例。LD51、準直透鏡42、光柵52A、分束器43、物鏡44、括束透鏡54、多透鏡45、以及光接收元件單兀46與圖26的相同。在此情況下,提供把具有不同波長的激光束會聚在參考表面RL上的光學系統。具體地,額外地設置LD 65、準直透鏡66、分束器67、括束透鏡60、二色性透鏡61、2-波長QWP以及波長選擇性開啟限制元件62。LD 65輸出具有不同于LD 51的波長的激光束。我們假設LD 51例如是波長為405nm的藍色激光,并且LD 65例如是波長為650nm的紅色激光。從LD 65發射出的激光束在準直透鏡66被轉變為平行光,并經由分束器67被導入括束透鏡60。括束透鏡60由固定透鏡60a和移動透鏡60b構成,并且校正焦點位置,使得紅色激光束的激光光斑聚焦在參考表面RL上。然后,激光束在二色性透鏡61處被反射,在2-波長QWP以及波長選擇性開啟限制元件62處經過\ /4偏振和開啟限制,然后經由物鏡44被照射在光盤90的參考表面RL上。來自參考表面RL的反射光沿物鏡44、2_波長QWP以及波長選擇性開啟限制元件62、二色性透鏡61以及括束透鏡60的系統行進,并在分束器67處被反射,并且通過多透鏡68輸入光接收元件單元69。注意,作為藍色激光的來自LD 51的激光束經由準直透鏡42、光柵52A、分束器43、括束透鏡54、二色性棱鏡61、2_波長QWP以及波長選擇性開啟限制元件62以及物鏡44照射在光盤90的被處理的層L上。然后,反射光經由物鏡44、2_波長QWP以及波長選擇性開啟限制元件62、二色性棱鏡61、括束透鏡54、分束器43以及多透鏡45的系統被輸入到光接收元件單元46。在此情況下,來自LD 65的紅色激光束和來自LD 51的藍色激光束由二色性棱鏡61合成,并被引入物鏡44。物鏡44的聚焦被控制,使得藍色激光聚焦在被處理的層L上,并且在此情況下,為了使得紅色激光聚焦在參考表面RL上,括束透鏡60的移動透鏡60b被沿光軸方向V2調節。對于紅色激光束,根據括束透鏡54進行的調節,并通過2-波長QWP以及波長選擇性開啟限制元件62的開啟限制,其激光光斑最終聚焦在參考表面RL上。在采用這樣的光學系統的情況下,從在光接收元件単元69處獲得的反射光信息可以獲得諸如形成在參考表面RL上的組等等的信息。因此,通過采用該信息作為循軌引導信息,執行物鏡44的循軌伺服操作,由此可以執行利用藍色激光的對于層L的記錄或再現。注意,對于圖28中的構造,還可以想到采用多光束LD 41來代替LD51,或者獨立地設置用于再現的激光二極管和用于記錄的激光二極管。接著,圖29A是在采用如圖7A到7D中所述的像散已經被施加到其上的用于伺服的激光光斑SPp45的情況下的光學系統的構造示例。作為用于照射用于再現的激光光斑SPpl和SPp2的光學系統,設置了多光束LD41、準直透鏡42、分束器43、括束透鏡54、QWP 53和物鏡44。并且,設置多透鏡(multilens) 45和用于接收接收反射光的光接收元件單元46。·除此之外,為了照射用于伺服的激光光斑SPp45,設置了 LD 70、準直透鏡71、45度像散光束衍射元件72以及光路合成透鏡73。來自多光束LD 41的激光束經由準直透鏡42、光路合成棱鏡73、分束器43、括束透鏡54、QWP 53以及物鏡44被照射在光盤90的將被處理的層L上。其反射光經由物鏡44、QWP 53、括束透鏡54、分束器43和多透鏡45的系統被輸入到光接收元件單元46。另ー方面,來自LD 70的激光束在準直透鏡71處被轉換為平行光,然后輸入到45度像散光束衍射元件72。如圖29B中所示,45度像散光束衍射元件72由全息圖構成,所述全息圖引起像散,并且將具有互相相反的極性、并且對于形成在掛光盤90的層L上的信息記錄軌道的切向方向呈大致45度的像散施加到一對亞亮度通量(±1級光)上。圖7A到7D等中所述的用于伺服的激光光斑SPp45是具有45度像散的激光光斑。因此,理想的是,從45度像散光束衍射元件72得到的+1級光或-I級光被用作形成用于伺服的激光光斑SPp45的激光束。注意,可以采用如下的構造像散不是由根據全息圖的衍射元件而是由液晶元件來施加的。來自45度像散光束衍射元件72的用于形成用于伺服的激光光斑SPp45的激光束在光路合成棱鏡73處與來自LD 70的激光束(用于形成用于再現的激光光斑SPpl和SPp2的激光束)合成,并利用相同的路徑被照射在光盤90上。并且,用于伺服的激光光斑SPp45的反射光利用與用于再現的激光光斑SPpl和SPp2相同的路徑被引入光接收元件単元46。例如,根據采用從用于伺服的激光光斑SPp45(已經利用上述光學系統向其施加了具有大致45度角度的像散)的反射光信息獲得的切向推挽信號作為循軌誤差信號并且利用給循軌誤差信號的循軌伺服控制,可以通過針對信息記錄軌道受到在軌控制的用于再現的激光光斑SPpl和SPp2,從其反射光信息再現數據。注意,利用圖29中的構造,從多光束LD 41 (或者用LD 51代替)發射記錄功率激光束,由此可以執行諸如圖7A和7B的記錄操作。當然,還可以想到獨立地設置用于再現的激光二極管和用于記錄的激光二極管。7.修改雖然到目前為止已經描述了實施方式,但是本發明的技術不限于實施方式中的示例,并且可以想到各種修改。雖然光盤90的信息記錄軌道被構造為具有多螺旋線結構,諸如雙螺旋線結構、三螺旋線結構等,但是信息記錄軌道可以具有根據同心圓軌道的結構。具體地,作為同心圓軌道,可以實現如下的布置形成多個以軌道間距Tpl相鄰的軌道組,并且軌道組分隔軌道間距Tp2。因此,可以形成如圖2A,3A和4A所示的信息記錄軌道。并且,在多螺旋線結構的情況下,螺旋線的數量和軌道組內以軌道間距Tpl分隔的軌道的數量之間的關系不必是相同的數量。例如,圖2A,2B, 3A,3B, 4A和4B分別例舉了兩個軌道組成軌道組的雙螺旋線結構的情形、三個軌道組成軌道組的三螺旋線結構的情形、以及四個軌道組成軌道組的四螺旋線結構的情形。但是,也可以采用圖30A和30B中示出的示例。對于圖30A中所示的結構,四螺旋線結構被用作軌道路徑TKa,TKb, TKcjP TKd。·如圖30B中以局部放大方式所示的,軌道路徑TKa和TKb的軌道的軌道間距為Tpl,并且軌道路徑TKc和TKd的軌道的軌道間距類似地為Tpl。另ー方面,軌道路徑TKb和TKc的軌道的軌道間距為Tp2。就是說,在“以比等效于光學截止的軌道間距更窄的軌道間距Tpl相鄰的多個軌道的軌道組”變為軌道路徑TKa和TKb的ー組軌道,或軌道路徑TKc和TKd的ー組軌道。因此,軌道組間距TpG變為軌道路徑TKa和TKb的軌道組和軌道路徑TKc和TKd的軌道組之間的間距。雖然該示例是四螺旋線結構,但是該示例是每兩個軌道組成ー個軌道組的示例,并且其具有當沿盤徑向方向觀察時與圖2A相同的信息記錄軌道結構。這樣,可以想到如下的示例多個螺旋線的軌道不必全部作為以軌道間距Tpl分隔的軌道組。換句話說,如上所述,螺旋線的數量和軌道組內以軌道間距Tpl分隔的軌道的數量之間的關系可以不是相同的數量。類似地,還存在如下的示例對于六螺旋線,兩個軌道組由具有軌道間距Tpl的三個軌道形成,或者三個軌道組由具有軌道間距Tpl的兩個軌道形成。并且,軌道組內的軌道間距不限制為恒定。例如,在圖4A和4B中,四個軌道構成軌道組,軌道組內的軌道分別以軌道間距Tpl分隔。例如,對于K1,TK2,TK3,和TK4,軌道Kl和TK2之間、軌道K2和TK3之間、軌道K3和TK4之間中的任一者具有軌道間距Tpl。在此,軌道Kl和TK2之間、軌道K2和TK3之間、軌道K3和TK4之間的軌道間距可以不必相同。這樣的一個示例是如下的情形軌道Kl和TK2之間是0. 15 U m、軌道K2和TK3之間是0. 20 u m、并且軌道K3和TK4之間是0. 15 u m。并且,可以以各種各樣的方式想到圖6A、7A和8A中所述的激光光斑照射位置的布局。圖31A到31C示出了多個示例。圖31A是圖6A的修改,圖31B是圖7A的修改,圖31C是圖8A的修改。圖6A中的狀態是被用于伺服的用于再現的激光光斑SPpl和SPp2在軌道線的方向上在用于記錄的激光光斑SPrl和SPr2的前方的狀態。這可以是用于記錄的激光光斑SPrl和SPr2在被用于伺服的用于再現的激光光斑SPpl和SPp2的前方,如圖31A所示。在圖7A中,用于伺服的激光光斑SPp45在用于記錄的激光光斑SPrl和SPr2的前方,但是如圖31B中所示,可以是用于記錄的激光光斑SPrl和SPr2在軌道線的方向上在用于伺服的激光光斑SPp45的前方的狀態。雖然圖8A中的狀態是被用于伺服的用于再現的激光光斑SPpl,SPpO和SPp2在軌道線的方向上在用于記錄的激光光斑SPrl,SPr2和SPr3的前方的狀態,但是這可以是用于記錄的激光光斑SPrl,SPr2和SPr3在被用于伺服的用于再現的激光光斑SPpl,SPpO和SPp2的前方,如圖31C所示。并且,雖然光盤已被引用作為記錄介質的示例,但是記錄介質不限于盤形記錄介質。例如,在實施方式中引用的軌道結構和循軌伺服系統可被應用于卡狀記錄介質諸如光
七坐坐
卜寸寸

本發明的技術也可以采用如下的方案。(I) 一種再現方法,包括把用于伺服的激光光斑和一個或多個用于再現的激光光斑照射到記錄介質上,所述用于伺服的激光光斑被施加了像散,該像散相對于信息記錄軌道的切向方向呈大致45度的角度,所述記錄介質上形成具有多個信息記錄軌道的軌道組,所述多個信息記錄軌道以比等效于由被照射的激光束的波長以及照射光學系統的NA(數值孔徑)所規定的光學截止的軌道間距更窄的軌道間距相鄰,并且其中,以軌道組為単位來看,軌道組間距被布置成比所述等效于光學截止的軌道間距更寬;通過把從所述用于伺服的激光光斑的反射光信息獲得的切向推挽信號作為循軌誤差信號,并利用所述循軌誤差信號執行循軌伺服控制,來使至少ー個或多個用于再現的激光光斑針對所述信息記錄軌道中的ー個軌道受到在軌控制,并且從所述反射光信息再現數據。(2)根據上述(I)的再現方法,還包括對應于所述軌道組內的數目為n個的軌道,照射n個用于再現的激光光斑,并且執行循軌伺服控制使所述n個用于再現的激光光斑對于所述軌道組內的各個信息記錄軌道處于在軌;從所照射的各個用于再現的激光光斑的反射光信息再現各個軌道的信息。(3)根據上述(I)或(2)的再現方法,還包括對應于所述軌道組內的數目為n個的軌道,照射n個用于再現的激光光斑,使得所述記錄介質的所述信息記錄軌道具有多螺旋線結構,其中,n個獨立的軌道路徑被分別形成為螺旋線形狀,所述軌道組由所述n個軌道路徑形成,由所述多螺旋線結構繞成并相鄰的所述軌道組的所述軌道組間距被布置為比等效于所述光學截止的軌道間距更寬。(4)根據上述⑴到(3)的任ー項的再現方法,還包括在對于針對信息記錄軌道受到在軌控制的用于再現的激光光斑的反射光信息執行串擾消除處理之后,再現數據。本申請包含與2011年5月20日遞交給日本專利局的日本在先專利申請JP2011-113544中公開的主題相關主題,上述日本在先專利申請的全部內容通過引用插入本文。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認識到,在所附權利要求書或其等同含義的范圍內可以根據設計需要和其它因素進行各種修改、組合、子組合和變化。
權利要求
1.一種再現方法,包括 把用于伺服的激光光斑和一個或多個用于再現的激光光斑照射到記錄介質上,所述用于伺服的激光光斑被施加了像散,所述像散相對于信息記錄軌道的切向方向呈大致45度的角度,所述記錄介質上形成具有多個信息記錄軌道的軌道組,所述多個信息記錄軌道以比等效于由被照射的激光束的波長以及照射光學系統的數值孔徑(NA)所規定的光學截止的軌道間距更窄的軌道間距相鄰,并且其中,以軌道組為單位來看,軌道組間距被布置成比所述等效于光學截止的軌道間距更寬;以及 通過把從所述用于伺服的激光光斑的反射光信息獲得的切向推挽信號作為循軌誤差信號,并利用所述循軌誤差信號執行循軌伺服控制,來使至少一個或多個用于再現的激光光斑針對所述信息記錄軌道中的一個軌道受到在軌控制,并且從所述反射光信息再現數據。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再現方法,還包括 對應于所述軌道組內的數目為n個的軌道,照射n個用于再現的激光光斑,并且執行循軌伺服控制使所述n個用于再現的激光光斑對于所述軌道組內的各個信息記錄軌道處于在軌;以及 從所照射的各個用于再現的激光光斑的反射光信息再現各個軌道的信息。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再現方法,還包括 使所述記錄介質的所述信息記錄軌道具有多螺旋線結構,其中,n個獨立的軌道路徑被分別形成為螺旋線形狀,所述軌道組由所述n個軌道路徑形成,由所述多螺旋線結構繞成并且相鄰的所述軌道組的所述軌道組間距被布置成比等效于所述光學截止的軌道間距更寬, 照射與所述軌道組內的軌道數n相對應的n個用于再現的激光光斑。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再現方法,還包括 在對于針對信息記錄軌道受到在軌控制的、用于再現的激光光斑的反射光信息執行串擾消除處理之后,再現數據。
5.一種再現設備,包括 光學頭,其被配置來經由物鏡把用于伺服的激光光斑和一個或多個用于再現的激光光斑照射到記錄介質上,以獲得根據根據各個激光光斑的反射光信息,所述用于伺服的激光光斑被施加了像散,所述像散相對于信息記錄軌道的切向方向呈大致45度的角度,所述記錄介質上形成具有多個信息記錄軌道的軌道組,所述多個信息記錄軌道以比等效于由被照射的激光束的波長以及照射光學系統的數值孔徑(NA)所規定的光學截止的軌道間距更窄的軌道間距相鄰,并且其中,以軌道組為單位來看,軌道組間距被布置成比所述等效于光學截止的軌道間距更寬; 伺服電路單元,其被配置來使得所述光學頭執行循軌控制,以通過把從所述用于伺服的激光光斑的反射光信息獲得的切向推挽信號作為循軌誤差信號,并利用所述循軌誤差信號執行循軌伺服控制,來使至少一個或多個用于再現的激光光斑針對所述信息記錄軌道中的一個軌道處于在軌;以及 再現電路單元,其被配置來從針對信息記錄軌道受到在軌控制的、用于再現的激光光斑的反射光信息再現數據。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再現設備,還包括 串擾消除單元,其被配置來對于針對信息記錄軌道受到在軌控制的、用于再現的激光光斑的反射光信息執行串擾消除處理; 其中,所述再現電路從在所述串擾消除單元處受到串擾消除處理的反射光信息再現數據。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再現方法和再現設備,該方法包括把用于伺服的激光光斑和一個或多個用于再現的激光光斑照射到記錄介質上,用于伺服的激光光斑被施加了相對于信息記錄軌道的切向呈大致45度角的像散,記錄介質上形成具有多個信息記錄軌道的軌道組,多個信息記錄軌道以比等效于由照射激光束的波長及照射光學系統的NA規定的光學截止的軌道間距更窄的軌道間距相鄰,以軌道組為單位來看,軌道組間距被布置成比等效于光學截止的軌道間距更寬;用從用于伺服的激光光斑的反射光信息獲得的切向推挽信號作為循軌誤差信號并用循軌誤差信號執行循軌伺服控制,對一個或多個用于再現的激光光斑針對一個信息記錄軌道進行在軌控制,并從反射光信息再現數據。
文檔編號G11B7/004GK102789788SQ20121015224
公開日2012年11月21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14日 優先權日2011年5月20日
發明者西紀彰 申請人:索尼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