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防冰閃高壓棒形懸式復合絕緣子傘形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交、直流高壓電力設備外絕緣技術領域,涉及 一種絕緣子傘形結構,尤其是一種防冰閃高壓棒形懸式復合絕緣子傘 形結構。
技術背景2008年元月,我國南方等地遭到了五十年不遇的冰雪災害,輸 電線路覆冰嚴重,造成電網大面積停電。原因就是現使用的盤形懸式 瓷和玻璃絕緣子串元件,盤徑相同,兩傘之間距離較小,冰溜易橋接 造成冰閃,人工不易除冰;而現有技術中使用的棒形懸式復合絕緣子 大多是等徑傘或大小傘交替結構,而大小傘交替傘形是防污穢閃絡, 兩傘伸出之差又較小,也易形成冰溜造成冰閃。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缺點,提供一種防 冰閃高壓棒形懸式復合絕緣子傘形結構,該傘形結構能克服現有普通 傘在覆冰的情況下冰溜橋接的問題,提高了覆冰閃絡電壓。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解決的 這種防冰閃高壓棒形懸式復合絕緣子傘形結構,包括芯棒、傘 套以及設于芯棒兩端的金屬附件,所述傘套由兩組以上的傘裙小組順 序連接而成,所述傘裙小組由一個大傘、兩個中傘和六個小傘排列組 合而成,所述大傘設于傘裙小組的一端,所述兩個中傘將六個小傘平均分為三組。上述傘裙小組中小傘的傘裙直徑不小于110mm。 上述大傘的傘裙直徑不小于230mm。上述防冰閃高壓棒形懸式復合絕緣子傘形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傘與中傘的傘裙直徑比為1.6: 1;所述中傘與小傘的傘裙直徑 比為1.4: 1。這種防冰閃高壓棒形懸式復合絕緣子傘形結構合理,可以克服 現有普通傘在覆冰情況下冰溜橋接的問題,提高了覆冰閃絡電壓,減 少乃至消除冰閃短路的停電事故,提高了架空輸電線路安全運行的可 靠性。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傘裙小組1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復合絕緣子整體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中傘裙小組1結構尺寸圖。其中l為傘裙小組;2為大傘;3為中傘;4為小傘;5為芯棒;6為金屬附件。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詳細描述參見圖2,這種防冰閃高壓棒形懸式復合絕緣子傘形結構,包括芯棒5、傘套以及設于芯棒5兩端的金屬附件6,所述傘套由兩組以上的傘裙小組1順序連接而成,如圖1,所述傘裙小組1由一個大傘2、兩個中傘3和六個小傘4排列組合而成,所述大傘2設于傘裙小組1的一端,所述兩個中傘3將六個小傘4平均分為三組,即每組傘 套小組起始是都是一個大傘2然后連接兩個小傘4,再連接一個中傘 3,再連接兩個小傘4,再連接一個中傘3,最后以兩個小傘4結尾(具 體如圖1所示)。傘裙小組1中小傘4的傘裙直徑不小于110mm;大 傘2的傘裙直徑不小于230mm;所述大傘與中傘的傘裙直徑比為1.6: 1;所述中傘與小傘的傘裙直徑比為1.4: 1。 實施例如圖3,為本實施例的具體結構尺寸圖,其中一組傘裙小組l包 括九個傘,其中包含有一個大傘,其傘裙直徑為236mm,包含有六 個小傘,其傘裙直徑為112mm,還有兩個中傘,其傘裙直徑為150mm。 九個傘按照一個大傘、兩個小傘、 一個中傘、兩個小傘、 一個中傘、 兩個小傘的順序連接,從大傘開始,各傘之間的傘間距分別為27mm、 27mm、 36mm、 27mm、 27mm、 36mm、 27mm、 27mm, 最后一個小 傘與下一組傘裙小組1的傘間距為36mm。總的兩組傘裙小組1之間 的間距為270mm。本實用新型的傘形結構適用于各種電壓等級絕緣子的外絕緣傘 形設計。
權利要求1.一種防冰閃高壓棒形懸式復合絕緣子傘形結構,包括芯棒(5)、傘套以及設于芯棒(5)兩端的金屬附件(6),其特征在于,所述傘套由兩組以上的傘裙小組(1)順序連接而成,所述傘裙小組(1)由一個大傘(2)、兩個中傘(3)和六個小傘(4)排列組合而成,所述大傘(2)設于傘裙小組(1)的一端,所述兩個中傘(3)將六個小傘(4)平均分為三組。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冰閃高壓棒形懸式復合絕緣子傘形結構,其特征在 于所述傘裙小組(1)中小傘(4)的傘裙直徑不小于110mm。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冰閃高壓棒形懸式復合絕緣子傘形結構,其特征在 于所述大傘(2)的傘裙直徑不小于230mm。
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冰閃高壓棒形懸式復合絕緣子傘形結構,其特征在 于所述大傘與中傘的傘裙直徑比為1.6: 1;所述中傘與小傘的傘裙直徑比 為1.4: 1。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防冰閃高壓棒形懸式復合絕緣子傘形結構,包括芯棒、傘套以及設于芯棒兩端的金屬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傘套由兩組以上的傘裙小組順序連接而成,所述傘裙小組由一個大傘、兩個中傘和六個小傘排列組合而成,所述大傘設于傘裙小組的一端,所述兩個中傘將六個小傘平均分為三組。該傘形結構能克服現有普通傘在覆冰的情況下冰溜橋接的問題,提高了覆冰閃絡電壓,減少乃至消除冰閃短路的停電事故,提高了架空輸電線路安全運行的可靠性。
文檔編號H01B17/02GK201319277SQ20082022827
公開日2009年9月30日 申請日期2008年12月9日 優先權日2008年12月9日
發明者丁京玲, 黨鎮平, 王婷婷 申請人:中國西電電氣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