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電訊插座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電流、信號傳輸用連接器技術領域,特指一種耐高電流、且結構穩固、便于安裝的電訊插座。
技術背景在許多電子產品中都需要使用用于傳輸電流、信號的電訊插座,區別于日常所用的電源插座,這種電訊插座體積小,通常直接安裝在電路板中,其包括絕緣材料制作的基座、包覆于基座外部的殼金屬體以及設置于基座內的端子組,基座的一側成型有供插頭插入的插孔。端子組由基座另一側插入,并與插入插孔內的插頭形成電接觸,端子組通常包括三個端子正、負極端子和中心端子。這三個端子安裝在插座的基座內,并且其接觸端顯露于插座的插孔內,以與插入插孔的插頭形成電連接。插頭通常為一空心的柱體,該柱體中心孔內壁為一個電極,中心孔外壁為另一個電極。在插孔中心具有與中心端子接觸的芯線。現有的電訊插座中正、負極端子均采用單接觸臂設計,在該接觸臂的末端位置處通過彎折形成一個凸起部位,通過接觸臂本身的材料彈性保持凸起部位與插頭的電極接觸,實現電連接。這種設計存在如下的不足首先,由于正、負極端子采用單接觸臂設計,并通過彎折的凸起部位與插頭接觸, 這樣就容易導致導電接觸面過小,并且容易形成不穩定的接觸,無法負載較高的電流。其次,在單接觸臂上彎折形成的導電凸起部位,在生產加工過程中,其加工尺寸難以管控,無法確保精確,導致生產的端子容易形成誤差。最后,這種單接觸臂的端子在組裝時較難定位,組裝困難。基于上述原因,亟需對該電訊插座進行改進,本發明人正是基于此提出如下的技術方案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就在于克服現有產品所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耐高電流、且結構穩固、便于安裝的電訊插座。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術方案該電訊插座包括絕緣材料制作的基座、包覆于基座外部的殼體以及設置于基座內的端子組,基座的一側成型有供插頭插入的插孔,端子組由基座另一側插入,并與插入插孔內的插頭形成電接觸,所述的端子組包括中心端子、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所述的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均具有一體成型的兩個連接臂,并且于連接臂端部形成有與插頭接觸的凸點。進一步而言,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的第一端子的兩個連接臂平行設置,且兩個連接臂通過一 U型連接臂連接,靠近兩個連接臂的插入端一側向外凸起形成凸點,即兩凸點凸出方向相反。當第一端子與插頭配合時,第一端子的兩個連接臂將位于插頭中心孔內,且兩凸點與中心孔內壁接觸。進一步而言,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的第一端子為片狀金屬材料沖壓形成,并且在兩個連接臂相對形成凸點的另一端成型有用于導線連接的連接孔。進一步而言,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的第一端子的U型連接臂的兩端分別形成有卡位。當第一端子與基座配合時,通過卡位可令第一端子穩定固定在基座內。與上述技術方案類似,所述的第二端子的兩個連接臂平行設置,且兩個連接臂通過一 U型連接臂連接,靠近兩個連接臂的插入端一側向內凸起形成凸點,即兩凸點凸出方向相對。當第二端子與插頭配合時,第二端子的兩個連接臂將位于插頭中心孔外部,且兩凸點與中心孔外壁接觸。進一步而言,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的第二端子為片狀金屬材料沖壓形成,并且在兩個連接臂相對形成凸點的另一端成型有用于導線連接的連接孔。進一步而言,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的第二端子的U型連接臂的兩端分別形成有卡位。當第二端子與基座配合時,通過卡位可令第二端子穩定固定在基座內。上述所采用的技術方案中,所述的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呈90°交錯設置,且第一端子中兩連接臂之間的距離小于第二端子中兩連接臂之間的距離。這樣當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相互交錯插入基座時,二者不會出現相互干涉的情況,同時,第一端子與插頭中心孔的內壁接觸,而第二端子將與插頭中心孔的外壁接觸。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的中心端子為片狀金屬材料沖壓形成,于中心端子的前端形成由兩接觸臂形成的夾持部,于中心端子的后端形成有用于導線連接的連接孔。進一步而言,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的中心端子上下兩側邊分別成型有用于與基座形成卡嵌固定的第一卡位和第二卡位,其中第一卡位為沿其上側邊向上凸起的突出部; 第二卡位為位于下側邊向側邊凸出的突出部。通過第一卡位和第二卡位令中心端子穩定的固定在基座中心,以確保本電訊插座與插頭之間的電訊傳輸更加穩定。本實用新型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后,相對于目前的產品,其具有如下優點1、第一端子、第二端子均采用兩個連接臂,并且于連接臂端部形成有與插座接觸的凸點,兩個連接臂形成一種“夾持”狀態,其上的凸點分別相對與插頭對應電極形成接觸, 這樣就增加導電接觸面,并且這種“夾持”狀態的接觸可確保接觸穩定,可適用于較高的電流傳輸。2、相對于現有產品,本實用新型無需采用彎折方式形成接觸用凸起部位,本實用新型可采用模具直接沖壓形成,其生產過程質量可以得到保證,產品的尺寸統一,不會出現誤差。3、本實用新型第一端子、第二端子均采用兩個呈“η”字型的連接臂,相對于單接觸臂的現有產品,其在組裝過程中,便于定位,組裝方便。4、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制造方便,具有較大的市場競爭力。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立體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分解示意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三個端子與基座配合的立體示意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中心端子的立體示意圖;圖5是本實用新型第一端子的立體示意圖;[0029]圖6是本實用新型第二端子的立體示意圖;圖7是本實用新型與插頭配合的立體示意圖;圖8是圖7中A-A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見圖1-6,本實用新型包括采用絕緣材料制作的基座1、包覆于基座1外部的金屬殼體6、設置于基座1內的中心端子2、第一端子3和第二端子4以及位于基座1后端開口處的蓋板5。基座1的前端面形成有一與插頭7 (參見圖7、8)配合的插孔11,插頭7的插入部為一個柱體70,在柱體70中心形成有中心孔71,中心孔71的內壁與外壁分別構成插頭7 的兩個電極,在中心孔71中間還設置有芯線72。在基座1后端面設置有分別容置中心端子2、第一端子3和第二端子4的中心插入槽12、第一插入槽13和第二插入槽14,中心端子2、第一端子3和第二端子4分別插入與之對應的插入槽內,并且其接觸端顯露于插孔11內,與插入插孔11內的插頭7形成電連接。結合圖4,上述的中心端子2為片狀金屬材料一體沖壓形成,于中心端子2的前端形成由兩接觸臂21、22形成的夾持部20。該接觸臂21、22之間形成可容插頭7內中心芯線72(參見圖7、8)插入的間隙,并且在接觸臂21、22前端形成有向中間凸起的突出部211、 221。該突出部211、221將與插頭7內中心芯線72接觸。在中心端子2的后端形成有用于導線連接的連接孔23。為了便于中心端子2與基座1內中心插入槽12之間形成穩定的固定,在中心端子2的上下兩側邊分別成型有用于與基座1形成卡嵌固定的第一卡位M和第二卡位25。其中第一卡位M為沿其上側邊向上凸起的突出部;第二卡位25為位于下側邊向側邊凸出的突出部。安裝時,當中心端子2插入中心插入槽12內后,通過第一卡位M和第二卡位25與中心插入槽12內對應的定位點形成卡嵌定位,以防止中心端子2脫落,保持與基座1的穩定連接。參見圖5,第一端子3采用片狀金屬材料一體沖壓形成,其具有兩個平行設置的連接臂31、32,并且兩個連接臂31、32通過靠近第一端子3后端的U型連接臂33連接,在靠近兩個連接臂31、32的插入端一側向外凸起形成凸點311、321,凸點311、321采用沖壓形成。該凸點311、321為與插頭7進行接觸的觸點。在兩個連接臂31、32相對形成凸點311、 321的另一端成型有用于導線連接的連接孔312、322。為了便于第一端子3與基座1內第一插入槽13之間形成穩定的固定,在第一端子3中U型連接臂33的兩端部上分別形成卡位331、332。位于U型連接臂33兩端上的卡位331、332分別向側面凸出形成一突出部,當第一端子3插入第一插入槽13內后,通過兩個卡位331、332與第一插入槽13內對應的定位點形成卡嵌固定,以防止第一端子3脫落,保持與基座1的穩定連接。結合圖6,第二端子4同樣采用片狀金屬材料一體沖壓形成,其具有兩個平行設置的連接臂41、42,并且兩個連接臂41、42通過靠近第二端子4后端的U型連接臂43連接,在靠近兩個連接臂41、42的插入端一側向外凸起形成凸點411、421,凸點411、421采用沖壓形成。該凸點411、421為與插頭7進行接觸的觸點。在兩個連接臂41、42相對形成凸點411、 421的另一端成型有用于導線連接的連接孔412、422。為了便于第二端子4與基座1內第二插入槽14之間形成穩定的固定,在第一端子4中U型連接臂43的兩端部上分別形成卡位431、432。位于U型連接臂43兩端上的卡位431、432分別向側面凸出形成一突出部,當第二端子4插入第二插入槽14內后,通過兩個卡位431、432與第二插入槽14內對應的定位點形成卡嵌固定,以防止第二端子4脫落,保持與基座1的穩定連接。參見圖2、3,第一端子3與第二端子4呈90°交錯插入基座1內,且第一端子3中兩連接臂31、32之間的距離小于第二端子4中兩連接臂41、42之間的距離。之所以采用這種設置是為了防止第一端子3與第二端子4在插入基座1的過程中出現干涉。另外,第一端子3與第二端子4之間存在的一個差異就是第一端子3中的凸點311、321是由連接臂 31、32表面向外凸起形成,而第二端子4中的凸點411、421是由連接臂41、42表面向內凸起形成。見圖7、8,之所以存在這種差異是因為,第一端子3在與插頭7配合的過程中,將與插頭7內中心孔71的內壁接觸,而第二端子4在與插頭7配合的過程中,將與插頭7中心孔 71外壁接觸。蓋板5上對應中心端子2的位置開設有中心槽52,以令中心端子2后端的連接孔 23可通過該中心槽52顯露;蓋板5上對應第一端子3的位置開設有兩個第一槽531、532, 以令第一端子3兩連接臂31、32后端的連接孔312、322可通過該第一槽531、532顯露;蓋板5上對應第二端子4的位置開設有兩個第二槽M1542,以令第二端子4兩連接臂41、42 后端的連接孔412、422可通過該第二槽541、542顯露。殼體6為金屬材料制作的一筒形體,其套設在基座1上,并且在殼體6的后端形成有四個固定片61,在蓋板5的側邊成型有與該定位片61對應的定位槽51。通過定位片61 與定位槽51之間的固定,將蓋板5固定在基座1后端。當然,以上所述僅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而已,并非來限制本實用新型實施范圍,凡依本實用新型申請專利范圍所述的構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變化或修飾,均應包括于本實用新型申請專利范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電訊插座,包括絕緣材料制作的基座、包覆于基座外部的殼體以及設置于基座內的端子組,所述基座的一側成型有供插頭插入的插孔,端子組由基座的另一側插入,并與插入插孔內的插頭形成電接觸,所述的端子組包括中心端子、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均具有一體成型的兩個連接臂,并且于連接臂端部形成有與插頭接觸的凸點。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電訊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的兩個連接臂平行設置,且兩個連接臂通過一 U型連接臂連接,靠近兩個連接臂的插入端一側向外凸起形成所述的凸點,即兩凸點凸出方向相反。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電訊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端子為片狀金屬材料沖壓形成,并且在兩個連接臂相對形成凸點的另一端成型有用于導線連接的連接孔。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電訊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的U型連接臂的兩端分別形成有與基座形成卡嵌固定的卡位。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電訊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子的兩個連接臂平行設置,且兩個連接臂通過一 U型連接臂連接,靠近兩個連接臂的插入端一側向內凸起形成所述的凸點,即兩個凸點凸出方向相對。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電訊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端子為片狀金屬材料沖壓形成,并且在兩個連接臂相對形成凸點的另一端成型有用于導線連接的連接孔。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電訊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端子的U型連接臂的兩端分別形成有與基座形成卡嵌固定的卡位。
8 根據權利要求1-7中任意一項所述的一種電訊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呈90°交錯設置,且第一端子中兩連接臂之間的距離小于第二端子中兩連接臂之間的距離。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一種電訊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心端子為片狀金屬材料沖壓形成,于中心端子的前端形成由兩接觸臂形成的夾持部,于中心端子的后端形成有用于導線連接的連接孔。
10.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電訊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心端子上下兩側邊分別成型有與基座形成卡嵌固定的第一卡位和第二卡位,其中第一卡位為沿其上側邊向上凸起的突出部;第二卡位為位于下側邊向側邊凸出的突出部。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電流、信號傳輸用連接器技術領域,特指一種耐高電流、且結構穩固、便于安裝的電訊插座。該電訊插座包括絕緣材料制作的基座、包覆于基座外部的殼體以及設置于基座內的端子組,基座的一側成型有供插頭插入的插孔,端子組由基座另一側插入,并與插入插孔內的插頭形成電接觸,所述的端子組包括中心端子、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所述的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均具有一體成型的兩個連接臂,并且于連接臂端部形成有與插頭接觸的凸點。本實用新型相對于目前的產品,其具有優點為第一端子、第二端子均采用兩個連接臂,并且于連接臂端部形成有與插座接觸的凸點,兩個連接臂形成一種“夾持”狀態,其上的凸點分別相對與插頭對應電極形成接觸,這樣就增加導電接觸面,并且這種“夾持”狀態的接觸可確保接觸穩定,可適用于較高的電流傳輸。
文檔編號H01R13/10GK202013962SQ20102064201
公開日2011年10月19日 申請日期2010年12月1日 優先權日2010年12月1日
發明者潘宗杰, 蔡佳諺, 鐘凱 申請人:實盈電子(東莞)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