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電纜雙出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7149517閱讀:324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電纜雙出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電纜制造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電纜雙出模具。
背景技術
電纜模具是電纜生產線中的關鍵工裝,其作用是與擠出機及輔助機配合,將絕緣包覆材料(如聚氯乙烯、橡膠等)均勻包覆到導體上(也即導體與包覆層同心)。現有的模具包括與擠出機接口連接的本體,本體的內孔中裝有與之形成流道的流道套,流道套內孔再裝配過線套。流道套通過法蘭與本體后端固定連接;過線套通過后部螺母進行固定和軸向微量調節。過線套的前端用螺紋固定模芯,本體的前端孔中通過法蘭盤或螺母固定有模套。模套與模芯之間形成流道出口,為了保證線纜絕緣層后度均勻,在本體上徑向上4等分裝有4只螺栓,用以徑向調節模套。中國專利文獻CN202093891U(專利申請號201120176432. X)公開了一種“一出二橡膠連續硫化生產線”,其模套制有并排的兩個擠出孔30,因此在調節該模套時不僅要調節徑向,還要以模套軸線為旋轉軸進行周向調節,使模套的兩擠出孔30的軸線所在的平面與相應的模芯的兩個線纜出引29的軸線所在的平面重合。其次,由其說明書附3可以看出,模套的兩個擠出孔30分別與模芯的兩個線纜出引29相應同軸設置,因此當2個導體從模芯的兩個線纜出引29出來后進入相應的擠出孔30時,受到包覆材料的擠壓,會向一起靠攏,從而導致偏心,影響產品質量。最后,從模套出來后的2根單獨的擠包線在經過后序工序時,容易發生碰撞,相互干擾,影響設備正常運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使用可靠,能保證導體與包覆層同心的電纜雙出模具。實現本發明目的的基本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電纜雙出模具,包括模套和模芯,其結構特點是模套整體呈圓柱形。模套包括主體部和擠出孔部。主體部設有貫穿其前后的中央通孔。中央通孔包括同軸設置的位于后部的模芯孔段和位于前部的安裝孔段。模芯孔段呈前小后大的圓臺形孔。主體部的前部沿其周向等間隔角度設置有2至6個開口向前的插接孔。上述擠出孔部固定設置在主體部的中央通孔的安裝孔段中。擠出孔部設有開口向后的模芯頭孔,模芯頭孔的后端口的直徑與主體部的模芯孔段的前端口的孔徑相對應。模芯頭孔由后向前呈徑向縮小設置。模芯頭孔與主體部的模芯孔段共同構成模套的模芯孔。上述擠出孔部的中部沿左右依次設有形狀結構相同的貫穿其前后的2個擠出孔,2個擠出孔按其所處的左右位置的不同分為左擠出孔和右擠出孔。各擠出孔的后端口分別與模芯頭孔的前端口相應部位平滑連接。2個擠出孔以經過模套的軸線的鉛垂設置的平面左右對稱設置。2個擠出孔軸線之間的距離大于擠出孔的孔徑O.1至O. 3毫米。上述擠出孔部中部設有水平連通2個擠出孔的貫穿擠出孔部前后的連接縫,且連接縫以2個擠出孔的軸線所在的平面為對稱面。連接縫上下向的距離為O.1至O. 3毫米。
上述模芯的后部呈圓柱狀,且設有外螺紋。模芯的前部基本呈后大前小的錐狀,且前端頭的形狀與模芯頭孔的相應部位的形狀相對應。模芯設有開口向后的導向孔。模芯前端中部沿左右依次設有形狀結構相同的貫穿其前后的2個導線孔。2個導線孔按其所處的左右位置的不同分為左導線孔和右導線孔。2個導線孔的后端口分別與導向孔的前端口相應部位平滑連接。2個導線孔軸線之間的距離D大于2個擠出孔軸線之間的距離d0. 2至O. 8暈米。上述模套與模芯分前后同軸依次設置在橡膠擠出機的相應部件上,模芯的前部相應部分位于模套的模芯孔中,且模套與模芯的相應部位之間形成絕緣包覆材料流道。模套的左擠出孔的軸線與右擠出孔的軸線所在的平面與模芯的左導線孔的軸線與右導線孔的軸線所在的平面重合。以上述基本技術方案為 基礎的技術方案是模套的主體部的中央通孔的安裝孔段為圓柱形通孔。安裝孔段的孔徑與模芯孔段的前端口的孔徑相同。擠出孔部整體呈圓柱形,其直徑與主體部的中央通孔的安裝孔段的孔徑相對應,其前后向的長度與中央通孔的安裝孔段的前后向的長度相同。以上述各相應技術方案為基礎的技術方案是模套的主體部為鋼制一體件,擠出孔部為鎢鋼制成的一體件,擠出孔部焊接固定在主體部的中央通孔的安裝孔段中。本發明具有積極的效果(I)本發明的模套結構簡單,設有一組插接孔,使用相應的工具不需要拆裝就能調節模套以其軸線為旋轉軸進行周向調節,極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2)本發明的模套在擠出孔磨損后,只需更換擠出孔部即可,不會造成整個模套報廢,極大的節約了資源。(3)本發明的模套的擠出孔之間設有連接縫,2根擠包線可作為整體進行后序加工,相互間不會碰撞纏繞,只需在收線時將其分開即可成為2根單獨的成品電纜,極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4 )本發明的模套的連接縫尺寸較小,2根擠包線的連接部分便于在收線時撕裂分離。(5)本發明的模芯的2個導線孔的后端口分別與導向孔的前端口相應部位平滑連接,有利于快速將導線穿過模芯,提高了工作效率。(6)本發明的模芯的2個導線孔軸線之間的距離大于模套的2個擠出孔軸線之間的距離O. 2至O. 8毫米,因而能彌補2個導體從模芯的2個導向孔出來后,受到包覆材料的擠壓向一起靠攏而減小的距離,保證了 2個導體在分別進入模套的相應的擠出孔時與該擠出孔同軸,大大提高了產品質量。


圖1為本發明的模套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中的A-A剖視圖;圖3為圖1的D部放大示意圖;圖4為圖5所示的模套的主體部的示意圖;圖5為圖1中的B-B剖視圖6為本發明的模芯的結構示意圖;圖7為圖6中的C-C剖視圖;圖8為圖5所示的模套與圖7所示的模芯配合在一起時的示意圖;圖9為圖8的E部放大示意圖;圖10為調節本發明的模套的相應的工具的示意圖;圖11為圖10的俯視圖。上述附圖中的標記如下工具100,連接盤1,螺孔11,插接柱組2,插接柱21,連接部3,通孔31,調節桿4,模套5,主體部51,中央通孔51-1,模芯孔段51-1-1,插接孔51_2,擠出孔部52,擠出孔52-1,左擠出孔52-la,右擠出孔52_lb,連接縫52_2,模芯頭孔52_3,模芯孔53,模芯6,外螺紋61,導向孔62,導線孔63,左導線孔63a,右導線孔63b,流道7。
具體實施例方式本發明的模套的方位的描述按照圖1所示的方位進行,也即圖1所示的上下左右方向即為描述的模套的上下左右方向,圖1所朝的一方為前方,背離圖1的一方為后方。本發明的模芯的方位的描述按照模芯與模套配合使用時的方位進行,也即圖5所示的方位進行描述,圖5所示的上下左右方向即為描述的模芯的上下左右方向,圖5所朝的一方為前方,背離圖5的一方為后方。(實施例1)見圖7,本發明的電纜雙出模具包括模套5和模芯6。見圖1、圖2和圖5,本發明的模套5整體呈圓柱形。模套5包括主體部51和擠出孔部52。見圖1、圖2和圖4,主體部51為鋼制一體件。主體部51設有貫穿其前后的中央通孔51-1。中央通孔51-1包括同軸設置的位于后部的模芯孔段51-1-1和位于前部的安裝孔段51-1-2。安裝孔段51-1-2呈圓柱形通孔。模芯孔段51-1-1呈前小后大的圓臺形孔。安裝孔段51-1-2的孔徑與模芯孔段51-1-1的前端口的孔徑相同。主體部51的前部沿其周向等間隔角度設置有2至6個開口向前的插接孔51-2。見圖1、圖2和圖5,擠出孔部52為鎢鋼制成的一體件。擠出孔部52整體呈圓柱形,其直徑與主體部51的中央通孔51-1的安裝孔段51-1-2的孔徑相對應,其前后向的長度與中央通孔51-1的安裝孔段51-1-2的前后向的長度相同。擠出孔部52焊接固定在主體部51的中央通孔51-1的安裝孔段51-1-2中。擠出孔部52設有開口向后的模芯頭孔52-3,模芯頭孔52-3的后端口的直徑與主體部51的模芯孔段的前端口的孔徑相對應。模芯頭孔52-3由后向前呈徑向縮小設置。模芯頭孔52-3與主體部51的模芯孔段
51-1-1共同構成模套5的模芯孔53。擠出孔部52的中部沿左右依次設有形狀結構相同的貫穿其前后的2個擠出孔52-1,2個擠出孔52-1按其所處的左右位置的不同分為左擠出孔
52-la和右擠出孔52-lb。2個擠出孔52_1軸線之間的距離為d。各擠出孔52_1的后端口分別與模芯頭孔52-3的前端口相應部位平滑連接。2個擠出孔52-1以經過模套5的軸線的鉛垂設置的平面左右對稱設置。2個擠出孔52-1軸線之間的距離大于擠出孔52-1的孔徑O.1至O. 3毫米(本實施例為O. 2毫米)。
見圖1至圖5,擠出孔部52中部設有水平連通2個擠出孔52-1的貫穿擠出孔部52前后的連接縫52-2,且連接縫52-2以2個擠出孔52_1的軸線所在的平面為對稱面。連接縫52-2上下向的距離為O.1至O. 3毫米(本實施例為O. 2毫米)。見圖6至圖8,模芯6為鋼制一體件。模芯6的后部呈圓柱狀,且設有外螺紋61。模芯6的前部基本呈后大前小的錐狀,且前端頭的形狀與模芯頭孔52-3的相應部位的形狀相對應。模芯6設有開口向后的導向孔62。模芯6前端中部沿左右依次設有形狀結構相同的貫穿其前后的2個導線孔63。2個導線孔63按其所處的左右位置的不同分為左導線孔63a和右導線孔63b。2個導線孔63的后端口分別與導向孔62的前端口相應部位平滑連接。2個導線孔63軸線之間的距離為D,且2個導線孔63軸線之間的距離D大于2個擠出孔52-1軸線之間的距離d0. 2至O. 8毫米。用來調節本發明的模套的工具100的描述方位按照其與圖5所示的模套5配合時 的狀態的方位進行描述,圖10所示的左右方向即為描述的左右方向,圖10所示的上下方向即為描述的后前方向,圖10所朝的一方為上方,背離圖10的一方為下方。用來調節本發明的模套的工具100包括連接盤1、插接柱組2、連接桿3和調節桿4。見圖10和圖11,連接盤I為鋼制一體件,連接盤I整體呈圓柱形。連接盤I沿其周向等間隔角度設置有數量與模套5的主體部51的插接孔51-2的數量相同的貫穿其前后的水平設置的螺孔11 (本實施例為4個)。插接柱組2包括數量與連接盤I的螺孔11的數量相同的4個插接柱21。4個插接柱21的結構形狀均相同。各插接柱21的前部均設有與連接盤I的螺孔11相配合的外螺紋,且各個插接柱21由其外螺紋所在部位旋緊在連接盤I的相應的一個螺孔11中而固定在連接盤I上,且后部向后凸出連接盤I外。連接桿3為圓柱形鋼制一體件。連接桿3由其后端焊接固定在連接盤I的前側中部上,且連接桿3與連接盤I同軸設置。連接桿3的前部沿其徑向設有貫穿其左右的通孔31。調節桿4為圓柱形鋼制一體件,調節桿4的直徑與連接桿3的通孔31的孔徑相對應。調節桿4由其相應部位設置在連接桿3的通孔31中。見圖8和圖9,使用時,模套5與模芯6分前后同軸依次設置在橡膠擠出機的相應部件上,模芯6的前部相應部分位于模套5的模芯孔53中,且模套5與模芯6的相應部位之間形成絕緣包覆材料流道7。調節模套5時,由工具100的插接柱組2的各插接柱21插入模套5的相應的插接孔53中。然后沿前后向扳動調節桿4,使連接桿3沿連接桿3的軸線旋轉,從而帶動連接盤I沿連接盤I的軸線旋轉,進而通過設置在連接盤I上的插接柱組2的各插接柱21帶動模套5沿模套5的軸線旋轉進行周向上的調節,使模套5的左擠出孔
52-la的軸線與右擠出孔52-lb的軸線所在的平面與模芯6的左導線孔63a的軸線與右導線孔63b的軸線所在的平面重合。以上實施例僅供說明本發明之用,而非對本發明的限制,有關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范圍的情況下,還可以作出各種變換和變化,具體應用過程中還可以根據上述實施例的啟發進行相應的改造,因此所有等同的技術方案均應該歸入本發明的專利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電纜雙出模具,包括模套(5)和模芯(6),其特征在于模套(5)整體呈圓柱形;模套(5)包括主體部(51)和擠出孔部(52);主體部(51)設有貫穿其前后的中央通孔(51-1);中央通孔(51-1)包括同軸設置的位于后部的模芯孔段(51-1-1)和位于前部的安裝孔段(51-1-2);模芯孔段(51-1-1)呈前小后大的圓臺形孔;主體部(51)的前部沿其周向等間隔角度設置有2至6個開口向前的插接孔(51-2); 擠出孔部(52)固定設置在主體部(51)的中央通孔(51-1)的安裝孔段(51-1-2)中;擠出孔部(52)設有開口向后的模芯頭孔(52-3),模芯頭孔(52-3)的后端口的直徑與主體部(51)的模芯孔段(51-1-1)的前端口的孔徑相對應;模芯頭孔(52-3)由后向前呈徑向縮小設置;模芯頭孔(52-3)與主體部(51)的模芯孔段(51-1-1)共同構成模套(5)的模芯孔(53); 擠出孔部(52)的中部沿左右依次設有形狀結構相同的貫穿其前后的2個擠出孔(52-1),2個擠出孔(52-1)按其所處的左右位置的不同分為左擠出孔(52-la)和右擠出孔(52-lb);各擠出孔(52-1)的后端口分別與模芯頭孔(52-3)的前端口相應部位平滑連接;2個擠出孔(52-1)以經過模套(5)的軸線的鉛垂設置的平面左右對稱設置;2個擠出孔(52-1)軸線之間的距離大于擠出孔(52-1)的孔徑O.1至O. 3毫米; 擠出孔部(52)中部設有水平連通2個擠出孔(52-1)的貫穿擠出孔部(52)前后的連接縫(52-2),且連接縫(52-2)以2個擠出孔(52-1)的軸線所在的平面為對稱面;連接縫(52-2)上下向的距離為O.1至O. 3毫米; 模芯(6)的后部呈圓柱狀,且設有外螺紋(61);模芯(6)的前部基本呈后大前小的錐狀,且前端頭的形狀與模芯頭孔(52-3)的相應部位的形狀相對應;模芯(6)設有開口向后的導向孔(62);模芯(6)前端中部沿左右依次設有形狀結構相同的貫穿其前后的2個導線孔(63) ;2個導線孔(63)按其所處的左右位置的不同分為左導線孔(63a)和右導線孔(63b);2個導線孔(63)的后端口分別與導向孔(62)的前端口相應部位平滑連接;2個導線孔(63)軸線之間的距離D大于2個擠出孔(52-1)軸線之間的距離dO. 2至O. 8毫米; 模套(5)與模芯(6)分前后同軸依次設置在橡膠擠出機的相應部件上,模芯(6)的前部相應部分位于模套(5)的模芯孔(53)中,且模套(5)與模芯(6)的相應部位之間形成絕緣包覆材料流道(7);模套(5)的左擠出孔(52-la)的軸線與右擠出孔(52_lb)的軸線所在的平面與模芯(6)的左導線孔(63a)的軸線與右導線孔(63b)的軸線所在的平面重合。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纜雙出模具,其特征在于模套(5)的主體部(51)的中央通孔(51-1)的安裝孔段(51-1-2)為圓柱形通孔;安裝孔段(51-1-2)的孔徑與模芯孔段(51-1-1)的前端口的孔徑相同;擠出孔部(52)整體呈圓柱形,其直徑與主體部(51)的中央通孔(51-1)的安裝孔段(51-1-2)的孔徑相對應,其前后向的長度與中央通孔(51-1)的安裝孔段(51-1-2)的前后向的長度相同。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電纜雙出模具,其特征在于模套(5)的主體部(51)為鋼制一體件,擠出孔部(52)為鎢鋼制成的一體件,擠出孔部(52)焊接固定在主體部(51)的中央通孔(51-1)的安裝孔段(51-1-2)中。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電纜雙出模具,包括模套和模芯,其要點是模套與模芯分前后同軸依次設置在橡膠擠出機的相應部件上,模芯的前部相應部分位于模套的模芯孔中,且模套與模芯的相應部位之間形成絕緣包覆材料流道。模套的左擠出孔的軸線與右擠出孔的軸線所在的平面與模芯的左導線孔的軸線與右導線孔的軸線所在的平面重合。模芯的2個導線孔軸線之間的距離D大于模套的2個擠出孔軸線之間的距離d0.2至0.8毫米。
文檔編號H01B13/14GK103021581SQ20121058666
公開日2013年4月3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30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30日
發明者高駿, 陸海建, 楊西迎, 秦宏濤 申請人:常州船用電纜有限責任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