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軟快恢復二極管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7070268閱讀:548來源:國知局
一種軟快恢復二極管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軟快恢復二極管。二極管包括N型本征區、背N+緩沖區、陽極金屬層和陰極金屬層,背N+緩沖區設置于N型本征區的背面,在N型本征區的正面和陽極金屬層之間設有P型發射區,在陽極金屬層的兩端對稱設有掩蔽氧化層,在有源區的邊界處設有P型高阻區,在有源區的中心處設有P+歐姆接觸層;全局壽命控制區設置于二極管的整體,覆蓋二極管的所有結構層;在二極管的軸向方向上,局域壽命控制層位于P型發射區內靠近P+歐姆接觸層的位置上,在二極管的垂直于軸向的方向上,局域壽命控制層位于P型發射區和P型高阻區組成的平面內。本實用新型通過采用全局加局域壽命控制,實現器件的軟快恢復特性;通過增加高阻區,提高器件的抗雪崩能力。
【專利說明】一種軟快恢復二極管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半導體功率器件,具體涉及一種軟快恢復二極管。
【背景技術】
[0002]單個或多個快恢復二極管(FRD)芯片反并聯于絕緣柵雙極晶體管(IGBT)芯片封裝成IGBT模塊,統稱為IGBT器件,被廣泛使用于電壓為1200V-6500V的電力系統、機車牽引等中高壓領域。隨著器件耐壓增高,具有軟快恢復、低震蕩以及高雪崩耐量特性的FRD芯片,本實用新型稱為軟快恢復二極管,其重要性越來越突出。
[0003]FRD的工作過程即是載流子(電子和空穴)注入和抽取的過程,軟快恢復二極管的優勢體現在反向恢復工作中。當高壓二極管由開通轉為關斷時,本征區內的載流子會經過一定時間才能被電極抽取和復合干凈,此時間稱為反向恢復時間U。載流子的抽取過程由反向電流Ik來表征,Ir由零增加至最大反向峰值電流Ikkm所用的時間稱為ta,Ie由Im減小至零所用的時間稱為tb,兩個時間比值稱為軟度因子(S=tb/ta)。軟快恢復二極管具有更高的軟度因子,即載流子抽取速度在抽取后期變慢,這樣可以有效降低電流、電壓震蕩,增寬安全工作區。
[0004]對于高壓二極管來說,襯底摻雜濃度更低,當器件處于反偏工作條件下,發射區和本征區的PN結處在高壓時會因為碰撞電離使電流倍增,電壓越高,電流倍增越嚴重,直至最終發生雪崩擊穿,器件失效。提高FRD雪崩耐量能夠避免電、熱擊穿失效,提高反偏安全工作區RBSOA。
[0005]要想獲得反向恢復速度快的二極管必須采用壽命控制方式,傳統二極管結構如圖1所示,主要包括N型本征區01、背N+緩沖區02、P型發射區03,掩蔽氧化層04、陰陽極金屬051、052以及全局壽命控制區06 ;全局壽命控制主要是指通過重金屬摻雜(Pt、Au等)或電子輻照的方式引入復合中心,降低整個芯片的少數載流子壽命,使得FRD的少數載流子在反向恢復時可以快速的復合和抽取干凈,減小U。但是對于傳統FRD結構,若要使降低至幾十到幾百ns的量級,必須將載流子壽命降到很小,芯片內部缺陷增多,由此將會帶來反向漏電偏大、終端可靠性變差、軟度因子變小和震蕩加劇的風險;同時現有研究表明,電子輻照產生的缺陷會在高溫、長期工作中消除,使器件性能退化。
實用新型內容
[0006]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軟快恢復二極管,本實用新型通過采用全局加局域壽命控制方式,實現器件的軟快恢復特性;通過增加高阻區,提高器件的抗雪崩能力。
[0007]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采用下述技術方案實現的:
[0008]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軟快恢復二極管,所述二極管包括N型本征區01、背N+緩沖區02、陽極金屬層051以及陰極金屬層052,所述背N+緩沖區02設置于N型本征區01的背面,所述陽極金屬層051設置于二極管的陽極;所述陰極金屬層052設置于二極管的陰極;[0009]其改進之處在于,在所述N型本征區01的正面和陽極金屬層051之間設有P型發射區13,在所述陽極金屬層051的兩端對稱設有掩蔽氧化層,在二極管有源區的邊界處設有P型高阻區18,在有源區的中心處設有P+歐姆接觸層19 ;全局壽命控制區16設置于二極管的整體,覆蓋二極管的所有結構層;在二極管的軸向方向上,所述局域壽命控制層17位于P型發射區13內靠近P+歐姆接觸層19的位置上,在二極管的垂直于軸向的方向上,局域壽命控制層17位于P型發射區13和P型高阻區18組成的平面內。
[0010]進一步地,所述P型發射區13的橫向寬度小于N型本征區01的橫向寬度;所述卩型高阻區18的橫向寬度小于P型發射區13的橫向寬度且P型高阻區18對稱設置于P型發射區13的兩端;所述?型發射區13的表面摻雜濃度為3e15-5el7Cm_3,結深為4_25um ;所述P型高阻區18的摻雜濃度為Iel5-lel7cm_3,結深為5_30um。
[0011]進一步地,所述掩蔽氧化層包括一次掩蔽氧化層141、142和二次掩蔽氧化層143、144 ;二次掩蔽氧化層144的高度大于二次掩蔽氧化層143的高度;二次掩蔽氧化層144和二次掩蔽氧化層143形成階梯狀。
[0012]進一步地,所述二次掩蔽氧化層144和二次掩蔽氧化層143形成階梯狀對稱設置于P+歐姆接觸層19。
[0013]進一步地,所述局域壽命控制層17的壽命為1-1OOns。
[0014]進一步地,采用H+或He++離子進行高能離子注入形成局域壽命控制層17,采用擴Pt或者電子輻照的方式形成全局壽命控制區16。
[0015]進一步地,所述P型發射區13和P+歐姆接觸層19組成有源區,所述P型高阻區18摻雜濃度低于P型發射區13的摻雜濃度,所述P型高阻區18寬度小于有源區寬度。
[0016]與現有技術比,本實用新型達到的有益效果是:
[0017]1、軟快恢復、低EM1、低損耗。
[0018]采用全局加局域壽命控制方式,P型發射區設置低壽命的局域壽命控制區以降低陽極發射注入效率、減少載流子數目,降低反向恢復損耗,同時提高反向恢復軟度、降低震蕩及電磁干擾噪聲EMI。
[0019]2、終端耐壓穩定性。
[0020]在俯視面進行局域壽命控制設計,避免終端受雜質缺陷影響,降低反向漏電,利于提高終端區的耐壓穩定性,進而提高器件可靠性。
[0021]3、雪崩耐壓高,增寬安全區。
[0022]有源區邊緣高阻區結構工藝制造匹配性好,可與終端耐壓環同時形成,僅需增加一步刻蝕工藝,通過此結構可以增強反向擊穿時二極管的雪崩耐量,展寬反向安全工作區RBSOA。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3]圖1是傳統FRD器件剖面結構示意圖;
[0024]圖2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二極管器件剖面結構示意圖;
[0025]圖3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二極管雜質濃度及壽命控制分布示意圖;
[0026]圖4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形成未激活的P型摻雜131的結構示意圖;
[0027]圖5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形成未激活的P型摻雜181的結構示意圖;[0028]圖6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同時形成P型發射區13、有源區邊緣處的P型高阻區18和二次掩蔽氧化層143、144的結構示意圖;
[0029]圖7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形成P+歐姆接觸層19的結構示意圖;
[0030]圖8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二極管器俯視結構示意圖;
[0031]其中:01-N型本征區,02-背N+緩沖區,03-傳統二極管P型發射區,04-傳統二極管掩蔽氧化層,051-陽極金屬層,052-陰極金屬層,06-傳統全局壽命控制區;13-P型發射區,131-未激活的P型發射區,141和142- —次掩蔽氧化層,143和144- 二次掩蔽氧化層,16-全局壽命控制區,17-局域壽命控制層,18-有源區邊緣處的P型高阻區,181-未激活的P型高阻區,19-高濃度P+歐姆接觸層,20-光刻膠,21-劃片道,22-終端區,23-有源區,25-局域壽命控制窗口,28-P型高阻區窗口。
【具體實施方式】
[0032]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0033]本實用新型提供了 一種新型軟快恢復二極管器件結構,縱向二極管器件包括高濃度P+歐姆接觸層,P型發射區,N型本征區,背N+緩沖區和正、負電極,以及全局壽命控制區和局域壽命控制層;橫向二極管器件包括有源區、有源區邊界處的P型高阻區、終端區和劃片道。本實用新型通過采用全局加局域壽命控制方式,實現器件的軟快恢復特性;通過增加高阻區,提高器件的抗雪崩能力。
[0034]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全局加局域壽命控制的軟快恢復二極管結構,以及具備高雪崩耐量功用的高阻區結構,用以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二極管結構如圖2所示,與傳統結構相比,除了 N型本征區01、背N+緩沖區02、陽極金屬層051和陰極金屬層052在結構上未有大的改動,新設計并添加了 P型發射區13,掩蔽氧化層,全局壽命控制區16,局域壽命控制層17,有源區(13和19的統稱)邊界處的P型高阻區18和高濃度P+歐姆接觸層19。具體為:
[0035]二極管包括N型本征區01、背N+緩沖區02、陽極金屬層051以及陰極金屬層052,所述背N+緩沖區02設置于N型本征區01的背面,所述陽極金屬層051設置于二極管的陽極;所述陰極金屬層052設置于二極管的陰極;
[0036]在所述N型本征區01的正面和陽極金屬層051之間設有P型發射區13,在所述陽極金屬層051的兩端對稱設有掩蔽氧化層,在二極管有源區的邊界處設有P型高阻區18和P+歐姆接觸層19 ;全局壽命控制區16設置于二極管的整體,覆蓋二極管的所有結構層;在二極管的軸向方向上,所述局域壽命控制層17位于P型發射區13內靠近P+歐姆接觸層19的位置上,在二極管的垂直于軸向的方向上,局域壽命控制層17位于P型發射區13和P型高阻區18組成的平面內,避免局域壽命控制層17出現在終端區,采用注入擋版擋住終端區以實現區域注入,擋版材質采用光刻板、金屬或光刻膠實現。
[0037]本實用新型設計的P型發射區13具有更低的摻雜濃度,同時在陽極金屬051可以接觸到硅的區域設計高濃度P+歐姆接觸層19,以避免歐姆接觸問題,這種有源區設計可以減小注入到本征區01的載流子數目,降低反向恢復峰值電流和動態損耗。本實用新型壽命控制在傳統結構的基礎上,增加了局域壽命控制區17,以實現軟快恢復特性,全局壽命控制區16的注入劑量低于傳統壽命控制06,從而可以解決全局壽命控制帶來的漏電大、軟度小的問題;可采用H+或He++進行高能離子注入形成17,可采用擴Pt或者電子輻照的方式形成16。本實用新型設計了高阻區18,以提高雪崩耐量,二極管在反向擊穿工作過程中,高電阻區利于降低PN結的碰撞電離率,增強抗雪崩能力。
[0038]P型發射區13的橫向寬度小于N型本征區01的橫向寬度;所述P型高阻區18的橫向寬度小于P型發射區13的橫向寬度且P型高阻區18對稱設置于P型發射區13的兩端;所述P型發射區13的表面摻雜濃度為3e15-5el7Cm_3,結深為4_25um ;所述P型高阻區18的摻雜濃度為lel5-lel7cnT3,結深為5_30um。
[0039]掩蔽氧化層包括一次掩蔽氧化層141、142和二次掩蔽氧化層143、144 ;二次掩蔽氧化層144的高度大于二次掩蔽氧化層143的高度;二次掩蔽氧化層144和二次掩蔽氧化層143形成階梯狀。
[0040]二次掩蔽氧化層144和二次掩蔽氧化層143形成階梯狀對稱設置于P+歐姆接觸層19。
[0041]本實用新型結構的制造方法如下:
[0042]A、在原始襯底01的基礎上,背面注入磷、砷等N型雜質,推結后形成5-40um的背N+緩沖區02。
[0043]B、表面清洗,生長300-2000埃的注入氧化層140,涂膠、顯影后形成P型摻雜注入窗口,帶膠注入硼等P型雜質,形成未激活的P型摻雜131,如圖4所示。
[0044]C、去膠、清洗后推結,形成一定結深的P型摻雜132。一次氧化、刻蝕后形成一次掩蔽氧化層141、142,如圖5所示,141、142作為注入阻擋,經過P型雜質注入,形成未激活的P型摻雜181。
[0045]D、二次光刻,刻蝕去除142。
[0046]E、去膠、清洗、推結及氧化后,同時形成P型發射區13、有源區邊緣處的P型高阻區18和二次掩蔽氧化層143,如圖6所示。在同一結構中,18的總摻雜濃度應低于P型發射區13 ;13的表面摻雜濃度約3el5-5el7Cm-3,結深約4_25um;18的摻雜濃度約lel5-lel7cm-3,結深約5-30um。18的橫向寬度小于P型發射區13。
[0047]F、三次光刻形成高濃度P+歐姆接觸層19的注入窗口,注入、激活后形成19,如圖7所示,19的作用是降低陽極金屬與硅表面的歐姆接觸電阻。
[0048]G、H+或He++高能離子注入及退火,根據注入能量、劑量控制局域壽命控制層17的位置,根據退火溫度和時間控制17的缺陷形狀、質量等。在二極管的軸向上(Y方向),17位于P型發射區13內靠近19的位置,應避免出現在反向擊穿時P型區13中的耗盡層內,如圖2所示。在二極管的橫向上(X方向),17應位于13和18范圍內,避免影響芯片邊緣處的終端區;從芯片俯視看,局域壽命控制窗口 25包含有源區窗口 23,不超出P型高阻區窗口28 ;,如圖8所示;采用注入擋版擋住終端區以實現區域注入,擋版材質可用光刻板、金屬或光刻膠等。17的壽命約幾-幾十ns。圖2中心線處的載流子及壽命分布如圖3所示。
[0049]H、按照常規方式生長金屬,如圖2所示,對器件進行全局壽命控制型,形成16。
[0050]1、淀積鈍化層。
[0051]通過上述步驟,得到了具有高動態雪崩耐量的軟快恢復二極管器件結構。
[0052]最后應當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上述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依然可以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未脫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和范圍的任何修改或者等同替換,其均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當中。
【權利要求】
1.一種軟快恢復二極管,所述二極管包括N型本征區(01)、背N+緩沖區(02)、陽極金屬層(051)以及陰極金屬層(052),所述背N+緩沖區(02)設置于N型本征區(01)的背面,所述陽極金屬層(051)設置于二極管的陽極;所述陰極金屬層(052)設置于二極管的陰極; 其特征在于,在所述N型本征區(01)的正面和陽極金屬層(051)之間設有P型發射區(13),在所述陽極金屬層(051)的兩端對稱設有掩蔽氧化層,在二極管有源區的邊界處設有P型高阻區(18),在有源區的中心處設有P+歐姆接觸層(19);全局壽命控制區(16)設置于二極管的整體,覆蓋二極管的所有結構層;在二極管的軸向方向上,所述局域壽命控制層(17)位于P型發射區(13)內靠近P+歐姆接觸層(19)的位置上,在二極管的垂直于軸向的方向上,局域壽命控制層(17)位于P型發射區(13)和P型高阻區(18)組成的平面內。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軟快恢復二極管,其特征在于,所述P型發射區(13)的橫向寬度小于N型本征區(01)的橫向寬度;所述P型高阻區(18)的橫向寬度小于P型發射區(13)的橫向寬度且P型高阻區(18)對稱設置于P型發射區(13)的兩端;所述P型發射區(13)的表面摻雜濃度為3el5-5el7cm_3,結深為4_25um ;所述P型高阻區(18)的摻雜濃度為 Iel5_lel7cm 3,結深為 5_30um。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軟快恢復二極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掩蔽氧化層包括一次掩蔽氧化層(141、142)和二次掩蔽氧化層(143、144);二次掩蔽氧化層(144)的高度大于二次掩蔽氧化層(143)的高度;二次掩蔽氧化層(144)和二次掩蔽氧化層(143)形成階梯狀。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軟快恢復二極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掩蔽氧化層(144)和二次掩蔽氧化層(143)形成階梯狀對稱設置于P+歐姆接觸層(19)。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軟快恢復二極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局域壽命控制層(17)的壽命為 l_100ns。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軟快恢復二極管,其特征在于,采用H+或He++離子進行高能離子注入形成局域壽命控制層(17),采用擴Pt或者電子輻照的方式形成全局壽命控制區(16)。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軟快恢復二極管,其特征在于,所述P型發射區(13)和P+歐姆接觸層(19)組成有源區,所述P型高阻區(18)摻雜濃度低于P型發射區(13)的摻雜濃度,所述P型高阻區(18)寬度小于有源區寬度。
【文檔編號】H01L29/861GK203733809SQ201420101132
【公開日】2014年7月23日 申請日期:2014年3月6日 優先權日:2014年3月6日
【發明者】劉鉞楊, 吳郁, 吳迪, 何延強, 高文玉, 金銳, 于坤山 申請人:國家電網公司, 國網智能電網研究院, 國網北京市電力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