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紙板組件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紙板組件,用于電容器蓋板中,包括紙板、兩個硅珠和兩個鉚釘;硅珠和紙板通過鉚釘相連接,鉚釘的蓋帽上設有凸點,從遠離蓋帽至靠近蓋帽方向上,上述凸點的截面積逐漸增大,上述凸點遠離帽蓋部的尾端具有尖頂,硅珠具有腔道,硅珠重心位置與硅珠第二端的距離:硅珠重心位置與硅珠第一端的距離為1:(2-3);柱狀本體的第二端具有一圈凸緣,且上述凸緣的邊部為圓形,其中,鉚釘與硅珠為過盈配合,帽蓋部與紙板緊密壓合且帽蓋部上的凸點嵌入紙板中。本實用新型所公開的紙板組件,其裝配簡單,適合自動化工藝要求。
【專利說明】—種紙板組件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紙板組件。
【背景技術】
[0002]電容器蓋板中,需要使用由紙板、硅珠、鉚釘裝配形成的紙板組件。現有技術中,由于要求鉚釘與紙板之間不能相對轉動,達到扭力要求,會在釘上設置筋脊并在紙板穿孔處設置相對于的卡槽,通過筋脊與卡槽的配合,使得鉚釘與紙板之間不能進行相對轉動,上述設計導致紙板組件的裝配依賴人工完成,生產效率低且勞動強度大。
實用新型內容
[0003]為了解決【背景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紙板組件,實現了對紙板組件結構的改進,其裝配簡單,適合自動化工藝要求。
[0004]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紙板組件,用于電容器蓋板中,包括紙板、兩個硅珠和兩個鉚釘;
[0005]紙板包括板狀本體,板狀本體上具有兩個連接孔,兩個連接孔相對于紙板的幾何中心對稱設置;
[0006]鉚釘包括第一桿部、第二桿部和帽蓋部,第一桿部、第二桿部均與帽蓋部連接且分別位于帽蓋部兩側,第一桿部、第二桿部均垂直于帽蓋部表面且第一桿部、第二桿部的軸線均穿過帽蓋部幾何中心;第一桿部長度大于第二桿部長度,帽蓋部與第一桿部連接的連接面上設置有多個凸點,帽蓋部為圓形,各凸點底面幾何中心與帽蓋部幾何中心的距離相等,從遠離連接面至靠近連接面方向上,上述凸點的截面積逐漸增大,上述凸點遠離帽蓋部的尾端具有尖頂;第一桿部、第二桿部遠離帽蓋部的一端均具有凸頭;
[0007]硅珠包括柱狀本體,與紙板連接狀態下,柱狀本體具有遠離紙板的第一端和靠近紙板的第二端,柱狀本體具有貫穿整個柱狀本體軸向的腔道,腔道與柱狀本體同軸設置,沿腔道長度方向,腔道徑向截面大小不變;沿腔道長度方向,從第一端至第二端,柱狀本體包括截面積不變的連接部和截面積逐漸增大的基座部,其中,基座部從遠離第二端至靠近第二端方向,截面積均勻增大;柱狀本體的重心位置與第二端的距離:柱狀本體的中心位置與第一端的距離為1:(2-3);柱狀本體的第二端具有一圈凸緣,且上述凸緣的邊部為圓形;
[0008]第一桿部依次穿過紙板連接孔、柱狀本體的腔道將硅珠和紙板相連接,其中,第一桿部與柱狀本體的腔道為過盈配合,帽蓋部與紙板緊密壓合且帽蓋部上的凸點嵌入紙板中。
[0009]優選地,凸點數量為4-8個。
[0010]優選地,凸點與帽蓋部幾何中心之間的距離:凸點與帽蓋部邊沿的距離為(3-7):
1
[0011 ] 本實用新型中,將第一桿部依次穿過紙板和硅珠,從而將紙板與硅珠進行連接;由于帽蓋部與第一桿部連接的連接面上設置有多個凸點,將鉚釘與紙板壓緊,凸點將嵌入紙板中,從而鉚釘與紙板固定,并能使得鉚釘與紙板之間難以進行相對轉動,在這一過程中無需將人工進行對齊,有利于自動化工藝設計,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并降低工作強度;將凸點遠離帽蓋部的尾端設計為具有尖頂,有利于凸點刺破紙板順利的嵌入紙板中,將凸點設計為從遠離連接面至靠近連接面方向上,截面積逐漸增大,有助于提高凸點從紙板中滑脫的難度,從而提高鉚釘與紙板之間進行相對轉動的難度;第一桿部遠離帽蓋部的一端設計為具有凸頭,有利于第一桿部穿過紙板和硅珠的順暢度,第二桿部遠離帽蓋部的一端設計為具有凸頭,有利于與電容器蓋板中其它部件的配合連接;沿腔道長度方向,從第一端至第二端,柱狀本體包括截面積不變的連接部和截面積逐漸增大的基座部,這一設計下,連接部可以便于紙板組件與紙板裝配后再與電容器蓋板中其他部件連接,而基座部可以調整柱狀本體的重心位置;柱狀本體的重心位置與第二端的距離:柱狀本體的中心位置與第一端的距離為1:(2-3),因此,可以通過振動的方式,柱狀本體調整為第二端朝下,從而實現了紙板組件擺放端向的可控性,避免了紙板組件與紙板連接后方向錯誤,從而可以進行自動化工藝設計,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并降低勞動強度;在柱狀本體的第二端設置凸緣,在振動下條件下,當紙板組件擺放端向正確時,可以提高紙板組件擺放的穩定性。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2]圖1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紙板組件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3]如圖1所示,圖1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紙板組件的結構示意圖。
[0014]參照圖1,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紙板組件,用于電容器蓋板中,包括紙板1、兩個硅珠2和兩個鉚釘3 ;紙板I包括板狀本體,板狀本體上具有兩個連接孔,兩個連接孔相對于紙板I的幾何中心對稱設置;
[0015]鉚釘3包括第一桿部32、第二桿部33和帽蓋部34,第一桿部32、第二桿部33均與帽蓋部34連接且分別位于帽蓋部34兩側,第一桿部32、第二桿部33均垂直于帽蓋部34表面且第一桿部32、第二桿部33的軸線均穿過帽蓋部34幾何中心;第一桿部32長度大于第二桿部33長度,帽蓋部34與第一桿部32連接的連接面上設置有6個凸點31,因此,將鉚釘3與紙板I壓緊,凸點31將嵌入紙板I中,從而鉚釘3與紙板I固定,并能使得鉚釘3與紙板I之間難以進行相對轉動,在這一過程中無需將人工進行對齊,有利于自動化工藝設計,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并降低工作強度,需要說明的是,凸點31的具體數量可以適當變化,凸點31數量增多可以提高鉚釘3與紙板I的連接數量,同時會降低紙板I的整體強度,將凸點31設計為4-8個,鉚釘3與紙板I的連接強度、紙板I的整體強度,二者的平衡性較好;帽蓋部34為圓形,各凸點31底面幾何中心與帽蓋部34幾何中心的距離相等,從遠離連接面至靠近連接面方向上,上述凸點31的截面積逐漸增大,有助于提高凸點31從紙板I中滑脫的難度,從而提高鉚釘3與紙板I之間進行相對轉動的難度;上述凸點31遠離帽蓋部34的尾端具有尖頂,可以使凸點31刺破紙板I順利的嵌入紙板I中;第一桿部32、第二桿部33遠離帽蓋部34的一端均具有凸頭,第一桿部32遠離帽蓋部34的一端設計為具有凸頭,有利于第一桿部32穿過紙板I和硅珠2的順暢度,第二桿部33遠離帽蓋部34的一端設計為具有凸頭,有利于與電容器蓋板中其它部件的配合連接;
[0016]硅珠2包括柱狀本體,與紙板I連接狀態下,柱狀本體具有遠離紙板I的第一端和靠近紙板I的第二端,柱狀本體具有貫穿整個柱狀本體軸向的腔道,腔道與柱狀本體同軸設置,沿腔道長度方向,腔道徑向截面大小不變;沿腔道長度方向,從第一端至第二端,柱狀本體包括截面積不變的連接部和截面積逐漸增大的基座部,其中,基座部從遠離第二端至靠近第二端方向,截面積均勻增大,這一設計下,連接部可以便于紙板I組件與紙板I裝配后再與電容器蓋板中其他部件連接,而基座部可以調整柱狀本體的重心位置;柱狀本體的重心位置與第二端的距離:柱狀本體的中心位置與第一端的距離為1:(2-3),因此,可以通過振動的方式,柱狀本體調整為第二端朝下,從而實現了紙板I組件擺放端向的可控性,避免了紙板I組件與紙板I連接后方向錯誤,從而可以進行自動化工藝設計,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并降低勞動強度;柱狀本體的第二端具有一圈凸緣21,且上述凸緣21的邊部為圓形,在振動下條件下,當紙板I組件擺放端向正確時,凸緣21可以提高紙板I組件擺放的穩定性;
[0017]第一桿部32依次穿過紙板I連接孔、柱狀本體的腔道將硅珠2和紙板I相連接,其中,第一桿部32與柱狀本體的腔道為過盈配合,帽蓋部34與紙板I緊密壓合且帽蓋部34上的凸點31嵌入紙板I中。
[0018]在進一步改進地技術方案中,凸點31與帽蓋部34幾何中心之間的距離:凸點31與帽蓋部34邊沿的距離為(3-7):1 ;該設計可以使得凸點31不會過于集中,防止造成紙板I的局部損傷。
[0019]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范圍內,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及其實用新型構思加以等同替換或改變,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紙板組件,用于電容器蓋板中,其特征在于,包括紙板(I)、兩個硅珠(2)和兩個鉚釘⑶; 紙板(I)包括板狀本體,板狀本體上具有兩個連接孔,兩個連接孔相對于紙板(I)的幾何中心對稱設置; 鉚釘(3)包括第一桿部(32)、第二桿部(33)和帽蓋部(34),第一桿部(32)、第二桿部(33)均與帽蓋部(34)連接且分別位于帽蓋部(34)兩側,第一桿部(32)、第二桿部(33)均垂直于帽蓋部(34)表面且第一桿部(32)、第二桿部(33)的軸線均穿過帽蓋部(34)幾何中心;第一桿部(32)長度大于第二桿部(33)長度,帽蓋部(34)與第一桿部(32)連接的連接面上設置有多個凸點(31),帽蓋部(34)為圓形,各凸點(31)底面幾何中心與帽蓋部(34)幾何中心的距離相等,從遠離連接面至靠近連接面方向上,上述凸點(31)的截面積逐漸增大,上述凸點(31)遠離帽蓋部(34)的尾端具有尖頂;第一桿部(32)、第二桿部(33)遠離帽蓋部(34)的一端均具有凸頭; 硅珠(2)包括柱狀本體,與紙板(I)連接狀態下,柱狀本體具有遠離紙板(I)的第一端和靠近紙板(I)的第二端,柱狀本體具有貫穿整個柱狀本體軸向的腔道,腔道與柱狀本體同軸設置,沿腔道長度方向,腔道徑向截面大小不變;沿腔道長度方向,從第一端至第二端,柱狀本體包括截面積不變的連接部和截面積逐漸增大的基座部,其中,基座部從遠離第二端至靠近第二端方向,截面積均勻增大;柱狀本體的重心位置與第二端的距離:柱狀本體的中心位置與第一端的距離為1:(2-3);柱狀本體的第二端具有一圈凸緣(21),且上述凸緣(21)的邊部為圓形; 第一桿部(32)依次穿過紙板(I)連接孔、柱狀本體的腔道將硅珠(2)和紙板(I)相連接,其中,第一桿部(32)與柱狀本體的腔道為過盈配合,帽蓋部(34)與紙板(I)緊密壓合且帽蓋部(34)上的凸點(31)嵌入紙板(I)中。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紙板組件,其特征在于,凸點(31)數量為4-8個。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紙板組件,其特征在于,凸點(31)與帽蓋部(34)幾何中心之間的距離:凸點(31)與帽蓋部(34)邊沿的距離為(3-7):1。
【文檔編號】H01G2/10GK203931802SQ201420221313
【公開日】2014年11月5日 申請日期:2014年4月30日 優先權日:2014年4月30日
【發明者】劉文輝, 甘勝華, 劉偉 申請人:寧國市雙益電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