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新型合路器,尤指一種室分系統鄰頻合路器,屬于微波無源射頻通訊技術領域的范疇。
背景技術:
我國移動通信已經進入4G時代,現有的2G,3G室分系統也在逐步升級改造,通過更改鏈路合路器升級到4G,無論是新系統建設還是老系統升級,對室分合路器的需求還是很大的。使用新技術開發的合路器,其性能和結構都較以往常規合路器有很大的提高,且尺寸更小,結構更緊湊,性能更完善,越來越受到客戶的認可,市場需求份額也在逐步上升。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一種室分系統鄰頻合路器,其性能上,在聯通和電信的3G頻段為鄰頻,只間隔1.6MHz,端口隔離度達到27dB,損耗小于2.5dB,同時異頻端隔離度高達90dB以上。其結構上,腔體采用雙面背靠背結構設計,通路設計上,在減少腔數的前提下,多增加交叉耦合,采用多級交叉耦合級聯方式,同時首尾諧振腔采用小腔耦合大腔的結構,使尺寸更小,結構更緊湊,實現小型化。
為了實現上述發明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室分系統鄰頻合路器,包括上腔體與下腔體,所述上腔體內設置有第一通路、第二通路和第三通路;所述下腔體內設置有第四通路、第五通路和第六通路;所述第一通路與第五通路結構相同,所述第一通路與第五通路共用第一輸入端,所述第一通路采用七腔加三級交叉耦合結構,包括兩個感性交叉耦合和一個容性交叉耦合,其中一個感性交叉耦合外套容性交叉耦合;所述第二通路與第六通路結構相同,所述第二通路與第六通路共用第二輸入端,所述第二通路采用八腔加四級交叉耦合結構,包括三個容性交叉耦合和一個感性交叉耦合,其中一個容性交叉耦合外套感性交叉耦合后,再套一容性交叉耦合;所述第三通路采用十腔加兩級感性交叉耦合,交叉耦合位置與諧振桿平行; 第三通路諧振桿與與兩個感性交叉耦合平行,第三通路末端通過抽頭線與ANT輸出端相連。
作為優選方案,所述第一通路對應的頻率為1920 MHz ~1939MHz,所述第二通路對應的頻率為1940.6 MHz ~1980MHz,所述第三通路對應的頻率為1710 MHz~1880MHz;所述第四通路對應的頻率為800MHz~960MHz,所述第五通路對應的頻率為2110MHz~2129MHz,所述第六通路對應的頻率為2130.6MHz~2170MHz。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聯通、電信3G系統為鄰頻,頻段間隔1.6MHz,在系統隔離27dB的情況下,損耗才2.5dB,同時對異頻段隔離達90dB以上,且滿足高低溫工作環境要求,比電橋損耗小1dB。在減少通路腔數的前提下多添加交叉耦合,采用多級交叉耦合級聯結構,另外,通路首尾諧振腔采用小腔耦合大腔結構,使腔體尺寸更小,結構更緊湊,滿足市場對產品小型化的要求。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上腔體主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下腔體主視圖。
其中,1是腔體;2是第一輸入端;3是第二輸入端;4是第三輸入端;5是第四輸入端;6是ANT輸出端;7是第三通路諧振桿;8和9是兩個交叉耦合器;10是第一通路諧振桿;11和12是兩級感性交叉耦合;13是容性交叉耦合;14是第二通路諧振桿;15、16和17是容性交叉耦合;18是感性交叉耦合;19是第一通路和第二通路公共腔。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如圖1、圖2所示,一種室分系統鄰頻合路器,包括腔體,諧振桿,蓋板,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腔體為雙面結構,分為上腔體和下腔體,所述上腔體包括三個信號通路,分別為,第一通路、第二通路和第三通路,所述第一通路對應的頻率為1920 MHz ~1939MHz,所述第二通路對應的頻率為1940.6 MHz ~1980MHz,所述第三通路對應的頻率為1710 MHz~1880MHz。
所述第三通路,對應聯通4G(FDD-LTE)或者電信的4G(FDD-LTE)頻段,第三輸入端4通過抽頭線連至上腔體內,第三通路內采用十腔加兩級感性交叉耦合,交叉耦合位置與諧振桿平行; 第三通路諧振桿7與與兩個感性交叉耦合8(9)平行,第三通路末端通過抽頭線與ANT輸出端6相連。
第一通路和第二通路為鄰頻,對應電信3G的上行(Rx)和聯通3G的上行(Rx),頻段間隔1.6MHz,鄰頻系統隔離度達25dB以上,與第三通路和第四通路系統隔離度在90dB以上,損耗才2.5dB,比同頻電橋損耗3.5dB還小1dB。第一輸入端2對應上腔體的第一通路,第一通路與下腔體面的第五通路共用一個輸入端,均通過抽頭線與內腔相連。第一通路采用七腔加三級交叉耦合結構,包括兩個感性交叉耦合11(12),容性交叉耦合13,其中感性交叉耦合11外套一容性交叉耦合13。第一通路的首腔為小腔,圖1中10為小腔對應的該通路諧振桿,采用小腔耦合大腔的結構,在基本不影響指標的情況下減小腔體體積。
第二輸入端3對應第二通路,所述第二通路與下腔體面的第六通路共用一個輸入端,均通過抽頭線與內腔相連。第二通路采用八腔加四級交叉耦合結構。包括三個容性交叉耦合15(16、17),感性交叉耦合18,其中,容性交叉耦合16外套一感性交叉耦合18,外面再套一容性交叉耦合17,結構上是多級交叉耦合級聯,在減少腔數的情況下多用交叉耦合,減小腔體體積。第二通路的首腔為小腔,小腔對應的第二通通路的諧振桿14,第二通路采用小腔耦合大腔的結構。
第一通路和第二通路的末端通過一個共公腔(小腔)耦合,采用小腔耦合大腔的結構合路,經抽頭線連至ANT輸出端6。由于上述結構的應用,腔體尺寸更小,結構更緊湊,達到小型化的目的。
如圖2所示的下腔體,包括三路信號通路,分別為第四通路、第五通路和第六通路,所述第四通路對應的頻率為800MHz~960MHz,所述第五通路對應的頻率為2110MHz~2129MHz,所述第六通路對應的頻率為2130.6MHz~2170MHz,其中第五通路的結構與第一通路的機構相同,第六通路的結構與第二通路的結構相同。
以上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具體應用范例,對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不構成任何限制。凡采用等同變換或者等效替換而形成的技術方案,均落在本實用新型權利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