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電纜,具體涉及一種高強度電纜,屬于電纜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電纜通常是由幾根或幾組導線(每組至少兩根)絞合而成的類似繩索的電纜,每組導線之間相互絕緣,并常圍繞著一根中心扭成,整個外面包有高度絕緣的覆蓋層。電纜具有內通電,外絕緣的特征。電纜有電力電纜、補償電纜、屏蔽電纜、高強度電纜、計算機電纜、信號電纜、同軸電纜、耐火電纜、船用電纜、礦用電纜、鋁合金電纜等等。它們都是由單股或多股導線和絕緣層組成,用來連接電路、電器等,分別應用在不同的場合。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對電纜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要求電纜的載流能力越來越大,電纜的導電線芯截面不斷增大,電纜的單位長度重量也隨之增加,當工作人員在進行電纜鋪設工作時,很容易在敷設過程中擦壞外護套,電纜的使用過程中容易被任意彎曲和牽引,容易造成斷芯,從而留下安全隱患,導致發生事故。現有技術中,電纜的絕緣和護套大多數是采用塑料和橡膠有機聚合物組成,強度較差。因此,迫切的需要一種新的技術方案解決上述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上述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高強度電纜,該技術方案結構簡單、緊湊,電纜柔軟性能好,耐磨性好,并且成本較低,便于大規模的普及應用。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高強度電纜,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強度電纜包括至少四根線芯,所述四根線芯內均設置有引流線,高強度電纜從內到外依次設置有耐磨層、鎧裝層以及護套層,所述線芯之間設置有填充物,所述填充物為鋼絲包裹的纖維繩;
耐磨性能高,通過鋼絲包裹的纖維繩,加強了整根電纜的強度,此外,鋼絲外表面還可涂覆有尼龍層,進一步使電纜抗磨損,延長了電纜的使用壽命。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改進,所述線芯包括導體、絕緣層和屏蔽層,所述導體的數量至少為一個。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改進,所述導體采用鍍錫銅導體,所述絕緣層采用交聯聚乙烯材料制成。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改進,所述屏蔽層由云母帶編織而成。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改進,所述高強度電纜的中間設置有圓柱形耐磨支架。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改進,所述鎧裝層的厚度為0.1-0.25mm。
相對于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如下,1)整個技術方案設計巧妙,結構簡單緊湊, 2)該技術方案所述的高強度電纜具有良好的耐高溫性能和耐磨性能,并且在高溫下也不易受酸、堿的侵蝕,另外該電纜所采用的材料均無毒,利于環保;電纜絕緣性能極好,絕緣層不易老化,有效的防止了漏電現象的發生,電纜設置了屏蔽層,可以很好的保護電纜受到外界雜質和水分的侵入,有效的防止了外力對電纜的損壞,3)該技術方案在線芯之間設置有填充物,所述填充物為鋼絲包裹的纖維繩;耐磨性能高,通過鋼絲包裹的纖維繩,加強了整根電纜的強度,此外,鋼絲外表面還可涂覆有尼龍層,進一步使電纜抗磨損,延長了電纜的使用壽命,此外,所述高強度電纜的中間設置有圓柱形耐磨支架,首先該耐磨支架設置在電纜中間,具有很好的支撐效果,其次,電纜內部的所有空間均填充有填充物,大大增強了電纜的耐磨性;4)該技術方案成本較低,便于大規模的推廣應用。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中:1、線芯,2、耐磨層,3、鎧裝層,4、護套,11、導體,12、絕緣層,13、屏蔽層,14、引流線,15、填充物,16、耐磨支架。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加深對本實用新型的認識和理解,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進一步闡明本實用新型。
實施例1:
參見圖1,一種高強度電纜,高強度電纜,所述高強度電纜包括至少四根線芯1,所述四根線芯內均設置有引流線14,高強度電纜從內到外依次設置有耐磨層2、鎧裝層3以及護套層4,所述線芯包括導體11、絕緣層12和屏蔽層13,所述導體的數量至少為一個,所述線芯之間設置有填充物15,所述填充物為鋼絲包裹的纖維繩;耐磨性能高,通過鋼絲包裹的纖維繩,加強了整根電纜的強度,此外,鋼絲外表面還可涂覆有尼龍層,進一步使電纜抗磨損,延長了電纜的使用壽命。 該技術方案結構簡單、緊湊,電纜柔軟性能好,抗拉伸性能好,并且成本較低,便于大規模的普及應用。
實施例2:
參見圖1,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改進,所述導體采用鍍錫銅導體,所述絕緣層采用交聯聚乙烯材料制成,所述高強度電纜的中間設置有圓柱形耐磨支架16,所述屏蔽層13由云母帶編織而成。該技術方案在線芯之間設置有填充物,所述高強度電纜的中間設置有圓柱形耐磨支架,首先該耐磨支架設置在電纜中間,具有很好的支撐效果,其次,電纜內部的所有空間均填充有填充物,大大增強了電纜的耐磨性;其余結構和優點與實施例1完全相同。
實施例3:
參見圖1,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改進,所述鎧裝層的厚度為0.1-0.25mm,所述屏蔽層的厚度為0.1-0.3mm。使得電纜在工作過程中不易磨損,能有效防止電纜短路或斷路故障的發生。 其余結構和優點與實施例1完全相同。
本實用新型還可以將實施例2、3所述技術特征中的至少一個與實施例1組合形成新的實施方式。
需要說明的是,上述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沒有用來限定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作出的等同替換或者替代,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