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低壓電器領域,特別是一種斷路器的滅弧結構。
背景技術:
塑殼斷路器主要由熱激勵機構、磁激勵機構、傳動機構、滅弧機構和觸頭機構組成,在觸頭分斷的過程中會產生電弧,因此需引入滅弧室進行滅弧。目前市場上的同類型的塑殼斷路器,其滅弧機構多采用蜂窩孔狀陶土塊,通過陶土塊冷卻滅弧,但是由于陶土塊無拉弧作用,使得電弧在觸頭間持續燃燒,容易導致主觸頭被電弧燒損,從而產生動觸頭超程不足,長時間使用會出現動靜觸頭接觸不良的情況,然而一味的提高動靜觸頭的厚度來解決超程不足的問題,則會造成觸頭材料浪費,同時由于電弧的持續燃燒,會使得動靜觸頭周圍殼體碳化,導致動靜觸頭分斷不可靠,造成斷路器內部空間的介電性能不可靠。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高效滅弧、節省用料、分斷可靠的斷路器的滅弧結構。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斷路器的滅弧結構,包括底座7、傳動機構2、動觸頭3、靜觸頭4和滅弧室5,所述的底座7上安裝有引弧片6,所述的引弧片6的兩端分別伸入底座7兩側的兩個滅弧室5的一端內,在兩個滅弧室5的另一端分別對應設有兩個靜觸頭4,所述的動觸頭3通過傳動機構2設置在兩個滅弧室5之間,且在動觸頭3的移動方向上位于引弧片6和靜觸頭4之間,傳動機構2帶動動觸頭3移動使動觸頭3與靜觸頭4接觸和分離;當斷路器斷開時,所述的靜觸頭4與動觸頭3之間因分斷而產生電弧,所述的電弧沿引弧片6傳導到滅弧室5內分斷熄滅,并且滅弧室5將電弧拉入滅弧室5中。
可選的,所述的引弧片6包括基板64和設置在基板64兩側的彎折部62,所述的彎折部62與滅弧室5相連接,所述的基板64安裝在底座7上,并且基板64的中部向下凹陷彎曲形成第一安裝槽63,所述的第一安裝槽63與傳動機構2的支持件22對應設置且與底座7上的第二安裝槽73相連接,斷路器斷開時產生的電弧通過彎折部62進入滅弧室5。
可選的,所述的彎折部62包括垂直基板64設置的第一彎折片621和平行基板64設置的第二彎折片622,所述第一彎折片621的一端與基板64的端部相連接,另一端與第二彎折片622相連接,所述的第二彎折片622還與滅弧室5的夾板52對應設置。
可選的,所述的動觸頭3包括中部的安裝孔35和位于安裝孔35兩側的觸橋31,動觸頭3通過安裝孔35與支持件22相連接,所述觸橋31端部的一側設有凸臺32,另一側設有凹陷部36,所述的凸臺32上設有動觸點33。
可選的,所述的凸臺32和凹陷部36分別凸出和凹入觸橋31設置,凸臺32的厚度與觸橋31的厚度相同。
可選的,所述的靜觸頭4包括靜導線41和靜連接板42,所述的靜導線41設置在滅弧室5的上方與斷路器內的熱激勵機構和磁激勵機構相連接,所述的靜連接板42安裝在靜導線41的端部與靜觸頭4的靜觸點43相連接。
可選的,所述的底座7包括設置在底座7兩端的第二限位件71和設置在底座7中部的第二安裝槽73,所述第二安裝槽73的兩側設有固定部72,所述的第二限位件71、第二安裝槽73和固定部72分別與引弧片6上的第二彎折片622、第一安裝槽63和安裝部61相連接。
可選的,所述的底座7上還安裝有殼體1,所述的殼體1能夠將動觸頭3、滅弧室5、引弧片6和支持件22罩住,并且殼體1的內壁上還設有第一限位件11,所述的第一限位件11與引弧片6端部的第二彎折片622相連接。
可選的,所述的滅弧室5包括夾板52和多個端部設有切口511的鐵片的滅弧片51,所述滅弧片51兩側分別與夾板52的內壁固定連接,并且多個滅弧片51依次間隔設置在夾板52的夾縫之間。
可選的,所述引弧片6伸入滅弧室5內與滅弧室5連接,在動靜觸頭分離時產生兩個彼此串聯的電弧,電弧受在電動力的作用下向動靜觸頭的兩側豎直運動,分別跳躍到引弧片6和靜觸頭4上,形成了從斷路器進線端的靜觸頭4開始,經過進線端的滅弧室5、引弧片6和出線端的滅弧室5,至斷路器出線端的靜觸頭4的回路,電弧在引弧片6的引弧作用和滅弧室5的拉弧作用下進入滅弧室5中熄滅。
可選的,所述的底座7上設有三相連接電路,每相連接電路包括一個引弧片6,每個引弧片6上安裝有一個動觸頭3,并且每相電路設有兩組滅弧室5和靜觸頭4,所述的滅弧室5與靜觸頭4呈雙斷點結構分布。
本實用新型的斷路器的滅弧結構通過引弧片的引弧作用與滅弧室的拉弧作用,將斷路器分斷時產生的電弧引入滅弧室,同時電弧通過引弧片與靜觸頭形成回路,使得電弧在滅弧室熄滅,從而減少了動靜觸頭的損燒,提高了斷路器分斷的可靠性,提升了滅弧室的介電性能。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局部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引弧片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引弧片的俯視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引弧片的側視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的動觸頭的結構示意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的動觸頭的側視圖;
圖7是本實用新型的滅弧室的結構示意圖;
圖8是本實用新型的動觸頭和靜觸頭的裝配結構示意圖;
圖9是本實用新型的殼體的結構示意圖;
圖10是本實用新型的殼體的側視圖;
圖11是本實用新型的殼體的俯視圖;
圖12是本實用新型的底座的結構示意圖;
圖13是本實用新型的底座的俯視圖;
圖14是本實用新型的底座的側視圖;
圖15是本實用新型的引弧片的一個裝配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1至15給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斷路器的滅弧結構具體實施方式。本實用新型的斷路器的滅弧結構不限于以下實施例的描述。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中的斷路器的滅弧結構,包括底座7、傳動機構2、動觸頭3、靜觸頭4和滅弧室5,所述的底座7上安裝有引弧片6,所述的引弧片6的兩端分別伸入位于底座7兩側的兩個滅弧室5的一端內,在兩個滅弧室5的另一端分別對應設有兩個靜觸頭4,所述的動觸頭3通過傳動機構2設置在兩個滅弧室5之間,且在動觸頭3的移動方向上位于引弧片6和靜觸頭4之間,動觸頭3兩端的動觸點33分別與兩個靜觸頭4上的靜觸點43對應設置,傳動機構2帶動動觸頭3移動使動觸頭3的動觸點33與靜觸頭4的靜觸點43接觸和分離。當斷路器斷開時,所述的靜觸頭4與動觸頭3之間因分斷而產生電弧,所述的電弧沿引弧片6傳導到滅弧室5內分斷熄滅,并且滅弧室5在電弧的作用下磁化將電弧拉入滅弧室5中。本實用新型通過引弧片6的引弧作用與滅弧室5的拉弧作用,將斷路器分斷時產生的電弧引入滅弧室5,同時電弧通過引弧片6與靜觸頭4形成回路,使得電弧在滅弧室5熄滅,從而減少了動靜觸頭的損燒,提高了斷路器分斷的可靠性,提升了滅弧室5的介電性能。
如圖1和2所示,引弧片6包括基板64和設置在基板64兩側的彎折部62,所述的基板64安裝在底座7上,所述的彎折部62與滅弧室5相連接,斷路器斷開時產生的電弧通過彎折部62進入滅弧室5。具體的,彎折部62包括垂直基板64設置的第一彎折片621和平行基板64設置的第二彎折片622,所述第一彎折片621的一端與基板64的端部相連接,另一端與第二彎折片622相連接,所述的第二彎折片622還與滅弧室5的夾板52對應設置用于將電弧引入滅弧室5分斷熄滅。優選的,第二彎折部622與滅弧室5間隔1.2mm并電氣連接。
如圖3和4所示,所述基板64包括中部的第一安裝槽63和位于第一安裝槽63兩側的安裝部61,基板64的中部向下凹陷彎曲形成第一安裝槽63,所述的第一安裝槽63與傳動機構2的支持件22對應設置且與底座7上的第二安裝槽73相連接,所述的安裝部61與底座7上的固定部72相連接用于將引弧片6固定安裝在底座7上。具體的,第一安裝槽63安裝在第二安裝槽73內并與第二安裝槽73的表面接觸連接,所述的支持件22帶動動觸頭3移動時可移動到第一安裝槽63內。優選地,引弧片6的厚度為0.8mm,第一安裝槽63的橫截面為梯形,安裝部61是通孔,所述的固定部72是與通孔干涉配合的凸起。
如圖5和6所示,所述的動觸頭3包括中部的安裝孔35和位于安裝孔35兩側的觸橋31,動觸頭3通過安裝孔35與支持件22相連接,所述觸橋31端部的一側設有凸臺32,另一側設有凹陷部36,所述的凸臺32上設有動觸點33。具體的,凸臺32和凹陷部36分別凸出和凹入觸橋31設置,使得凸臺32的厚度與觸橋31的厚度相同,所述的動觸點33能夠與靜觸頭4上的靜觸點43接觸配合使斷路器閉合,所述安裝孔35相對于凸臺32一側的側壁上還設有固定件34,所述的固定件34與安裝在支持件22上的彈簧21相連接,使得動觸頭3與彈簧21相配合。優選的,動觸點33的厚度為0.7mm并且兩個動觸點33之間的距離為24.5mm,凸臺32的凸起高度為0.3-0.5mm,觸橋31與安裝孔35位于同一水平面或相對固定件34所在一側彎曲設置,觸橋31、安裝孔35、凸臺32和固定件34是一體成形結構。本實用新型通過觸橋31和凸臺32,提升了動觸頭3的超程,保證斷路器在多次使用時即使動靜觸點被電弧燒損,也能夠保持合適的超程量,從而減少了動靜觸點的厚度,節約了動靜觸點上的銀觸點材料。
如圖7所示,所述的滅弧室5還包括多個鐵片的滅弧片51,所述滅弧片51兩側分別與夾板52的內壁固定連接使得多個滅弧片51依次間隔設置在夾板52的夾縫之間,并且在滅弧片51的端部還設有用于引弧的切口511,所述引弧片6伸入滅弧室5內與滅弧室5的夾板52接觸連接,滅弧片51在動靜觸頭分斷時產生的電弧的作用下磁化形成拉弧磁場,當電弧經過滅弧片51的邊緣時,拉弧磁場將電弧包圍在內,作用在電弧上的力能夠將電弧拉向滅弧片51,所述的電弧通過切口511進入滅弧室5被分斷熄滅。優選的,滅弧片51為厚度1.0mm的鐵片,多個滅弧片51之間間隔1.2mm設置,夾板52為U形或雙片夾板從而增強拉弧磁場的磁性,切口511是U形或三角形切口從而便于電弧進入和切割。本實用新型通過多個滅弧片51將電弧分斷熄滅,達到了將電弧引出動靜觸頭再滅弧的效果,增加了斷路器的使用壽命。
如圖8所示,所述的靜觸頭4還包括靜導線41和靜連接板42,所述的靜導線41設置在滅弧室5的上方與安裝在斷路器內的熱激勵機構和磁激勵機構相連接,所述的靜連接板42安裝在靜導線41的端部與靜觸點43相連接。具體的,靜導線41的一端與用于保護電路的熱激勵機構和磁激勵機構相連接,另一端安裝有靜連接板42,靜觸點43安裝在靜連接板42上并與滅弧室5相鄰設置。優選的,靜觸點43的厚度為0.7mm,靜導線41是L形的金屬導體,所述金屬導體的一端穿過殼體1與熱激勵機構和磁激勵機構相連接,另一端上安裝有靜連接板42和靜觸點43。
如圖9至11所示,所述的底座7上還安裝有殼體1,所述的殼體1能夠將動觸頭3、滅弧室5、引弧片6和支持件22罩住,并且殼體1的內壁上還設有第一限位件11,所述的第一限位件11和底座7上的第二限位件71分別與第二彎折片622的端部和底部相連接用于將引弧片6限位。優選的,第一限位件11是設置在殼體1兩端部的內壁上的限位擋板。
如圖12至14所示,所述的第二安裝槽73設置在底座7的中部與第一安裝槽63相連接,所述的固定部72設置在第二安裝槽73的兩側與安裝部61相連接,所述的第二限位件71設置在底座7的兩端與第二彎折片622相連接。
如圖15所示的本實用新型的靜觸頭4與滅弧室5的一個裝配實施例,所述的底座7上設有三相連接電路,每相連接電路包括一個引弧片6,每個引弧片6上安裝有一個動觸頭3,并且每相電路設有兩組滅弧室5和靜觸頭4,所述的滅弧室5與靜觸頭4呈雙斷點結構分布,內部設有熱激勵機構和次激勵機構的殼體1安裝在底座7上將引弧片6限位并使整體結構密閉防止漏電。
當斷路器閉合接入主電路時,傳動機構2的支持件22向上移動,動觸頭3通過彈簧21的彈力作用向上移動使得動觸點33與靜觸點43接觸,動觸頭3、靜觸頭4和殼體1內的電氣部分之間形成回路使主電路導通。當負載發生過載或短路時,所述的熱激勵機構和磁激勵機構產生激勵信號,觸發傳動機構2脫扣,支持件22帶動動觸頭3向下移動,使得動觸頭3的動觸點33與靜觸頭4的靜觸點43分離,切斷主電路保護負載,動靜觸頭分離時會產生電流,所述的電流在動觸點33和靜觸點43之間產生兩個彼此串聯的電弧,所述的電弧一方面在滅弧室5的拉弧作用下通過滅弧室5內的滅弧片51切向拉長后分斷熄滅,另一方面受導電回路磁場產生的電動力的作用下向動靜觸頭的兩側豎直運動,分別跳躍到引弧片6和靜觸頭4上,形成了從斷路器進線端的靜觸頭4開始,經過進線端的滅弧室5、引弧片6和出線端的滅弧室5,至斷路器出線端的靜觸頭4的回路,電弧在所述引弧片6的引弧作用和滅弧室5的拉弧作用下將電弧拉入滅弧室5,防止電弧長時間燃燒將動觸頭3和靜觸頭4燒毀。
以上內容是結合具體的優選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所作的進一步詳細說明,不能認定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只局限于這些說明。對于本實用新型所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簡單推演或替換,都應當視為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