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集成連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1663043閱讀:433來源:國知局
集成連接器的制造方法與工藝

本實用新型涉及電連接器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集成連接器。



背景技術:

隨著電視技術的不斷發展,各種超大屏幕、超薄型的電視機相繼問世,液晶電視機就是其中一種,液晶電視機具有機身薄、屏幕大、無輻射、高清晰數字顯示的特點,作為家電產品已越來越受到廣大消費者的喜愛。

現有的液晶電視機上不同的端子插口對應不同類型的信號線,由于每根信號線均是采用一個插頭與對應的插座配合使用,因此信號線過多造成連接繁瑣,使得用戶插拔極為不方便,容易誤插,對相應功能的使用造成不便;同時端子插口過多增加了電視機的開模成本,生產效率較低。



技術實現要素:

鑒于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集成連接器,其能有效解決現有液晶電視機上端子插口過多給用戶使用帶來不便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集成連接器,包括端子板本體和固定在端子板本體上的端子電路板,所述端子板本體包括:

一基準板,用于安裝到電視機的前殼上;

一接口板,其與所述基準板的外側邊垂直連接;所述接口板為長方形薄板,其上沿長邊并排開設有若干個集成接口框;

所述端子電路板固定安裝至所述集成接口框上,且端子電路板上的接線端子與所述集成接口框相對并從集成接口框內伸出;

所述端子電路板包括一第一絕緣本體、設置在所述第一絕緣本體上的第一接觸端子、以及一第二絕緣本體、設置在所述第二絕緣本體上的第二接觸端子第二接觸端子;所述第一絕緣本體與所述第二絕緣本體上下疊置,且第一絕緣本體與第二絕緣本體間設有隔板;所述端子電路板還包括一將上下疊置后的所述第一絕緣本體和第二絕緣本體包覆的屏蔽殼體。

如上所述的集成連接器,所述第一絕緣本體包括第一基座和第一舌板部;所述第一接觸端子包括一體成型連接的第一接觸部、第一連接部及第一焊接部,所述第一接觸部并排設置于所述第一舌板部的上端面;

所述第二絕緣本體包括第二基座和第二舌板部;所述第二接觸端子包括一體成型連接的第二接觸部、第二連接部及第二焊接部,所述第二接觸部并排設置于所述舌板部的下端面。

所述屏蔽殼體前端與第一舌板部以及第二舌板部圍合形成供插頭插入的插接腔。

如上所述的集成連接器,所述集成接口框為長方形接口框,且框內四角平滑過渡。

如上所述的集成連接器,所述接口板的外側面設置有凸塊,所述凸塊上設有固定孔,所述端子電路板通過穿設在所述固定孔中的螺釘固定在所述端子板本體上。

如上所述的集成連接器,所述凸塊上還設有開口向上的凹槽,在電視機的后殼上設有適配于所述凹槽的定位柱,所述定位柱容置于所述凹槽內形成定位。

如上所述的集成連接器,所述接口板的外側面設有用于卡設在所述端子電路板上的卡扣,且在所述端子電路板卡設在端子板本體上后,所述端子板本體的接口板的外側面與所述端子電路板內側面緊密接觸。

如上所述的集成連接器,所述端子板本體的邊緣設有凸沿,在端子板本體組裝在電視機的前殼上后,所述凸沿與前殼邊沿相配合。

如上所述的集成連接器,所述基準板上開設有若干個用于將端子板本體固定在電視機前殼上的下沉孔,所述端子板本體通過穿設在所述下沉孔中的螺釘固定安裝在電視機前殼上,且所述基準板的下端面與前殼的上端面緊密接觸。

如上所述的集成連接器,所述第一接觸端子包括集成于所述第一絕緣本體上的HDMI端子、USB端子及VGA端子。

所述第二接觸端子包括集成于所述第二絕緣本體上的RF端子、COAX端子及電源端子。

液晶電視機,包括電視機的前殼和后殼,還包括上述的集成連接器,所述集成連接器固設于所述前殼或后殼上。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實用新型的集成連接器由于將目前液晶電視機的端子插口集成至一個端子板進行統一管理,減少了各種信號線插接數量,外形美觀,用戶插拔使用方便;同時通過將端子插口集成至集成接口框內,減少了端子插口的開模成本,提高了端子的通用性,生產效率得到極大的提高。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集成連接器的端子板本體的結構示意圖一;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集成連接器的端子板本體的結構示意圖二;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集成連接器的端子電路板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所解決的技術問題、技術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請參閱圖1至圖3,一種集成連接器,包括端子板本體7和固定在端子板本體上的端子電路板12,所述端子板本體7包括基準板72和接口板71,其中:

基準板2用于安裝到電視機的前殼上;接口板71與基準板的外側邊垂直連接;本實施中,接口板為長方形薄板,其上沿長邊并排開設有若干個集成接口框11;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中集成接口框設置有3個,并排開設于端子板本體7的接口板71上。當然本實施例并不僅限于設置3個集成接口框,在具體實施時可根據使用需求開設多個。

所述端子電路板12固定安裝至所述集成接口框11上,且端子電路板上的接線端子與所述集成接口框相對并從集成接口框內伸出。具體地,端子電路板12上的第一接觸端子4和第二接觸端子5從集成接口框11內伸出便于與插頭對接,使用方便。

所述端子電路板包括一第一絕緣本體2、一排第一接觸端子4、一第二絕緣本體3、一排第二接觸端子5、一隔板6及一屏蔽殼體1,其中:

所述第一絕緣本體2包括一體成型連接的第一基座21和第一舌板部22。

所述第二絕緣本體3包括一體成型連接的第二基座31和第二舌板部32,第二絕緣本體與第一絕緣本體上下對應疊置組裝,兩者通過定位柱、定位孔適配進行組裝定位。隔板6位于第一絕緣本體2與第二絕緣本體3間,且隔板上相應開設有讓位孔。屏蔽殼體1用于將上下疊置后的第一絕緣本體和第二絕緣本體包覆。

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接觸端子4包括一同集成于所述第一絕緣本體上的HDMI端子、USB端子及VGA端子;在本實施例中,所述HDMI端子設置有3個,其布置于第一舌板部的第一接觸區域;所述USB端子設置有4個,其布置于第一舌板部的第二接觸區域;所述VGA端子設置有2個,其布置于第一舌板部的第三接觸區域;當然本實用新型并不僅限于上述三種端子類型的設置,集成端子還包括色差視頻輸入信號端Y/Pb/Pr、垂直同步信號端子VSY、水平同步信號端子HSY、以及音頻端子等。所述第二接觸端子包括一同集成于所述第二絕緣本體上的RF端子、COAX端子及電源端子。

進一步地,上述第一接觸區域、第二接觸區域、第三接觸區域自左向右依次設置;所述第一接觸端子包括一體成型連接的第一接觸部、第一連接部及第一焊接部,所述第一接觸部并排設置于所述第一舌板部的上端面,所述第一焊接部經第一連接部彎折后自第一基座后端底部并排水平伸出,第一焊接部為表面貼焊結構。

所述第二接觸端子包括一體成型連接的第二接觸部、第二連接部及第二焊接部,所述第二接觸部并排設置于所述第一舌板部的下端面;所述第二連接部及第二焊接部自第二基座后端面伸出。

進一步地,所述隔板包括基板主體和自基板主體后端一體彎折向下延伸形成的彎折板,基板主體隔設于第一絕緣本體、第二絕緣本體之間,隔板的設置使得第一接觸端子、第二接觸端子完全被隔設與隔板上下兩側,其屏蔽效果有力很好的保證;另一方面,在本實施例中,通過對端子的合理排布,前述一排第一接觸端子均為高頻端子,而另一排第二接觸端子則為低頻端子,這樣兩排端子之間的干涉會更少。

再進一步地,所述屏蔽殼體前端與第一舌板部以及第二舌板部圍合形成供插頭插入的插接腔。

具體地,所述接口板71的外側面設置有凸塊8,所述凸塊上設有固定孔81,所述端子電路板通過穿設在所述固定孔中的螺釘固定在所述端子板本體7上;凸塊上還設有開口向上的凹槽82,在電視機的后殼上設有適配于所述凹槽82的定位柱,所述定位柱容置于所述凹槽內形成定位。結構簡單,使得集成端子板穩固的安裝在電視機上。

此外,所述集成接口框11為長方形接口框,且框內四角平滑過渡。此種結構的端子接口框適配于端子電路板的形狀,便于插接。且框內四角平滑過渡進一步使用戶便于插接。

進一步地,所述接口板71的外側面設有用于卡設在所述端子電路板上的卡扣9,且在所述端子電路板12卡設在端子板本體上后,所述端子板本體的接口板71的外側面與所述端子電路板內側面緊密接觸。具體地,端子電路板上的屏蔽殼體卡裝于接口板的下沿,其上的端子與接口板上的集成接口框相對,結構緊湊。

再進一步地,所述端子板本體的邊緣設有凸沿,在端子板本體組裝在電視機的前殼上后,所述凸沿與前殼邊沿相配合;所述基準板上開設有若干個用于將端子板本體7固定在電視機前殼上的下沉孔10,所述端子板本體通過穿設在所述下沉孔中的螺釘固定安裝在電視機前殼上,且所述基準板的下端面與前殼的上端面緊密接觸。具體地,請參閱圖2,本實施例中,下沉孔設置有兩個,分別分布于基準板的左右兩側,自基準板的上端面貫穿至其下端面,結構簡單。

本實用新型集成連接器內端子的集成:HDMI端子包括有GND腳、TMDS2+(過渡差分信號2)腳、TMDS2-腳、TMDS1+(過渡差分信號1)腳、TMDS1-腳、TMDS0+腳、TMDS0-腳、TMDSCLK+腳、TMDSCLK-腳、CEC腳(消費電子協議)、SCL腳、SDA腳、DDC/CEC Ground腳(數據顯示通道)、+5V Power腳(電源正極)及HPD腳(熱插拔),USB端子(USB3.0)包括有GND腳、USB3.0_R+、USB3.0_R-、USB2.0_D+、USB2.0_D-、USB3.0_T+及USB3.0_T-,所述VGA端子為DB15針腳,分別為RED(紅基色信號)、GREEN(綠基色信號)、BLUE(藍基色信號)、ADDRESS ID(地址碼)、SELF-TEST(自測試信號)、RED GND(紅基色信號地)、GREEN GND(綠基色信號地)、BLUE GND(藍基色信號地)、DGND(控制信號數字地)、HSYNC(水平同步信號)及VSYNC(豎直同步信號),相鄰的分接口(即HDMI與USB3.0之間、VGB與USB3.0之間)均設置有GND腳。

如上所述是結合具體內容提供的一種或多種實施方式,并不認定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只局限于這些說明。凡與本實用新型的方法、結構等近似、雷同,或是對于本實用新型構思前提下做出若干技術推演或替換,都應當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