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電氣設備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接觸器及具有其的換熱設備。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中,接觸器普遍采用動觸頭橋架與支架直接接觸且通過支架限位的結構。然而,由于小型接觸器沒有設置滅弧裝置,其觸頭滅弧依靠過零滅弧,一個周期內有兩個過零相位點,觸頭分斷電流瞬間,存在相位角的隨機分布。因此,分斷時處于不同相位角將直接影響電弧的大小,然而這個因素不可控,在分斷時可能處于電流峰值,進而產生較大電弧能量。同時,由于電網波動等因素可能導致動觸頭橋架產生較高溫度,若該溫度超過支架的最高耐熱溫度,將導致支架熔化變形,則熔化后的支架與動觸頭橋架直接接觸,會導致以下故障:
1、動觸頭橋架與支架發生粘連,導致觸頭不能斷開,導致換熱設備無法正常關機。
2、動觸頭橋架在支架上卡死后,在發熱過大的情況下動觸頭橋架軟化,導致其發生變形。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接觸器及具有其的換熱設備,以解決現有技術中接觸器的支架易與動觸頭橋架發生粘連或者卡死的問題。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根據本發明的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接觸器,包括:支架,支架具有安裝動觸頭橋架的至少一個安裝槽;保護結構,保護結構設置在安裝槽處以隔離動觸頭橋架與支架。
進一步地,保護結構為片狀結構,片狀結構包覆部分或者全部安裝槽的槽壁。
進一步地,支架包括:支架本體;設置在支架本體上的多個凸出結構,每兩個相對設置的凸出結構與支架本體間形成一個安裝槽,保護結構包覆部分或者全部凸出結構。
進一步地,片狀結構通過折彎形成。
進一步地,片狀結構包括順次折彎的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第一段的遠離第二段的一端和第三段的遠離第二段的一端均位于第二段的同一側,凸出結構位于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圍成的保護腔內。
進一步地,第二段與凸出結構貼合設置,第一段和/或第三段與凸出結構貼合設置。
進一步地,第二段與凸出結構貼合設置,第一段和/或第三段與凸出結構間具有間隙。
進一步地,片狀結構還包括第四段和第五段,第四段的一端與第一段的遠離第二段的一端連接,第五段的一端與第三段的遠離第二段的一端連接,且第四段和第五段向相反的方向延伸,第二段平行于第四段和第五段。
進一步地,第四段和/或第五段與支架本體貼合設置或者間隙設置。
進一步地,片狀結構的厚度為0.4mm至0.6mm。
進一步地,保護結構由金屬材質制成。
進一步地,接觸器為交流接觸器。
根據本發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種換熱設備,包括上述的接觸器。
應用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接觸器包括支架及保護結構。其中,支架具有安裝動觸頭橋架的至少一個安裝槽,保護結構設置在安裝槽處以隔離動觸頭橋架與支架。
這樣,本申請中的動觸頭橋架安裝在支架的安裝槽上,在安裝槽處設置保護結構且保護結構能夠將動觸頭橋架與支架進行隔離,防止二者發生直接接觸。保護結構不僅能夠對支架起到保護作用,還能夠確保支架發生熔化變形后仍不會與動觸頭橋架發生接觸,進而不會發生支架與觸頭橋架粘連或者卡死觸頭橋架的現象,提高接觸器的分斷能力,從而延長接觸器的使用壽命,提高用戶使用體驗。
附圖說明
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的說明書附圖用來提供對本發明的進一步理解,本發明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發明,并不構成對本發明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圖1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的接觸器的實施例一的剖視圖;
圖2示出了圖1中的接觸器的凸出結構與片狀結構配合的局部剖視圖;
圖3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的接觸器的實施例二的剖視圖;
圖4示出了圖3中的接觸器的凸出結構與片狀結構配合的局部剖視圖;
圖5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的接觸器的實施例三的剖視圖;以及
圖6示出了圖5中的接觸器的凸出結構與片狀結構配合的局部剖視圖。
其中,上述附圖包括以下附圖標記:
10、支架;11、安裝槽;12、支架本體;13、凸出結構;20、片狀結構;21、第一段;22、第二段;23、第三段;24、第四段;25、第五段。
具體實施方式
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申請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下面將參考附圖并結合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發明。
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請使用的所有技術和科學術語具有與本申請所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通常理解的相同含義。
在本發明中,在未作相反說明的情況下,使用的方位詞如“上、下”通常是針對附圖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針對豎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樣地,為便于理解和描述,“左、右”通常是針對附圖所示的左、右;“內、外”是指相對于各部件本身的輪廓的內、外,但上述方位詞并不用于限制本發明。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接觸器的支架易與動觸頭橋架發生粘連或者卡死的問題,本申請提供了一種接觸器及具有其的換熱設備。
實施例一
如圖1和圖2所示,實施例一的接觸器包括支架10及保護結構。其中,支架10具有安裝動觸頭橋架的至少一個安裝槽11。保護結構設置在安裝槽11處以隔離動觸頭橋架與支架10。
實施例一中的動觸頭橋架安裝在支架10的安裝槽11上,在安裝槽11處設置保護結構且保護結構能夠將動觸頭橋架與支架10進行隔離,防止二者發生直接接觸。保護結構不僅能夠對支架10起到保護作用,還能夠確保支架10發生熔化變形后仍不會與動觸頭橋架發生接觸,進而不會發生支架10與觸頭橋架粘連或者卡死觸頭橋架的現象,提高接觸器的分斷能力,從而延長接觸器的使用壽命,提高用戶使用體驗。
如圖1和圖2所示,在實施例一的接觸器中,保護結構為片狀結構20,片狀結構20包覆部分安裝槽11的槽壁。片狀結構20的結構簡單,容易加工。
可選地,片狀結構20的厚度為0.4mm至0.6mm。具體地,片狀結構20的厚度為0.5mm。片狀結構20的上述結構參數不僅能夠確保動觸頭橋架與支架10被隔離,同時不會影響動觸頭橋架與支架10的正常運行。
需要說明的是,片狀結構20也可以包覆全部安裝槽11的槽壁。上述設置使得支架10與動觸頭橋架完全不會發生接觸,從而提高保護結構的可靠性。
如圖1和圖2所示,在實施例一的接觸器中,支架10包括支架本體12及凸出結構13。其中,凸出結構13為多個,且設置在支架本體12上,每兩個相對設置的凸出結構13與支架本體12間形成一個安裝槽11,保護結構包覆部分或者全部凸出結構13。上述結構的結構簡單,容易加工。
如圖2所示,在實施例一的接觸器中,片狀結構20通過折彎形成。折彎工藝形成的片狀結構20節省加工材料,降低接觸器的加工成本。
如圖2所示,在實施例一的接觸器中,片狀結構20包括順次折彎的第一段21、第二段22和第三段23,第一段21的遠離第二段22的一端和第三段23的遠離第二段22的一端均位于第二段22的同一側,凸出結構13位于第一段21、第二段22和第三段23圍成的保護腔內。上述結構的結構簡單,使得片狀結構20對凸出結構13的保護、隔離作用更佳。
具體地第二段22與凸出結構13貼合設置,第一段21和第三段23均與凸出結構13貼合設置。這樣,片狀結構20與凸出結構13(支架10)緊貼設置,中間無間隙。一方面,上述設置能夠減少空間,不會影響動觸頭橋架與支架10的正常配合;另一方面,在支架10發生熔化后,由于片狀結構20不會變形,當溫度降低時有利于對凸出結構13進行二次塑形,進而保證凸出結構13的結構形狀不變。
可選地,片狀結構20做成導軌形式,使其準確的沿規定方向運動,從而使得片狀結構20與凸出結構13的裝配更加容易。
需要說明的是,第一段21及第三段23與凸出結構13的設置不限于此。可選地,第一段21與凸出結構13貼合設置,且第三段23與凸出結構13之間具有間隙,該間隙能夠容納熔化后的凸出結構13,進而保證動觸頭橋架不會被支架10卡住,確保接觸器能夠正常運行。可選地,第三段23與凸出結構13貼合設置,且第一段21與凸出結構13之間具有間隙。
如圖2所示,在實施例一的接觸器中,第一段21和第三段23的端面與支架本體12的端面平齊設置。上述設置不僅能夠確保凸出結構13被片狀結構20完全包覆,且使得接觸器的結構更加緊湊,外觀更加美觀。
可選地,支架10由塑料材質制成。由塑料材質制成的支架10成本較低,從而降低接觸器的加工成本。
在實施例一的接觸器中,保護結構由金屬材質制成。金屬材質具有導熱、散熱能力快,且耐高溫能力強的特點。這樣,由金屬材質制成的保護結構具有以下兩個作用:
1.可以提高支架10的散熱能力,迅速耗散電弧以及大電流產生的高溫能量;
2.對支架10進行二次防護,在支架10熔化后,能阻止其自由流動,同時迅速冷卻,重新塑形,進而保證動觸頭橋架在超行程范圍內的運動不受影響。由于動觸頭橋架卡死是導致接觸器失效的主要因素,因此,從這個方面進行防護能有效避免動觸頭橋架卡死導致的觸頭粘連、觸頭損耗過快、不導通和動觸頭橋架彎曲變形的現象。延長接觸器的使用壽命。
具體地,金屬材質制成的保護結構導熱快,且散熱面積大大增加,有利于對凸出結構13進行快速降溫,保護從而保護動觸頭橋架。同時,支架10在高溫下熔化變形后,金屬材質制成的保護結構能夠將支架10牢牢包覆,進而將支架10與動觸頭橋架分離,防止其卡死動觸頭橋架而影響動觸頭橋架的超行程運動。
可選地,保護結構也可以由陶瓷材質制成。這樣,由陶瓷材質制成的保護結構能夠將支架10與動觸頭橋架隔離,防止支架10卡死動觸頭橋架而影響動觸頭橋架的超行程運動。
在實施例一的接觸器中,接觸器為交流接觸器。在交流接觸器進行分斷電流時,即使產生較大的電弧能量,設置在安裝槽11處的保護結構能夠將支架10與動觸頭橋架進行隔離,能夠防止發生支架10粘連動觸頭橋架或者卡死動觸頭橋架的現象發生,從而提高交流接觸器的分斷能力,提升交流接觸器的使用可靠性。
本申請還提供了一種換熱設備(未示出),包括上述的接觸器。通過接觸器來控制換熱設備的電路通斷,進而實現用戶對換熱設備的自動控制。
實施例二
實施例二中的接觸器與實施例一的區別在于:片狀結構20與凸出結構13的接觸方式不同。
如圖3和圖4所示,在實施例二的接觸器中,凸出結構13位于第一段21、第二段22和第三段23圍成的保護腔內,第二段22與凸出結構13貼合設置,第一段21和第三段23與凸出結構13間均具有間隙。上述結構結構簡單,使得片狀結構20與凸出結構13的裝配更加容易。
具體地,凸出結構13較長時,片狀結構20與凸出結構13(支架10)之間存在一定間隙。這樣,該間隙能夠容納熔化后的凸出結構13,進而保證動觸頭橋架不會被支架10卡住,確保接觸器能夠正常運行。
實施例三
實施例三中的接觸器與實施例一的區別在于:片狀結構20的結構不同。
如圖5和圖6所示,在實施例三的接觸器中,片狀結構20還包括第四段24和第五段25,第四段24的一端與第一段21的遠離第二段22的一端連接,第五段25的一端與第三段23的遠離第二段22的一端連接,且第四段24和第五段25向相反的方向延伸,第二段22平行于第四段24和第五段25。上述結構的結構簡單,使得片狀結構20對凸出結構13的保護、隔離作用更佳。
具體地,第一段21、第二段22和第三段23與凸出結構13貼合設置,且第四段24和第五段25與支架本體12貼合設置,從而使得凸出結構13與片狀結構20之間沒有間隙,二者實現貼合設置。一方面,上述設置能夠減少空間,不會影響動觸頭橋架與支架10的正常配合;另一方面,在支架10發生熔化后,由于片狀結構20不會變形,當溫度降低時有利于對凸出結構13進行二次塑形,進而保證凸出結構13的結構形狀不變。
如圖6所示,在實施例三的接觸器中,第四段24和第五段25的端面與支架本體12的端面平齊設置。上述設置不僅能夠確保凸出結構13被片狀結構20完全包覆,且使得接觸器的結構更加緊湊,外觀更加美觀。
從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發明上述的實施例實現了如下技術效果:
本申請中的動觸頭橋架安裝在支架的安裝槽上,在安裝槽處設置保護結構且保護結構能夠將動觸頭橋架與支架進行隔離,防止二者發生直接接觸。保護結構不僅能夠對支架起到保護作用,還能夠確保支架發生熔化變形后仍不會與動觸頭橋架發生接觸,進而不會發生支架與觸頭橋架粘連或者卡死觸頭橋架的現象,提高接觸器的分斷能力,從而延長接觸器的使用壽命,提高用戶使用體驗。
顯然,上述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的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應當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需要注意的是,這里所使用的術語僅是為了描述具體實施方式,而非意圖限制根據本申請的示例性實施方式。如在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確指出,否則單數形式也意圖包括復數形式,此外,還應當理解的是,當在本說明書中使用術語“包含”和/或“包括”時,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驟、工作、器件、組件和/或它們的組合。
需要說明的是,本申請的說明書和權利要求書及上述附圖中的術語“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區別類似的對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順序或先后次序。應該理解這樣使用的數據在適當情況下可以互換,以便這里描述的本申請的實施方式能夠以除了在這里圖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順序實施。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發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發明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