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分體壓延分體復合補鋰裝置的制造方法

文檔序號:10490933閱讀:598來源:國知局
分體壓延分體復合補鋰裝置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分體壓延分體復合補鋰裝置,用于對極片進行補鋰,至少包括:用于將第一上表面鋰帶壓延成第一上表面鋰膜的第一上表面壓延裝置;用于將第二上表面鋰帶壓延成第二上表面鋰膜的第二上表面壓延裝置;用于將第一上表面鋰膜附著到極片的第一部分的上表面上的第一覆膜裝置,在極片的行進方向上,第一覆膜裝置設置在第一上表面壓延裝置的下游;以及用于將第二上表面鋰膜附著到極片的第二部分的上表面上的第二覆膜裝置,在極片的行進方向上,第二覆膜裝置設置在第一覆膜裝置的下游。本發明可以將幅寬較窄的至少兩部分鋰膜分別進行壓延,并在壓延后再分別附到極片的對應部分上,從而共同形成幅寬較寬的鋰膜,可以保證鋰膜厚薄的一致性。
【專利說明】
分體壓延分體復合補鋰裝置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涉及壓延機領域,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分體壓延分體復合補鋰裝置。
【背景技術】
[0002]在電池生產過程中,鋰離子電池極片的補鋰工藝是提高鋰離子電池容量的關鍵技術。補鋰工藝的關鍵在于壓延與覆膜,壓延工藝就是把具有一定厚度的鋰帶壓延成鋰膜,并附著在牽引膜上的一種工藝。目前電池極片的補鋰工藝都是雙面補鋰,所以壓延鋰膜分為A、B兩面。如果A、B兩面的幅寬較小,則壓延都只有一次。如果A、B兩面的幅寬較大,如果采用一次壓延,過長的壓輥在受強力壓延時會有變形的現象,例如,直徑在200_以內、輥面長度超過300mm的壓輥,在受到5T的壓延力時,輥面的彎曲在0.005-0.008mm之間,而鋰膜的厚度一般要求在0.003-0.005mm之間,難以保證壓延后鋰膜的厚薄的一致性。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針對現有技術中極片的幅寬較大時難以保證壓延后鋰膜的厚薄的一致性的缺陷,提供一種分體壓延分體復合補鋰裝置,可以在極片的幅寬較大時保證壓延后鋰膜的厚薄的一致性。
[0004]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構造一種分體壓延分體復合補鋰裝置,用于對極片進行補鋰,所述分體壓延分體復合補鋰裝置至少包括:
[0005]用于將第一上表面鋰帶壓延成第一上表面鋰膜的第一上表面壓延裝置;
[0006]用于將第二上表面鋰帶壓延成第二上表面鋰膜的第二上表面壓延裝置;
[0007]用于將所述第一上表面鋰膜附著到所述極片的第一部分的上表面上的第一覆膜裝置,在所述極片的行進方向上,所述第一覆膜裝置設置在所述第一上表面壓延裝置的下游;以及
[0008]用于將所述第二上表面鋰膜附著到所述極片的第二部分的上表面上的第二覆膜裝置,在所述極片的行進方向上,所述第二覆膜裝置設置在所述第一覆膜裝置的下游。
[0009]根據本發明所述的分體壓延分體復合補鋰裝置,所述分體壓延分體復合補鋰裝置還包括:
[0010]用于將第一下表面鋰帶壓延成第一下表面鋰膜的第一下表面壓延裝置,所述第一下表面壓延裝置與所述第一上表面壓延裝置上下間隔設置;以及
[0011]用于將第二下表面鋰帶壓延成第二下表面鋰膜的第二下表面壓延裝置,所述第二下表面壓延裝置與所述第二上表面壓延裝置上下間隔設置;
[0012]所述第一覆膜裝置同時將所述第一上表面鋰膜和第一下表面鋰膜分別附著到所述所述極片的第一部分的上表面和下表面;
[0013]所述第二覆膜裝置同時將所述第二上表面鋰膜和第二下表面鋰膜分別附著到所述所述極片的第二部分的上表面和下表面。
[0014]根據本發明所述的分體壓延分體復合補鋰裝置,所述第一上表面壓延裝置包括:
[0015]平行設置的一對第一上表面壓延輥;
[0016]用于向這一對第一上表面壓延輥之間供給第一上表面鋰帶的第一上表面鋰帶放卷器;
[0017]用于為第一上表面鋰帶供給左側隔離膜的第一上表面左隔離膜放卷器;
[0018]用于為第一上表面鋰帶供給右側隔離膜的第一上表面右隔離膜放卷器;以及
[0019]用于對所形成的所述第一上表面鋰膜上的所述左側隔離膜進行收卷的第一上表面左隔離膜收卷器。
[0020]根據本發明所述的分體壓延分體復合補鋰裝置,所述第一下表面壓延裝置包括:[0021 ]平行設置的一對第一下表面壓延輥;
[0022]用于向這一對第一下表面壓延輥之間供給第一下表面鋰帶的第一下表面鋰帶放卷器;
[0023]用于為第一下表面鋰帶供給左側隔離膜的第一下表面左隔離膜放卷器;
[0024]用于為第一下表面鋰帶供給右側隔離膜的第一下表面右隔離膜放卷器;以及
[0025]用于對所形成的所述第一下表面鋰膜上的所述右側隔離膜進行收卷的第一下表面右隔離膜收卷器。
[0026]根據本發明所述的分體壓延分體復合補鋰裝置,在所述第一上表面壓延裝置和第一覆膜裝置之間,設置有第一上表面切邊器和第一上表面糾偏器;在所述第一下表面壓延裝置和第一覆膜裝置之間,設置有第一下表面切邊器和第一下表面糾偏器。
[0027]根據本發明所述的分體壓延分體復合補鋰裝置,所述第二上表面壓延裝置包括:
[0028]平行設置的一對第二上表面壓延輥;
[0029]用于向這一對第二上表面壓延輥之間供給第二上表面鋰帶的第二上表面鋰帶放卷器;
[0030]用于為第二上表面鋰帶供給左側隔離膜的第二上表面左隔離膜放卷器;
[0031]用于為第二上表面鋰帶供給右側隔離膜的第二上表面右隔離膜放卷器;以及
[0032]用于對所形成的所述第二上表面鋰膜上的所述左側隔離膜進行收卷的第二上表面左隔離膜收卷器。
[0033]根據本發明所述的分體壓延分體復合補鋰裝置,所述第二下表面壓延裝置包括:
[0034]平行設置的一對第二下表面壓延輥;
[0035]用于向這一對第二下表面壓延輥之間供給第二下表面鋰帶的第二下表面鋰帶放卷器;
[0036]用于為第二下表面鋰帶供給左側隔離膜的第二下表面左隔離膜放卷器;
[0037]用于為第二下表面鋰帶供給右側隔離膜的第二下表面右隔離膜放卷器;以及
[0038]用于對所形成的所述第二下表面鋰膜上的所述右側隔離膜進行收卷的第二下表面右隔離膜收卷器。
[0039]根據本發明所述的分體壓延分體復合補鋰裝置,在所述第二上表面壓延裝置和第二覆膜裝置之間,設置有第二上表面切邊器和第二上表面糾偏器;在所述第二下表面壓延裝置和第二覆膜裝置之間,設置有第二下表面切邊器和第二下表面糾偏器。
[0040]根據本發明所述的分體壓延分體復合補鋰裝置,所述第一覆膜裝置還包括用于對第一上表面鋰膜上表面的右側隔離膜進行收卷的第一上表面右隔離膜收卷器、以及用于對第一下表面鋰膜下表面的左側隔離膜進行收卷的第一下表面左隔離膜收卷器。
[0041]根據本發明所述的分體壓延分體復合補鋰裝置,所述第二覆膜裝置還包括用于對第二上表面鋰膜上表面的右側隔離膜進行收卷的第二上表面右隔離膜收卷器、以及用于對第二下表面鋰膜下表面的左側隔離膜進行收卷的第二下表面左隔離膜收卷器。
[0042]實施本發明的分體壓延分體復合補鋰裝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可以將幅寬較窄的至少兩部分鋰膜分別進行壓延,并在壓延后再分別附到極片的對應部分上,從而共同形成幅寬較寬的鋰膜,可以保證鋰膜厚薄的一致性。
【附圖說明】
[0043]下面將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附圖中:
[0044]圖1是極片覆膜過程的示意圖;
[0045]圖2是本發明中分體壓延分體復合補鋰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46]為了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發明,并不用于限定本發明。
[0047]圖1是極片11覆膜過程的示意圖。圖2是本發明中分體壓延分體復合補鋰裝置10的結構示意圖。如圖1所示,在本發明中,在極片11的幅寬較大的情況下,極片11的每一個表面對應至少兩根幅寬較窄的鋰帶,將鋰帶分別壓延成鋰膜后,將兩個表面上位置相互對應的一組鋰膜附著到極片11上,之后再將兩個表面上位置相互對應的另一組鋰膜附著到極片11上,從而對幅寬較大的極片11進行補鋰。
[0048]如圖2所示,本發明的分體壓延分體復合補鋰裝置10包括:用于將第一上表面鋰帶101壓延成第一上表面鋰膜102的第一上表面壓延裝置100、用于將第二上表面鋰帶201壓延成第二上表面鋰膜202的第二上表面壓延裝置200、用于將第一下表面鋰帶301壓延成第一下表面鋰膜302的第一下表面壓延裝置300、用于將第二下表面鋰帶401壓延成第二下表面鋰膜402的第二下表面壓延裝置400、用于將第一上表面鋰膜102和第一下表面鋰膜302附著到極片11上的第一覆膜裝置500、以及用于將第二上表面鋰膜202和第一上表面鋰膜402附著到極片11上的第二覆膜裝置600。
[0049]第一上表面壓延裝置100和第一下表面壓延裝置300上下間隔設置。第二上表面壓延裝置200和第二下表面壓延裝置400上下間隔設置。并且第二上表面壓延裝置200與第一上表面壓延裝置100在極片11的行進方向上并列錯開設置。
[0050]其中,第一上表面壓延裝置100包括平行設置的一對第一上表面壓延輥103、104、用于向這一對第一上表面壓延輥103、104之間供給第一上表面鋰帶101的第一上表面鋰帶放卷器105、用于為第一上表面鋰帶101供給左側隔離膜106的第一上表面左隔離膜放卷器107、用于為第一上表面鋰帶101供給右側隔離膜108的第一上表面右隔離膜放卷器109、以及用于對所形成的第一上表面鋰膜102上的左側隔離膜106進行收卷的第一上表面左隔離膜收卷器110。其中,左側隔離膜106和右側隔離膜108分別隔離在第一上表面鋰帶101的兩偵U,使第一上表面鋰帶101與第一上表面壓延輥103、104隔離,避免粘到第一上表面壓延輥103、104上。第一上表面鋰帶101被壓延成第一上表面鋰膜102后,第一上表面左隔離膜收卷器110將左側隔離膜106剝離,而右側隔離膜108位于第一上表面鋰膜102的上表面,且隨第一上表面鋰膜102繼續行進至第一覆膜裝置500。
[0051 ] 在第一上表面壓延裝置100和第一覆膜裝置500之間,還設置有第一上表面切邊器111和第一上表面糾偏器112。壓延后形成的第一上表面鋰膜102的邊緣會有S形走線,第一上表面切邊器111用于對第一上表面鋰膜102進行切邊,以保證同一表面上相鄰的兩組鋰膜之間的間距,例如理想的間距在0.3mm以內。第一上表面糾偏器112用于保證第一上表面鋰膜102的對齊度。
[0052]第一下表面壓延裝置300包括平行設置的一對第一下表面壓延輥303、304、用于向這一對第一下表面壓延輥303、304之間供給第一下表面鋰帶301的第一下表面鋰帶放卷器305、用于供給左側隔離膜306的第一下表面左隔離膜放卷器307、用于供給右側隔離膜308的第一下表面右隔離膜放卷器309、以及用于對右側隔離膜308進行收卷的第一下表面右隔離膜收卷器310。其中,左側隔離膜306和右側隔離膜308分別隔離在第一下表面鋰帶301的兩側,使第一下表面鋰帶301與第一下表面壓延輥303、304隔離,避免粘到第一下表面壓延輥303、304上。第一下表面鋰帶301被壓延成第一下表面鋰膜302后,第一下表面右隔離膜收卷器310將右側隔離膜308剝離,而左側隔離膜306位于第一下表面鋰膜302的下表面,且隨第一下表面鋰膜302繼續行進至第一覆膜裝置500。
[0053]在第一下表面壓延裝置300和第一覆膜裝置500之間,還設置有第一下表面切邊器311和第一下表面糾偏器312。壓延后形成的第一下表面鋰膜302的邊緣會有S形走線,第一下表面切邊器311用于對第一下表面鋰膜302進行切邊,以保證同一表面上相鄰的兩組鋰膜之間的間距,例如理想的間距在0.3mm以內。第一下表面糾偏器312用于保證第一下表面鋰膜302的對齊度。
[0054]之后,第一上表面鋰膜102和第一下表面鋰膜302繼續行進至第一覆膜裝置500處。第一覆膜裝置500包括極片放卷器505、以及上下平行設置的一對第一覆膜輥501、502,極片11被供給到第一覆膜輥501、502之間,第一上表面鋰膜102從極片11的上表面上方被供給到第一覆膜輥501、502之間,第一下表面鋰膜302從極片11的下表面下方被供給到第一覆膜輥501、502之間。經第一覆膜裝置500后,第一上表面鋰膜102和第一下表面鋰膜302分別附著在極片1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且第一上表面鋰膜102和第一下表面鋰膜302的位置上下相對,覆蓋極片11的第一部分的上下表面。
[0055]第一覆膜裝置500還包括用于對第一上表面鋰膜102上表面的右側隔離膜108進行收卷的第一上表面右隔離膜收卷器503、以及用于對第一下表面鋰膜302下表面的左側隔離膜306進行收卷的第一下表面左隔離膜收卷器504。其中第一上表面右隔離膜收卷器503設置在極片11的上方,而第一下表面左隔離膜收卷器504設置在極片11的下方。
[0056]類似地,第二上表面壓延裝置200包括平行設置的一對第二上表面壓延輥203、204、用于向這一對第二上表面壓延輥203、204之間供給第二上表面鋰帶201的第二上表面鋰帶放卷器205、用于供給左側隔離膜206的第二上表面左隔離膜放卷器207、用于供給右側隔離膜208的第二上表面右隔離膜放卷器209、以及用于對左側隔離膜206進行收卷的第二上表面左隔離膜收卷器210。其中,左側隔離膜206和右側隔離膜208分別隔離在第二上表面鋰帶201的兩側,使第二上表面鋰帶201與第二上表面壓延輥203、204隔離,避免粘到第二上表面壓延輥203、204上。第二上表面鋰帶201被壓延成第二上表面鋰膜202后,第二上表面左隔離膜收卷器210將左側隔離膜206剝離,而右側隔離膜208位于第二上表面鋰膜202的上表面,且隨第二上表面鋰膜202繼續行進至第二覆膜裝置600。
[0057]在第二上表面壓延裝置200和第二覆膜裝置600之間,還設置有第二上表面切邊器211和第二上表面糾偏器212。壓延后形成的第二上表面鋰膜202的邊緣會有S形走線,第二上表面切邊器211用于對第二上表面鋰膜202進行切邊,以保證同一表面上相鄰的兩組鋰膜之間的間距,例如理想的間距在0.3mm以內。第二上表面糾偏器212用于保證第二上表面鋰膜202的對齊度。
[0058]第二下表面壓延裝置400包括平行設置的一對第二下表面壓延輥403、404、用于向這一對第二下表面壓延輥403、404之間供給第二下表面鋰帶401的第二下表面鋰帶放卷器405、用于供給左側隔離膜406的第二下表面左隔離膜放卷器407、用于供給右側隔離膜408的第二下表面右隔離膜放卷器409、以及用于對右側隔離膜408進行收卷的第二下表面右隔離膜收卷器410。其中,左側隔離膜406和右側隔離膜408分別隔離在第二下表面鋰帶401的兩側,使第二下表面鋰帶401與第二下表面壓延輥403、404隔離,避免粘到第二下表面壓延輥403、404上。第二下表面鋰帶401被壓延成第二下表面鋰膜402后,第二下表面右隔離膜收卷器410將右側隔離膜406剝離,而左側隔離膜408位于第二下表面鋰膜402的下表面,且隨第二下表面鋰膜402繼續行進至第二覆膜裝置600。
[0059]在第二下表面壓延裝置400和第二覆膜裝置600之間,還設置有第二下表面切邊器411和第二下表面糾偏器412。壓延后形成的第二下表面鋰膜402的邊緣會有S形走線,第二下表面切邊器411用于對第二下表面鋰膜402進行切邊,以保證同一表面上相鄰的兩組鋰膜之間的間距,例如理想的間距在0.3mm以內。第二下表面糾偏器412用于保證第二下表面鋰膜402的對齊度。
[0060]之后,第二上表面鋰膜202和第二下表面鋰膜402繼續行進至第二覆膜裝置600處。第二覆膜裝置600包括上下平行設置的一對第二覆膜輥601、602,極片11被供給到第二覆膜輥601、602之間,第二上表面鋰膜202從極片11的上表面上方被供給到第二覆膜輥601、602之間,第二下表面鋰膜402從極片11的下表面下方被供給到第二覆膜輥601、602之間。經第二覆膜裝置600后,第二上表面鋰膜202和第二下表面鋰膜402分別附著在極片1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且第二上表面鋰膜202和第二下表面鋰膜402的位置上下相對,覆蓋極片11的第二部分的上下表面。
[0061]第二覆膜裝置600還包括用于對第二上表面鋰膜202上表面的右側隔離膜208進行收卷的第二上表面右隔離膜收卷器603、以及用于對第二下表面鋰膜402下表面的左側隔離膜408進行收卷的第二下表面左隔離膜收卷器604。其中第二上表面右隔離膜收卷器603設置在極片11的上方,而第二下表面左隔離膜收卷器604設置在極片11的下方。
[0062]極片11行進至第一覆膜裝置500處之后,第一上表面鋰膜102和第一下表面鋰膜302覆蓋極片11的第一部分的上下表面;極片11繼續行進至第二覆膜裝置600處之后,第二上表面鋰膜202和第二下表面鋰膜402覆蓋極片11的第二部分的上下表面,第一部分上表面的第一上表面鋰膜102和第二部分上表面的第二上表面鋰膜202相互對接,其理想的間距在
0.3mm以內,這種對接可以在極片11的上表面上形成幅寬較大的鋰膜。極片11的下表面與上表面類似,在此不再贅述。
[0063]分體壓延分體復合補鋰裝置10還包括位于第二覆膜裝置600下游的檢測器700,該檢測器700包括用于對極片11進行檢測的CCD在線檢測設備701、以及對瑕疵品進行貼標的壞品貼標器702。
[0064]分體壓延分體復合補鋰裝置10還包括位于檢測器700下游的極片收卷器703,用于將補裡完成后的極片11收卷。
[0065]本發明的分體壓延分體復合補鋰裝置10將幅寬較窄的至少兩部分鋰膜分別進行壓延,并在壓延后再分別附到極片11的對應部分上,從而共同形成幅寬較寬的鋰膜,可以保證鋰膜厚薄的一致性。
[0066]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發明,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主權項】
1.一種分體壓延分體復合補鋰裝置,用于對極片進行補鋰,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體壓延分體復合補鋰裝置至少包括: 用于將第一上表面鋰帶壓延成第一上表面鋰膜的第一上表面壓延裝置; 用于將第二上表面鋰帶壓延成第二上表面鋰膜的第二上表面壓延裝置; 用于將所述第一上表面鋰膜附著到所述極片的第一部分的上表面上的第一覆膜裝置,在所述極片的行進方向上,所述第一覆膜裝置設置在所述第一上表面壓延裝置的下游;以及 用于將所述第二上表面鋰膜附著到所述極片的第二部分的上表面上的第二覆膜裝置,在所述極片的行進方向上,所述第二覆膜裝置設置在所述第一覆膜裝置的下游。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分體壓延分體復合補鋰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體壓延分體復合補鋰裝置還包括: 用于將第一下表面鋰帶壓延成第一下表面鋰膜的第一下表面壓延裝置,所述第一下表面壓延裝置與所述第一上表面壓延裝置上下間隔設置;以及 用于將第二下表面鋰帶壓延成第二下表面鋰膜的第二下表面壓延裝置,所述第二下表面壓延裝置與所述第二上表面壓延裝置上下間隔設置; 所述第一覆膜裝置同時將所述第一上表面鋰膜和第一下表面鋰膜分別附著到所述所述極片的第一部分的上表面和下表面; 所述第二覆膜裝置同時將所述第二上表面鋰膜和第二下表面鋰膜分別附著到所述所述極片的第二部分的上表面和下表面。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分體壓延分體復合補鋰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表面壓延裝置包括: 平行設置的一對第一上表面壓延輥; 用于向這一對第一上表面壓延輥之間供給第一上表面鋰帶的第一上表面鋰帶放卷器; 用于為第一上表面鋰帶供給左側隔離膜的第一上表面左隔離膜放卷器; 用于為第一上表面鋰帶供給右側隔離膜的第一上表面右隔離膜放卷器;以及用于對所形成的所述第一上表面鋰膜上的所述左側隔離膜進行收卷的第一上表面左隔離膜收卷器。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分體壓延分體復合補鋰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下表面壓延裝置包括: 平行設置的一對第一下表面壓延輥; 用于向這一對第一下表面壓延輥之間供給第一下表面鋰帶的第一下表面鋰帶放卷器; 用于為第一下表面鋰帶供給左側隔離膜的第一下表面左隔離膜放卷器; 用于為第一下表面鋰帶供給右側隔離膜的第一下表面右隔離膜放卷器;以及用于對所形成的所述第一下表面鋰膜上的所述右側隔離膜進行收卷的第一下表面右隔離膜收卷器。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分體壓延分體復合補鋰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上表面壓延裝置和第一覆膜裝置之間,設置有第一上表面切邊器和第一上表面糾偏器;在所述第一下表面壓延裝置和第一覆膜裝置之間,設置有第一下表面切邊器和第一下表面糾偏器。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分體壓延分體復合補鋰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上表面壓延裝置包括: 平行設置的一對第二上表面壓延輥; 用于向這一對第二上表面壓延輥之間供給第二上表面鋰帶的第二上表面鋰帶放卷器; 用于為第二上表面鋰帶供給左側隔離膜的第二上表面左隔離膜放卷器; 用于為第二上表面鋰帶供給右側隔離膜的第二上表面右隔離膜放卷器;以及用于對所形成的所述第二上表面鋰膜上的所述左側隔離膜進行收卷的第二上表面左隔離膜收卷器。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分體壓延分體復合補鋰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下表面壓延裝置包括: 平行設置的一對第二下表面壓延輥; 用于向這一對第二下表面壓延輥之間供給第二下表面鋰帶的第二下表面鋰帶放卷器; 用于為第二下表面鋰帶供給左側隔離膜的第二下表面左隔離膜放卷器; 用于為第二下表面鋰帶供給右側隔離膜的第二下表面右隔離膜放卷器;以及用于對所形成的所述第二下表面鋰膜上的所述右側隔離膜進行收卷的第二下表面右隔離膜收卷器。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分體壓延分體復合補鋰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上表面壓延裝置和第二覆膜裝置之間,設置有第二上表面切邊器和第二上表面糾偏器;在所述第二下表面壓延裝置和第二覆膜裝置之間,設置有第二下表面切邊器和第二下表面糾偏器。9.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分體壓延分體復合補鋰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覆膜裝置還包括用于對第一上表面鋰膜上表面的右側隔離膜進行收卷的第一上表面右隔離膜收卷器、以及用于對第一下表面鋰膜下表面的左側隔離膜進行收卷的第一下表面左隔離膜收卷器。10.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分體壓延分體復合補鋰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覆膜裝置還包括用于對第二上表面鋰膜上表面的右側隔離膜進行收卷的第二上表面右隔離膜收卷器、以及用于對第二下表面鋰膜下表面的左側隔離膜進行收卷的第二下表面左隔離膜收卷器。
【文檔編號】H01M10/058GK105845897SQ201610326198
【公開日】2016年8月10日
【申請日】2016年5月16日
【發明人】張祥領
【申請人】廣東基泰智能設備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