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適用于發光鍵盤的背光結構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0658081閱讀:435來源:國知局
一種適用于發光鍵盤的背光結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背光結構,包含有導光板、發光單元、反射片、流體固化層以及粘合層。該導光板具有入光面、出光面、相對該出光面的底面及側面,該發光單元鄰近于該入光面,該發光單元所發射的光線經由該入光面進入該導光板且由該出光面射出。該反射片設置于該底面下方,用以反射由該底面射出的該光線。該流體固化層設置于該側面,用以遮擋該光線經由該側面射出。該粘合層粘合于該導光板與該反射片間,以限制該流體固化層于設置到該反射片邊緣過程中所能進入該反射片與該導光板間范圍。
【專利說明】一種適用于發光鍵盤的背光結構
[0001 ] 本申請是申請日為2014年7月31日、申請號為201410374191.8、發明名稱為《一種適用于發光鍵盤的背光結構及其制造方法》的發明專利申請的分案申請。
技術領域
[0002]本發明關于一種背光結構,尤指一種可防止邊緣漏光的背光結構。
【背景技術】
[0003]就目前個人電腦的使用習慣而言,鍵盤為不可或缺的輸入設備之一,用以輸入文字、符號或數字。近來,隨著消費者視覺訴求的提升,一種可發光的背光鍵盤遂成為業界新的發展方向。一般而言,背光鍵盤采用側光式背光模組作為其光源,亦即將用來發光的發光二極體設置于其導光板的入光面的一側,藉此發光二極體所發出的光線便可由入光面進入導光板并由導光板的出光面射出,以使光線透射底板而使鍵盤產生發光的效果。然而,進入導光板的光線亦可由導光板的另一邊緣射出,使得導光板的另一邊緣形成亮點而影響背光鍵盤的外觀。

【發明內容】

[0004]因此,本發明提供一種可防止邊緣漏光的背光結構,以解決上述問題。
[0005]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揭露一種適用于發光鍵盤的背光結構,包含有導光板、發光單元、反射片、第一粘合層以及第一流體固化層。該導光板具有入光面、出光面、相對該出光面的底面及側面,該發光單元鄰近于該入光面,該發光單元所發射的光線經由該入光面進入該導光板且由該出光面射出。該反射片設置于該底面下方,該反射片用以反射由該底面射出的該光線,該反射片尺寸大于該導光板尺寸,該反射片具有反射片邊緣,該反射片邊緣自該側面延伸突出一距離。該第一粘合層粘合于該底面與該反射片間,第一粘合層具有外側,且該第一粘合層的外側靠近且不超過導光板的側面。該第一流體固化層設置于該反射片邊緣且鄰近該側面處,該第一流體固化層用以遮擋該光線經由該側面射出,該第一流體固化層于未固化狀態時可流動。于該第一流體固化層設置到該反射片邊緣過程中且處于該未固化狀態時,該第一粘合層限制該第一流體固化層所能流入該反射片與該導光板間的范圍,該第一粘合層外側、該導光板底面與該反射片共同定義出第一滲入空間,該第一流體固化層部分進入該第一滲入空間。
[0006]根據本發明所述的背光結構,第一粘合層具有內側,該外側和該內側間隔一寬度,且該寬度介于0.5毫米與2毫米之間。
[0007]根據本發明所述的背光結構,出光面具有周緣表面與中央出光區,其中于該第一流體固化層設置到該反射片邊緣過程中,利用治具限制該第一流體固化層僅覆蓋于該周緣表面,而不會涂布于該中央出光區。
[0008]根據本發明所述的背光結構,導光板具有穿孔,該穿孔具有穿孔側面,且該背光結構另包含有第二流體固化層,包覆該穿孔側面。
[0009]根據本發明所述的背光結構還包含有遮片,設置于該出光面上,該遮片具有至少一透光區及不透光區,以限制該導光板的出光區域,該不透光區覆蓋住該第一流體固化層與該導光板的交界處。
[0010]根據本發明所述的背光結構,導光板具有導光板外周緣,第一粘合層沿該導光板外周緣連續設置而定義出內側區域,當第一流體固化層涂布于該導光板側面時,該第一粘合層阻擋該第一流體固化層,使該第一流體固化層無法進入該內側區域。
[0011]根據本發明所述的背光結構,導光板具有穿孔,該穿孔具有穿孔側面,該導光板沿著該穿孔的邊緣形成導光板內周緣,且該背光結構還包含有第二粘合層以及第二流體固化層;第二粘合層沿該導光板內周緣連續設置而定義出外側區域;第二流體固化層包覆于該穿孔側面,當該第二流體固化層涂布于該穿孔側面時,該第二粘合層阻擋該第二流體固化層,使該第二流體固化層無法進入該外側區域。
[0012]根據本發明所述的背光結構,第一流體固化層設置到反射片邊緣的制程是選自噴墨、浸沾、狹縫、淋幕與印刷等制程所構成集合其中之一。
[0013]根據本發明其中之一實施方式,本發明另揭露一種適用于發光鍵盤的背光結構,其包含有導光板、發光單元、遮片、第一粘合層以及第一流體固化層。該導光板具有入光面、出光面、相對該出光面的底面及側面,該發光單元鄰近于該入光面,該發光單元所發射的光線經由該入光面進入該導光板且由該出光面射出。該遮片設置于該出光面上,該遮片用以限制該導光板的出光區域,該遮片尺寸大于該導光板尺寸,該遮片具有遮片邊緣,該遮片邊緣自該側面延伸突出一距離。該第一粘合層粘合于該出光面與該遮片間,第一粘合層具有外側,該第一粘合層的外側靠近且不超過導光板的側面。該第一流體固化層設置于該遮片邊緣且鄰近側面處,該第一流體固化層用以遮擋該光線經由該側面射出,該第一流體固化層于未固化狀態時可流動。于該第一流體固化層設置到該遮片邊緣過程中且處于該未固化狀態時,該第一粘合層限制該第一流體固化層所能流入該遮片與該導光板間的范圍,該第一粘合層外側、該導光板出光面與該遮片共同定義出第二滲入空間,該第一流體固化層部分進入該第二滲入空間。
[0014]根據本發明所述的背光結構,第一粘合層具有內側,外側和內側間隔一寬度,且該寬度介于0.5毫米與2毫米之間。
[0015]根據本發明所述的背光結構,底面具有周緣底面與中央反射區,其中于該第一流體固化層印刷過程中,利用治具限制該第一流體固化層僅覆蓋于該周緣底面,而不會涂布于該中央反射區。
[0016]根據本發明所述的背光結構,導光板具有穿孔,該穿孔具有穿孔側面,且該背光結構還包含有第二流體固化層,包覆該穿孔側面。
[0017]根據本發明所述的背光結構,第一流體固化層設置到遮片邊緣的制程是選自噴墨、浸沾、狹縫、淋幕與印刷等制程所構成集合其中之一。
[0018]根據本發明所述的背光結構還包含有反射層,涂布于該導光板的該底面,該反射層用以反射由該底面射出的該光線,該第一流體固化層覆蓋該反射層與該導光板交界處,并延伸至該反射層的底面周緣。
[0019]根據本發明所述的背光結構,導光板具有導光板外周緣,第一粘合層沿該導光板外周緣連續設置而定義出內側區域,當第一流體固化層涂布于該導光板側面時,該第一粘合層阻擋該第一流體固化層,使該第一流體固化層無法進入該內側區域。
[0020]根據本發明所述的背光結構,導光板具有穿孔,該穿孔具有穿孔側面,該導光板沿著該穿孔的邊緣形成導光板內周緣,且該背光結構另包含有第二粘合層以及第二流體固化層;第二粘合層沿該導光板內周緣連續設置而定義出外側區域;第二流體固化層包覆于該穿孔側面,當該第二流體固化層涂布于該穿孔側面時,該第二粘合層阻擋該第二流體固化層,使該第二流體固化層無法進入該外側區域。
[0021]綜上所述,本發明可利用反射片或遮片作為基材,且另利用粘合層將導光板粘貼于基材(即反射片或遮片)上,以提供流體固化層在設置于導光板邊緣或是導光板上孔洞邊緣時的基礎,藉此流體固化層便能設置于導光板邊緣或是導光板上孔洞邊緣,進而遮擋光線由導光板邊緣或是導光板上孔洞邊緣射出,進而減少光線于導光板邊緣或是導光板上孔洞邊緣形成亮點,從而改善背光鍵盤的外觀。
[0022]有關本發明的前述及其他技術內容、特點與功效,在以下配合參考圖式的實施例的詳細說明中,將可清楚的呈現。
【附圖說明】
[0023]圖1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背光鍵盤的示意圖。
[0024]圖2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背光結構的爆炸示意圖。
[0025]圖3A為圖2所示背光結構沿剖面線X-X的部分剖面示意圖。
[0026]圖3B為圖2所示背光結構沿剖面線Y-Y的部分剖面示意圖。
[0027]圖4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背光結構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圖。
[0028]圖5A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背光結構對應步驟100及步驟102的組裝俯視示意圖。
[0029]圖5B為圖5A所示背光結構的組裝剖面示意圖。
[0030]圖6A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背光結構對應步驟104的組裝俯視示意圖。
[0031 ]圖6B為圖6A所示背光結構的組裝剖面示意圖。
[0032]圖7A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背光結構對應步驟106的組裝俯視示意圖。
[0033]圖7B為圖7A所示背光結構的組裝剖面示意圖。
[0034]圖8A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背光結構完成的組裝俯視示意圖。
[0035]圖SB為圖8A所示背光結構的組裝剖面示意圖。
[0036]圖9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背光結構最終的組裝剖面俯視示意圖。
[0037]圖10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背光結構的剖面示意圖。
[0038]圖11為本發明第三實施例背光結構的剖面示意圖。
[0039]圖12為本發明第三實施例背光結構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圖。
[0040]圖13為本發明第三實施例背光結構對應步驟300及步驟302的組裝剖面示意圖。
[0041]圖14為本發明第三實施例背光結構對應步驟304的組裝剖面示意圖。
[0042]圖15為本發明第三實施例背光結構對應步驟306的組裝剖面示意圖。
[0043]圖16為本發明第三實施例背光結構完成的組裝剖面示意圖。
[0044]圖17為本發明第四實施例背光結構的剖面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45]以下實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語,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僅是參考附加圖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語是用來說明并非用來限制本發明。請參閱圖1,圖1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背光鍵盤3000的示意圖。如圖1所示,背光鍵盤3000包含有鍵盤部I以及背光結構2,鍵盤部I設置于背光結構2上,背光結構2用以提供鍵盤部I光源,以使背光鍵盤3000產生發光的視覺效果。
[0046]請參閱圖1、圖2、圖3A以及圖3B,圖2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背光結構2的爆炸示意圖,圖3A為圖2所示背光結構2沿剖面線X-X的部分剖面示意圖,圖3B為圖2所示背光結構2沿剖面線Y-Y的部分剖面示意圖。如圖1、圖2、圖3A以及圖3B所示,背光鍵盤3000的鍵盤部I包含有底板10以及復數個按鍵11,復數個按鍵11均設置在底板10上,以供使用者按壓進而使使用者能執行按鍵輸入指令,例如輸入文字、符號或數字等。進一步地,背光結構2設置于底板10下方且包含有導光板20、發光單元21、反射片22、第一流體固化層23、第一粘合層24、第二流體固化層25以及第二粘合層26,導光板20具有入光面201、出光面202、底面203及側面204,其中底面203相對出光面202。發光單元21鄰近入光面201,發光單元21用以發射光線L,且導光板20用以導引發光單元21所發射的光線L,以使發光單元21所發射的光線L經由入光面201進入導光板20后可由導光板20的出光面202射出。
[0047]如此一來,光線L便可朝向鍵盤部I的底板10與按鍵11投射,以使背光鍵盤3000產生發光的效果。另外,反射片22設置于導光板20的底面203下方。于實務上,當導光板20導引發光單元21所發射的光線L由出光面202射出時,一部分的光線L會由導光板20的底面203射出,而反射片22便可用來反射由底面203射出的光線L至出光面202,以將光線L集中朝鍵盤部I的底板10與按鍵11投射,進而增加背光鍵盤3000的發光效果。
[0048]于此實施例中,背光結構2可另包含有遮片27,其設置于導光板20的出光面202上,亦即遮片27位于背光結構2的導光板20與鍵盤部I的底板10之間,且遮片27具有透光區271及不透光區272,透光區271可供由導光板20的出光面202射出的光線L通過,而不透光區272可阻擋由導光板20的出光面202射出的光線L通過。換句話說,背光結構2可利用遮片27的透光區271與不透光區272的結構設計,使光線L僅能由遮片27上的透光區271透出,藉以限制導光板20的出光區域。于實務上,背光結構2的透光區271可對應鍵盤部I的各按鍵11的位置,藉此背光鍵盤3000便可藉由遮片27限制光線L由按鍵11的下方投出通過,以達到所欲的發光效果。
[0049]如圖3A以及圖3B所示,第一流體固化層23設置于導光板20的側面204且包覆導光板20的側面204,其中第一流體固化層23于未固化狀態時可流動。當導光板20導引發光單元21所發射的光線L由出光面202射出時,一部分的光線L會由導光板20的側面204射出,而第一流體固化層23便可用來遮擋光線L由側面204射出,進而阻擋光線L于導光板20的側面204射出,從而改善導光板20側面漏光的問題。于此實施例中,第一流體固化層23可由不透光油墨材質所制成,且第一流體固化層23可以油墨印刷的方式形成于導光板20的側面204。而本發明第一流體固化層23的材質可不局限于此實施例所述,例如第一流體固化層23亦可由半透光油墨材質所制成,至于采用上述何者設計,端視實際需求而定。
[0050]值得一提的是,第一流體固化層23形成于導光板20的側面204的方式可不局限于油墨印刷的方式。舉例來說,第一流體固化層23亦可利用工業用噴墨機以噴墨(ink jetprinting)的方式形成于導光板20的側面204;或是將導光板20直立,以使導光板20的四周分別浸入(dipping)充滿第一流體固化層23的池中,接著再將導光板20平放于第一粘合層24上;或是利用狹縫頭以狹縫式涂布(slot coating)的方式圍繞導光板20的四周涂布第一流體固化層23;或是利用淋幕頭以淋幕式涂布(curtain coating)的方式圍繞導光板20的四周涂布第一流體固化層23。綜上所述,第一流體固化層23設置到反射片22邊緣的制程可選自噴墨、浸沾、狹縫、淋幕與印刷等制程所構成集合其中之一。至于采用上述何者設計,視實際需求而定。
[0051]此外,第一粘合層24粘合于導光板20的底面203與反射片22間。承上所述,第一粘合層24可粘合于導光板20與反射片22而形成擋墻結構,因此在第一流體固化層23設置到反射片22邊緣過程中且處于該未固化狀態時,第一粘合層24(即該擋墻結構)便可用以限制第一流體固化層23所能流入反射片22與導光板20間的范圍,以使第一流體固化層23設置于反射片22的反射片邊緣221且鄰近于導光板20的側面204處,亦即第一粘合層24可防止第一流體固化層23過度溢入反射片22與導光板20間的范圍,而將第一流體固化層23限制于鄰近于導光板20的側面204處而不覆蓋導光板20的底面203。如此一來,反射片22便能反射大部分的由導光板20的底面203射出的光線L,進而保持背光結構2的發光品質。
[0052]值得一提的是,導光板20的出光面202具有周緣表面2021與中央出光區2022(如圖3B所示),在第一流體固化層23以油墨印刷的方式形成于導光板20的側面204的過程中,可利用治具(未繪示于圖中)限制第一流體固化層23僅覆蓋于周緣表面2021,而不會涂布于中央出光區2022。這樣一來,第一流體固化層23便不會遮擋由導光板20的出光面202的中央出光區2022所射出的光線L。于實務上,該治具可為網板印刷(screen printing)常用的網幕(screen),但本發明不受此限。
[0053]進一步地,第一粘合層24具有外側241,且第一粘合層24的外側241靠近導光板20的側面204。此外,第一粘合層24另具有內側242,第一粘合層24的外側241與內側242可間隔一寬度W。于此實施例中,寬度W可為2毫米,但本發明不受此限。此外,第一粘合層24的外側241可超過導光板20的側面204,亦即導光板20的側面204在第一粘合層24上的投影位于第一粘合層24的外側241與內側242之間(即寬度W所涵蓋的范圍內)。
[0054]于此實施例中,反射片22的形狀實質上相同于導光板20的形狀,且反射片22的尺寸大于導光板20的尺寸。也就是說,反射片22具有反射片邊緣221,當反射片22設置于導光板20的底面203下時,反射片邊緣221自導光板20的側面204延伸突出一特定距離D,以提供第一流體固化層23的第一部分231位于反射片22上的空間。于實務上,特定距離D可介于1.5毫米與2毫米之間。于此實施例中,第一流體固化層23的第二部分232可覆蓋于導光板20的出光面202的周緣表面2021上,藉此第一流體固化層23的第一部分231、第二部分232以及連接第一部分231與第二部分232的第三部分233便可共同包覆導光板20的側面204,以改善光線L于導光板20的側面204處的漏光問題。
[0055]如圖3A所示,導光板20上形成有穿孔205,穿孔205具有穿孔側面2051,第二流體固化層25包覆于穿孔205的穿孔側面2051。當第二流體固化層25涂布于穿孔205的穿孔側面2051時,第二粘合層26可限制第二流體固化層25所能入進反射片22與導光板20間的范圍。當導光板20導引發光單元21所發射的光線L由出光面202射出時,一部分的光線L會由導光板20的穿孔205的穿孔側面2051射出,而第二流體固化層25便可用來遮擋光線L由穿孔205的穿孔側面2051射出,以減少光線L于導光板20的穿孔205的穿孔側面2051處形成亮點,從而改善背光鍵盤3000的外觀。至于第二流體固化層25與第二粘合層26間的結構配置,其為相同于第一流體固化層23與第一粘合層24間的結構配置,為求簡潔,于此不再贅述。
[0056]請參閱圖4,圖4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背光結構2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圖,其包含有下列步驟:
[0057]步驟100:制備導光板20。
[0058]步驟102:制備反射片22。
[0059]步驟104:使用第一粘合層24與第二粘合層26將導光板20粘合于反射片22上,其中反射片邊緣221自側面204延伸突出特定距離D。
[0060]步驟106:于反射片邊緣221且鄰近導光板20的側面204處設置第一流體固化層23,且于穿孔205的穿孔側面2051設置第二流體固化層25。
[0061]以下針對背光結構2的制造方法進行詳細說明,請一并參閱圖5A、圖5B、圖6A、圖6B、圖7A、圖7B、圖8A、圖8B以及圖9,圖5A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背光結構2對應步驟100及步驟102的組裝俯視示意圖,圖5B為圖5A所示背光結構2的組裝剖面示意圖,圖6A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背光結構2對應步驟104的組裝俯視示意圖,圖6B為圖6A所示背光結構2的組裝剖面示意圖,圖7A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背光結構2對應步驟106的組裝俯視示意圖,圖7B為圖7A所示背光結構2的組裝剖面示意圖,圖8A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背光結構2完成的組裝俯視示意圖,圖SB為圖8A所示背光結構2的組裝剖面示意圖,圖9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背光結構2最終的組裝剖面示意圖。
[0062]如圖5A以及圖5B所示,可先制備反射片22及導光板20(步驟100及步驟102),其中導光板20具有導光板外周緣206以及沿著穿孔205的邊緣形成的導光板內周緣207。如圖6A以及圖6B所示,將第一粘合層24沿導光板外周緣206連續設置,且將第二粘合層26沿導光板內周緣207連續設置,藉此導光板20可被第一粘合層24定義出內側區域208以及被第二粘合層26定義出外側區域209,接著可使用第一粘合層24與第二粘合層26將導光板20粘合于反射片22上(對照步驟104)。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反射片22的尺寸大于導光板20的尺寸,故當導光板20粘合于反射片22上時,反射片22的反射片邊緣221可自導光板20的側面204延伸突出一特定距離D ’。于實務上,特定距離D ’可為7毫米,但本發明不受此限。
[0063]如圖7A以及圖7B所示,于反射片22的反射片邊緣221且鄰近導光板20的側面204設置第一流體固化層23,以使第一流體固化層23涂布于導光板外周緣206,且于穿孔205的穿孔側面2051設置第二流體固化層25(步驟106),以使第二流體固化層25涂布于導光板內周緣207。值得一提的是,當第一流體固化層23設置于導光板外周緣206的過程中且處于該未固化狀態時,第一粘合層24便可用來阻擋第一流體固化層23,使第一流體固化層23被限制在內側區域208外。另一方面,當第二流體固化層25設置于導光板內周緣207的過程中且處于該未固化狀態時,第二粘合層26便可用來阻擋第二流體固化層25,使第二流體固化層25被限制在外側區域209外。
[0064]如圖8A以及圖8B所示,在導光板20的側面204設置第一流體固化層23以及在穿孔205的邊緣設置第二流體固化層25后,可對第一流體固化層23以及第二流體固化層25進行烘烤,藉以固化第一流體固化層23以及第二流體固化層25。當第一流體固化層23以及第二流體固化層25固化后,可再將反射片22與導光板20裁切成型,去除部分第一流體固化層23與第二流體固化層25,以使穿孔205保持貫穿而不會被第二流體固化層25所阻塞。接著再將遮片27粘貼于導光板20上,且遮片27的不透光區272(斜線圖案區域)覆蓋住該第一流體固化層23與該導光板20的交界處(如圖9所示),最后將發光單元21設置于導光板20的一側且鄰近導光板20的入光面201(如圖3所示)。如此一來,便可完成背光結構2的組裝。
[0065]請參閱圖10,圖10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背光結構2’的剖面示意圖。如圖10所示,背光結構2’與上述的背光結構2的主要不同處在于,背光結構2’的第一粘合層24’的外側241’不超過導光板20的側面204,亦即于此實施例中,第一粘合層24’的外側241’與內側242’可區隔一寬度W’,其中寬度W’可為0.5毫米,且第一粘合層24’的外側241’不超過導光板20的側面204,亦即導光板20的側面204在第一粘合層24’上的投影位于第一粘合層24的寬度W’所涵蓋的范圍之外。承上所述,由于第一粘合層24’的外側241’不超過導光板20的側面204,因此當第一粘合層24 ’粘合導光板20與反射片22時,第一粘合層24 ’的外側241 ’、導光板20與反射片22可共同定義出第一滲入空間SI,而第一流體固化層23的第一部分231于設置過程中可進入第一滲入空間SI。而此實施例與上述實施例中具有相同標號的元件,其具有相同的結構設計與作用原理,為求簡潔,于此不再贅述。
[0066]請參閱圖11,圖11為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背光結構2”的剖面示意圖。如圖11所示,背光結構2”與上述的背光結構2的主要不同處在于,背光結構2”不具有反射片22而是包含有反射層28,反射層28涂布于導光板20的底面203,反射層28用以反射由底面203射出的光線L,第一流體固化層23覆蓋反射層28與導光板20交界處,且第一流體固化層23向下延伸覆蓋反射層28的底面周緣,而本發明用來反射光線的結構可不局限于此實施例圖式所繪示,亦即背光結構2”可選擇性地包含反射片22或反射層28,至于采用上述何者設計,端視實際需求而定。另外,背光結構2”的第一粘合層24是粘合于導光板20出光面202與遮片27間。換句話說,背光結構2”不具有反射片結構,因此背光結構2”的導光板20是粘合于遮片27上,其結構配置與上述的背光結構2的導光板20粘合于反射片22的結構配置不同。于此實施例中,遮片27的尺寸大于導光板20的尺寸,且遮片27具有遮片邊緣273,當第一粘合層24粘合于導光板20與遮片27時,遮片邊緣273自側面204延伸突出一特定距離D”。
[0067]承上所述,背光結構2”的第一粘合層24可粘合于導光板20與遮片27而形成擋墻結構,因此在第一流體固化層23設置于導光板20的側面204的過程中且處于該未固化狀態時,第一粘合層24(即該擋墻結構)便可用以限制第一流體固化層23所能進入遮片27與導光板20間的范圍,以使第一流體固化層23設置于遮片27的遮片邊緣273且鄰近于導光板20的側面204處,亦即第一粘合層24可防止第一流體固化層23過度溢入遮片27與導光板20間的范圍,而將第一流體固化層23限制于鄰近于導光板20的側面204處而不覆蓋導光板20的出光面202,以使導光板20的出光面202能透射大部分的光線L,進而保持背光結構2”的發光品質。
[0068]值得一提的是,導光板20的底面203具有周緣底面2031與中央反射區2032(如圖11所示),在第一流體固化層23的設置過程中,可利用治具(未繪示于圖中)限制第一流體固化層23僅覆蓋于周緣底面2031,而不會涂布于中央反射區2032。這樣一來,第一流體固化層23便不會遮擋由導光板20的底面203的中央反射區2032,以使反射片22或反射層28能反射大部分的光線L。于實務上,該治具可為網格結構,但本發明不受此限。
[0069]值得一提的是,背光結構2”的第一粘合層24的外側241與內側242可具有一寬度W”,其中寬度W”可為2毫米,且第一粘合層24的外側241可超過導光板20的側面204,亦即導光板20的側面204在第一粘合層24上的投影是位于第一粘合層24的寬度W”(S卩2毫米)所涵蓋的范圍內。而此實施例與上述實施例中具有相同標號的元件,其具有相同的結構設計與作用原理,為求簡潔,于此不再贅述。
[0070]請參閱圖12,圖12為本發明第三實施例背光結構2”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圖,其包含有下列步驟:
[0071]步驟300:制備導光板20。
[0072]步驟302:制備遮片27。
[0073]步驟304:使用第一粘合層24與第二粘合層26將導光板20粘合于遮片27上,其中遮片邊緣273自側面204延伸突出特定距離D”。
[0074]步驟306:于遮片邊緣273且鄰近導光板20的側面204處設置第一流體固化層23,且于穿孔205的穿孔側面2051設置第二流體固化層25。
[0075]以下針對背光結構2”的制造方法進行詳細說明,請一并參閱圖13至圖16,圖13為本發明第三實施例背光結構2”對應步驟300及步驟302的組裝剖面示意圖,圖14為本發明第三實施例背光結構2”對應步驟304的組裝剖面示意圖,圖15為本發明第三實施例背光結構2”對應步驟306的組裝剖面示意圖,圖16為本發明第三實施例背光結構2”完成的組裝剖面示意圖。
[0076]如圖13所示,可先制備遮片27及導光板20 (步驟300及步驟302)。如圖14所示,使用第一粘合層24與第二粘合層26將導光板20粘合于遮片27上(對照步驟304)。如圖15所示,于
(I)導光板20的側面204,(2)反射層28與導光板20交界處,(3)反射層28的底面外周緣設置第一流體固化層23,且于穿孔205的邊緣設置第二流體固化層25(對照步驟306)。如圖16所示,在導光板20的側面204設置第一流體固化層23以及在穿孔205的邊緣設置第二流體固化層25后,可對第一流體固化層23以及第二流體固化層25進行烘烤,藉以固化第一流體固化層23以及第二流體固化層25。當第一流體固化層23以及第二流體固化層25固化后,可再將反射層28與導光板20裁切成型,去除多余第一流體固化層23與第二流體固化層25,最后再將發光單元21設置于導光板20的一側且鄰近導光板20的入光面201(如圖11所示)。如此一來,便可完成背光結構2”的組裝。
[0077]請參閱圖17,圖17為本發明第四實施例一背光結構2”’的剖面示意圖。如圖17所示,背光結構2” ’與上述的背光結構2”的主要不同處在于,背光結構2” ’的第一粘合層24”的外側241”不超過導光板20的側面204,亦即于此實施例中,第一粘合層24”的外側241”與內側242”可區隔一寬度W” ’,其中寬度W” ’可為0.5毫米,且第一粘合層24”的外側241”不超過導光板20的側面204,亦即導光板20的側面204在第一粘合層24”上的投影位于第一粘合層24的寬度W”’所涵蓋的范圍之外。承上所述,由于第一粘合層24”的外側241”不超過導光板20的側面204,因此當第一粘合層24”粘合導光板20與反射片22時,第一粘合層24”的外側241”、導光板20與反射片22可共同定義出第二滲入空間S2,而第一流體固化層23的第二部分232于設置過程中可進入第二滲入空間S2。值得一提的是,于此實施例中背光結構2”’包含反射片22,而本發明用來反射光線的結構可不局限于此實施例圖式所繪示,亦即背光結構2”’可選擇性地包含反射片22或反射層28,至于采用上述何者設計,端視實際需求而定。而此實施例與上述實施例中具有相同標號的元件,其具有相同的結構設計與作用原理,為求簡潔,于此不再贅述。
[0078]相較于現有技術,本發明可利用反射片或遮片作為基材,且另利用粘合層將導光板粘貼于基材(即反射片或遮片)上,以提供流體固化層于設置于導光板邊緣或是導光板上孔洞邊緣時的基礎,藉此流體固化層便能設置于導光板邊緣或是導光板上孔洞邊緣,進而遮擋光線由導光板邊緣或是導光板上孔洞邊緣射出,從而改善導光板側面或孔洞漏光的問題。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凡依本發明所做的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發明的專利保護范圍。
【主權項】
1.一種適用于發光鍵盤的背光結構,其特征在于該背光結構包含有: 導光板,具有入光面、出光面、側面及相對該出光面的底面; 發光單元,鄰近于該入光面,該發光單元所發射的光線經由該入光面進入該導光板且由該出光面射出; 反射片,設置于該底面下方,該反射片用以反射由該底面射出的該光線,該反射片尺寸大于該導光板尺寸,該反射片具有反射片邊緣,該反射片邊緣自該側面延伸突出一距離;第一粘合層,粘合于該底面與該反射片間,該第一粘合層具有外側,該第一粘合層的該外側靠近且不超過該導光板的該側面;以及 第一流體固化層,設置于該反射片邊緣且鄰近該側面處,該第一流體固化層用以遮擋該光線經由該側面射出,該第一流體固化層于未固化狀態時可流動; 其中于該第一流體固化層設置到該反射片邊緣過程中且處于該未固化狀態時,該第一粘合層限制該第一流體固化層所能流入該反射片與該導光板間的范圍,該第一粘合層的外偵叭該導光板的底面與該反射片共同定義出第一滲入空間,該第一流體固化層部分進入該第一滲入空間。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結構,其特征在于該出光面具有周緣表面與中央出光區,其中于該第一流體固化層設置到該反射片邊緣過程中,利用治具限制該第一流體固化層僅覆蓋于該周緣表面,而不會涂布于該中央出光區。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結構,其特征在于還包含有: 遮片,設置于該出光面上,該遮片具有至少一透光區及不透光區,以限制該導光板的出光區域,該不透光區覆蓋住該第一流體固化層與該導光板的交界處。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結構,其特征在于該第一流體固化層設置到該反射片邊緣的制程是選自噴墨、浸沾、狹縫、淋幕與印刷制程所構成集合其中之一。5.一種適用于發光鍵盤的背光結構,其特征在于該背光結構包含有: 導光板,具有入光面、出光面、側面及相對該出光面的底面; 發光單元,鄰近于該入光面,該發光單元所發射的光線經由該入光面進入該導光板且由該出光面射出; 遮片,設置于該出光面上,該遮片用以限制該導光板的出光區域,該遮片尺寸大于該導光板尺寸,該遮片具有遮片邊緣,該遮片邊緣自該側面延伸突出一距離; 第一粘合層,粘合于該出光面與該遮片間,該第一粘合層具有外側,該第一粘合層的該外側靠近且不超過該導光板的該側面;以及 第一流體固化層,設置于該遮片邊緣且鄰近側面處,該第一流體固化層用以遮擋該光線經由該側面射出,該第一流體固化層于未固化狀態時可流動; 其中于該第一流體固化層設置到該遮片邊緣過程中且處于該未固化狀態時,該第一粘合層限制該第一流體固化層所能流入該遮片與該導光板間的范圍,該第一粘合層的外側、該導光板的出光面與該遮片共同定義出第二滲入空間,該第一流體固化層部分進入該第二滲入空間。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結構,其特征在于該底面具有周緣底面與中央反射區,其中于該第一流體固化層設置過程中,利用治具限制該第一流體固化層僅覆蓋于該周緣底面,而不會涂布于該中央反射區。7.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結構,其特征在于該第一流體固化層設置到該遮片邊緣的制程是選自噴墨、浸沾、狹縫、淋幕與印刷制程所構成集合其中之一。8.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結構,其特征在于還包含有: 反射層,涂布于該導光板的該底面,該反射層用以反射由該底面射出的該光線,該第一流體固化層覆蓋該反射層與該導光板交界處,并延伸至該反射層的底面周緣。9.如權利要求1或5所述的背光結構,其特征在于該導光板具有導光板外周緣,該第一粘合層沿該導光板外周緣連續設置而定義出內側區域,當該第一流體固化層涂布于該導光板側面時,該第一粘合層阻擋該第一流體固化層,使該第一流體固化層無法進入該內側區域。10.如權利要求1或5所述的背光結構,其特征在于該第一粘合層具有內側,該外側和該內側間隔一寬度,且該寬度介于0.5毫米與2毫米之間。11.如權利要求1或5所述的背光結構,其特征在于該導光板具有穿孔,該穿孔具有穿孔側面,且該背光結構還包含有:第二流體固化層,包覆該穿孔側面。
【文檔編號】F21S8/00GK106024476SQ201610569525
【公開日】2016年10月12日
【申請日】2014年7月31日
【發明人】何信政, 葉亮達, 江英德
【申請人】蘇州達方電子有限公司, 達方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