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水輪發電機集電環增加電環間爬電距離的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發電機設計制造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水輪發電機集電環增加電環間爬電距離的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在水輪發電機的設計中,由于集電環和電刷的位置受空間位置的限制,通常考慮采用雙環的結構。為了防止碳 粉引起“正” “負”環短路,在傳統結構中,一般采用平絕緣墊圈來防止環間的爬電現象產生。一方面由于集電環和刷架的空間有限,另外一方面是由于支撐集電環或導電環的拉桿太長,在機組運行過程中會影響機組的穩定性,因此在環間的絕緣墊圈不能墊的太厚。但是,對于水輪發電機的工作環境來說,比較潮濕,而在發電機的機艙內也有粉塵的存在,這就造成了環間的爬電現象的產生。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種簡單合理,在同樣的環間距離下,大大增加爬電距離,保證機組長期穩定運行的水輪發電機集電環增加電環間爬電距離的方法。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水輪發電機集電環增加電環間爬電距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不增加絕緣墊圈厚度的情況下,在絕緣墊圈上加工出幾個凹槽,這樣的設計使集電環間的爬電距離在絕緣墊圈厚度的基礎上又加上了凹槽的距離,在同樣的環間距離下,大大增加了爬電距離,保證了機組的長期穩定的運行。本發明具有的優點和積極效果是:方法簡單合理,在同樣的環間距離下,大大增加爬電距離,保證機組長期穩定運行。
圖1是發明的原理圖;圖2是發明絕緣墊圈結構示意圖。圖中:1、集電環2、絕緣墊圈201、凹槽3、拉桿4、集電環支架
具體實施例方式如圖1,所示,一種水輪發電機集電環增加電環間爬電距離的方法,L為爬電距離,這樣的設計使集電環1環 間的爬電距離在絕緣墊圈2厚度的基礎上又加上了凹槽201的距離,在同樣的集電環1環間距離下,大大增加了爬電距離,保證了機組的長期穩定的運行。如圖2,所示,本發明是采用在絕緣墊圈2的外圓上加工出若干凹槽201的方法來增加電環間爬電距離,絕緣墊圈2為帶有中心通孔的圓柱形,絕緣墊圈2的內徑與集電環支架4上的拉桿3的外徑配合,墊裝在集電環I環間。
以上對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進行了詳細說明,但所述內容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不能被認為用于限定本發明的實施范圍。凡依本發明申請范圍所作的均等變化與改進等,均應仍歸屬于本發明的專利涵蓋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水輪發電機集電環增加電環間爬電距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不增加絕緣墊圈厚度的情況下,在絕緣墊圈上加工出幾個凹槽,這樣的設計使集電環間的爬電距離在絕緣墊圈厚度的基礎上又加上了凹槽的距離,在同樣的環間距離下,大大增加了爬電距離,保證了機組的長期穩定的運行。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水輪發電機集電環增加電環間爬電距離的方法,特征是,在不增加絕緣墊圈厚度的情況下,在絕緣墊圈上加工出幾個凹槽,這樣的設計使集電環間的爬電距離在絕緣墊圈厚度的基礎上又加上了凹槽的距離,在同樣的環間距離下,大大增加了爬電距離,保證了機組的長期穩定的運行。
文檔編號H02K13/10GK103095057SQ20111033208
公開日2013年5月8日 申請日期2011年10月28日 優先權日2011年10月28日
發明者王楠 申請人:天津市天發重型水電設備制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