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水冷式雙行星減速電機組合型混合動力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車輛油電混合動力變速箱領域,特別是一種水冷式雙行星減速電機組合型混合動力裝置。
背景技術:
從全世界能源與環境的角度來看,發展電動汽車是必然的趨勢,然而近10 15年之內,要想在全面開展純電動汽車,電池會是各方的瓶頸,所以我們得有新的技術過度,從而產生了混合動力,而混合動力又分強混、中混和弱混,以下將公開一種用于強混和中混的水冷式雙行星減速電機組合型混合動力系統。經對現在技術文獻進行檢索發現,其中現有的雙電機混合動力系統有兩種,一種是雙電機單行星齒輪系統,該方案無法避免電機體積龐大的問題;另一種是雙電機雙行星齒輪系統;而現有的雙電機雙行星齒輪系統采用是兩種方案,1、在其中一行星系統的大齒圈上組裝或加工第二個行星系統的大齒圈。2、在其中一行星系統的大齒圈上組裝或加工第二個行星系統的行星架,這兩種結構可使電機體積、重量、成本減少,但由于大齒圈結構變得復雜,增加了大齒圈的加工難度、承載負荷、組裝精度,從而勢必影響零件加工精度、力口工成本、裝配難度,另外零件的承載負荷增加又會影響使用壽命,另外電機定子發熱同樣影響電機的效率。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體積小、重量低、成本減少、加工難度低、裝配難度低, 使用壽命增加以及電機效率高的水冷式雙行星減速電機組合型混合動力裝置。實現本發明目的的技術解決方案為
一種水冷式雙行星減速電機組合型混合動力裝置,包括水冷式行星減速調速電機組合 A、水冷式行星減速驅動電機組合B、發動機、電池、電機控制器、整車控制器;所述水冷式行星減速調速電機組合A包括第一輸入軸、前機殼、調速電機定子、前冷卻水道、調速電機空心軸轉子、前太陽輪、前行星輪、前行星架、含內花鍵的前大齒圈,其中,第一輸入軸與發動機的輸出軸緊固相連,第一輸入軸穿過調速電機空心軸轉子的空心軸與前行星架緊固相連,前機殼與車架緊固相連,調速電機定子與前機殼緊固相連,前機殼的內部設有前冷卻水道,調速電機空心軸轉子通過軸承與前機殼相連,前太陽輪與調速電機空心軸轉子緊固相連,前行星輪與前行星架相連并與前太陽輪以及含內花鍵的前大齒圈的齒圈相互嚙合,含內花鍵的前大齒圈通過軸承與前機殼相連,含內花鍵的前大齒圈的內花鍵為輸出結構;所述水冷式行星減速驅動電機組合B包括第二輸入軸、后機殼、驅動電機定子、后冷卻水道、 驅動電機空心軸轉子、后太陽輪、后行星輪、后行星架、含內花鍵的后大齒圈,其中,第二輸入軸與所述水冷式行星減速調速電機組合A的輸出結構緊固相連,第二輸入軸穿過驅動電機空心軸轉子的空心軸與后行星架緊固相連,后機殼與車架緊固相連,驅動電機定子與后機殼緊固相連,后機殼內部設有后冷卻水道,驅動電機空心軸轉子通過軸承與后機殼相連,大陽輪與驅動電機空心軸轉子緊固相連,后行星輪與后行星架相連并與大陽輪以及含內花鍵的后大齒圈的齒圈相互嚙合,含內花鍵的后大齒圈通過軸承與后機殼相連,含內花鍵的后大齒圈的內花鍵為輸出結構。一種水冷式雙行星減速電機組合型混合動力裝置,包括水冷式行星減速調速電機組合A、水冷式行星減速驅動電機組合B、發動機、電池、電機控制器、整車控制器;所述水冷式行星減速調速電機組合A包括第一輸入軸、前機殼、調速電機定子、前冷卻水道、調速電機空心軸轉子、前太陽輪、前行星輪、前行星架、含內花鍵的前大齒圈,其中,第一輸入軸與發動機的輸出軸緊固相連,第一輸入軸穿過調速電機空心軸轉子的空心軸與前行星架緊固相連,前機殼與車架緊固相連,調速電機定子與前機殼緊固相連,前機殼的內部設有前冷卻水道,調速電機空心軸轉子通過軸承與前機殼相連,前太陽輪與調速電機空心軸轉子緊固相連,前行星輪與前行星架相連并與前太陽輪以及含內花鍵的前大齒圈的齒圈相互嚙合, 含內花鍵的前大齒圈通過軸承與前機殼相連,含內花鍵的前大齒圈的內花鍵為輸出結構; 所述水冷驅動電機內齒環減速組合B包括第二輸入軸、后機殼、驅動電機定子、后冷卻水道、驅動電機空心軸轉子、后太陽輪、后行星輪、惰輪軸、含內花鍵的后大齒圈,其中,第二輸入軸與所述水冷式行星減速調速電機組合A的輸出結構緊固相連,第二輸入軸穿過驅動電機空心軸轉子的空心軸與含內花鍵的后大齒圈緊固相連,后機殼與車架緊固相連,驅動電機定子與后機殼緊固相連,后機殼內部設有后冷卻水道,驅動電機空心軸轉子通過軸承與后機殼相連,中心齒輪與驅動電機空心軸轉子緊固相連,后行星輪與行星輪軸相連并與中心齒輪以及含內花鍵的后大齒圈的齒圈相互嚙合,行星輪軸與后機殼緊固相連,含內花鍵的后大齒圈通過軸承與后機殼相連,含內花鍵的后大齒圈的內花鍵為輸出結構。一種水冷式雙行星減速電機組合型混合動力裝置,包括水冷式行星減速調速電機組合A、水冷式行星減速驅動電機組合B、發動機、電池、電機控制器、整車控制器;所述水冷式行星減速調速電機組合A包括第一輸入軸、前機殼、調速電機定子、前冷卻水道、調速電機空心軸轉子、前太陽輪、前行星輪、前行星架、含內花鍵的前大齒圈,其中,第一輸入軸與發動機的輸出軸緊固相連,第一輸入軸穿過調速電機空心軸轉子的空心軸與前行星架緊固相連,前機殼與車架緊固相連,調速電機定子與前機殼緊固相連,前機殼的內部設有前冷卻水道,調速電機空心軸轉子通過軸承與前機殼相連,前太陽輪與調速電機空心軸轉子緊固相連,前行星輪與前行星架相連并與前太陽輪以及含內花鍵的前大齒圈的齒圈相互嚙合, 含內花鍵的前大齒圈通過軸承與前機殼相連,含內花鍵的前大齒圈的內花鍵為輸出結構; 所述水冷驅動電機內齒環減速組合B包括第二輸入軸、后機殼、驅動電機定子、后冷卻水道、驅動電機空心軸轉子、后太陽輪、后行星輪、含內花鍵后行星架、固定大齒圈,其中,第二輸入軸與所述水冷式行星減速調速電機組合A的輸出緊固相連,第二輸入軸穿過驅動電機空心軸轉子的空心軸與含內花鍵后行星架緊固相連,后機殼與車架緊固相連,驅動電機定子與后機殼緊固相連,后機殼內部設有后冷卻水道,驅動電機空心軸轉子通過軸承與后機殼相連,后太陽輪與驅動電機空心軸轉子緊固相連,后行星輪與含內花鍵后行星架相連并與后太陽輪以及固定大齒圈相互嚙合,固定大齒圈與后機殼緊固相連,含內花鍵后行星架通過軸承與后機殼相連,含內花鍵后行星架的內花鍵為輸出結構。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其顯著優點現有技術中大齒圈結構復雜,其中最難的是將兩大齒圈加工在一個零件中,這樣零件的加工精度差、承載負荷大、組裝精度差等難題;而本發明因來用了兩套獨立的行星變速機構,使零件加工容易,零件的承載負荷大大減輕, 延長了該裝置的使用壽命,由于組裝精度高求變低使其更容易實現該裝置的批量生產;由于該裝置在機殼結構設計設有冷卻水道,從而在不增加成本的情況下使得電機的散熱更快。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圖1為本發明第一種技術方案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第二種技術方案的結構示意圖3為本發明第三種技術方案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第一種技術方案的驅動電機動力傳遞示意圖5為本發明第一種技術方案的發動機、調速電機、驅動電機三動力組合傳遞示意圖; 圖6為本發明第一種技術方案的發動機、調速電機雙動力組合傳遞示意圖; 圖7為本發明第一種技術方案的調速電機啟動發動機動力傳遞示意圖; 圖8為本發明第一種技術方案的車輛剎車過程中動力傳遞示意圖; 圖9為本發明第二種技術方案的驅動電機動力傳遞示意圖10為本發明第二種技術方案的發動機、調速電機、驅動電機三動力組合傳遞示意
圖11為本發明第二種技術方案的發動機、調速電機雙動力組合傳遞示意圖; 圖12為本發明第二種技術方案的調速電機啟動發動機動力傳遞示意圖; 圖13為本發明第二種技術方案的車輛剎車過程中動力傳遞示意圖; 圖14為本發明第三種技術方案的驅動電機動力傳遞示意圖15為本發明第三種技術方案的發動機、調速電機、驅動電機三動力組合傳遞示意
圖16為本發明第三種技術方案的發動機、調速電機雙動力組合傳遞示意圖; 圖17為本發明第三種技術方案的調速電機啟動發動機動力傳遞示意圖; 圖18為本發明第三種技術方案的車輛剎車過程中動力傳遞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將結合附圖和實施方法對本發明作進一步描述。方案一一種水冷式雙行星減速電機組合型混合動力裝置,包括水冷式行星減速調速電機組合A、水冷式行星減速驅動電機組合B、發動機、電池、電機控制器、整車控制器; 所述水冷式行星減速調速電機組合A包括第一輸入軸1、前機殼2、調速電機定子3、前冷卻水道4、調速電機空心軸轉子5、前太陽輪6、前行星輪7、前行星架8、含內花鍵的前大齒圈 9,其中,第一輸入軸1與發動機的輸出軸緊固相連,第一輸入軸1穿過調速電機空心軸轉子 5的空心軸與前行星架8緊固相連,前機殼2與車架緊固相連,調速電機定子3與前機殼2 緊固相連,前機殼2的內部設有前冷卻水道4,調速電機空心軸轉子5通過軸承與前機殼2 相連,前太陽輪6與調速電機空心軸轉子5緊固相連,前行星輪7與前行星架8相連并與前太陽輪6以及含內花鍵的前大齒圈9的齒圈相互嚙合,含內花鍵的前大齒圈9通過軸承與前機殼2相連,含內花鍵的前大齒圈9的內花鍵為輸出結構;所述水冷式行星減速驅動電機組合B包括第二輸入軸14、后機殼10、驅動電機定子11、后冷卻水道12、驅動電機空心軸轉子13、后太陽輪18、后行星輪16、后行星架17、含內花鍵的后大齒圈15,其中,第二輸入軸 14與所述水冷式行星減速調速電機組合A的輸出結構緊固相連,第二輸入軸14穿過驅動電機空心軸轉子13的空心軸與后行星架17緊固相連,后機殼10與車架緊固相連,驅動電機定子11與后機殼10緊固相連,后機殼10內部設有后冷卻水道12,驅動電機空心軸轉子 13通過軸承與后機殼10相連,大陽輪18與驅動電機空心軸轉子13緊固相連,后行星輪16 與后行星架17相連并與大陽輪18以及含內花鍵的后大齒圈15的齒圈相互嚙合,含內花鍵的后大齒圈15通過軸承與后機殼10相連,含內花鍵的后大齒圈15的內花鍵為輸出結構。方案二一種水冷式雙行星減速電機組合型混合動力裝置,包括水冷式行星減速調速電機組合A、水冷式行星減速驅動電機組合B、發動機、電池、電機控制器、整車控制器; 所述水冷式行星減速調速電機組合A包括第一輸入軸1、前機殼2、調速電機定子3、前冷卻水道4、調速電機空心軸轉子5、前太陽輪6、前行星輪7、前行星架8、含內花鍵的前大齒圈 9,其中,第一輸入軸1與發動機的輸出軸緊固相連,第一輸入軸1穿過調速電機空心軸轉子 5的空心軸與前行星架8緊固相連,前機殼2與車架緊固相連,調速電機定子3與前機殼2 緊固相連,前機殼2的內部設有前冷卻水道4,調速電機空心軸轉子5通過軸承與前機殼2 相連,前太陽輪6與調速電機空心軸轉子5緊固相連,前行星輪7與前行星架8相連并與前太陽輪6以及含內花鍵的前大齒圈9的齒圈相互嚙合,含內花鍵的前大齒圈9通過軸承與前機殼2相連,含內花鍵的前大齒圈9的內花鍵為輸出結構;所述水冷驅動電機內齒環減速組合B包括第二輸入軸14、后機殼10、驅動電機定子11、后冷卻水道12、驅動電機空心軸轉子13、后太陽輪18、后行星輪16、惰輪軸17、含內花鍵的后大齒圈15,其中,第二輸入軸14 與所述水冷式行星減速調速電機組合A的輸出結構緊固相連,第二輸入軸14穿過驅動電機空心軸轉子13的空心軸與含內花鍵的后大齒圈15緊固相連,后機殼10與車架緊固相連, 驅動電機定子11與后機殼10緊固相連,后機殼10內部設有后冷卻水道12,驅動電機空心軸轉子13通過軸承與后機殼10相連,中心齒輪18與驅動電機空心軸轉子13緊固相連,后行星輪16與行星輪軸19相連并與中心齒輪18以及含內花鍵的后大齒圈15的齒圈相互嚙合,行星輪軸19與后機殼10緊固相連,含內花鍵的后大齒圈15通過軸承與后機殼10相連, 含內花鍵的后大齒圈15的內花鍵為輸出結構。方案三一種水冷式雙行星減速電機組合型混合動力裝置,包括水冷式行星減速調速電機組合A、水冷式行星減速驅動電機組合B、發動機、電池、電機控制器、整車控制器; 所述水冷式行星減速調速電機組合A包括第一輸入軸1、前機殼2、調速電機定子3、前冷卻水道4、調速電機空心軸轉子5、前太陽輪6、前行星輪7、前行星架8、含內花鍵的前大齒圈 9,其中,第一輸入軸1與發動機的輸出軸緊固相連,第一輸入軸1穿過調速電機空心軸轉子 5的空心軸與前行星架8緊固相連,前機殼2與車架緊固相連,調速電機定子3與前機殼2 緊固相連,前機殼2的內部設有前冷卻水道4,調速電機空心軸轉子5通過軸承與前機殼2 相連,前太陽輪6與調速電機空心軸轉子5緊固相連,前行星輪7與前行星架8相連并與前太陽輪6以及含內花鍵的前大齒圈9的齒圈相互嚙合,含內花鍵的前大齒圈9通過軸承與前機殼2相連,含內花鍵的前大齒圈9的內花鍵為輸出結構;所述水冷驅動電機內齒環減速組合B包括第二輸入軸14、后機殼10、驅動電機定子11、后冷卻水道12、驅動電機空心軸轉子13、后太陽輪18、后行星輪16、含內花鍵后行星架20、固定大齒圈21,其中,第二輸入軸 14與所述水冷式行星減速調速電機組合A的輸出緊固相連,第二輸入軸14穿過驅動電機空心軸轉子13的空心軸與含內花鍵后行星架20緊固相連,后機殼10與車架緊固相連,驅動電機定子11與后機殼10緊固相連,后機殼10內部設有后冷卻水道12,驅動電機空心軸轉子13通過軸承與后機殼10相連,后太陽輪18與驅動電機空心軸轉子13緊固相連,后行星輪16與含內花鍵后行星架20相連并與后太陽輪18以及固定大齒圈21相互嚙合,固定大齒圈21與后機殼10緊固相連,含內花鍵后行星架20通過軸承與后機殼10相連,含內花鍵后行星架20的內花鍵為輸出結構。水冷式行星減速調速電機組合A與水冷式行星減速驅動電機組合B分別由獨立的電機、獨立的行星排、獨立的輸入輸出、獨立的機殼組成。水冷式行星減速調速電機組合A與水冷式行星減速驅動電機組合B的機殼結構中設置有冷卻水道。水冷式行星減速調速電機組合A、水冷式行星減速驅動電機組合B、發動機、電池、 電機控制器、整車控制器相互之間通過電纜與信號線相連。上述技術方案中,發動機作為動力單元在特定的工況下,動力輸入至水冷式行星減速調速電機組合A進行耦合調速,輸出至水冷式行星減速驅動電機組合B的行星排進行減速,再通過機械裝置傳遞至車輪;其中水冷式行星減速調速電機組合A在調速過程中根據車輛的工況要求時而消耗電池的電能,時而產生電能給電池充電。上述方案的特點是分別將圖中A部分水冷式行星減速調速電機組合A與B部分水冷式行星減速驅動電機組合B做成兩分別獨立的結構,從而同時解決了單行星齒輪系統電機體積龐大和現有雙行星系統結構復雜和加工、裝配難度大、零件加工成本高以及電機發熱難題,特別是現有雙電機混合系統中大齒圈的加工。應用以上三種技術方案可使該裝置更容易實現批量生產、更少的生產成本和更可靠的系統。具體工作過程
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工作過程作進一步描述。其中說明書附圖中所有所示圖標箭頭表示黑圓處表示為動力源,黑線條表示為動力所經過和路徑,黑箭頭表示為動力去處。圖4、圖9、圖14表示為驅動電機消耗電能獨立驅動,此過程為純電動模式,該模式的行駛里程取決于電池的S0C,該模式下車輛沒有排放;具體工作過程發動機不工作,整車控制器控制電池與電機控制器,電機控制給驅動電機定子11通電,驅動電機空心軸轉子 13產生旋轉動能,旋轉動能通過B部分的行星變速裝置輸出。該模式車輛主要在城市路況、 車輛起步、短程駕駛的情況下啟用。圖5、圖10、圖15為表示為發動機、調速電機、驅動電機三動力混合驅動,車輛需要大扭矩時整車控制器自動切換到該模式,調速電機在調速過程中時而消耗電能時而產生電能給電池充電;具體工作過程發動機高功率高轉速輸出至A部分行星變速裝置,整車控制器根據整車工況控制電池與電機控制器分別給調速電機定子3、驅動電機定子11通電,調速電機空心軸轉子5產生旋轉動能輸出到A部分行星變速裝置,A部分行星變速裝置將發動機的高轉速與調速電機空心軸轉子5產生旋轉動能進行偶合輸出至B部分的第二輸入軸14,驅動電機空心軸轉子13產生的旋轉動能與第二輸入軸的動能通過B部分的行星變速裝置進行偶合輸出至車輪。該模式中整車控制器根據整車工況控制電池與電機控制器分別給調速電機定子3、驅動電機定子11不同電流頻率,從而使調速電機空心軸轉子5與驅動電機空心軸轉子13產生不同功率與轉速,最終使車輪獲得大扭矩與變化的轉速。該模式主要在車輛上坡需要大扭矩的工況下啟用。圖6、圖11、圖16為發動機、調速電機雙動力混合驅動,當電池的SOC下降到某設定值時,整車控制器自動切換到該模式,該模式下發動機在一個設定的省油且底排放的工況下工作,調速電機進行調整輸出轉速從而得不車輛不同的時速,調速電機在調速過程中時而消耗電能時而產生電能給電池充電;具體工作過程發動機處于幾種特定的節油工況下,轉矩輸出至A部分行星變速裝置,整車控制器根據整車工況控制電池與電機控制器給調速電機定子3通電,調速電機空心軸轉子5產生旋轉動能輸出到A部分行星變速裝置, A部分行星變速裝置將發動機幾種特定的節油工況與調速電機空心軸轉子5產生旋轉動能進行偶合輸出至B部分的第二輸入軸14,第二輸入軸的動能通過B部分的行星變速裝置進行減速輸出至車輪。該模式中整車控制器根據整車工況控制電池與電機控制器分別給調速電機定子3不同電流頻率,同時給發動機幾種特定的節油工況的控制信號,從而使調速電機空心軸轉子5產生不同功率與轉速,最終使車輪獲得車輛不同工況的轉速。該工況主要在電池SOC少于設定值和車輛遠程駕駛情況下啟用。圖7、圖12、圖17表示為調速電機啟動發動機動力傳遞,調速電機通過消耗電能啟動發動機;具體工作過程當電池的SOC接近設定值,整車控制器根據該裝置的工況控制電池與電機控制器給調速電機定子3 —個特定的電流與頻率,從而使調速電機空心軸轉子5 獲得一個能夠啟動發動機的轉速與扭矩,然后通過A部分的行星變速裝置將轉速與扭矩由第一輸入軸1傳遞至發動機,最終啟動發動機。圖8、圖13、圖18表示為車輛剎車過程中動力傳遞,在剎車過程中,車輛的動能通過輪胎和機械結構將車輛的動能傳遞到驅動電機,然后驅動電機將動能轉化為電能給電池充電;特別是車輛長時間下坡時,可以回收更多的電能;具體工作過程車輛剎車過程中車輛的動能由車輪經機械裝置傳遞至B部分的輸出,然后通過B部分的行星變速裝置傳遞至驅動電機空心軸轉子13,從而使驅動電機定子11產生電能,最終電能通過電機控制器、整車控制器傳遞至電池存貯起來。本發明創新之處在于
1、將調速電機與驅動電機獨立安裝行星減速機構并做成相對獨立的結構,然后再將其組裝在一起;
2、在兩電機的機殼上分別設置冷卻水道;
3、獨立分開后的兩結構,簡化了行星減速機構的零件結構,同時簡化了行星減速機構的結構。
權利要求
1.一種水冷式雙行星減速電機組合型混合動力裝置,包括水冷式行星減速調速電機組合A、水冷式行星減速驅動電機組合B、發動機、電池、電機控制器、整車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式行星減速調速電機組合A包括第一輸入軸(1)、前機殼(2)、調速電機定子 (3)、前冷卻水道(4)、調速電機空心軸轉子(5)、前太陽輪(6)、前行星輪(7)、前行星架(8)、 含內花鍵的前大齒圈(9),其中,第一輸入軸(1)與發動機的輸出軸緊固相連,第一輸入軸 (1)穿過調速電機空心軸轉子(5)的空心軸與前行星架(8)緊固相連,前機殼(2)與車架緊固相連,調速電機定子(3)與前機殼(2)緊固相連,前機殼(2)的內部設有前冷卻水道(4), 調速電機空心軸轉子(5)通過軸承與前機殼(2)相連,前太陽輪(6)與調速電機空心軸轉子(5)緊固相連,前行星輪(7)與前行星架(8)相連并與前太陽輪(6)以及含內花鍵的前大齒圈(9)的齒圈相互嚙合,含內花鍵的前大齒圈(9)通過軸承與前機殼(2)相連,含內花鍵的前大齒圈(9)的內花鍵為輸出結構;所述水冷式行星減速驅動電機組合B包括第二輸入軸(14)、后機殼(10)、驅動電機定子(11)、后冷卻水道(12)、驅動電機空心軸轉子(13)、后太陽輪(18)、后行星輪(16)、后行星架(17)、含內花鍵的后大齒圈(15),其中,第二輸入軸(14)與所述水冷式行星減速調速電機組合A的輸出結構緊固相連,第二輸入軸(14)穿過驅動電機空心軸轉子(13)的空心軸與后行星架(17)緊固相連,后機殼(10)與車架緊固相連, 驅動電機定子(11)與后機殼(10)緊固相連,后機殼(10)內部設有后冷卻水道(12),驅動電機空心軸轉子(13)通過軸承與后機殼(10)相連,大陽輪(18)與驅動電機空心軸轉子(13) 緊固相連,后行星輪(16)與后行星架(17)相連并與大陽輪(18)以及含內花鍵的后大齒圈(15)的齒圈相互嚙合,含內花鍵的后大齒圈(15)通過軸承與后機殼(10)相連,含內花鍵的后大齒圈(15)的內花鍵為輸出結構。
2.一種水冷式雙行星減速電機組合型混合動力裝置,包括水冷式行星減速調速電機組合A、水冷式行星減速驅動電機組合B、發動機、電池、電機控制器、整車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式行星減速調速電機組合A包括第一輸入軸(1)、前機殼(2)、調速電機定子 (3)、前冷卻水道(4)、調速電機空心軸轉子(5)、前太陽輪(6)、前行星輪(7)、前行星架(8)、 含內花鍵的前大齒圈(9),其中,第一輸入軸(1)與發動機的輸出軸緊固相連,第一輸入軸 (1)穿過調速電機空心軸轉子(5)的空心軸與前行星架(8)緊固相連,前機殼(2)與車架緊固相連,調速電機定子(3)與前機殼(2)緊固相連,前機殼(2)的內部設有前冷卻水道(4), 調速電機空心軸轉子(5)通過軸承與前機殼(2)相連,前太陽輪(6)與調速電機空心軸轉子(5)緊固相連,前行星輪(7)與前行星架(8)相連并與前太陽輪(6)以及含內花鍵的前大齒圈(9)的齒圈相互嚙合,含內花鍵的前大齒圈(9)通過軸承與前機殼(2)相連,含內花鍵的前大齒圈(9)的內花鍵為輸出結構;所述水冷驅動電機內齒環減速組合B包括第二輸入軸(14)、后機殼(10)、驅動電機定子(11)、后冷卻水道(12)、驅動電機空心軸轉子(13)、 后太陽輪(18)、后行星輪(16)、惰輪軸(17)、含內花鍵的后大齒圈(15),其中,第二輸入軸 (14)與所述水冷式行星減速調速電機組合A的輸出結構緊固相連,第二輸入軸(14)穿過驅動電機空心軸轉子(13)的空心軸與含內花鍵的后大齒圈(15)緊固相連,后機殼(10)與車架緊固相連,驅動電機定子(11)與后機殼(10)緊固相連,后機殼(10)內部設有后冷卻水道 (12),驅動電機空心軸轉子(13)通過軸承與后機殼(10)相連,中心齒輪(18)與驅動電機空心軸轉子(13)緊固相連,后行星輪(16)與行星輪軸(19)相連并與中心齒輪(18)以及含內花鍵的后大齒圈(15)的齒圈相互嚙合,行星輪軸(19)與后機殼(10)緊固相連,含內花鍵的CN 102529674 A后大齒圈(15)通過軸承與后機殼(10)相連,含內花鍵的后大齒圈(15)的內花鍵為輸出結構。
3.一種水冷式雙行星減速電機組合型混合動力裝置,包括水冷式行星減速調速電機組合A、水冷式行星減速驅動電機組合B、發動機、電池、電機控制器、整車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式行星減速調速電機組合A包括第一輸入軸(1)、前機殼(2)、調速電機定子 (3)、前冷卻水道(4)、調速電機空心軸轉子(5)、前太陽輪(6)、前行星輪(7)、前行星架(8)、 含內花鍵的前大齒圈(9),其中,第一輸入軸(1)與發動機的輸出軸緊固相連,第一輸入軸 (1)穿過調速電機空心軸轉子(5)的空心軸與前行星架(8)緊固相連,前機殼(2)與車架緊固相連,調速電機定子(3)與前機殼(2)緊固相連,前機殼(2)的內部設有前冷卻水道(4), 調速電機空心軸轉子(5)通過軸承與前機殼(2)相連,前太陽輪(6)與調速電機空心軸轉子(5)緊固相連,前行星輪(7)與前行星架(8)相連并與前太陽輪(6)以及含內花鍵的前大齒圈(9)的齒圈相互嚙合,含內花鍵的前大齒圈(9)通過軸承與前機殼(2)相連,含內花鍵的前大齒圈(9)的內花鍵為輸出結構;所述水冷驅動電機內齒環減速組合B包括第二輸入軸(14)、后機殼(10)、驅動電機定子(11)、后冷卻水道(12)、驅動電機空心軸轉子(13)、后太陽輪(18)、后行星輪(16)、含內花鍵后行星架(20)、固定大齒圈(21),其中,第二輸入軸 (14)與所述水冷式行星減速調速電機組合A的輸出緊固相連,第二輸入軸(14)穿過驅動電機空心軸轉子(13)的空心軸與含內花鍵后行星架(20)緊固相連,后機殼(10)與車架緊固相連,驅動電機定子(11)與后機殼(10)緊固相連,后機殼(10)內部設有后冷卻水道(12), 驅動電機空心軸轉子(13)通過軸承與后機殼(10)相連,后太陽輪(18)與驅動電機空心軸轉子(13)緊固相連,后行星輪(16)與含內花鍵后行星架(20)相連并與后太陽輪(18)以及固定大齒圈(21)相互嚙合,固定大齒圈(21)與后機殼(10)緊固相連,含內花鍵后行星架 (20)通過軸承與后機殼(10)相連,含內花鍵后行星架(20)的內花鍵為輸出結構。
4.根據權利要求1、2和3所述的一種水冷式雙行星減速電機組合型混合動力裝置,其特征在于水冷式行星減速調速電機組合A、水冷式行星減速驅動電機組合B、發動機、電池、電機控制器、整車控制器相互之間通過電纜與信號線相連。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水冷式雙行星減速電機組合型混合動力裝置;包括水冷式行星減速調速電機組合A、水冷式行星減速驅動電機組合B、發動機、電池、電機控制器、整車控制器,其中兩臺水冷式行星減速調速電機組合分別獨立安裝,水冷式行星減速調速電機組合A的輸入軸與發動機輸出相聯;水冷式行星減速驅動電機組合B的輸入軸與水冷式行星減速調速電機組合A輸出相聯,水冷式行星減速驅動電機組合B的輸出通過機械連接至車輪;本發明體積小,重量低,成本減少,加工難度低,裝配難度低,散熱效果明顯,使用壽命大大增加,且電機效率更高。
文檔編號H02K9/19GK102529674SQ201210039368
公開日2012年7月4日 申請日期2012年2月21日 優先權日2012年2月21日
發明者張志成, 郭秋林 申請人:張志成, 郭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