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機軸頭防水構造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電機軸頭防水構造,包括定子、轉子、定子線圈、前端蓋、擋圈、擋板、水輪、軸頭。所述定子設置在電機機體左上端位置,所述轉子設置在所述定子下方,所述定子右端設置定子線圈,所述定子線圈右端設置前端蓋,所述前端蓋右邊下方設置擋圈,所述擋圈右邊設置擋板,所述擋圈下方設置水輪,所述水輪下方設置軸頭,所述擋圈和擋板之間形成錐形空腔間隙結構。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防水效果良好。
【專利說明】電機軸頭防水構造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機械設備,具體涉及一種電機軸頭防水構造。
【背景技術】
[0002]通常的電動機軸頭與端蓋的密封是普通的前端蓋加骨架油封與軸頭密封的。其密封軸頭與端蓋的目的主要是防塵,對飛濺水的密封效果較差。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克服了現有技術的不足,提出了電機軸頭防水構造,所述裝置可以防止飛濺水從軸頭與前端蓋之間滲入。
[0004]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為:電機軸頭防水構造,包括定子、轉子、定子線圈、前端蓋、擋圈、擋板、水輪、軸頭。所述定子設置在電機機體左上端位置,所述轉子設置在所述定子下方,所述定子右端設置定子線圈,所述定子線圈右端設置前端蓋,所述前端蓋右邊下方設置擋圈,所述擋圈右邊設置擋板,所述擋圈下方設置水輪,所述水輪下方設置軸頭。所述擋圈和擋板之間形成錐形空腔間隙結構。所述擋板可擋住約80%的飛濺水;其余20%的飛濺水由所述擋圈和擋板之間的間隙進入所述擋圈和擋板之間的腔體,進入腔體的飛濺水由擋圈的離心作用甩到端蓋(平面);所述擋圈和所述水輪與所述軸頭結合是H7/JS6配合,飛濺水不能從其間滲入。
[0005]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06]I)本實用新型在有需要用水清潔電動機表面的場合防止飛濺水進入電機內部。
[0007]2)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防水效果良好。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8]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
[0009]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0010]圖中,1、定子;2、轉子;3、定子線圈;4、前端蓋;5、擋圈;6、擋板;7、水輪;8、軸頭。【具體實施方式】:
[0011]參見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電機軸頭防水構造,包括定子1、轉子2,定子線圈3、前端蓋4、擋圈5、擋板6、水輪7、軸頭8。所述定子I設置在電機機體左上端位置,所述轉子2設置在所述定子I下方,所述定子I右端設置定子線圈3,所述定子線圈3右端設置前端蓋4,所述前端蓋4右邊下方設置擋圈5,所述擋圈5右邊設置擋板6,所述擋圈5下方設置水輪7,所述水輪7下方設置軸頭8。所述擋圈5和擋板6之間形成錐形空腔間隙結構。所述擋板6可擋住約80%的飛濺水;其余20%的飛濺水由所述擋圈5和擋板6之間的間隙進入所述擋圈5和擋板6之間的腔體,進入腔體的飛濺水由擋圈5的離心作用甩到端蓋(平面);所述擋圈5和所述水輪7與所述軸頭8結合是H7/JS6配合,飛濺水不能從其間滲入。
【權利要求】
1.一種電機軸頭防水構造,其特征是:包括定子、轉子、定子線圈、前端蓋、擋圈、擋板、水輪、軸頭;所述定子設置在電機機體左上端位置,所述轉子設置在所述定子下方,所述定子右端設置定子線圈,所述定子線圈右端設置前端蓋,所述前端蓋右邊下方設置擋圈,所述擋圈右邊設置擋板,所述擋圈下方設置水輪,所述水輪下方設置軸頭,所述擋圈和擋板之間形成錐形空腔間隙結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機軸頭防水構造,其特征是:擋圈和所述水輪與所述軸頭結合是H7/JS6配合,飛濺水不能從其間滲入。
【文檔編號】H02K5/10GK204205786SQ201420604012
【公開日】2015年3月11日 申請日期:2014年10月2日 優先權日:2014年10月2日
【發明者】王金平, 車振德 申請人:青島紡織機械股份有限公司, 青島和力達電氣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