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具有改善的冷卻的電機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2185495閱讀:236來源:國知局
具有改善的冷卻的電機的制作方法與工藝

本發明涉及一種電機,包括:空心圓柱形的定子;在定子中能圍繞旋轉軸線旋轉地支承的轉子;殼體,其具有空心圓柱形的第一殼體部件和空心圓柱形的第二殼體部件,在第一殼體部件中布置有定子和轉子,在第二殼體部件中布置有空心圓柱形的第一殼體部件;以及熱交換罩,其布置在第一殼體部件和第二殼體部件之間。



背景技術:

這種類型的電機例如作為空氣冷卻的電機使用。這樣的電機常常或者通過外部通風或者自身通風進行冷卻循環。

這種類型的電機經常單流程地且管冷卻地設計,其中至今為止例如冷卻空氣都平行于緊湊布置的冷卻管道、沿著機器軸線流動。

由DE 10 2012 213 070 A1公開了一種具有用于通過在冷卻罩中流動的流體冷卻的冷卻罩的電機,其中冷卻罩包括具有內罩和外罩的罩,其中該罩在軸向端部處具有開口。此外,冷卻罩包括密封件,其布置在該開口中,以及包括徑向的變形部,其將罩與密封件連接,其中徑向的變形部延伸到該開口中。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具有改善的冷卻的電機。

該面對通過開頭所述類型的電機如下地實現,熱交換罩具有至少一個基本上螺旋軌道形地圍繞旋轉軸線延伸的導向部件以及基本上軸向延伸地、穿過相應的導向部件引導的管,其中,電機至少區段式地如下地設計,使得第一冷卻介質能夠在第一軸向優先方向上穿過第一殼體部件引導,其中,熱交換罩至少區段式地如下地設計,使得第一冷卻介質能夠在管之間螺旋軌道形地在相應的導向部件處、沿著與第一軸向優先方向相反的第二軸向優先方向引導,其中,熱交換罩至少區段式地如下地設計,使得第二冷卻介質能在軸向方向上穿過管引導。

電機的特別有效的冷卻尤其通過熱交換罩實現。在運行期間,第一冷卻介質能夠吸收電機的、尤其是在第一殼體部件中布置的定子和轉子的廢熱,并且通過熱交換罩輸出給第二冷卻介質。為了改善的熱傳輸,在此設置有至少一個導向部件,其基本上螺旋軌道形地圍繞旋轉軸線延伸。螺旋軌道在此被理解為一種曲線,其以基本上恒定的斜度圍繞圓柱體的罩纏繞,并且也被描述為蝸形線(Helix),螺紋線或者螺旋線。第一冷卻介質在相應的導向部件處順沿引導,從而能夠至少區段式地螺旋軌道形地在相應的部件處順沿流動。第一冷卻介質的設定的冷卻介質流動因此具有軸向流動分量與在周向方向上的流動分量的疊加。為了輸入和輸出第一冷卻介質,熱交換罩相應地具有空隙。在此提出,第一冷卻介質在第一殼體部件中至少區段式地在第一軸向優先方向上并且在冷卻罩中沿著第二軸向優先方向引導。尤其可以封閉地設計出在其中引導第一冷卻介質的第一冷卻循環,這進一步帶來提高的防爆的優點。

第二冷卻介質穿過基本上軸向延伸的管經由熱交換罩引導,其中該管實際上穿透相應的導向部件。例如,在其中引導第二冷卻介質的第二冷卻循環設計為封閉的或者開放的,其中,第二冷卻循環優選引導第二冷卻介質在經過熱沉,從而使第二冷卻介質能夠排出電機的廢熱。優選的是,第二冷卻循環在此開放地設計,從而使第二冷卻介質從電機的或者殼體的外部引入到殼體中,并且最后再次向電機的或者殼體的外部排出。

由第一冷卻介質吸收的電機的廢熱因此能夠通過該管輸出給第二冷卻介質。在此特別有利的是,第一冷卻介質基于螺旋軌道形的引導經由相應的導向部件不平行于在其中可以流動有第二冷卻介質的管地引導。進一步提出,第一冷卻介質傾斜地直至幾乎垂直于管地引導,由此能夠實現特別良好的熱傳遞。提出的電機因此尤其通過第一冷卻介質的改善的和優化的引導來實現改善的冷卻。在此,由第一冷卻介質通過管到第二冷卻介質的熱傳遞特別有利地進行設計,尤其是相對于平行地由冷卻介質環流的管。

例如空氣、冷卻水或者油可以被選擇用于第一冷卻介質和/或第二冷卻介質。這尤其取決于電機的、提供的構造空間的和可能存在的供應接口的待排除的熱量。優選的是,在此空氣尤其在封閉的第一冷卻循環中作為第一冷卻介質使用。優選在開放的第二冷卻循環中的空氣,或者例如通過相應的供應管道引入和排出的冷卻水可以作為第二冷卻介質使用。

優選的是,一個或者多個導向部件至少沿著定子的四分之三的軸向延伸部、尤其是至少沿著定子的整個軸向延伸部進行延伸。管優選在軸向方向上長于一個或者多個導向部件的軸向延伸,其中,管優選至少沿著定子的整個軸向延伸部延伸,尤其是至少沿著包括繞組頭在內的定子的全部軸向延伸部延伸。管在原則上能夠具有環形的橫截面,或者尤其是為了擴大表面而具有其他類型的橫截面。

在本發明的一個有利的設計方案中,相應的導向部件如下地設計,使得相應的螺旋軌道的傾斜角最高為60°,優選10°至30°。

也稱為螺距角的傾斜角取決于螺距高度和螺旋軌道的半徑,其中,螺距高度是在軸向方向上的如下的長度,即相應的導向部件在完全旋轉一周時在軸向方向上纏繞的長度。能夠從螺距高度和周長的商中計算出作為反正切的傾斜角,其中周長為2乘以圓周率π乘以半徑。

通過傾斜角同時確定沖擊角(Auftreffwinkel),第一冷卻介質能夠以該角度向著管流動。在小的或者大的傾斜角時,第一冷卻介質的流幾乎垂直地或者幾乎平行地沖擊到管上。有利的是,螺距高度如下地選擇,即傾斜角最高為60°,優選的是該傾斜角在50°至0°的范圍中,其中,特別有利的結果能夠利用從10°至30°的傾斜角實現。相應地,沖擊角為至少30°,優選的是沖擊角在40°至低于90°的范圍中,其中,特別良好的結果能夠利用從60°至80°的沖擊角實現。

在本發明的一個有利的設計方案中紅,電機如下地設計,使得第一冷卻介質流體密封地與第二冷卻介質隔離。

兩種冷卻介質的流體密封的隔離實現了特別良好的防爆。由此能夠尤其可靠地阻止的是,有點燃風險的灰塵能夠侵入到具有高電壓的電機的區域中,尤其是定子附近以及也許轉子附近。流體密封的隔離例如能夠由此實現,即在其中引導有第一冷卻介質的第一冷卻循環設計成封閉的。

在本發明的另一個有利的設計方案中,定子具有定子有源部件,并且在其相應的軸向端側處具有從定子有源部件伸出的繞組頭,其中,轉子具有轉子有源部件,其中,轉子至少在第一軸向端側處具有至少一個轉子開口,其中,轉子和定子在多個軸向位置處具有徑向向外開放的轉子冷卻通道以及定子冷卻通道,其中,轉子冷卻通道與相應的轉子開口連接,其中,在定子和第一殼體部件之間布置有至少一個凹槽,相應流動的第一冷卻介質能夠穿過凹槽在軸向方向上引導。

在第一殼體部件內部,第一冷卻介質至少區段式地沿著第一軸向優先方向引導,其中,轉子在此至少在其第一軸向端側處具有至少一個轉子開口。相應的轉子開口與沿著轉子的軸向延伸部布置的轉子冷卻通道連接,從而第一冷卻介質通過相應的轉子開口和冷卻通道能夠穿過轉子流動。在此,第一冷卻介質的流穿過相應的轉子開口基本上在軸向方向上延伸,并且穿過徑向向外開放的轉子冷卻通道基本上在徑向方向上延伸。

為了低損失地引導第一冷卻介質的流,定子冷卻通道如轉子冷卻通道一樣在大約相同的軸向位置處布置,其中,第一冷卻介質的流因此也穿過定子基本上在徑向方向上延伸。在徑向向外開放的定子冷卻通道上連接有在定子和第一殼體部件之間布置的相應的凹槽,從而使得第一冷卻介質接下來能基本上在軸向方向上穿過相應的凹槽流動。

這種類型的設計方案實現了對電機的有源部件的可靠冷卻。優選的是,轉子在此具有搭接軸(Stegwelle),在其上布置有轉子有源部件,例如轉子疊片組或者有永磁裝置。相應的轉子開口和至向外打開的轉子冷卻通道的供應管路因此通過在搭接軸的兩個相鄰的接片之間的相應的槽實現。在旋轉的轉子的情況中,搭接軸的接片在此對第一冷卻介質的循環產生作用。這此外可以通過所謂的壓銷(Druckfinger)實現,其在兩個轉子冷卻通道之間布置,其在軸向方向上在大約相同的位置處并且在此在周向方向上彼此相鄰地布置。

在本發明的另外優選的設計方案中,電機在此至少在其第一軸向端側處具有至少一個第一導向裝置,就在于第一導向裝置,第一冷卻介質能夠分別從熱交換罩向著相應的轉子開口并且向著相應的繞組頭引導。

相應的第一導向裝置確保的是,第一冷卻介質可靠地穿過轉子和定子引導,并且附加地向著相應的繞組頭引導。尤其是通過相應的第一導向裝置能夠阻止在流動技術上的短路。優選的是,相應的第一導向裝置布置在轉子的如下的軸向端側的區域中,在該軸向端側處也設置有相應的轉子開口。

在本發明的另一個有利的設計方案中,電機在此具有一個用于循環第一冷卻介質的第一流動機,其中,電機至少在其第二軸向端側處具有至少一個第二導向裝置,其中,第一冷卻介質借助于相應的第二導線裝置能夠從相應的繞組頭向著第一流動機引導,并且從第一流動機向著熱交換罩引導。

為了對第一冷卻介質進行循環,電機具有第一流動機,其布置子在如下的軸向區域中,該區域中也存在相應的第二導向裝置。通常,相應的第二導向裝置在此在定子的或者轉子的軸向延長部中布置在殼體內部,尤其是布置在第一殼體部件的內部。

相應的第二導向裝置實現的是,第一冷卻介質從相應的繞組頭至第一流動機以及接下來從第一流動機至熱交換罩的、損失少的冷卻劑流動。然而,原理上也可以考慮第一冷卻介質的相反的流動方向。

尤其是設置有僅僅一個用于對第一冷卻介質進行循環的第一流動機,其中第一冷卻介質例如在第一軸向端側處輸送給定子和轉子,并且在第二軸向端側處流出。對于該種情況,第一冷卻介質穿過定子和轉子,經過其相應的整個軸向延伸部在軸向優先方向上從第一軸向端側向著第二軸向端側流動,其中,第一流動機優選地設計為徑向流動機。有利的是,轉子開口布置在轉子的與徑向流動機相對設置的端側上,其中,轉子在徑向流動機的端側上不具有這種類型的、在其端側上的轉子開口。

對于相反的流動方向的情況來說,第一冷卻介質由相應的第二導向裝置特別從熱交換罩向著第一流動機引導,并且接下來從第一流動機向著相應的繞組頭引導。為此,第一流動機有利地設計為軸向流動機。有利地,相應的第二導向裝置此外實現的是,第一冷卻介質可以除了輸送給繞組頭之外必要時也輸送給存在的轉子開口。如果轉子和定子沿著其整個軸向延伸部,沿著第二軸向優先方向從第二軸向端側向著第一軸向端側由第一冷卻介質穿流,那么轉子開口優選地僅僅布置在轉子的第二軸向端側上。附加地,在第一軸向端側處可以設置至少一個另外的導向裝置,借助于該導向裝置,第一冷卻介質能夠相應從相應的繞組頭引導至熱交換罩中。

在本發明的可替換的優選設計方案中,電機具有兩個用于循環第一冷卻介質的第一流動機,其中,電機在其兩個軸向端側處分別具有第三導向裝置,其中,第一冷卻介質借助于相應的第三導向裝置能夠從熱交換罩向著相應的第一流動機引導,并且從相應的第一流動機向著相應的轉子開口并且向著相應的繞組頭引導。

在兩個軸向端側的每一個處設置有用于循環第一冷卻介質的兩個第一流動機中的一個,其中,相應的第三導向裝置確保的是,第一冷卻介質能夠從熱交換罩高效地向著相應的第一流動機并且接下來從相應的第一流動機向著相應的轉子開口并且向著相應的繞組頭引導。為此,轉子在其兩個軸向端側處具有相應的轉子開口,其中,分別優選地使用軸向流動機。在運行期間,電機因此在第一殼體部件的內部關于第一冷卻介質的流動具有相應的軸向優先方向,其從相應的端側向著軸向中部指向。由此實現了第一冷卻介質尤其相對于軸向中央對稱的冷卻劑流動,從而可靠地阻止了例如在其軸向中央區域和尤其兩個繞組頭的區域中的電機過熱。

原理上,在此也可以考慮第一冷卻介質的相反的流動方向,其中,為此以優選的方式相應地使用徑向流動機。尤其是可以將上述的至少一個第一導向裝置設計成第三導向裝置中的一個。

在本發明的另外的優選設計方案中,第一殼體部件在此在其軸向中央的區域中具有通孔,第一冷卻介質能夠相應地穿過該通孔從第一殼體部件的內部引導到熱交換罩中。

通過在第一殼體部件的軸向中央的區域中布置相應的通孔,尤其實現了第一冷卻介質相對于軸向中央對稱的冷卻劑流動,由此可靠地阻止了例如在其軸向中央區域和尤其兩個繞組頭的區域中的電機過熱。

有利的是,熱交換罩在此具有兩個螺旋軌道形地設計的導向部件,其從軸向中央的區域向著相應的端側延伸。兩個熱導向部件在此可以如下地設計,即其螺旋軌道具有相同的旋轉方向或者優選彼此相反的旋轉方向。

在本發明的另外優選的設計方案中,殼體具有至少一個第一殼體開口和至少一個第二殼體開口,以便引入和排出第二冷卻介質,其中,電機具有用于循環第二冷卻介質的第二流動機,其中,第二流動機和熱交換罩的管在流動技術上布置在相應的第一殼體開口和相應的第二殼體開口之間。

在其中引導第二冷卻介質的第二冷卻循環因此開放地設計,其中第二冷卻介質通過相應的第一殼體開口和相應的第二殼體開口能夠穿過殼體向內或者向外地流動。第二冷卻介質在此通過第二流動機循環,由此確保了電機的廢熱的可靠的向外傳輸。

在本發明的另外優選的設計方案中,至少一個第一殼體開口在此布置在第一軸向端側的區域中,并且至少一個第二殼體開口布置在第二軸向端側的區域中。

管以有利的方式至少沿著轉子的或者定子的整個軸向延伸部延伸,其中第二冷卻介質一直在相同的軸向方向中流動。優選地,其余的電機也如下地設計,使得第一冷卻介質在熱交換罩中沿著轉子的或者定子的整個軸向延伸部、在相同的軸向方向上流動。特別良好的熱傳遞在此如下地實現,即實現對流冷卻,從而使第二冷卻介質的流動方向與第一冷卻介質的流動方向相反。

例如,相應的殼體開口布置在殼體的徑向的或者軸向的外面上,從而使第二冷卻介質在軸向或者在徑向方向上能夠流動到殼體中或者從殼體中流出。

優選地提出,第二冷卻介質在進入到殼體中之后借助于合適地設計的導向單元徑向向內地導向,向著徑向通風機引導,并且借助于導向單元引導到管中。

在本發明的可替換的有利的設計方案中,第一殼體開口在此相應地布置在相應的軸向端側的區域中,并且至少一個第二殼體開口布置在軸向中央的區域中。

管以有利的方式至少從定子的或轉子的相應的軸向端側延伸至軸向中央的區域中,其中,管在相應的軸向端側上與相應的第一殼體開口并在軸向中央的區域中與相應的第二殼體開口連接。在此設置有兩個第二流動機,其中,在一個軸向端側處的一個第二流動機和在另一個軸向端側處的另一個第二流動機分別布置在管和相應的第二殼體開口之間。

在相應的軸向部段中,尤其獲得第二冷卻介質從相應的軸向端側至軸向中央的冷卻劑流,其中,相應的第二流動機優選地設計為徑向流動機。優選地,其余的電機如下地設計,使得第一冷卻介質在熱交換罩中通過相應的上述通孔從軸向中央向著相應的軸向端側流動,從而實現對流冷卻,其中第二冷卻介質的流動方向在兩個軸向的區域中分別與第一冷卻介質的流動方向相反。

在此,原理上也可以考慮第二流動介質的相反的流動方向。

例如,相應的第一殼體開口能夠布置在殼體的徑向的或者軸向的外面上,從而使第二冷卻介質在徑向或者軸向方向上能夠流動到殼體中或者從殼體中流出。

在本發明的另外優選的設計方案中,電機能夠以至少1MW、尤其超過3MW的電功率運行,其中,電機具有至少500mm、尤其超過630mm的軸高度,和/或其中電機設計為發電機、尤其是風力發電機,或者設計為用于泵驅動裝置、壓縮機驅動裝置、或者鋼廠驅動裝置的驅動電機。

上述的流動機尤其能夠具有抗扭地與電機的軸或者轉子連接的螺旋槳葉片,其中能夠使用不取決于轉子的或者軸的轉速運行的流動機。

附圖說明

接下來,根據在附圖中示出的實施例進一步說明和闡述本發明。其示出:

圖1示出根據本發明的電機的第一實施例,

圖2示出第一實施例的可替換的視圖,

圖3示出根據本發明的電機的第二實施例,以及

圖4示出第二實施例的可替換的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圖1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的電機的第一實施例。在此示出了沿著電機的旋轉軸線2的縱向截面。

電機具有帶有空心圓柱形的第一殼體部件5和空心圓柱形的第二殼體部件6的殼體4。在第一殼體部件5中布置有空心圓柱形的定子1和在定子1中能圍繞旋轉軸線2旋轉地支承的轉子3。第一殼體部件5又布置在第二殼體部件6的內部。在第一殼體部件5和第二殼體部件6之間布置有熱交換罩7。熱交換罩7具有基本上螺旋軌道形地圍繞旋轉軸線2延伸的導向部件8以及基本上軸向延伸的、穿過導向部件8引導的管9,這在圖2中進一步示出。

電機如下地設計,使得第一冷卻介質能夠在第一軸向優先方向上穿過第一殼體部件5引導。在本實施例的范疇中,第一冷卻介質在第一殼體部件5的內部從第一軸向端側12、圖1右側向著第二軸向端側13、圖1左側引導。為此,第一冷卻介質的一部分能夠在第一軸向端側12處通過至少一個轉子開口16在軸向方向上進入到轉子3中,并且通過布置在轉子有源部件15中并且徑向向外開放的轉子冷卻通道17再次離開轉子3。為此,轉子3在第二軸向端側13上不具有這樣的轉子開口16。在定子有源部件11中,定子冷卻通道18連接至轉子冷卻通道17,第一冷卻介質能夠穿過其徑向向外地流動。第一冷卻介質的另外的部分能夠環繞繞組頭4流動,該繞組頭在第一軸向端側12處軸向地從定子有源部件11伸出。第一冷卻介質接下來全部地在定子1和第一殼體部件5之間布置的凹槽19中、在軸向方向上向著第二軸向端側13引導,以便經過在那里的繞組頭14由第一殼體部件5向著第一流動機21引導,借助于該第一流動機能夠循環第一冷卻介質。優選地,第一流動機21在此設計為徑向流動機。

熱交換罩7如下地設計,使得第一冷卻介質能夠在管9之間螺旋軌道形地在導向部件8處、沿著與第一軸向優先方向相反設置的第二軸向優先方向引導。在本實施例的范疇中,第一冷卻介質在熱交換罩7的內部從第二軸向端側13向著第一軸向端側12引導。

為了引導第一冷卻介質,在此在第一軸向端側12處設置有第一導向裝置20,第一冷卻介質借助于其能夠從熱交換罩7向著相應的轉子開口16并且向著相應的繞組頭14引導。此外,在第二軸向端側13處設置有第二導向裝置22,第一冷卻介質借助于其能夠從相應的繞組頭14向著第一流動機21引導,并且從第一流動機21向著熱交換罩7引導。

此外,熱交換罩7如下地設計,使得第二冷卻介質能夠在軸向方向上穿過管引導。在本實施例的范疇中,殼體4為此具有在第一軸向端側12處的第一殼體開口25和在第二軸向端側13處的第二殼體開口26,通過其能使得第二冷卻介質進入到殼體4中或者從殼體4中流出。為了循環第二冷卻介質而設置有第二流動機27。在此,管9和第二流動機27在流動技術上布置在第一殼體開口25和第二殼體開口26之間。

圖2示出了第一實施例的可替換的視圖。如圖1中的相同的參考標號在此描述相同的部件。在圖2中尤其示出了熱交換罩7的細節,該熱交換罩布置在第一殼體部件5和第二殼體部件6之間。熱交換罩7具有基本上軸向延伸的管9,第二冷卻介質能夠穿過該管流動。在本實施例的范疇中,第二冷卻介質穿過管9在軸向方向上從第一軸向端側12向著第二軸向端側13流動。管9穿過基本上螺旋軌道形地圍繞旋轉軸線2延伸的導向部件8。第一冷卻介質能夠在導向部件8處沿著管9經過地、螺旋軌道形地從第二軸向端側13向著第一軸向端側12流動。導向部件8在此具有關于其螺旋軌道的傾斜角10,其優選地最高為60°,尤其是10°至30°。

圖3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的電機的第二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的區別在于,第二實施例的電機基本上相對于穿過電機的軸向中央的橫截面是對稱的。

第一冷卻介質的引導如下地設計。關于第一冷卻介質的流動,電機具有兩個部段,即從相應的軸向端側12或13到軸向中央的部段。在兩個部段的每一個中,第一冷卻介質穿過第一殼體部件5在第一軸向優先方向上引導,其在本實施例的范疇中從相應的軸向端側12或13向著軸向中央引導。在熱交換罩7中,第一冷卻介質在與第一軸向優先方向相反設置的第二軸向優先方向上引導,其從軸向中央向著相應的軸向端側12或13引導。

第一冷卻介質可以在相應的軸向端側12或13的區域中從熱交換罩7流出,穿過相應的第三導向裝置23引導,徑向向內地向著相應的第一流動機21流動,借助于該第一流動機能夠循環第一冷卻介質。優選的是,相應的第一流動機21設計為軸向流動機。接下來,第一冷卻介質借助于相應的第三導向裝置23向著相應的轉子開口16并且向著相應的繞組頭14引導。第一冷卻介質的相應的第一部分在此能夠通過相應的轉子開口16和相應的轉子通道17以及定子1經由接下來的定子通道18流動。第一冷卻介質的第二部分能夠圍繞相應的繞組頭14流動,以便與第一冷卻介質的相應的第一部分在凹槽19中匯合,并且向著軸向中央流動。在軸向中央的區域中,第一殼體部件5具有通孔24,通過該通孔,第一冷卻介質能夠從第一殼體部件5的內部引導到熱交換罩7中。在熱交換罩7中,一部分第一冷卻介質向著第一軸向端側12引導,并且剩余部分的第一冷卻介質向著第二軸向端側13引導。在此,第一冷卻介質在熱交換罩7中分別在管9之間沿著螺旋軌道形地設計的導向部件8引導。

第二冷卻介質可以通過在相應的軸向端側12或13處布置的第一殼體開口25進入到殼體4中,并且輸送至熱交換罩7的管9。熱交換罩7在此如下地設計,使得第二冷卻介質能通過管9從相應的軸向端側12或者13向著軸向中央引導,其中,第二冷卻介質能夠通過在軸向中央的區域中布置的第二殼體開口26離開熱交換罩7。為了循環第二冷卻介質,在相應的軸向端側12或13處設置有第二流動機27。優選地,相應的第二流動機27設計為徑向流動機。管9和相應的第二流動機27在流體技術上布置在相應的第一殼體開口25和第二殼體開口26之間。

圖4示出了第二實施例的可替換的視圖。類似于在圖2中的第一實施例,在圖4中尤其示出了第二實施例的熱交換罩7的細節。熱交換罩7基本上具有軸向延伸的管9,其從相應的軸向端側12或13延伸到軸向中央的區域中,并且進入到第二殼體開口26中。在本實施例的范疇中,第二冷卻介質圍繞管9在軸向方向上從相應的軸向端側12或13向著軸向中央流動。管9穿過基本上螺旋軌道形地圍繞旋轉軸線2延伸的導向部件8。在本實施例的范疇中,導向部件8具有兩個螺旋軌道,它們關于軸向中央是彼此對稱的。第一冷卻介質可以提通過通孔24從第一殼體部件5的內部進入到熱交換罩7中,并且在導向部件8處沿著管9經過地、螺旋軌道形地從軸向中央向著相應的軸向端側12或13流動。導向部件8在此具有關于其相應的螺旋軌道的傾斜角10,其優選地最高為60°,尤其10°至30°。

原理上,在兩個所述的實施例中,徑向流動機也可以取代軸向流動機使用并且反之亦然,尤其在使用合適地成型的導向件的情況下高效地引導相應的流。也可以考慮的是,將第一冷卻介質的和/或第二冷卻介質的流動方向反轉,其中優選的是,徑向流動機也可以取代軸向流動機使用并且反之亦然。

綜上,本發明涉及一種電機,包括:空心圓柱形的定子;在定子中能圍繞旋轉軸線旋轉地支承的轉子;殼體,具有在其中布置有定子和轉子的空心圓柱形的第一殼體部件,以及在其中布置有空心圓柱形的第一殼體部件的空心圓柱形的第二殼體部件;以及熱交換罩,其布置在第一殼體部件和第二殼體部件之間。為了提供具有改善的冷卻的電機而提出,熱交換罩具有至少一個基本上螺旋軌道形地圍繞旋轉軸線延伸的導向部件以及基本上軸向延伸的、穿過相應的導向部件引導的管,其中,電機至少區段式地如下地設計,使得第一冷卻介質能在第一軸向優先方向上穿過第一殼體部件引導,其中,熱交換罩至少區段式地如下地設計,使得第一冷卻介質能夠在管之間螺旋軌道形地在相應的導向部件處、沿著與第一軸向優先方向相反設置的第二軸向優先方向引導,其中,熱交換罩至少區段式地如下地設計,使得第二冷卻介質能在軸向方向上穿過管引導。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