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蓋板,具體涉及一種電纜溝蓋板。
背景技術:
傳統的電纜溝蓋板一般為混凝土或復合材料做成,蓋板之間沒有明顯間隙,而且電纜溝內間隔一定的距離有防火墻,這就在電纜溝內人為建造了相對封閉的空間,空氣不能流通,雨水不能通過內外空氣交換而蒸發;這樣長期運行的結果就是:潮濕的空氣會沿著電纜之間的空隙侵入到端子箱內,在端子箱內形成凝露,導致端子箱內的元器件銹蝕、絕緣性能下降,進而誘發設備事故,影響電網安全運行和可靠供電。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電纜溝蓋板,重量較輕,有足夠的機械強度,同時具有較好的通風和散熱性能。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電纜溝蓋板,包括支架、設于支架上方的鋼絲層及設于鋼絲層上方的覆蓋板,所述鋼絲層和覆蓋板的大小與支架的內腔大小相匹配,所述鋼絲層和覆蓋板嵌入支架的內腔中其高度與支架的高度處于同一水平面,所述覆蓋板上均勻分別多個漏水孔,其表面為向上凸起的弧面,所述支架的底部為設有多個用于支撐鋼絲層和覆蓋板的橫梁和縱梁。
所述鋼絲層所形成的孔洞小于覆蓋板上的漏水孔。
所述覆蓋板為玻璃鋼制成。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所述的電纜溝蓋板,具有較好的通風和散熱性能,便于現場工作的開展,而且有足夠的機械強度、具有外形美觀和耐腐蝕效果。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描述。
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的電纜溝蓋板,包括支架1、設于支架1上方的鋼絲層2及設于鋼絲層2上方的覆蓋板3,鋼絲層2和覆蓋板3的大小與支架1的內腔大小相匹配,鋼絲層2和覆蓋板3嵌入支架1的內腔中其高度與支架1的高度處于同一水平面,覆蓋板3上均勻分別多個漏水孔,其表面為向上凸起的弧面,支架1的底部為設有多個用于支撐鋼絲層2和覆蓋板3的橫梁和縱梁。本實施例的,該鋼絲層2所形成的孔洞小于覆蓋板3上的漏水孔,覆蓋板3為玻璃鋼制成。
以上所述的實施例僅僅是對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進行描述,并非對本發明的范圍進行限定,在不脫離本發明設計精神的前提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作出的各種變形和改進,均應落入本發明權利要求書確定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