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手持機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電源分離式手持機適配器。
背景技術:
為了解決容易造成斷電,從而發生丟失數據的現象,現在提出了電源分離式手持機適配器,其包括:保護電路、整流濾波電路、電壓轉換電路、第一穩壓電路、輸出濾波電路和充電管理電路;所述保護電路與供電電源連接,所述保護電路的輸出端連接整流濾波電路,所述整流濾波電路的輸出端連接電壓轉換電路,所述電壓轉換電路的輸出端連接第一穩壓電路,所述第一穩壓電路的輸出端連接輸出濾波電路,所述輸出濾波電路的輸出端連接充電管理電路,所述充電管理電路與蓄電池連接,所述輸出濾波電路與所述蓄電池輸出端連接轉換開關,所述轉換開關的輸出端連接第二穩壓器和第三穩壓器。
另外所述保護電路、整流濾波電路、電壓轉換電路、第一穩壓電路、輸出濾波電路和充電管理電路都架設在保護殼中以防止顆粒物雜質侵襲電路,因為保護電路、整流濾波電路、電壓轉換電路、第一穩壓電路、輸出濾波電路和充電管理電路往往架設于支撐臺上,支撐臺即處在保護殼中,保護殼中的體積不大,使得保護電路、整流濾波電路、電壓轉換電路、第一穩壓電路、輸出濾波電路和充電管理電路的裝配、分離非常不容易、維護也不容易、浪費時間多;因為支撐臺常常同保護殼是一個整體,護電路、整流濾波電路、電壓轉換電路、第 一穩壓電路、輸出濾波電路和充電管理電路均裝配于支撐臺,所以目前的保護殼常常走電,性能受損,而且在操作中會出現打滑現象,電路的供電電源也放置在一起安全性不夠。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種電源分離式手持機適配器,避免了現有技術中電路的裝配、分離非常不容易、維護也不容易、浪費時間多、保護殼常常走電使得性能受損、在操作中會出現打滑現象、電路的供電電源也放置在一起安全性不夠的缺陷。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電源分離式手持機適配器的解決方案,具體如下:
一種電源分離式手持機適配器,包括:保護電路、整流濾波電路、電壓轉換電路、第一穩壓電路、輸出濾波電路和充電管理電路;所述保護電路與供電電源連接,所述保護電路的輸出端連接整流濾波電路,所述整流濾波電路的輸出端連接電壓轉換電路,所述電壓轉換電路的輸出端連接第一穩壓電路,所述第一穩壓電路的輸出端連接輸出濾波電路,所述輸出濾波電路的輸出端連接充電管理電路,所述充電管理電路與蓄電池連接,所述輸出濾波電路與所述蓄電池輸出端連接轉換開關,所述轉換開關的輸出端連接第二穩壓器和第三穩壓器;
所述保護電路、整流濾波電路、電壓轉換電路、第一穩壓電路、輸出濾波電路和充電管理電路構成了電路組A5,所述電路組A5架設于保護殼中,所述保護殼含有保護殼的右部A1、保護殼的左部A3、用來支撐電路組的支撐臺A4與第一絲母A2,所述保護殼的右部A1 與保護殼的左部A3是各自單獨地制造的部件,所述保護殼的右部A1為鋁合金構造成漸擴狀部件,所述保護殼的左部A3為聚苯硫醚材料構造成的柱狀部件;所述用來支撐電路組的支撐臺A4從保護殼的左部A3伸進保護殼的右部A1,另外用來支撐電路組的支撐臺A4一頭帶有外壁上開有絲槽A41的絲杠,而第一絲母A2處在保護殼的右部A1里面的中空區域A12,且絲接于支撐臺A4一頭的外壁上開有絲槽A41的絲杠上,所述第一絲母A2同所述保護殼的右部A1的左壁面相接觸;所述支撐臺A4同保護殼的左部A3架設著聯結體A6;聯結體A6是第二絲母A61,所述第二絲母A61絲接于保護殼的左部A3里面的支撐臺A4的絲槽A41上,且擠壓住所述保護殼的左部A3的內表面的右部;所述第一絲母A2的壁面上帶有層疊狀的溝路A21;另外還包括中空的支撐板A8,所述支撐板A8的中空區域中架設著為電路組A5供電的電源A7,所述保護殼的左部A3上開有讓導線透過的貫通腔A31,柔性管A9的底部同中空的支撐板A8相連,柔性管A9的頂部同所述保護殼的左部A3的貫通腔A31相連,所述導線A10順序透過柔性管A9、貫通腔A31且同支撐臺A4上的電路組A5相連。
本實用新型通過保護殼的右部A1、保護殼的左部A3、用來支撐電路組的支撐臺A4與第一絲母A2,所以非常容易的讓操作者能夠先于所述保護殼的右部A1裝配上用來支撐電路組的支撐臺A4與電路組,接著聯結上保護殼的右部A1與保護殼的左部A3,這樣裝配和分解都非常容易,大大改善了裝配與維護速度。聚苯硫醚材料的不走電性能使得整體性能穩定。把電源與電路分開設置,安全性好。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電源分離式手持機適配器的結構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殼的連接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部分部件分解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部分元件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實用新型內容作進一步說明:
參照圖1-圖4所示,包括:保護電路、整流濾波電路、電壓轉換電路、第一穩壓電路、輸出濾波電路和充電管理電路;所述保護電路與供電電源連接,所述保護電路的輸出端連接整流濾波電路,所述整流濾波電路的輸出端連接電壓轉換電路,所述電壓轉換電路的輸出端連接第一穩壓電路,所述第一穩壓電路的輸出端連接輸出濾波電路,所述輸出濾波電路的輸出端連接充電管理電路,所述充電管理電路與蓄電池連接,所述輸出濾波電路與所述蓄電池輸出端連接轉換開關,所述轉換開關的輸出端連接第二穩壓器和第三穩壓器;
所述保護電路、整流濾波電路、電壓轉換電路、第一穩壓電路、輸出濾波電路和充電管理電路構成了電路組A5,所述電路組A5架設于保護殼中,所述保護殼含有保護殼的右部A1、保護殼的左部A3、用來支撐電路組的支撐臺A4與第一絲母A2,所述保護殼的右部A1與保護殼的左部A3是各自單獨地制造的部件,所述保護殼的右部A1為鋁合金構造成漸擴狀部件,所述保護殼的左部A3為聚苯硫醚材料構造成的柱狀部件;所述用來支撐電路組的支撐臺A4從保護殼的左部A3伸進保護殼的右部A1,另外用來支撐電路組的支撐臺A4一頭 帶有外壁上開有絲槽A41的絲杠,而第一絲母A2處在保護殼的右部A1里面的中空區域A12,且絲接于支撐臺A4一頭的外壁上開有絲槽A41的絲杠上,所述第一絲母A2同所述保護殼的右部A1的左壁面相接觸;聯結體A6是第二絲母A61,所述第二絲母A61絲接于保護殼的左部A3里面的支撐臺A4的絲槽A41上,且擠壓住所述保護殼的左部A3的內表面的右部;所述第一絲母A2的壁面上帶有層疊狀的溝路A21。這樣有效制止了打滑現象。另外還包括中空的支撐板A8,所述支撐板A8的中空區域中架設著為電路組A5供電的電源A7,所述保護殼的左部A3上開有讓導線透過的貫通腔A31,柔性管A9的底部同中空的支撐板A8相連,柔性管A9的頂部同所述保護殼的左部A3的貫通腔A31相連,所述導線A10順序透過柔性管A9、貫通腔A31且同支撐臺A4上的電路組A5相連。
所述絲杠為條狀結構。
所述中空區域為長方體結構。
所述溝路A21為條狀口狀。
所述電源為直流電源。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為使用者能在初始時把電路組A5裝配在支撐臺A4上且連接上導線A10,隨即讓所述第二絲母A61同支撐臺A4的絲槽A41的左部相絲接,接下來就讓支撐臺A4插進保護殼的右部A1中,隨之而來就擰上第一絲母A2在保護殼的右部A1中同支撐臺A4相絲接,隨后順時針轉動第一絲母A2,所述支撐臺A4就進行朝保護殼的右部A1中運行,另外所述第二絲母A61就同第一絲母A2 結合牢靠保護殼的右部A1與保護殼的左部A3,用來讓支撐臺A4固定于保護殼的右部A1的中空區域,所述保護殼的右部A1與保護殼的左部A3就聯結起來,以此達到把所述支撐臺A4、第二絲母A6與第一絲母A2聯結起來的效果,而分解之際,操作者能經由逆時針轉動第一絲母A2,這樣就能把所述支撐臺A4、第二絲母A6與第一絲母A2分解出來,真正實現了裝配、分離非常容易、維護也容易、耗時少、保護殼不走電使得性能無損。并有效制止了打滑現象。另外還包括中空的支撐板A8,所述支撐板A8的中空區域中架設著為電路組A5供電的電源A7,所述保護殼的左部A3上開有讓導線透過的貫通腔A31,柔性管A9的底部同中空的支撐板A8相連,柔性管A9的頂部同所述保護殼的左部A3的貫通腔A31相連,所述導線A10順序透過柔性管A9、貫通腔A31且同支撐臺A4上的電路組A5相連。這樣會安全性增大。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實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雖然本實用新型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實用新型,任何熟悉本專業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范圍內,當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術內容做出些許更動或修飾為等同變化的等效實施例,但凡是未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內容,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的修改、等同替換與改進等,均仍屬于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