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電力柜技術領域,涉及一種高效減震散熱型電力柜。
背景技術:
現有電力柜內用于放置電力設備,需要配合散熱裝置和減震裝置對電力設備進行散熱和減震,但散熱裝置和減震裝置為獨立結構,使得電力柜結構復雜,同時還會使電力柜進塵,因此有必要進行改進。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問題,提供了一種結構簡單,減震和散熱效果更好的高效減震散熱型電力柜。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可通過下列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高效減震散熱型電力柜,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柜和設在外柜內側的內柜,外柜包括分別設在上下左右側的外頂板、外底板、外左側板和外右側板,以及分別鉸接在前后側的門板和背板,內柜包括分別設在上下左右側的內頂板、內底板、內左側板和內右側板,內頂板、內底板、內左側板和內右側板分別與外頂板、外底板、外左側板和外右側板相平行,且之間設有減震彈簧,外左側板和外右側板上分別固定有吸風裝置和抽風裝置,且能通過關閉門板和背板,使外柜和內柜之間形成環繞外柜外側的散熱通道。
由于內頂板、內底板、內左側板和內右側板分別與外頂板、外底板、外左側板和外右側板之間設有減震彈簧,因此利用減震彈簧起到全方位減震效果,同時通過關閉門板和背板,使外柜和內柜之間形成環繞內柜外側的散熱通道,因此利用吸風裝置和抽風裝置配合,使得內柜溫度降低,以對置于內柜內的電力設備提供很好的接觸散熱效果,同時散熱過程中,內柜被門板和背板封閉,以避免進塵,因此本電力柜結構合理,在內柜和外柜之間形成了減震和散熱結構。
作為優選,還包括分別固定在內頂板、內底板、內左側板和內右側板外側的若干條形導風條,導風條長度方向與門板和背板平行。
因此導風效果好,使得內柜溫度更加均勻。
作為優選,內頂板、內左側板和內右側板內側分別貼合固定有導熱板。
因此能提高置于內柜內的電力設備的散熱效果。
作為優選,內頂板、內左側板和內右側板上分別具有內端抵在導熱板上的導熱孔。
因此能顯著降低導熱板溫度。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優點:
由于內頂板、內底板、內左側板和內右側板分別與外頂板、外底板、外左側板和外右側板之間設有減震彈簧,因此利用減震彈簧起到全方位減震效果,同時通過關閉門板和背板,使外柜和內柜之間形成環繞內柜外側的散熱通道,因此利用吸風裝置和抽風裝置配合,使得內柜溫度降低,以對置于內柜內的電力設備提供很好的接觸散熱效果,同時散熱過程中,內柜被門板和背板封閉,以避免進塵,因此本電力柜結構合理,在內柜和外柜之間形成了減震和散熱結構。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側視剖視圖。
圖中的編碼分別為:
1、外柜;11、外頂板;12、外底板;13、外左側板;14、外右側板;15、門板;16、背板;17、吸風裝置;18、抽風裝置;2、內柜;21、內頂板;22、內底板;23、內左側板;24、內右側板;25、減震彈簧;26、導風條;27、導熱板。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是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的描述,但本實用新型并不限于這些實施例。
如圖1和圖2所示,本高效減震散熱型電力柜,包括外柜1和設在外柜1內側的內柜2,外柜1包括分別設在上下左右側的外頂板11、外底板12、外左側板13和外右側板14,以及分別鉸接在前后側的門板15和背板16,內柜2包括分別設在上下左右側的內頂板21、內底板22、內左側板23和內右側板24,內頂板21、內底板22、內左側板23和內右側板24分別與外頂板11、外底板12、外左側板13和外右側板14相平行,且之間設有減震彈簧25,外左側板13和外右側板14上分別固定有吸風裝置17和抽風裝置18,且能通過關閉門板15和背板16,使外柜1和內柜2之間形成環繞外柜1外側的散熱通道。
進一步的,還包括分別固定在內頂板21、內底板22、內左側板23和內右側板24外側的若干條形導風條26,導風條26長度方向與門板15和背板16平行。內頂板21、內左側板23和內右側板24內側分別貼合固定有導熱板27。內頂板21、內左側板23和內右側板24上分別具有內端抵在導熱板27上的導熱孔。
由于內頂板21、內底板22、內左側板23和內右側板24分別與外頂板11、外底板12、外左側板13和外右側板14之間設有減震彈簧25,因此利用減震彈簧25起到全方位減震效果,同時通過關閉門板15和背板16,使外柜1和內柜2之間形成環繞內柜2外側的散熱通道,因此利用吸風裝置17和抽風裝置18配合,使得內柜2溫度降低,以對置于內柜2內的電力設備提供很好的接觸散熱效果,同時散熱過程中,內柜2被門板15和背板16封閉,以避免進塵,因此本電力柜結構合理,在內柜2和外柜1之間形成了減震和散熱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