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EPS無刷電機領域,具體為一種驅動一體式汽車EPS用無刷電機。
背景技術:
隨著汽車產業的快速發展和能源危機意識的加深,人們對汽車節能的關注度越來越高。汽車的轉向性能是汽車行駛過程中重要的性能,助力轉向系統也不斷的更新換代,電動助力轉向系統(EPS,Electric Power Steering)由助力電機直接提供轉向助力,省去了液壓動力轉向系統所必需的動力轉向油泵、軟管、液壓油、傳送帶和裝于發動機上的皮帶輪,以節能、環保、抗干擾性、安全性和操縱穩定性的優勢成為轉向系統研發和汽車技術發展的重點之一;其中,電機作為核心部件其性能的好壞決定整個EPS系統的性能表現。
目前,汽車EPS系統對無刷電機的要求是體積小、質量輕、可靠性高。傳統的EPS電機編碼器需要同軸安裝在電機外部,驅動器和電機是完全分開的,需要單獨密封處理,導致汽車EPS系統結構復雜、占用空間大、可靠性降低。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驅動一體式汽車EPS用無刷電機,將無刷電機、編碼器以及驅動器集成為一體,減小汽車EPS系統的體積。
為實現上述目的,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驅動一體式汽車EPS用無刷電機,包括第一機殼、定子、轉子、后端蓋、第二機殼、編碼器磁體、解碼器、驅動器以及罩殼,所述定子固接在第一機殼上,所述轉子可轉動的安裝于第一機殼內,所述后端蓋安裝于第一機殼的端部,所述第二機殼具有彎折部固接在所述后端蓋上,第二機殼內安裝有編碼器磁體、解碼器以及驅動器,所述罩殼安裝于第二機殼的端部,以密封第二機殼。
優選的,所述第二機殼通過螺絲固定在后端蓋上。
優選的,所述罩殼上具有若干用于散熱的散熱槽。
優選的,所述編碼器磁體與解碼器之間具有預設的感應距離,且兩者呈同心結構。
優選的,所述編碼器磁體與解碼器集成安裝于后端蓋上。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驅動一體式汽車EPS用無刷電機將無刷電機、編碼器以及驅動器集成為一體,減少了汽車EPS系統的體積,提高了汽車EPS系統的功率密度,相對于傳統的分體式結構,一體式結構縮短了驅動器和無刷電機之間的信號連接線,減少了信號的衰減,提高了汽車EPS系統的可靠性。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中驅動一體式汽車EPS用無刷電機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1、散熱罩殼,2、驅動器,3、解碼器,4、編碼器磁體,5、轉子,6、定子,7、后端蓋,8、第一機殼,9、第二機殼,10、螺絲。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的內容更加清楚易懂,以下結合說明書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內容作進一步說明。當然本實用新型并不局限于該具體實施例,本領域內的技術人員所熟知的一般替換也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其次,本實用新型利用示意圖進行了詳細的表述,在詳述本實用新型實例時,為了便于說明,示意圖不依照一般比例局部放大,不應以此作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定。
上述及其它技術特征和有益效果,將結合實施例及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驅動一體式汽車EPS用無刷電機進行詳細說明。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驅動一體式汽車EPS用無刷電機優選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如圖1所示,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驅動一體式汽車EPS用無刷電機,包括第一機殼8、定子6、轉子5、后端蓋7、第二機殼9、編碼器磁體4、解碼器3、驅動器2以及罩殼1,定子6固接在第一機殼8上,轉子5通過軸承可轉動的安裝于第一機殼8內,后端蓋7安裝于第一機殼8的端部。
為了將編碼器磁體4、解碼器3以及驅動器3集成于第一機殼8上,第二機殼9具有彎折部通過螺絲10固接在后端蓋7上,第二機殼9內安裝有編碼器磁體4、解碼器3以及驅動器2,其中,編碼器磁體4與解碼器3之間具有預設的感應距離,且兩者呈同心結構,集成安裝于后端蓋7上。第二機殼9的端部安裝有罩殼1,以密封第二機殼9,較佳的,罩殼1上具有若干用于散熱的散熱槽。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將無刷電機、編碼器以及驅動器集成為一體,減少了汽車EPS系統的體積,提高了汽車EPS系統的功率密度,相對于傳統的分體式結構,一體式結構縮短了驅動器和無刷電機之間的信號連接線,減少了信號的衰減,提高了汽車EPS系統的可靠性。
雖然本實用新型主要描述了以上實施例,但是只是作為實例來加以描述,而本實用新型并不限于此。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能做出多種變型和應用而不脫離實施例的實質特性。例如,對實施例詳示的每個部件都可以修改和運行,與所述變型和應用相關的差異可認為包括在所附權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
本說明書中所涉及的實施例,其含義是結合該實施例描述的特地特征、結構或特性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至少一個實施例中。說明書中出現于各處的這些術語不一定都涉及同一實施例。此外,當結合任一實施例描述特定特征、結構或特性時,都認為其落入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結合其他實施例就可以實現的這些特定特征、結構或特性的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