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光伏組件邊框及光伏組件。
背景技術:
現有市面上的太陽能光伏組件通常由鋁合金邊框、光伏電池組件、硅膠材料組合而成。通過邊框“U”形腔內填充硅膠來固定光伏電池組件;通常情況下,鋁合金邊框的四個角通過以下方式進行連接:
1)采用螺栓連接方式,四個直角首尾相連,使用螺栓鎖緊力固定連接。
2)設計倒扣結構,采用角碼連接方式。45°拼角首尾相連,通過沖壓凸點與角碼斜齒來實現鎖緊連接。
當采用螺栓連接時,鋁合金長邊框在擠壓前期需要成型底孔,浪費工序材料;在短邊框上加工螺栓過孔,同樣增加機械加工成本;當短邊框和長邊框連接時,使用螺栓緊固操作起來麻煩,實現自動化裝配的難度高。
采用角碼方式連接時,鋁合金長短邊框界面形狀一致,利于擠壓成型;45°拼角對接,需要通過機加工方式;內部增加帶鋸齒膠膜與鋁合金管邊框上的凸點連接,角碼通過擠出成型即可,凸點通過沖壓成型,此技術利于自動化裝配。但該方案用材較多,邊框的截面積較大,材料成本高。如圖1所示,為現有光伏組件邊框100′的結構,太陽能電池板通過硅膠鑲嵌在容置腔501′中,當在光伏組件邊框上安裝太陽能電池板后,下擋板102′的荷重顯著增加。為避免邊框變形,提高使用壽命,通常會設計一具有支撐作用的立板105′用來增加下檔板的承重能力。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上述技術問題之一或至少提供一種有用的商業選擇。為此,本實用新型的一個目的在于提出一種光伏組件邊框,所述光伏組件邊框用于容納太陽能電池板,包括:
豎板;
上擋板,所述上擋板的一端與所述豎板的頂端固定連接,所述上擋板的另一端向外延伸;
下擋板,所述下擋板位于所述上擋板的下方,且所述下擋板的一端與所述豎板固定連接,所述下擋板的另一端向外延伸,所述下擋板、所述上擋板與所述豎板形成一用于容納所述太陽能電池板的容置腔;
斜支撐梁,所述斜支撐梁的一端與所述下擋板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所述斜支撐梁的另一端與所述豎板固定連接;
橫板,所述橫板的一端與所述豎板的底端固定連接,所述橫板的另一端向外延伸;
立板,所述立板的一端與所述橫板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立板與所述豎板形成一空腔。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光伏組件邊框采用角碼連接,有效避免了螺栓連接的復雜裝配;通過合理改善邊框設計,使其在給太陽能電池板提供有效支撐的同時進一步減少用材,節約成本。
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個目的提出一種采用上述邊框的光伏組件,包括:
長邊框,所述長邊框為本實用新型中所述的光伏組件邊框;
短邊框,所述短邊框為為本實用新型中所述的光伏組件邊框,所述短邊框與所述長邊框垂直設置;
太陽能電池板,所述太陽能電池板嵌入所述長邊框的容置腔以及所述短邊框的容置腔中;
硅膠,所述硅膠填充于所述太陽能電池板與所述上擋板、下擋板、豎板圍成的縫隙中;
角碼,所述角碼包括用于與長邊框的空腔相卡持的第一卡持部以及用于與短邊框的空腔相卡持的第二卡持部,且第一卡持部與第二卡持部垂直固定連接。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光伏組件,所述第一卡持部的內側及第二卡持部的內側均設有齒槽。
本實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優點將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給出,部分將從下面的描述中變得明顯,或通過本實用新型的實踐了解到。
附圖說明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優點從結合下面附圖對實施例的描述中將變得明顯和容易理解,其中:
圖1是現有技術中邊框的截面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的光伏組件邊框截面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的光伏組件結構圖;
圖4是角碼結構圖;
圖5是角碼與邊框的裝配圖;以及
圖6是光伏組件截面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詳細描述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所述實施例的示例在附圖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終相同或類似的標號表示相同或類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類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過參考附圖描述的實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而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光伏組件邊框,所述邊框應用于太陽能電池封裝。圖2是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的邊框截面圖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光伏組件邊框100包括上擋板101,下擋板102,斜支撐梁103,豎板104,立板105和橫板106。上擋板101的一端與所述豎板104的頂端固定連接,所述上擋板101的另一端向外延伸;下擋板102位于上擋板101的下方,且下擋板101的一端與豎板104固定連接,下擋板102的另一端向外延伸;下擋板102、上擋板101與豎板104形成一用于容納所述太陽能電池板的容置腔501;斜支撐梁103的一端與下擋板102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斜支撐梁103的另一端與豎板104固定連接;橫板106的一端與豎板104的底端固定連接,橫板106的另一端向外延伸;立板105的一端與橫板106的上表面固定連接,立板105與豎板104形成一空腔502。本實用新型中,通過斜支撐梁103將下擋板102對太陽能電池板承受的壓力傳遞到豎板104上,從而起到對下擋板102的支撐作用,提高了下擋板對太能電池板的托舉能力。因此,斜支撐梁103作用在于替代現有技術中立板對下擋板102的支撐。此時,立板105的高度可以立板的高度可以大幅度減小至可以容納角碼即可,在很大程度上節省了材料用量。
根據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立板105內側設置有定位凸起107。用于與角碼200形成緊密卡接;所述內側為立板105與豎板104相對的一側。
根據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斜支撐梁103與所述豎板之間形成一夾角α,且30°≤α≤60°。當α為45°時,對下擋板102的支撐效果最佳。
根據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上擋板101內側設置有凹槽。所述凹槽能防止使用過程中硅膠脫落。
根據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上擋板101與豎板104垂直。
根據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下擋板102與上擋板101平行。
根據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橫板106與豎板104垂直。
根據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立板105與豎板104平行。
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光伏組件,如圖3。包括長邊框110,短邊框120,太陽能電池板300,硅膠400,角碼200。長邊框110為本實用新型中的光伏組件邊框;短邊框120為本實用新型中的光伏組件邊框;太陽能電池板300嵌入長邊框110的容置腔以及短邊框120的容置腔中;硅膠400填充于太陽能電池板300與上述上擋板101、下檔板102、豎板104圍成的縫隙中;角碼200包括用于與長邊框的空腔502相卡持的第一卡持部201以及用于與短邊框的空腔502相卡持的第二卡持部202,且第一卡持部201與第二卡持部202垂直固定連接。如圖6中,組裝時,通過外力將角碼200的第一卡持部201或第二卡持部202推入長邊框110或短邊框120的空腔502內;并向電池容置腔501中灌入硅膠400;再將太陽能電池板300插入已灌注了硅膠的電池容置腔501內;最后通過使硅膠400固化,可以實現太陽能電池板300與長邊框及短邊框緊密連接。
參考如圖4-5,本實用新型光伏組件的一個實施例中,角碼200內側設置有齒槽203;豎板105內側設置了定位凸起107;角碼200的齒槽203與定位凸107起配合在一起可以進一步加固角碼與長/短邊框的連接,避免長時間使用后出現松動。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光伏電池組件可以很方便的組裝連接,容易實現自動化生產,進行統一組裝。在符合《IEC61215》行業標準中規定的組件可承受5400Pa壓力的前提下,通過成本控制,使產品在市場上更具有競爭力。
在本說明書的描述中,參考術語“一個實施例”、“一些實施例”、 “示例”、“具體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結合該實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體特征、結構、材料或者特點包含于本實用新型的至少一個實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說明書中,對上述術語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實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體特征、結構、材料或者特點可以在任何的一個或多個實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適的方式結合。
盡管上面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實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況下在本實用新型的范圍內可以對上述實施例進行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