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能源設備領域,尤其涉及到一種永磁雙定轉子高轉矩密度輪轂電機裝置。
背景技術:
輪轂電機技術的最大特點是將動力、傳動和制動裝置都整合到輪轂內,因此將電動車輸的機械部分大大簡化。
輪轂電機技術能夠省略大量傳動部件,讓車輛結構更簡單、可實現多種復雜的驅動方式、便于采用多種新能源車技術。
新能源汽車電機常安裝在車底盤的中間或車輪旁邊,不利的情況是占據了中間位置或車輪邊上的位置,結構存在安全隱患;電機設計在車輪里,簡稱輪轂電機;但輪轂空間有限,如何在有限的空間產生更大的功率,是急需解決的問題。
現如今電動車、混合動力車和小排量車日益廣泛使用,但真正效率高的電動車、混動車卻不多。目前絕大部分的電動混動車其電機驅動部分結構復雜,成本高,且節能效果差,車子動力不佳。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現有技術中的不足之處而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實用的永磁雙定轉子高轉矩密度輪轂電機裝置。
本發明是通過如下方式實現的:
一種永磁雙定轉子高轉矩密度輪轂電機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定子軸33,所述定子軸33的左右兩側分別通過外端軸承9和內側軸承14連接有旋轉前蓋10和旋轉后蓋34;所述旋轉前蓋10和旋轉后蓋34相對于定子軸33可旋轉;所述定子軸33的左端內側設有旋變定子2;所述旋轉前蓋10上通過旋變轉子軸蓋5連接有與旋變定子2相配合的旋變轉子4;所述旋變定子2上連接有旋變屏蔽引出線8;
所述旋轉前蓋10和旋轉后蓋34之間設有外轉子磁軛32;所述外轉子磁軛32的內壁設有外轉子磁鋼28;所述旋轉前蓋10的內側向內延伸形成有支撐架101;所述支撐架101上設有內轉子磁軛30;所述內轉子磁軛30上設有內轉子磁鋼29;所述內轉子磁鋼29位于外轉子磁鋼28的內側;所述定子軸33上設有定子鐵芯固定支架27;所述定子鐵芯固定支架27上設有定子鐵芯13;所述定子鐵芯13位于外轉子磁鋼28和內轉子磁鋼29之間;所述定子鐵芯13上設有定子內層線圈11和定子外層線圈12;所述定子內層線圈11和定子外層線圈12的引出線與旋變屏蔽引出線8相合并形成匯集引出線24;
所述定子軸33的右側設有支架20,所述支架20位于旋轉后蓋34的右側;所述旋轉后蓋34的外側通過緊固剎車盤螺釘17連接有剎車盤18;所述支架20上設有與剎車盤18相配合的制動鉗16。
優選地,所述匯集引出線24與設于定子軸33上的電纜線防水接頭23相連接。
優選地,所述支架20通過脹緊支架錐套21和緊固錐套螺釘25設于定子軸33上。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結構緊湊、充分利用鐵心內部空間、大大提高轉矩功率密度、控制簡易、制造工藝簡單、成本低、方便安裝,使用壽命長。
附圖說明
圖1本發明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現結合附圖,詳述本發明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一種永磁雙定轉子高轉矩密度輪轂電機裝置,包括定子軸33,定子軸33的左右兩側分別通過外端軸承9和內側軸承14連接有旋轉前蓋10和旋轉后蓋34;旋轉前蓋10和旋轉后蓋34相對于定子軸33可旋轉;定子軸33的左端內側設有旋變定子2;旋轉前蓋10上通過旋變轉子軸蓋5連接有與旋變定子2相配合的旋變轉子4;旋變定子2上連接有旋變屏蔽引出線8;旋轉前蓋10和旋轉后蓋34之間設有外轉子磁軛32;外轉子磁軛32的內壁設有外轉子磁鋼28旋轉前蓋10的內側向內延伸形成有支撐架101;支撐架101上設有內轉子磁軛30;內轉子磁軛30上設有內轉子磁鋼29;內轉子磁鋼29位于外轉子磁鋼28的內側;定子軸33上設有定子鐵芯固定支架27;定子鐵芯固定支架27上設有定子鐵芯13;定子鐵芯13位于外轉子磁鋼28和內轉子磁鋼29之間;定子鐵芯13上設有定子內層線圈11和定子外層線圈12;定子內層線圈11和定子外層線圈12的引出線與旋變屏蔽引出線8相合并形成匯集引出線24;定子軸33的右側設有支架20,支架20位于旋轉后蓋34的右側;旋轉后蓋34的外側通過緊固剎車盤螺釘17連接有剎車盤18;支架20上設有與剎車盤18相配合的制動鉗16。
本發明匯集引出線24與設于定子軸33上的電纜線防水接頭23相連接。
本發明支架20通過脹緊支架錐套21和緊固錐套螺釘25設于定子軸33上。
本發明外層為外轉子電機,內層為內轉子電機,通過雙層定子槽鐵心組合而成。
本發明外轉子磁軛32與車輪相連接。
本發明結構緊湊、充分利用鐵心內部空間、大大提高轉矩功率密度、控制簡易、制造工藝簡單、成本低、方便安裝,使用壽命長。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發明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發明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發明的專利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