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基于非隔離型雙向DC?DC變換器的充電裝置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1680744閱讀:357來源:國知局
基于非隔離型雙向DC?DC變換器的充電裝置的制造方法

本發明涉及充電器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基于非隔離型雙向dc-dc變換器的充電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新能源汽車技術發展,越來越多的場合需要高性能的鋰電池,鋰電池在制作過程中需要進行化能合成。化能合成是指用電化學反應等將電池池板轉化成具有電化學特性的正負極板的過程。傳統鋰電池制造廠商在這個過程中由于使用單向充放電設備,能耗損耗較高,很多能量都浪費了,明顯與目前提倡節能環保的概念不符。

因而現有技術還有待改進和提高。



技術實現要素:

鑒于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之處,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基于非隔離型雙向dc-dc變換器的充電裝置,工作效率高,能夠正反向工作向負載提供電源。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采取了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基于非隔離型雙向dc-dc變換器的充電裝置,包括高壓端、低壓端、dc-dc變換模塊、控制模塊、半橋驅動模塊、檢測及保護模塊、按鍵模塊及顯示模塊,控制模塊通過檢測及保護模塊獲取高壓端和低壓端的電壓和電流,并由顯示模塊實時顯示,同時控制模塊還根據獲取的高壓端和低壓端的電壓和電流,利用電壓電流雙閉環的方法調制調制波輸出至半橋驅動模塊,在按鍵模塊選擇供電模式時,控制模塊控制高壓端向低壓端供電,由半橋驅動模塊驅動dc-dc變換模塊對高壓端輸出的電源進行降壓處理后,將電源輸出至低壓端;在按鍵模塊選擇放電模式時,控制模塊控制低壓端向高壓端供電,由半橋驅動模塊驅動dc-dc變換模塊對低壓端輸出的電源進行升壓處理后,將電源輸出至高壓端。

所述的基于非隔離型雙向dc-dc變換器的充電裝置中,所述充電裝置還包括用于采集低壓端的電流的電流采集模塊,所述電流采集模塊包括第一電阻、第二電阻、第三電阻、第四電阻、電位器、第一電容和運算放大器,所述運算放大器的正輸入端通過第一電阻連接低壓端的負極和檢測及保護模塊,所述運算放大器的反相輸入端連接電位器的一端、也通過所述第二電阻接地,所述電位器的另一端連接運算放大器的輸出端、第三電阻的一端和第四電阻的一端,所述第三電阻的另一端連接控制模塊,所述第四電阻的另一端連接控制模塊、也通過所述第一電容接地。

所述的基于非隔離型雙向dc-dc變換器的充電裝置中,所述控制模塊包括單片機,所述單片機的p1.1口連接第三電阻的另一端,所述單片機的p1.6口連接第四電阻的另一端,所述單片機的p3.4口、p3.5口、p3.6口和p3.7口均連接所述按鍵模塊,所述單片機的p1.4口和p1.5口連接所述半橋驅動模塊,所述單片機的p1.0口和p1.2口均連接所述檢測及保護模塊,所述單片機的p0.2口、p0.3口、p0.4口、p0.5口、p0.6口、p0.7口、p2.0口、p2.1口、p2.2口、p2.3口、p2.4口、p2.5口、p2.6口和p2.7口均連接所述顯示模塊。

所述的非隔離型雙向dc-dc變換器的充電裝置中,所述半橋驅動模塊包括驅動芯片、第五電阻、第六電阻、第二電容、第三電容和第一二極管,所述驅動芯片的第2腳通過所述第六電阻連接單片機的p1.4口,所述驅動芯片的第3腳通過所述第五電阻連接單片機的p1.5口,所述驅動芯片的第1腳連接12v電源和第一二極管的正極、也通過所述第二電容接地,所述驅動芯片的第4腳接地,所述驅動芯片的第8腳連接第一二極管的負極、也通過第三電容連接驅動芯片的第6腳和dc-dc變換模塊,所述驅動芯片的第5腳、第6腳和第7腳均連接所述dc-dc變換模塊。

所述的基于非隔離型雙向dc-dc變換器的充電裝置中,所述dc-dc變換模塊包括第二二極管、第三二極管、第七電阻、第八電阻、第九電阻、第十電阻、第十一電阻、第十二電阻、第一三極管、第二三極管、第一mos管和第二mos管,所述第二二極管的正極連接驅動芯片的第7腳和第八電阻的一端,第二二極管的負極通過第七電阻連接第一三極管的發射極、第九電阻的一端和第一mos管的柵極,所述第一三極管的基極連接第八電阻的另一端,所述第一三極管的集電極連接第九電阻的另一端、第一mos管的源極、第二mos管的漏極、檢測及保護模塊和驅動芯片的第6腳,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極連接檢測及保護模塊,所述第二mos管的柵極連接第十二電阻的一端和第二三極管的發射極、也通過第十電阻連接第三二極管的負極,第三二極管的正極連接驅動芯片的第5腳和第十一電阻的一端,所述第十一電阻的另一端連接第二三極管的基極,所述第二三極管的集電極連接第十二電阻的另一端、第二mos管的源極和檢測及保護模塊。

所述的基于非隔離型雙向dc-dc變換器的充電裝置中,所述檢測及保護模塊包括低壓端檢測及保護單元和高壓端檢測及保護單元,所述低壓端檢測及保護單元包括第四電容、第五電容、第六電容、第十三電阻、第十四電阻、第十五電阻和第一電感;所述高壓端檢測及保護單元包括第七電容、第八電容、第十六電阻和第十七電阻;所述第四電容的一端連接低壓端的正極、第十三電阻的一端、第六電容的一端和第一電感的一端,所述第四電容的另一端連接低壓端的負極和第十五電阻的一端、也通過第一電阻連接運算放大器的正輸入端,所述第十三電阻的另一端連接單片機的p1.2口、也分別通過第十四電阻和第五電容連接第十五電阻的另一端、接地端、第六電容的另一端和第二mos管的源極,所述第一電感的另一端連接第一mos管的源極和第二mos管的漏極;所述第十六電阻的一端連接高壓端的正極、第八電容的一端、第七電容的一端和第一mos管的漏極,所述第十六電阻的另一端連接單片機的p1.0口、也通過第十七電阻連接第八電容的另一端、第七電容的另一端、第二三極管的集電極、第十二電阻的另一端、第二mos管的源極、接地端和高壓端的負極。

所述的基于非隔離型雙向dc-dc變換器的充電裝置中,所述按鍵模塊包括第一按鍵、第二按鍵、第三按鍵和第四按鍵,所述第一按鍵的一端連接單片機的p3.7口,所述第二按鍵的一端連接單片機的p3.6口,所述第三按鍵的一端連接單片機的p3.5口,所述第四按鍵的一端連接單片機的p3.4口,所述第一按鍵、第二按鍵、第三按鍵和第四按鍵的另一端均接地。

所述的基于非隔離型雙向dc-dc變換器的充電裝置中,所述顯示模塊包括第十八電阻、第十九電阻、第二十電阻和顯示屏,所述顯示屏的第2腳連接vcc供電端、也通過第十八電阻連接第十九電阻的一端和顯示屏的第3腳,所述第十九電阻的另一端連接顯示屏的第18腳,所述顯示屏的第19腳通過第二十電阻連接vcc供電端,所述顯示屏的第4腳連接單片機的p0.4口,所述顯示屏的第5腳連接單片機的p0.3口,所述顯示屏的第6腳連接單片機的p0.2口,所述顯示屏的第7腳連接單片機的p2.0口,所述顯示屏的第8腳連接單片機的p2.1口,所述顯示屏的第9腳連接單片機的p2.2口,所述顯示屏的第10腳連接單片機的p2.3口,所述顯示屏的第11腳連接單片機的p2.4口,所述顯示屏的第12腳連接單片機的p2.5口,所述顯示屏的第13腳連接單片機的p2.6口,所述顯示屏的第14腳連接單片機的p2.7口,所述顯示屏的第15腳連接單片機的p0.7口,所述顯示屏的第16腳連接單片機的p0.6口,所述顯示屏的第17腳連接單片機的p0.5口。

所述的基于非隔離型雙向dc-dc變換器的充電裝置中,所述單片機的型號為stc12csa60s2。

所述的基于非隔離型雙向dc-dc變換器的充電裝置中,所述驅動芯片的型號為ir2104。

相較于現有技術,本發明提供的基于非隔離型雙向dc-dc變換器的充電裝置,包括高壓端、低壓端、dc-dc變換模塊、控制模塊、半橋驅動模塊、檢測及保護模塊、按鍵模塊及顯示模塊,控制模塊通過檢測及保護模塊獲取高壓端和低壓端的電壓和電流,利用電壓電流雙閉環的方法調制調制波輸出至半橋驅動模塊,在按鍵模塊選擇供電模式時,控制模塊控制高壓端向低壓端供電,由半橋驅動模塊驅動dc-dc變換模塊對高壓端輸出的電源進行降壓處理后,將電源輸出至低壓端;在按鍵模塊選擇放電模式時,控制模塊控制低壓端向高壓端供電,由半橋驅動模塊驅動dc-dc變換模塊對低壓端輸出的電源進行升壓處理后,將電源輸出至高壓端。本發明采用雙向dc-dc變換器,當按鍵選擇充電模式,系統處于充電狀態,高壓端可以向低壓端充電,并且可以通過設置充電電流來控制充電功率,反之,當按鍵選擇放電模式時,低壓端以恒定功率向高壓端放電,將電源回饋電網,從而達到節約電能,提高能量的利用率的目的。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提供的基于非隔離型雙向dc-dc變換器的充電裝置的結構框圖。

圖2為本發明提供的基于非隔離型雙向dc-dc變換器的充電裝置的部分電路原理圖。

圖3為本發明提供的基于非隔離型雙向dc-dc變換器的充電裝置中,控制模塊的電路原理圖。

圖4為本發明提供的基于非隔離型雙向dc-dc變換器的充電裝置中,負電源產生電路的原理圖。

圖5為本發明提供的基于非隔離型雙向dc-dc變換器的充電裝置中,電源處理單元的電路原理圖。

圖6為本發明提供的基于非隔離型雙向dc-dc變換器的充電裝置中,按鍵模塊的電路原理圖。

圖7為本發明提供的基于非隔離型雙向dc-dc變換器的充電裝置中,顯示模塊的電路原理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明提供一種基于非隔離型雙向dc-dc變換器的充電裝置,為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確,以下參照附圖并舉實施例對本發明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用以解釋本發明,并不用于限定本發明。

請參閱圖1,本發明提供的基于非隔離型雙向dc-dc變換器的充電裝置,包括高壓端1、低壓端2、dc-dc變換模塊3、控制模塊4、半橋驅動模塊5、檢測及保護模塊6、按鍵模塊7及顯示模塊8,所述高壓端1依次通過檢測及保護模塊6和dc-dc變換模塊3連接低壓端2,所述dc-dc變換模塊3還通過所述半橋驅動模塊4連接控制模塊4,所述控制模塊4也連接所述檢測及保護模塊6、按鍵模塊7和顯示模塊8。

具體實施時,控制模塊4通過檢測及保護模塊6獲取高壓端1和低壓端2的電壓和電流,并由顯示模塊8實時顯示,同時控制模塊4還根據獲取的高壓端1和低壓端2的電壓和電流,利用電壓電流雙閉環的方法調制調制波輸出至半橋驅動模塊5,在按鍵模塊7選擇供電模式時,控制模塊4控制高壓端1向低壓端2供電,由半橋驅動模塊5驅動dc-dc變換模塊3對高壓端1輸出的電源進行降壓處理后,將電源輸出至低壓端2;在按鍵模塊7選擇放電模式時,控制模塊4控制低壓端2向高壓端1供電,由半橋驅動模塊5驅動dc-dc變換模塊3對低壓端2輸出的電源進行升壓處理后,將電源輸出至高壓端1。

本發明通過設置按鍵模塊,能夠控制雙向dc-dc變換器進行充電和放電切換,通過檢測及保護模塊檢測出高壓端和低壓端的電壓和電流,利用控制模塊根據實時電壓和電流調制出調制波至半橋驅動模塊,進一步驅動雙向dc-dc變換模塊進行升壓和降壓處理,在充電模式下,高壓端可以向低壓端充電;在放電模式下,低壓端以恒定功率向高壓端放電,將電源回饋電網,從而達到節約電能,提高能量的利用率的目的。

進一步來說,請參閱圖2,所述充電裝置還包括用于采集低壓端2的電流的電流采集模塊9,所述電流采集模塊9包括第一電阻r1、第二電阻r2、第三電阻r3、第四電阻r4、電位器rp1、第一電容c1和運算放大器opa1,所述運算放大器opa1的正輸入端通過第一電阻r1連接低壓端2的負極和檢測及保護模塊6,所述運算放大器opa1的反相輸入端連接電位器rp1的一端、也通過所述第二電阻r2接地,所述電位器rp1的另一端連接運算放大器opa1的輸出端、第三電阻r3的一端和第四電阻r4的一端,所述第三電阻r3的另一端連接控制模塊4,所述第四電阻r4的另一端連接控制模塊4、也通過所述第一電容c1接地。

具體來說,運算放大器opa1輸出的電流通過第三電阻r3形成一定電壓,控制模塊4采集電壓經過計算后獲取低壓端2的電流大小,將此值和按鍵模塊7設定的電流值進行對比,根據對比結果控制輸出pwm波(調制波),從而形成閉環控制。

進一步來說,請,參閱圖4,所述電流采集模塊9還包括負電源產生電路91,用于給所述運算放大器opa1提供負電壓,所述負電源產生電路91連接所述運算放大器opa1的vee端,包括功率放大器u3、第七電容c7和第八電容c8,優選的實施例中,所述功率放大器u3的型號為icl7660,當然也可使用其它功能類型的功率放大器,此處對功率放大器的型號不作限制,只要能實現本發明的功能即可,所述功率放大器u3的第2腳連接第七電容c7的一端,所述功率放大器u3的第4腳連接第七電容c7的另一端,所述功率放大器u3的第3腳接地,所述功率放大器u3的第8腳連接vcc電源,所述功率放大器u3的第5腳連接運算放大器的vee端、也通過所述第八電容c8接地。

請同時參閱圖2、圖3、圖6和圖7,所述控制模塊4包括單片機u1,優選的實施例中,所述單片機u1采用型號為stc12c5a60s2的芯片,具有處理速度快,性能穩定的優點,當然也可使用其它功能類型的單片機,此處對單片機的型號不作限制,只要能實現本發明的功能即可。

具體實施時,所述單片機u1的p1.1口連接第三電阻r3的另一端,所述單片機u1的p1.6口連接第四電阻r4的另一端,所述單片機u1的p3.4口、p3.5口、p3.6口和p3.7口均連接所述按鍵模塊7,所述單片機u1的p1.4口和p1.5口連接所述半橋驅動模塊5,所述單片機u1的p1.0口和p1.2口均連接所述檢測及保護模塊6,所述單片機u1的p0.2口、p0.3口、p0.4口、p0.5口、p0.6口、p0.7口、p2.0口、p2.1口、p2.2口、p2.3口、p2.4口、p2.5口、p2.6口和p2.7口均連接所述顯示模塊8。

請參閱圖3和圖5,所述控制模塊4還包括電源處理單元41,所述電源處理單元41用于給所述單片機u1供電,包括穩壓芯片u4、第九電容c9、第十電容c10和輔助電源dc,優選的實施例中,所述穩壓芯片u4的型號為78m05,所述穩壓芯片u4的in端連接輔助電源dc的正極和第九電容c9的一端,所述穩壓芯片u4的gnd端、第九電容c9的另一端和輔助電源dc的負極均接地,所述穩壓芯片u4的out端連接單片機u1的vcc端、也通過第十電容c10接地。

請繼續參閱圖2和圖3,所述半橋驅動模塊5包括驅動芯片u2、第五電阻r5、第六電阻r6、第二電容c2、第三電容c3和第一二極管d1,所述驅動芯片u2優選為型號為ir2104的芯片,處理速度快,性能穩定,當然也可使用其它功能類型的驅動芯片,此處對驅動芯片的型號不作限制,只要能實現本發明的功能即可,所述第三電容c3為自舉電容,第一二極管d1為快恢復二極管。

具體實施時,所述驅動芯片u2的第2腳通過所述第六電阻r6連接單片機u1的p1.4口,所述驅動芯片u2的第3腳通過所述第五電阻r5連接單片機u1的p1.5口,所述驅動芯片的第1腳連接12v電源和第一二極管d1的正極、也通過所述第二電容c2接地,所述驅動芯片u2的第4腳接地,所述驅動芯片u2的第8腳連接第一二極管d1的負極、也通過第三電容c3連接驅動芯片u2的第6腳和dc-dc變換模塊3,所述驅動芯片u2的第5腳、第6腳和第7腳均連接所述dc-dc變換模塊3。

請繼續參閱圖2和圖3,所述dc-dc變換模塊3包括第二二極管d2、第三二極管d3、第七電阻r7、第八電阻r8、第九電阻r9、第十電阻r10、第十一電阻r11、第十二電阻r12、第一三極管q1、第二三極管q2、第一mos管q3和第二mos管q4,所述第七電阻r7用于泄放第一mos管q3的柵源結電容的電壓,使第一mos管q3能實現快速關斷,所述第十電阻r10用于泄放第二mos管q4的柵源結電容的電壓,使第二mos管q4能實現快速關斷,所述第二二極管d2和第三二極管d3均起保護作用,所述第一三極管和第二三極管均作開關用,所述第一mos管q3和第二mos管q4均為n溝道mos管。

具體實施時,所述第二二極管d2的正極連接驅動芯片u2的第7腳和第八電阻r8的一端,第二二極管d2的負極通過第七電阻r7連接第一三極管q1的發射極、第九電阻r9的一端和第一mos管q3的柵極,所述第一三極管q1的基極連接第八電阻r8的另一端,所述第一三極管q1的集電極連接第九電阻r9的另一端、第一mos管q3的源極、第二mos管q4的漏極、檢測及保護模塊6和驅動芯片u2的第6腳,所述第一mos管q3的漏極連接檢測及保護模塊6,所述第二mos管q4的柵極連接第十二電阻r12的一端和第二三極管q2的發射極、也通過第十電阻r10連接第三二極管d3的負極,第三二極管d3的正極連接驅動芯片u2的第5腳和第十一電阻r11的一端,所述第十一電阻r11的另一端連接第二三極管q2的基極,所述第二三極管q2的集電極連接第十二電阻r12的另一端、第二mos管q4的源極和檢測及保護模塊6。

為了更好的理解本發明,以下結合圖2和圖3對半橋驅動模塊5和dc-dc變換模塊3的工作原理作詳細說明,在單片機u1發出經調制好的pwm波后,經p1.5口和p1.4口輸出至驅動芯片u2,當p1.5口和p1.4口輸入的pwm波同時為高電平時,第一mos管導通,第二mos管關斷;當p1.5口和p1.4口輸入的pwm波同時為低電平時,第一mos管關斷,第二mos管導通;每個pwm周期,電路都給第三電容c3充電,維持其電壓基本保持不變,第一二極管d1在當第一mos管q3關斷時,為第三電容c3提供正向電流通道,當第一mos管q3開通時,阻止電流反向流入控制電壓。

請繼續參閱圖2和圖3,所述檢測及保護模塊6包括低壓端檢測及保護單元61和高壓端檢測及保護單元62,所述低壓端檢測及保護單元61包括第四電容c4、第五電容c5、第六電容c6、第十三電阻r13、第十四電阻r14、第十五電阻r15和第一電感l1;所述高壓端檢測及保護單元62包括第七電容c7、第八電容c8、第十六電阻r16和第十七電阻r17,所述高壓端檢測及保護單元61包括第七電容c7、第八電容c8、第十六電阻r16和第十七電阻r17;所述第四電容c4的一端連接低壓端2的正極、第十三電阻r13的一端、第六電容c6的一端和第一電感l1的一端,所述第四電容c4的另一端連接低壓端2的負極和第第五電阻r15的一端、也通過第一電阻r1連接運算放大器opa1的正輸入端,所述第十三電阻r13的另一端連接單片機u1的p1.2口、也分別通過第十四電阻r14和第五電容c5連接第十五電阻r15的另一端、接地端、第六電容c6的另一端和第二mos管q4的源極,所述第一電感l1的另一端連接第一mos管q3的源極和第二mos管q4的漏極;所述第十六電阻r16的一端連接高壓端1的正極、第八電容c8的一端、第七電容c7的一端和第一mos管q3的漏極,所述第十六電阻r16的另一端連接單片機u1的p1.0口,也通過第十七電阻r17連接第八電容c8的另一端、第七電容c7的另一端、第二三極管q2的集電極、第十二電阻r12的另一端、第二mos管q4的源極、接地端和高壓端1的負極。

具體來說,單片機u1通過高壓端檢測及保護單元獲得高壓端的狀態,單片機u1的p1.0口通過第十六電阻r16和第十七電阻r17連接到高壓端1的正負極,經過單片機u1計算,得出高壓端1的電壓;單片機的p1.2口通過第十三電阻r13和第十四電阻r14連接到低壓端2的正負極,經過單片機u1計算處理,得到低壓端2的電壓,所述第六電容c6、第七電容c7和第八電容均用于保護電路,第五電容c5保證單片機u1可以獲取穩定的電壓。

請繼續參閱圖3和圖6,所述按鍵模塊7包括第一按鍵k1、第二按鍵k2、第三按鍵k3和第四按鍵k4,所述第一按鍵k1用于選擇是否進入放電模式,所述第二按鍵k2用于選擇是否進入供電模式,所述第三按鍵k3用于控制增大高壓端輸出的電流,所述第四按鍵k4用于控制減少高壓端輸出的電流。

具體實施時,所述第一按鍵k1的一端連接單片機u1的p3.7口,所述第二按鍵k2的一端連接單片機u1的p3.6口,所述第三按鍵k3的一端連接單片機u1的p3.5口,所述第四按鍵k4的一端連接單片機u1的p3.4口,所述第一按鍵k1、第二按鍵k2、第三按鍵k3和第四按鍵k4的另一端均接地。

具體來說,按鍵模塊7能夠控制雙向dc-dc變換器進行充電和放電切換,單片機u1內部集成的10位adc模塊能通過對電壓、電流的檢測實時的反饋電流與電壓數值,并由此通過單片機程序調整輸出的pwm波的占空比,從而形成電流和電壓的閉環控制系統。舉例來說,在充電模式下,高壓端輸入電壓為30v,而且可通過第三按鍵k3和第四按鍵k4能控制輸出電流從1a到4a變化,以0.1a的幅度遞增,使輸出到低壓端的最大電壓為24v;在放電模式中,輸出電壓能穩定在30v。

請繼續參閱圖3和圖7,所述顯示模塊8包括第十八電阻r18、第十九電阻r19、第二十電阻r20和顯示屏81,所述顯示屏81的第2腳連接vcc供電端、也通過第十八電阻r18連接第十九電阻r19的一端和顯示屏81的第3腳,所述第十九電阻r19的另一端連接顯示屏81的第18腳,所述顯示屏81的第19腳通過第二十電阻r20連接vcc供電端,所述顯示屏81的第4腳連接單片機u1的p0.4口,所述顯示屏81的第5腳連接單片機u1的p0.3口,所述顯示屏81的第6腳連接單片機u1的p0.2口,所述顯示屏81的第7腳連接單片機u1的p2.0口,所述顯示屏81的第8腳連接單片機u1的p2.1口,所述顯示屏81的第9腳連接單片機u1的p2.2口,所述顯示屏81的第10腳連接單片機u1的p2.3口,所述顯示屏81的第11腳連接單片機u1的p2.4口,所述顯示屏81的第12腳連接單片機u1的p2.5口,所述顯示屏81的第13腳連接單片機u1的p2.6口,所述顯示屏81的第14腳連接單片機u1的p2.7口,所述顯示屏81的第15腳連接單片機u1的p0.7口,所述顯示屏81的第16腳連接單片機u1的p0.6口,所述顯示屏81的第17腳連接單片機u1的p0.5口。

本發明通過設置顯示模塊8,采用液晶顯示屏顯示雙向dc-dc變換器的狀態,而且還可在界面上顯示高壓端和低壓端的電壓、電流等信息,便于用戶進行操作。

為了更好的理解本發明,以下結合附圖舉一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作詳細說明:

在按鍵模塊選擇供電模式時,高壓端通過單片機產生pwm通過控制ir2104驅動電路對場效應管進行降壓斬波處理,由電壓電流雙閉環控制算法設計,使輸出的電壓維持在24v。同時按鍵可以設定輸出的電流,使電流從1a到4a變化,以0.1a的幅度遞增;

在按鍵模塊選擇放電模式時,低壓端通過單片機產生pwm通過控制ir2104驅動電路對場效應管進行升壓斬波處理,通過算法設計使電壓維持在30v。

綜上所述,本發明提供的基于非隔離型雙向dc-dc變換器的充電裝置,采用雙向dc-dc變換器,當按鍵選擇充電模式,系統處于充電狀態,高壓端可以向低壓端充電,并且可以通過設置充電電流來控制充電功率,反之,當按鍵選擇放電模式時,低壓端以恒定功率向高壓端放電,將電源回饋電網,從而達到節約電能,提高能量的利用率的目的。

可以理解的是,對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可以根據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及其發明構思加以等同替換或改變,而所有這些改變或替換都應屬于本發明所附的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

當前第1頁1 2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