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新型低壓大功率電動機通風散熱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電動機制造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新型低壓大功率電動機通風散熱結構。
【背景技術】
[0002]現有的低壓大功率電動機通風散熱結構為4個均勻分布的通風槽通風散熱,其余四周用散熱筋散熱,而散熱筋的作用是電機內部的熱量通過機殼內壁傳遞給散熱筋后再由外風扇作用冷卻,這樣的散熱效果并不是很理想。
[0003]公告號為CN 201708643 U的中國實用新型專利文件中,公開了一種電動機的通風管道結構,在機座外設置機座圓筒、支撐環、前法蘭、后法蘭,所述機座圓筒、支撐環間設置多個均布通風管,所述前法蘭、后法蘭上均設置與所述通風管直徑相適應的通孔,所述通風管穿過所述通風孔并焊接在前法蘭與后法蘭上。該通風管道結構,加強了電動機的散熱條件、降低了電動機各部位溫升,提高了高電壓大容量電動機的使用壽命。但是上述通風管道結構需要在機座外設置機座圓筒、支撐環、前法蘭、后法蘭等,通風管道設置于機座圓筒、支撐環間,結構復雜,且通風管道設有電動機內部,電動機體積較大。
【發明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設計合理、結構簡單、電動機體積小、通風散熱效果好的新型低壓大功率電動機通風散熱結構。
[0005]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新型低壓大功率電動機通風散熱結構,包括機座,所述機座兩端設有相對的通孔,相對的通孔上連接有直徑與通孔內徑相適應的通風管。
[0006]優選地,所述通孔為2對以上,均勻分布于機座兩端圓周上。
[0007]優選地,所述通風管和通孔的連接處采用電焊燒結密封結構。
[0008]本實用新型的低壓大功率電動機通風散熱結構,設計合理,結構緊湊,電動機體積較小,通風散熱效果好,與老結構同規格電動機通過性能試驗對比,溫升下降12K,效率提升0.5%,功率因素提升2%。
【附圖說明】
[0009]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附圖說明】
[0010]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0011]圖1本實用新型低壓大功率電動機通風散熱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0012]圖2本實用新型低壓大功率電動機通風散熱結構的側視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3]如圖1、圖2所示,低壓大功率電動機通風散熱結構,包括機座1,機座I采用鋼板焊接結構,在機座I的兩端圓周上均勻分布有相對的通孔2,相對的通孔2上連接有直徑與通孔內徑相適應的通風管3,通風管3與通孔2的配合處用電焊燒結密封。
[0014]電動機轉動時,經轉子和內風扇的作用,冷卻風量由軸伸端進入電機內部,經電機內腔熱交換后,熱量從非軸伸端進入通風管,然后由外風扇作用冷卻。循環往復達到電動機通風散熱效果。上述通風散熱結構設計合理,結構緊湊,通風管設于電動機外部,由外風扇冷卻,不增大電動機的體積,通風散熱效果好,與老結構同規格電動機通過性能試驗對比,溫升下降12K,效率提升0.5%,功率因素提升2%。
[0015]上述說明是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通過上述說明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意識到本實用新型的許多種改變和變形,其也將落在本實用新型的實質和范圍之內。
【主權項】
1.一種新型低壓大功率電動機通風散熱結構,包括機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機座兩端設有相對的通孔,相對的通孔上連接有直徑與通孔內徑相適應的通風管。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低壓大功率電動機通風散熱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為2對以上,均勻分布于機座兩端圓周上。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低壓大功率電動機通風散熱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風管和通孔的連接處采用電焊燒結密封結構。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新型低壓大功率電動機通風散熱結構,包括機座,所述機座兩端設有相對的通孔,相對的通孔上連接有直徑與通孔內徑相適應的通風管,上述通風散熱結構設計合理,結構緊湊,電動機體積較小,通風散熱效果好。
【IPC分類】H02K9-04, H02K5-20
【公開號】CN204578273
【申請號】CN201520313566
【發明人】陸曉愛
【申請人】浙江創新電機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8月19日
【申請日】2015年5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