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防止電源反充的保護電路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電源保護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防止電源反充的保護電路。
【背景技術】
[0002]太陽能板給蓄電池充電時常采用二極管來實現防止倒充,由于一般較大功率的太陽能板充電時,其電流較大二極管上功率損耗較大,發熱嚴重易,易損耗,一旦損耗將危機整個系統,甚至引起安全事故。且經常在太陽能產品安裝調試過程中易發生充電控制器上蓄電池、太陽能板輸入線正負極方向接反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0003]鑒于以上所述現有技術的缺點,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防止電源反充的保護電路,用于解決現有技術中在太陽能產品安裝調試過程中易發生充電控制器上蓄電池電壓高于太陽能板的電壓而出現反充以及電源容易接反的問題。
[0004]為實現上述目的及其他相關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以下技術方案:
[0005]—種防止電源反充的保護電路,包括:具有正負極的第一電源接入端;具有正負極的第二電源接入端,所述第二電源接入端和第一電源接入端并聯連接,且在所述第一電源接入端和第二電源接入端之間的任一并聯電線上至少串聯有用于在電源反向接入所述第一電源接入端/第二電源接入端時阻斷所述并聯電線的開關元件;驅動電路,輸入端連接于所述第一電源接入端和第二電源接入端的正極/負極、以及輸出端連接于所述開關元件,用于在接入第一電源接入端的電源和接入第二電源接入端的電源出現反向充電時觸發所述開關元件阻斷其所在的并聯電線。
[0006]作為上述方案的第一優選方案,在所述第一電源接入端/第二電源接入端還并聯有一適用于在阻斷所述開關元件所在的并聯電線時做出警示的第一二極管發光電路。
[0007]作為上述方案的第二優選方案,所述開關元件包括第一開關元件,用于在電源反向接入所述第一電源接入端時阻斷所述第一開關元件所在的并聯電線。
[0008]作為上述第二優選方案的進一步優化,所述第一開關元件為NMOS管,其中,所述NMOS管的柵極通過一電阻連接所述第一電源接入端的正極,所述NMOS管的源極和漏極依次連接于所述第二電源接入端的負極和第一電源接入端的負極。
[0009]作為上述進一步優化方案的優化,在所述NMOS管的柵極和源極之間還至少并聯有一穩壓管和另一電阻。
[0010]作為上述方案的第三優選方案,所述開關元件包括第二開關元件,串聯在所述第一開關元件所在并聯電線上的所述第二電源接入端和第一開關元件之間,用于在電源反向接入所述第二電源接入端時阻斷所述第二開關元件所在的并聯電線。
[0011]作為上述第三優選方案的進一步優化,在所述第二電源接入端還并聯有一適用于在電源反向接入所述第二電源接入端時做出警示的第二二極管發光電路。
[0012]作為上述第三優選方案的進一步優化,所述第二開關元件為NMOS管,其中,所述NMOS管的柵極連接所述驅動電路,所述NMOS管的漏極連接所述第二電源接入端的負極,所述NMOS管的源極連接所述第一開關元件。
[0013]作為上述進一步優化方案的更進一步優化,所述驅動電路由三極管Q1、三極管Q2、比較器U1、穩壓管Z1、及第一電阻至第九電阻構成,其中,比較器Ul的正向輸入端和反向輸入端分別經由第六電阻和第五電阻依次連接第二電源接入端和第一電源接入端的正極,比較器Ul的輸出端依次通過第二電阻和第三電阻連接三極管Q2的基極,三極管Q2的集電極通過第一電阻連接三極管Q3的基極,三極管Q2的發射極連接NMOS管的源極,第八電阻的兩端分別連接在NMOS管的柵極和源極之間,第四電阻R7的兩端分別連接在三極管Q2的基極和發射極之間,三極管Q3的集電極通過第七電阻連接于NMOS管的柵極,三極管Q3的發射極連接電路電源的正極,且第九電阻的兩端分別連接在三極管Q3的基極和發射極之間,而穩壓管Zl的陰極連接在比較器Ul的輸入端,穩壓管Zl的陽極接地連接。
[0014]相對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至少具有以下有點:本實用新型電路結構簡單,可以在電源反接時確保充放電控制設備安全,而且損耗小、成本低,在實際生產中相當實用。
【附圖說明】
[0015]圖1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防止電源反接的保護電路的原理圖。
[0016]圖2為本實用新型一種防止電源反接的保護電路中開關元件在一實施方式中的原理圖。
[0017]圖3為本實用新型一種防止電源反接的保護電路在另一實施例中的原理圖。
[0018]圖4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防止電源反充的保護電路的原理圖。
[0019]圖5為本實用新型一種防止電源反充的保護電路的原理圖。
[0020]圖6為本實用新型一種防止電源反充的保護電路在一實施例中的原理圖。
[0021]圖7為本實用新型一種防止電源反充的保護電路在另一實施例中的原理圖。
[0022]附圖標號說明
[0023]I第一電源接入端
[0024]2第二電源接入端
[0025]3開關元件
[0026]4 二極管發光電路
[0027]5驅動電路
【具體實施方式】
[0028]以下通過特定的具體實例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本領域技術人員可由本說明書所揭露的內容輕易地了解本實用新型的其他優點與功效。本實用新型還可以通過另外不同的【具體實施方式】加以實施或應用,本說明書中的各項細節也可以基于不同觀點與應用,在沒有背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下進行各種修飾或改變。需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以下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
[0029]請參閱圖1至圖7,需要說明的是,以下實施例中所提供的圖示僅以示意方式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基本構想,遂圖式中僅顯示與本實用新型中有關的組件而非按照實際實施時的組件數目、形狀及尺寸繪制,其實際實施時各組件的型態、數量及比例可為一種隨意的改變,且其組件布局型態也可能更為復雜。
[0030]實施例1
[0031]見圖1,給出了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適用于在太陽能充放電控制器上的防止電源反接的保護電路,如圖所示,防止電源反接的保護電路包括具有正負極的第一電源接入端I ;具有正負極的第二電源接入端2,第二電源接入端2和第一電源接入端I并聯連接,且在第一電源接入端I和第二電源接入端2之間的任一并聯電線上至少串聯有用于在電源反向接入第一電源接入端I/第二電源接入端2時阻斷并聯電線的開關元件3,且在第一電源接入端I/第二電源接入端2對應并聯有一適用于在電源反向接入第一電源接入端I/第二電源接入端2時做出警示的二極管發光電路4。
[0032]在具體是實施中,接入第一電源接入端I的電源可以是蓄電池,而接入第二電源接入端2的電源可以是太陽能電池板,這樣可以利用太陽能電池板來為蓄電池充電。
[0033]在具體實施中,見圖1,二極管發光電路4可以由一發光二極管(LED1)、電阻及二極管構成,其中,發光二極管的陰極和二極管的陽極依次連接在第一電源接入端I的正極和負極上,電阻的兩端依次連接發光二極管的陽極和二極管的陰極,相當于發光二極管(LEDl)、電阻及二極管構成的二極管發光電路4并聯在第一電源接入端I的正、負極之間。那么,在電源正確接入第一電源接入端I時,相當于電源反接在發光二極管的兩端,此時不會發光;如果電源反接在第一電源接入端I時,相當于電源正接在發光二極管的兩端此時發光,起到警示的作用。
[0034]在具體實施中,請參見圖2,給出了防止電源反接的保護電路中開關元件的一種實施方式原理圖,如圖,開關元件3為NMOS管,其中,NMOS管是串聯在第一電源接入端I和第二電源接入端2之間的負極并聯電線上,且NMOS管的柵極通過一電阻Rl連接第一電源接入端I的正極,NMOS管的源極和漏極依次連接于第二電源接入端2的負極和第一電源接入端I的負極,在NMOS管的柵極和源極之間還至少并聯有一穩壓管Z和電阻R2(還可以并聯一電容Cl)。這里的NMOS管起到電子開關的作用,當電源正確接入第一電源接入端I時,NMOS管的柵極相當于接入了高電平,此時NMOS管的源極和漏極導通;當電源反接在第一電源接入端I時,?OS管的柵極相當于接入了低電平,此時NMOS管的源極和漏極截至,相當于在電源反向接入第一電源接入端I時阻斷NMOS管所在并聯電線,從而保護充電電路。
[0035]在具體實施中,再參考圖2,在NMOS管的源極和漏極之間還并聯一由電阻R3和電容C2串聯構成的電路,用于在NMOS管導通對第一電源接入端I的電源進行正常充電時,電阻R3和C2吸收NMOS管寄生電容所引起的紋波電流。
[0036]實施例2
[0037]與上述實施例1類似地,見圖3,給出了防止電源反接的保護電路的另一種實施方式原理圖,如圖,同實施例1中防止電源反接的保護電路所不同的是:在第一電源接入端I和第二電源接入端2之間的任一并聯電線上串聯有兩個開關元件3,且在第二電源接入端2還并聯有二極管發光電路4,兩個開關元件3還同時和第一電源接入端I和第二電源接入端2的正極(或者負極)連接。
[0038]需要理解的是,如果兩個開關元件3都為NMOS管,那么兩個開關元件3應當串聯在第一電源接入端I和第二電源接入端2之間的負極并聯電線上;如果兩個開關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