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照明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光控照明裝置的控制電路。
背景技術:
光控照明電路的制作主要是利用半導體光電器件(光敏電阻)的特性制作而成的。它利用光線的強弱來控制照明開關的動作,動作點可根據實際光線的強弱來進行調節。運作時無須人員操作,這樣避免了人工操作開關不及時等不利因素,因而有效地節約了電能。目前市場上的光控照明器的結構比較復雜、成本高昂、功耗較高。另外,目前的光控照明器的控制電路不具有電路保護功能,造成電路安全性不高,使用時存在安全隱患。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針對現有技術的上述不具有電路保護功能、電路安全性不高的缺陷,提供一種具有電路保護功能、電路安全性較高的光控照明裝置的控制電路。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構造一種光控照明裝置的控制電路,包括第一電阻、第二電阻、第三電阻、第四電阻、第五電阻、第六電阻、第七電阻、第八電阻、第一電位器、第二電位器、第一電容、第二電容、集成運算放大器、三極管、第一二極管、雙向穩壓二極管和繼電器,所述第七電阻的一端分別與供電電源的一端和第八電阻的一端連接,所述第七電阻的另一端分別與所述第一電阻的一端和第一電位器的一固定端連接,所述第一電位器的另一固定端和其滑動端均與所述供電電源的另一端連接,所述第一電阻的另一端分別與所述第一電容的一端和集成運算放大器的反相輸入端連接,所述第一電容的另一端與所述第一電位器的另一固定端連接,所述第八電阻的另一端分別與所述第五電阻的一端、第一二極管的陰極和繼電器的一端連接,所述第五電阻的另一端分別與所述第四電阻的一端和第二電位器的一固定端連接,所述第二電位器的另一固定端和其滑動端連接均與所述第一電容的另一端連接,所述第四電阻的另一端分別與所述集成運算放大器的同向輸入端和第三電阻的一端連接,所述集成運算放大器的電源端與所述供電電源連接,所述集成運算放大器的接地端接地,所述集成運算放大器的輸出端與所述第二電阻的一端連接,所述第二電阻的另一端分別與所述第六電阻的一端、第三電阻的另一端和雙向穩壓二極管的一端連接,所述雙向穩壓二極管的另一端與所述第一電容的另一端連接,所述第六電阻的另一端通過所述第二電容與所述三極管的基極連接,所述第一二極管的陽極和繼電器的另一端均與所述三極管的集電極連接,所述三極管的發射極與所述第一電容的另一端連接。
在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光控照明裝置的控制電路中,還包括第九電阻,所述第九電阻的一端與所述第一電阻的另一端連接,所述第九電阻的另一端與所述集成運算放大器的反相輸入端連接。
在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光控照明裝置的控制電路中,還包括第十電阻,所述第十電阻的一端與所述第八電阻的另一端連接,所述第十電阻的另一端與所述第一二極管的陰極連接。
在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光控照明裝置的控制電路中,還包括第十一電阻,所述集成運算放大器的電源端通過所述第十一電阻連接所述供電電源。
在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光控照明裝置的控制電路中,還包括第十二電阻,所述集成運算放大器的接地端通過所述第十二電阻接地。
在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光控照明裝置的控制電路中,還包括第十三電阻,所述三極管的發射極通過所述第十三電阻與所述第一電容的另一端連接。
在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光控照明裝置的控制電路中,還包括第十四電阻,所述第十四電阻的一端與所述繼電器的另一端連接,所述第十四電阻的另一端與所述三極管的集電極連接。
在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光控照明裝置的控制電路中,所述三極管為NPN型三極管。
實施本實用新型的光控照明裝置的控制電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由于設有第一電阻、第二電阻、第三電阻、第四電阻、第五電阻、第六電阻、第七電阻、第八電阻、第一電位器、第二電位器、第一電容、第二電容、集成運算放大器、三極管、第一二極管、雙向穩壓二極管和繼電器,第八電阻用于進行過流保護,第二電容用于防止集成運算放大器與三極管之間的干擾,因此其具有電路保護功能、電路安全性較高。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光控照明裝置的控制電路一個實施例中的電路原理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在本實用新型光控照明裝置的控制電路實施例中,該光控照明裝置的控制電路的結構示意圖如圖1所示。圖1中,該光控照明裝置的控制電路包括第一電阻R1、第二電阻R2、第三電阻R3、第四電阻R4、第五電阻R5、第六電阻R6、第七電阻R7、第八電阻R8、第一電位器RP1、第二電位器RP2、第一電容C1、第二電容C2、集成運算放大器IC、三極管Q1、第一二極管D1、雙向穩壓二極管DZ和繼電器Q1,第七電阻R7的一端分別與供電電源VCC的一端和第八電阻R8的一端連接,第七電阻R7的另一端分別與第一電阻R1的一端和第一電位器RP1的一固定端連接,第一電位器RP1的另一固定端和其滑動端均與供電電源VCC的另一端連接。
本實施例中,第一電阻R1的另一端分別與第一電容C1的一端和集成運算放大器IC的反相輸入端連接,第一電容C1的另一端與第一電位器RP1的另一固定端連接,第八電阻R8的另一端分別與第五電阻R5的一端、第一二極管D1的陰極和繼電器K的一端連接,第五電阻R5的另一端分別與第四電阻R4的一端和第二電位器RP2的一固定端連接,第二電位器RP2的另一固定端和其滑動端連接均與第一電容C1的另一端連接,第四電阻R4的另一端分別與集成運算放大器IC的同向輸入端和第三電阻R3的一端連接,集成運算放大器IC的電源端與供電電源VCC連接,集成運算放大器IC的接地端接地,集成運算放大器IC的輸出端與第二電阻R2的一端連接,第二電阻R2的另一端分別與第六電阻R6的一端、第三電阻R3的另一端和雙向穩壓二極管DZ的一端連接,雙向穩壓二極管DZ的另一端與第一電容C1的另一端連接,第六電阻R6的另一端通過第二電容C2與三極管Q1的基極連接,第一二極管D1的陽極和繼電器K的另一端均與三極管Q1的集電極連接,三極管Q1的發射極與第一電容C1的另一端連接。本實施例中,三極管Q1為NPN型三極管,當然,在本實施例的一些情況下,三極管Q1也可以為PNP型三極管,但這時電路的結構也要相應發生變化。
本實施例中,第八電阻R8為限流電阻,用于對第五電阻R5和第七電阻R7之間的支路進行過流保護,第二電容C2為耦合電容,用于防止集成運算放大器IC和三極管Q1之間的干擾,因此其具有電路保護功能、電路安全性較高。其中,第七電阻R7為光敏電阻,在外界照明度強時第七電阻R7呈低電阻,供電電源VCC的電壓通過第七電阻R7和第一電位器RP1分壓,三極管Q1截止,繼電器K不動作,燈不亮;當外界照明昏暗時,第七電阻R7的阻值開始變大,三極管Q1導通,繼電器K得電吸合,燈點亮發光。
本實施例中,該光控照明裝置的控制電路還包括第九電阻R9,第九電阻R9的一端與第一電阻R1的另一端連接,第九電阻R9的另一端與集成運算放大器IC的反相輸入端連接。第九電阻R9為限流電阻,用于對第一電阻R1和集成運算放大器IC之間的支路進行過流保護。
本實施例中,該光控照明裝置的控制電路還包括第十電阻R10,第十電阻R10的一端與第八電阻R8的另一端連接,第十電阻R8的另一端與第一二極管D1的陰極連接。第十電阻R8為限流電阻,用于對第五電阻R5和第一二極管D1之間的支路進行過流保護。
本實施例中,該光控照明裝置的控制電路還包括第十一電阻R11,集成運算放大器IC的電源端通過第十一電阻R11連接供電電源VCC。第十一電阻R11為限流電阻,用于對集成運算放大器IC的電源端所在的支路進行過流保護。
本實施例中,該光控照明裝置的控制電路還包括第十二電阻R12,集成運算放大器IC的接地端通過第十二電阻R12接地。第十二電阻R12為限流電阻,用于對集成運算放大器IC的接地端所在的支路進行過流保護。
本實施例中,該光控照明裝置的控制電路還包括第十三電阻R13,三極管Q1的發射極通過第十三電阻R13與第一電容C1的另一端連接。第十三電阻R13為限流電阻,用于對三極管Q1的發射極所在的支路進行過流保護。
本實施例中,該光控照明裝置的控制電路還包括第十四電阻R14,第十四電阻R14的一端與繼電器K的另一端連接,第十四電阻R14的另一端與三極管Q1的集電極連接。第十四電阻R14為限流電阻,用于對繼電器K所在的支路進行過流保護。
總之,在本實施例中,由于設有限流電阻,可以對電路進行過流保護,因此其具有電路保護功能、電路安全性較高。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