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無線通信系統以及調度方法

文檔序號:7887465閱讀:269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無線通信系統以及調度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無線通信系統以及調度方法。
背景技術
近年來,為了進一步提高在下行鏈路上進行分組數據高速傳輸的HSDPA(High 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高速下行分組接入)的傳輸速度,已開始檢驗將在其中使用同一頻率、同一碼從多個發送天線同時發送互不相同的分組數據的MIMO(Multi Input Multi Output;多入多出)通信應用于HSDPA。進行MIMO通信時,從多個發送天線發送出的信號由裝備有多個接收天線的移動臺裝置所接收,所述多個接收天線的數量等于或大于基站裝置的發送天線的數量,并對由各個接收天線接收到的信號進行矩陣運算,以將其分離為由各個發送天線發送出的各個分組數據,然后進行解調和解碼。
在應用如上述MIMO通信的HSDPA中,在向多個移動臺裝置發送分組數據時,基站裝置能夠從多個發送天線同時向互不相同的移動臺裝置發送分組數據。例如裝備有兩個發送天線的基站裝置可將一個發送天線分配給一個移動臺裝置,將另一個發送天線分配給另一個移動臺裝置,然后同時發送分組數據。
如上所述,在基站裝置將多個發送天線分配給互不相同的移動臺裝置并同時發送分組數據時,如果接收該分組數據的所有移動臺裝置具有和基站裝置的發送天線相同數量或者是更多的接收天線,各個移動臺就可以正確地分離從發送天線發來的分組數據,并對發往其自身裝置的分組數據解調和解碼。
然而,如果移動臺裝置的接收天線的數量少于基站裝置的發送天線的數量,就會產生該移動臺裝置無法正確地分離從各個發送天線發來的分組數據,從而發往其他裝置的分組數據變成干擾分量使得接收質量惡化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使從多個發送天線向互不相同的移動臺裝置發送數據時,所有的移動臺裝置能夠正確地接收到發往自身裝置的數據。
本發明的主題是各移動臺裝置將在移動臺裝置中提供的接收天線數量通知到基站裝置,基站裝置根據所收到有關移動臺裝置的接收天線數量的通知進行調度,使所有的移動臺裝置能夠將經由多個發送天線發來的數據按照每個發送天線正確地進行分離。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提供一種無線通信系統,其包含至少其中的一個移動臺裝置裝備有多個接收天線的移動臺裝置群,以及經由多個發送天線向該移動臺裝置群發送數據的基站裝置。其中,所述移動臺裝置群的各個移動臺裝置包括接收天線數量通知信號發送部件,用于發送表示設置在移動臺裝置的接收天線數量的接收天線數量通知信號。所述基站裝置包括接收天線數量通知信號接收部件,用于接收所述接收天線數量通知信號;發送順序決定部件,用于根據所接收的接收天線數量通知信號來決定數據的發送順序;以及數據發送部件,用于根據決定的發送順序將數據分別分配給所述多個發送天線并進行發送。
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基站裝置是經由多個發送天線發送數據的基站裝置,其包含接收天線數量通知信號接收部件,接收表示為通信對象臺提供的接收天線數量的接收天線數量通知信號;發送順序決定部件,根據所接收到的接收天線數量通知信號決定數據的發送順序;以及數據發送部件,根據決定的發送順序將數據分配給多個發送天線并進行發送。
另外,根據本發明的又一實施例,移動臺裝置包含接收天線數量通知信號發送部件,用于發送表示為移動臺裝置提供的接收天線數量的接收天線數量通知信號。
再者,根據本發明的又一實施例,調度方法包含獲得通信對象臺的接收天線的數量的步驟;根據獲得的接收天線數量決定數據的發送順序的步驟;以及根據決定的發送順序將數據分配給多個發送天線并進行發送的步驟。


圖1是表示根據本發明實施例1的無線通信系統的結構的一個例子的圖;圖2是表示根據實施例1的基站裝置的內部結構的方框圖;圖3是表示根據實施例1的移動臺裝置的內部結構的方框圖;圖4是表示根據實施例1的其他移動臺裝置的內部結構的方框圖;
圖5是表示根據實施例1對發送天線進行數據分配的一個例子的圖;圖6是表示根據本發明實施例2的基站裝置的內部結構的方框圖;圖7是表示根據實施例2的移動臺裝置的內部結構的方框圖;圖8是表示根據實施例2的其他移動臺裝置的內部結構的方框圖;圖9是表示根據實施例2對發送天線進行數據分配的一個例子的圖;圖10是表示根據本發明實施例3的基站裝置的內部結構的方框圖;圖11是表示根據實施例3的移動臺裝置的內部結構的方框圖;圖12是表示根據實施例3的其他移動臺裝置的內部結構的方框圖;圖13是表示根據對實施例3的發送天線進行數據分配的一個例子的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以下參照附圖詳細說明本發明的實施例。
(實施例1)圖1是表示根據本發明實施例1的無線通信系統的結構的一個例子的圖,圖1中的無線通信系統包括裝備有兩個發送天線的基站裝置10、裝備了一個接收天線的移動臺裝置20、裝備了兩個接收天線的移動臺裝置30以及裝備了兩個接收天線的移動臺裝置40。
在此假定基站裝置10分別和移動臺裝置20、30以及40進行通信。
圖2是表示根據實施例1的基站裝置10的內部結構的方框圖。圖2中所示的基站裝置10包括由緩沖器102和調度器104構成的發送順序決定部件、編碼部件106、S/P(Serial/Parallel串行/并行)變換器108、調制器110-1~110-2、擴頻部件112-1~112-2、無線電發送機114-1~114-2、發送天線116-1~116-2、天線118、無線電接收機120、接收天線數量通知信號解碼器122、發送天線分配信號生成器124以及無線電發送機126。然而,在下述的說明中將從調制器110-1到發送天線116-1的數據流動以及從調制器110-2到發送天線116-2的數據流動分別稱為“支流”。
緩沖器102按照調度器104的調度將發送數據發送至移動臺裝置20、30以及40。調度器104根據由接收天線數量通知信號解碼器122解碼的各個接收天線數量通知信號,取決于各個移動臺裝置的接收天線的數量來進行調度,以確定數據發送順序。這里,接收天線數量通知信號是從移動臺裝置20、30以及40發送出、用來通知各個移動臺裝置所設置的接收天線數量的信號。
而且,調度器104將調度的結果,即,是將送往哪個移動臺裝置的支流分配給哪個發送天線通知到發送天線分配信號生成器124。有關調度器104所進行的調度將在后面描述。
編碼部件106將從緩沖器102發出的數據編碼為糾錯編碼的數據。S/P變換器108對糾錯編碼的數據進行串行/并行變換,生成兩個支流。調制器110-1和調制部110-2分別對支流進行調制。擴頻部件112-1和擴頻部件112-2分別以同一擴頻碼對支流進行擴頻。無線電發送機114-1和無線電發送機114-2分別對支流進行規定的無線處理(D/A變換、上變頻等),并以同一頻率經由分別對應的發送天線116-1和發送天線116-2同時進行發送。
天線118接收從移動臺裝置20、30以及40發送的接收天線數量通知信號,并發送由發送天線分配信號生成器124生成的發送天線分配信號。無線電接收機120對接收到的接收天線數量通知信號進行規定的無線處理(下變頻、A/D變換等)。接收天線數量通知信號解碼機122將接收天線數量通知信號解碼,并通知調度器104移動臺裝置20、30以及40的接收天線的數量。發送天線分配信號生成器124生成表示將送往哪個移動臺裝置的支流分配給哪個發送天線的發送天線分配信號。無線電發送機126對發送天線分配信號進行規定的無線處理(D/A變換、上變頻等)。
圖3是表示根據實施例1的移動臺裝置20的內部結構的方框圖。圖3中所示的移動臺裝置20包括接收天線202、無線電接收機204、解擴部件206、解調/解碼部件208、接收天線數量通知信號生成器210、無線電發送機212、天線214、無線電接收機216以及發送天線分配信號解碼器218。
無線電接收機204通過接收天線202接收從基站裝置10發送的各個支流的信號并進行規定的無線處理(下變頻、A/D變換等)。解擴部件206解擴接收到的信號。解調/解碼部件208對從基站裝置10發送的支流中、送往自身裝置的支流進行解調和解碼,以獲得接收數據。
接收天線數量通知信號生成部210生成接收天線數量通知信號,來通知基站裝置10為其自身裝置所提供的接收天線數量(在此為一個)。無線電發送機212對接收天線數量通知信號進行規定的無線處理(D/A變換、上變頻等),并通過天線214進行發送。
天線214接收從基站裝置10發送的發送天線分配信號,并發送由接收天線數量通知信號生成器210生成的接收天線數量通知信號。無線電接收機216對通過天線214接收到的發送天線分配信號進行規定的無線處理(下變頻、A/D變換等)。發送天線分配信號解碼器218對發送天線分配信號進行解碼,并向解調/解碼部208件通知表示將送往哪個移動臺裝置的支流分配給基站裝置10的哪個發送天線的信息。
圖4是表示根據實施例1的移動臺裝置30的內部結構的方框圖。然而,移動臺裝置40具備和移動臺裝置30相同的結構。圖4中所示的移動臺裝置30包括接收天線302-1~302-2、無線電接收機304-1~304-2、解擴部件306-1~306-2、支流分離部件308、P/S變換器310、解調/解碼部件312、信道估計部件314、接收天線數量通知信號生成器316、無線電發送機318、天線320、無線電接收機322以及發送天線分配信號解碼部324。
無線電接收機304-1和無線電接收機304-2通過對應的接收天線302-1和接收天線302-2接收基站裝置10發送的各個支流的信號,并進行規定的無線處理(下變頻、A/D變換等)。解擴部件306-1和解擴部件306-2解擴接收到的信號。支流分離部件308根據信道估計結果將解擴的接收到的信號分離成來自基站裝置10的支流的數據。P/S變換器310對分離所得的兩個支流的數據并行/串行變換為一個數據序列。解調/解碼部312對所得的數據序列中對應于從基站裝置10發往自身裝置的支流的數據進行解調和解碼后獲得接收數據。信道估計部314對分別由接收天線302-1和接收天線302-2接收的信號進行信道估計。
接收天線數量通知信號生成器316生成接收天線數量通知信號,來通知基站裝置10其自身裝置所裝備的接收天線數量(在此為兩個)。無線電發送機318對接收天線數量通知信號進行規定的無線處理(D/A變換、上變頻等)后,通過天線320進行發送。
天線320接收從基站裝置10發送的發送天線分配信號,并發送由接收天線數量通知信號生成器316生成的接收天線數量通知信號。無線電接收機322對通過天線320接收到的發送天線分配信號進行規定的無線處理(下變頻、A/D變換等)。發送天線分配信號解碼器324對無線處理過的發送天線分配信號解碼,并向解調/解碼部件312通知表示將送往哪個移動臺裝置的支流分配給基站裝置10的哪個發送天線的信息。
接下來將說明在由上述的基站裝置10、移動臺裝置20、30以及40構成的無線通信系統中的調度操作。
首先,由移動臺裝置20、30以及40的接收天線數量通知信號生成器210和316生成的接收天線數量通知信號從各個移動臺裝置中被發出。接收天線數量通知信號由基站裝置10的天線118進行接收。然后由無線電接收機120進行規定的無線處理(下變頻、A/D變換等),通過接收天線數量通知信號解碼器122解碼接收天線數量通知信號,并將各個移動臺裝置的接收天線數量通知給調度器104。
然后由調度器104進行如下調度在對其接收天線為一個的移動臺裝置20發送數據時,將發往移動臺裝置20的同一數據分配給兩個發送天線116-1~116-2,而在對其接收天線為兩個的移動臺裝置30和移動臺裝置40發送數據時,將互不相同的數據集(data set)(即,發往移動臺裝置30的兩個不同的數據集、發往移動臺裝置40的兩個不同的數據集或是分別發往移動臺裝置30的數據集和發往移動臺裝置40的數據集)分配給兩個發送天線116-1~116-2。
具體說來,如果使移動臺裝置20為用戶A、移動臺裝置30為用戶B、移動臺裝置40為用戶C,則調度器104以如圖5所示的方式進行調度,即,在t1將送往用戶A的數據A1分配給兩個發送天線116-1和發送天線116-2,在t2將送往用戶B的數據B1分配給發送天線116-1而將送往用戶C的數據C1分配給發送天線116-2,在t3和t4分別進行與在t1和t2同樣的分配。
然而,在t1和t3,數據A1和數據A2是被分配給兩個發送天線116-1~116-2,這可以通過由調度器104控制緩沖器102來生成數據A1或A2的副本、從緩沖器102連續輸出該數據及其副本、并由S/P變換器108進行并行/串行變換來實現。
另外,在本實施例中是以基站裝置10有兩個發送天線,移動臺裝置20有一個接收天線、移動臺裝置30以及移動臺裝置40各有兩個天線的情況為例子進行說明,但這些天線的數量可以是任意的。由于移動臺裝置能夠分離出與向其自身裝置提供的接收天線相同數量的支流,因此,在基站裝置具有N個發送天線(即,能夠發送N個支流)時,只要進行調度以致將不同的數據分配給N個發送天線中對應的發送天線,而該不同數據的數量等于在作為同時向其發送數據的發送對象的移動臺裝置中具有最少數量的接收天線的移動臺裝置的接收天線的數量。
例如,基站裝置設有三個發送天線(能夠發送三個支流)時,如果在作為同時向其發送數據的發送對象的移動臺裝置中有一個移動臺裝置只有兩個接收天線,則進行調度,以致將兩個不同的支流分配給三個發送天線中的兩個,或是將兩個不同支流及他們中的任何一方的副本分配給三個發送天線。另外,如果在作為同時向其發送數據的發送對象的所有移動臺裝置中有三個或超過三個以上的接收天線,則進行調度,以致將三個不同的支流分配給三個發送天線。
調度器104將把送往哪個移動臺裝置的支流分配給哪個發送天線作為調度器104的調度結果通知到發送天線分配信號生成器124。然后發送天線分配信號生成器124生成發送天線分配信號來通知各個移動臺裝置有關上述發送天線分配的信息。發送天線分配信號由無線電發送機126通過天線118進行發送。
另一方面,調度器104控制緩沖器102,并且緩沖器102發出的數據由編碼部106編碼為糾錯編碼的數據。由S/P變換部108將所述糾錯編碼后的數據串行/并行變換為兩個支流。然后,兩個支流分別在調制器110-1~110-2接受調制;在擴頻部件112-1~112-2中以同一擴頻碼接受擴頻,并由無線電發送機114-1~114-2通過發送天線116-1~116-2以同一頻率來發送。
然后,各個移動臺裝置通過接收天線202或是接收天線302-1~302-2接收包含發往自身裝置的支流的信號。同時,各個移動臺裝置通過天線214或是天線320接收發送天線分配信號。
然后,由發送天線分配信號解碼器218或是發送天線分配信號解碼器324對發送天線分配信號進行解碼,將有關向基站裝置10的發送天線分配支流的信息通知到解調/解碼部件208或解調/解碼部件312。
因為移動臺裝置20接收的信號是將同一支流分配給兩個發送天線而發送的信號,因此,發送天線分配信號的內容是表示將送往移動臺裝置20的同一支流分配給兩個發送天線。另外,對于移動臺裝置30和移動臺裝置40,只將發往它們的一個支流分配給兩個發送天線,因此,發送天線分配信號的內容表示是將兩個移動臺裝置的支流中的哪一個分配給第1或第2的發送天線。
根據上述的發送天線分配信號的內容,在移動臺裝置20由解調/解碼部件208對送往自身裝置的支流進行解調和解碼并獲得接收數據。另外,在移動臺裝置30和移動臺裝置40由支流分離部件308將接收的信號分離成來自基站裝置10的支流的數據后,由解調/解碼部件312對送往自身裝置的支流進行解調和解碼并獲得接收數據。
如上所述,根據本實施例,移動臺裝置向基站裝置通知其自身裝置的接收天線數量,基站裝置在將數據分配給多個發送天線時進行調度,使得能夠將與接收天線數量最少的移動臺裝置的接收天線數量相同數量的不同數據同時進行發送。因此即使在基站裝置經由多個發送天線向互不相同的移動臺裝置發送數據時,所有的移動臺裝置都能夠正確地接收發往自身裝置的數據。
(實施例2)本發明實施例2的特征是各個移動臺裝置將表示信道質量的指標(CQI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信道質量指示符)報告到基站裝置,而基站裝置根據CQI和各個移動臺裝置的接收天線數量進行調度。另外,假定本實施例中的無線通信系統具備和圖1所示的無線通信系統相同的結構,在此省略其說明。
圖6是表示根據實施例2的基站裝置的內部結構的方框圖。對于和圖2所示的基站裝置10中相同的部分用相同的標號來表示,并省略其說明。
調度器104a根據由接收天線數量通知信號解碼器122解碼的接收天線數量通知信號以及由后述的CQI解碼器402解碼的CQI,取決于各個移動臺裝置的接收天線數量和天線之間的CQI來進行調度以確定數據發送順序。CQI解碼器402將從移動臺裝置發送的CQI解碼。這里,CQI是表示發送天線116-1以及發送天線116-2中的一個和移動臺裝置的接收天線之間的信道質量的指標,例如可使用CIR(Carrier to Interference Ratio;載干比)等作為CQI。
圖7是表示根據實施例2的移動臺裝置的內部結構的方框圖。圖7中所示的移動臺裝置是具有一個接收天線的移動臺裝置,并且對于和圖3所示的移動臺裝置20相同的部分用相同的標號來表示,并省略其說明。
信道估計部件502對接收天線202接收的信號進行信道估計。CQI測定部件504根據信道估計結果分別測定基站裝置的發送天線116-1以及發送天線116-2和其自身裝置的接收天線202之間的CQI。
圖8是表示根據實施例2的其他移動臺裝置的內部結構的方框圖。圖8中所示的移動臺裝置是具有兩個接收天線的移動臺裝置,對于和圖4所示的移動臺裝置30相同的部分用相同的標號來表示,并省略其說明。
CQI測定部件602根據信道估計結果分別測定基站裝置的發送天線116-1以及發送天線116-2和自身裝置的接收天線302-1以及接收天線302-2之間的CQI。
接下來說明由上述的基站裝置和移動臺裝置構成的無線通信系統中的調度操作。
在本實施例中也是首先由各個移動臺裝置生成接收天線數量通知信號,并發送到基站裝置。這個時候,CQI測定部件504和CQI測定部件602分別根據信道估計部件502和信道估計部314的信道估計結果,來測定從基站裝置的發送天線測定116-1和發送天線116-2發送的每個支流的CQI,并將所測定的CQI和接收天線數量通知信號同時發出。
接收天線數量通知信號和CQI由基站裝置的天線118進行接收。然后,由無線電接收機120進行規定的無線處理(下變頻、A/D變換等);接收天線數量通知信號解碼器122對接收天線數量通知信號進行解碼;CQI解碼器402對CQI進行解碼;并且接收天線數量通知信號解碼器和CQ2解碼器將各個移動臺裝置的接收天線數量和每個支流的CQI通知到調度器104a。
然后,調度器104a進行如下調度在向接收天線數目為一個的移動臺裝置發送數據時,將發往該移動臺裝置的同一數據分配給兩個發送天線116-1~116-2,而在向接收天線數目為兩個的移動臺裝置發送數據時,將互不相同的數據集分別分配給兩個發送天線116-1~116-2。另外在這個時候進行調度,使得能夠根據由各個移動臺裝置通知的CQI將數據在質量良好的信道上傳輸到各個移動臺裝置。
具體說來,以下述方式進行調度,如果使接收天線為一個的移動臺裝置為用戶A、接收天線為兩個的移動臺裝置為用戶B和用戶C,則如圖9所示,調度器進行調度以致在t1將送往用戶A的數據A1分配給兩個發送天線116-1和發送天線116-2,在t2將送往用戶B的數據B1分配給發送天線116-1而將送往用戶B的數據B2分配給發送天線116-2,在t3和t4進行與在t1和t2同樣的分配。這里,例如在t3,由CQI檢測出發送天線116-1和用戶B的接收天線之間的信道質量以及發送天線116-2和用戶C的接收天線之間的信道質量為良好,因此,調度器104a進行如圖9所示的調度。
然而,在t1,數據A1是被分配給兩個發送天線116-1~116-2,這可以通過由調度器104a控制緩沖器102來生成數據A1的副本、從緩沖器102連續輸出該數據及其副本、并由S/P變換器108進行并行/串行變換來實現。
另外,在本實施例中是以基站裝置有兩個發送天線,每個移動臺裝置有一個或兩個接收天線的情況為例子進行說明,但這些天線的數量可以是任意的。由于移動臺裝置能夠分離出與向其自身裝置提供的接收天線相同數量的支流,因此,在基站裝置具有N個發送天線(即,能夠發送N個支流)時,只要進行調度以致將不同的數據分配給N個發送天線中對應的發送天線,而該不同數據的數量等于在作為同時向其發送數據的發送對象的移動臺裝置中具有最少數量的接收天線的移動臺裝置的接收天線的數量。
而且,和實施例1同樣地,上述調度的結果作為發送天線分配信號從天線118發出,同時,發送天線116-1和發送天線116-2分別根據調度結果發送數據。由此,各個移動臺裝置根據發送天線分配信號對送往自身裝置的數據進行解調和解碼并獲得接收數據。
由此,根據本實施例,移動臺裝置向基站報告每個支流的CQI,基站裝置依據報告的CQI和各個移動臺裝置的接收天線數量進行調度,因此,能夠提高在各個移動臺裝置的數據接收質量,防止無謂的數據重發并提高吞吐量。
然而,在本實施例中,也可令基站裝置使用從移動臺裝置報告的每個支流的CQI來自適應地變更調制方式和糾錯編碼方式。這個時候,在如圖6所示的基站裝置中,在S/P變換器108之后裝備用于每個支流的編碼部件,使各支流的編碼部件和調制部件自適應地進行糾錯編碼和調制。
(實施例3)本發明實施例3的特征為在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Multiple,正交頻分復用)方式或是MC-CDMA(Multi Carrier-Code DivisionMultiple Access,多載波碼分多址)方式等通信中,移動臺裝置將設置在自身裝置的接收天線數量通知到基站裝置。另外,在此假定本實施例的無線通信系統具備和圖1所示的無線通信系統相同的結構并省略其說明。
圖10是表示根據本發明實施例3的基站裝置的內部結構的方框圖。與圖6所示的基站裝置相同的部分用相同的標號表示并省略其說明。
CQI解碼器402解碼由移動臺裝置發送的CQI。調制器702-1~702-4對每個由串行/并行變換所得的副載波的數據進行調制。IFFT(Inverse FastFourier Transform,快速傅立葉逆變換)部704-1~704-2分別將兩個副載波的數據為一個單位進行快速傅立葉逆變換。然而,在本實施例中雖然是以一個支流中包含有兩個副載波的數據為例進行說明,但各個支流所包含的副載波數量可以是任意的。
圖11是表示根據實施例3的移動臺裝置的內部結構的方框圖。在圖11中所示的移動臺裝置是接收天線為一個的移動臺裝置,對于和圖7所示的移動臺裝置相同的部分用相同的標號來表示并省略其說明。
FFT(Fast Fourier Transform,快速傅立葉變換)部件802對經由接收天線202接收的信號進行快速傅立葉變換。
圖12是表示根據實施例3的其他移動臺裝置的內部結構的方框圖。在圖12中所示的移動臺裝置是接收天線為兩個的移動臺裝置,對于和圖8所示的移動臺裝置相同的部分用相同的標號表示,并省略其說明。
FFT部件902-1~902-2分別對經由接收天線302-1~302-2接收的信號進行快速傅立葉變換。
接下來說明由上述的基站裝置和移動臺裝置構成的無線通信系統中的調度操作。
在本實施例首先也是由各個移動臺裝置生成接收天線數量通知信號后發送到基站裝置。在這個時候,CQI測定部件504和CQI測定部件602分別根據信道估計部件502和信道估計部件314的信道估計結果,來測定基站裝置的發送天線116-1和發送天線116-2發送的每個支流的CQI,并將所測定的CQI和接收天線數量通知信號同時發出。
接收天線數量通知信號和CQI由基站裝置的天線118進行接收。然后,由無線電接收機120進行規定的無線處理(下變頻、A/D變換等)。接收天線數量通知信號解碼器122對接收天線數量通知信號進行解碼,CQI解碼器402對CQI進行解碼,以將各個移動臺裝置的接收天線數量和每個支流的CQI通知到調度器104a。
然后,調度器104a進行如下調度在向接收天線數目為一個的移動臺裝置發送數據時,將發往該移動臺裝置的同一數據分配給兩個發送天線116-1~116-2,而在向接收天線數目為兩個的移動臺裝置發送數據時,將互不相同的數據集分別分配給兩個發送天線116-1~116-2。另外在這個時候進行調度,使得能夠根據各個移動臺裝置通知的CQI,將數據在質量良好的信道上傳輸到各個移動臺裝置。再者,調度器104進行如下的調度在向接收天線數目為一個的移動臺裝置發送數據時,在各個支流中將相同數據疊加在同一頻率的副載波上,而在向接收天線數目為兩個的移動臺裝置發送數據時,在各個支流中將互不相同的數據疊加在同一頻率的副載波上。
具體說來,以下述方式進行調度,如果使接收天線為一個的移動臺裝置為用戶A、接收天線為兩個的移動臺裝置為用戶B和用戶C,則如圖13所示,調度器進行如下調度在t1將送往用戶A的數據A1分配給從兩個發送天線116-1和發送天線116-2發送的支流的頻率為f1的副載波,將送往用戶A的數據A2分配給頻率為f2的副載波;在t2將送往用戶B的數據B1分配給從發送天線116-1發送的支流的頻率為f1的副載波,而將送往用戶C的數據C1分配給頻率為f2的副載波,將送往用戶B的數據B2分配給從發送天線116-2發送的支流的頻率為f1的副載波,而將送往用戶B的數據B3分配給頻率為f2的副載波,在t3和t4進行與在t1和t2同樣的分配。
然而,在t1,數據A1和數據A2是被分配給兩個發送天線116-1~116-2,這可以通過由調度器104a控制緩沖器102來生成數據A1和數據A2的副本,以數據A1、數據A2、數據A1(副本)、數據A2(副本)的順序從緩沖器102輸出數據,并由S/P變換器108進行并行/串行變換來實現。
另外,在本實施例中是以基站裝置有兩個發送天線,每個移動臺裝置有一個或兩個接收天線的情況為例子進行說明,但這些天線的數量可以是任意的。由于移動臺裝置能夠分離出與向其自身裝置提供的接收天線相同數量的支流,因此,在基站裝置具有N個發送天線(即,能夠發送N個支流)時,只要進行調度以致將不同的數據分配給N個發送天線中對應的發送天線,而該不同數據的數量等于在作為同時向其發送數據的發送對象的移動臺裝置中具有最少數量的接收天線的移動臺裝置的接收天線的數量。
而且,和實施例1同樣地,上述調度的結果作為發送天線分配信號從天線118發出,同時,發送天線116-1和發送天線116-2分別根據調度結果發送數據。由此,各個移動臺裝置對接收信號進行快速傅立葉變換,并根據發送天線分配信號將送往自身裝置的數據解調和解碼而獲得接收數據。
由此,根據本實施例,在使用OFDM方式或是MC-CDMA方式的通信中,即使在基站裝置經由多個發送天線向互不相同的移動臺裝置發送數據時,所有的移動臺裝置都能夠正確地接收發往自身裝置的數據。
如上述說明,根據本發明,即使是在經由多個發送天線向互不相同的接收裝置發送數據的情況下,所有的接收裝置都能夠正確地接收發往自身裝置的數據。
本說明書基于2002年6月20日提交的日本專利申請第2002-179818號。其內容都包含于此以資參考。
工業實用性本發明適用于無線通信系統以及調度方法。
權利要求
1.一種無線通信系統,包括至少其中的一個移動臺裝置裝備有多個接收天線的移動臺裝置群,以及經由多個發送天線向該移動臺裝置群發送數據的基站裝置,其中,所述移動臺裝置群的各個移動臺裝置包括接收天線數量通知信號發送部件,發送表示設置在移動臺裝置的接收天線數量的接收天線數量通知信號;所述基站裝置包括接收天線數量通知信號接收部件,接收所述接收天線數量通知信號;發送順序決定部件,根據所接收的接收天線數量通知信號來決定數據的發送順序;以及數據發送部件,根據決定的發送順序將數據分別分配給所述多個發送天線并進行發送。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線通信系統,其中,所述基站裝置還包括發送天線分配信號發送部件,用于發送發送天線分配信號,該發送天線分配信號是用來通知由所述數據發送部件對所述多個發送天線進行的數據分配。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線通信系統,其中,所述發送順序決定部件決定發送順序以便發送互不相同的數據,該互不相同的數據的數量等于作為經由所述多個發送天線同時發送數據的發送對象的移動臺裝置中具有最少數量的接收天線的移動臺裝置的接收天線的數量。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線通信系統,其中,所述移動臺裝置群的各個移動臺裝置還包括鏈路質量測定部件,測定所述基站裝置的多個發送天線和移動臺裝置的接收天線之間的鏈路質量;以及鏈路質量信息發送部件,發送測定出的鏈路質量的信息;所述基站裝置還包括鏈路質量信息接收部件,接收鏈路質量信息;其中,所述發送順序決定部件根據接收的鏈路質量信息以及接收天線數量通知信號來決定數據的發送順序。
5.一種經由多個發送天線發送數據的基站裝置,包括接收天線數量通知信號接收部件,接收表示為通信對象臺提供的接收天線數量的接收天線數量通知信號;發送順序決定部件,根據所接收到的接收天線數量通知信號決定數據的發送順序;以及數據發送部件,根據決定的發送順序將數據分配給多個發送天線并進行發送。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基站裝置,還包括發送天線分配信號發送部件,用于發送發送天線分配信號,該發送天線分配信號是用來通知由所述數據發送部件對所述多個發送天線進行的數據分配。
7.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基站裝置,其中,所述發送順序決定部件決定發送順序以便發送互不相同的數據,該互不相同的數據的數量等于經由所述多個發送天線同時向其發送數據的通信對象臺中具有最少數量的接收天線的通信對象臺的接收天線的數量。
8.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基站裝置,還包括鏈路質量信息接收部件,接收表示所述多個發送天線和通信對象臺的接收天線之間的鏈路質量的鏈路質量信息,其中,所述發送順序決定部件根據接收的鏈路質量信息以及接收天線數量通知信號決定數據的發送順序。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基站裝置,其中,所述數據發送部件根據所述鏈路質量信息自適應地改變分配給所述多個發送天線的數據的調制方式和編碼方式,并進行發送。
10.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基站裝置,其中,所述數據發送部件將分別分配給所述多個天線的每一個的數據疊加在多個載波上并進行發送。
11.一種移動臺裝置,包括接收天線數量通知信號發送部件,發送表示為移動臺裝置提供的接收天線數量的接收天線數量通知信號。
12.一種調度方法,包括下列步驟獲得通信對象臺的接收天線數量的步驟;根據獲得的接收天線數量決定數據的發送順序的步驟;以及根據決定的發送順序將數據分配給多個發送天線并進行發送的步驟。
全文摘要
一種無線通信系統和調度方法,使得在從多個發送天線向互不相同的移動臺裝置發送數據時,所有的移動臺裝置能夠正確地接收發往自身裝置的數據。調度器(104)進行根據各個移動臺裝置的接收天線數量決定數據的發送順序的調度。而且,調度器(104)根據調度的結果,將把送往哪個移動臺裝置的支流分配給哪個發送天線通知到發送天線分配信號生成部(124)。接收天線數量通知信號解碼部件(122)對接收天線數量通知信號進行解碼,將各個移動臺裝置的接收天線數量通知到調度器(104)。發送天線分配信號生成部件(124)生成表示將送往哪個移動臺裝置的支流分配給哪個發送天線的發送天線分配信號。
文檔編號H04B7/06GK1640019SQ0380454
公開日2005年7月13日 申請日期2003年6月13日 優先權日2002年6月20日
發明者吉井勇, 上杉充, 上原利幸 申請人:松下電器產業株式會社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