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3d眼鏡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3D眼鏡技術領域,更為具體地,涉及一種感應3D眼鏡是否佩戴而自動開關機的3D眼鏡。
背景技術:
隨著技術的發展和人們對娛樂需求的提高,3D電影、電視慢慢的成為了人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3D眼鏡也伴隨著進入了廣大的電影院、家庭。目前使用的3D眼鏡大多都是主動式眼鏡,內部存在電子電路。3D眼鏡在開機和關機的時候,都是通過專門的按鍵或撥動開關等機械部件的手動控制完成的。在實際應用中, 這種專門的手動開關機控制機械部件存在有下述問題。首先,反復操作按鍵或撥動開關或者按動力度過大等對按鍵、撥動開關的不當操作,會造成甚至加速機械部件的內部磨損,致使按鍵接觸不良甚至損壞。其次,按鍵或撥動開關處密封不嚴,易進入灰塵、潮氣等而導致使3D眼鏡的內部電路腐蝕損壞;并且按鍵、撥動開關處極易引入靜電,也有可能影響使用甚至損壞眼鏡。此外,使用這種專門的手動開關機控制手段,容易因為引起開關的損壞;并且機都需要手動操作,影響用戶體驗;如果用戶使用后如果忘記關機,還會額外消耗電能,甚至損壞電池。
實用新型內容鑒于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具有感應是否佩戴而自動開關機功能的3D眼鏡。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3D眼鏡,包括眼鏡框架以及設置于所述眼鏡框架上的控制單元,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眼鏡框架的在正常佩戴時能夠與人體接觸的部分設置有電容傳感器,所述電容傳感器所感測到的電容值根據是否與人體接觸而發生變化;并且所述控制單元被設置為與所述電容傳感器電連接,用于根據所述電容傳感器當前所感測的電容值,控制所述3D眼鏡在佩戴時開機以及在不佩戴時關機。此外,在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實施例中,所述電容傳感器被設置在所述眼鏡框架的眼鏡腿的內側中后部。此外,在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實施例中,所述電容傳感器被設置在所述眼鏡框架的一個眼鏡腿中。此外,在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實施例中,所述電容傳感器被設置在所述眼鏡框架的兩個眼鏡腿中。此外,在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實施例中,所述電容傳感器被設置在所述眼鏡框架的
鼻翼支撐位置。此外,在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實施例中,所述控制電路由微控制單元(Micro Control Unit, MCU)來實現。[0014]根據本實用新型的3D眼鏡能夠通過設置在眼鏡框架內側的電容傳感器所感測的電容值的大小變化來感應3D眼鏡是否佩戴,從而自動進行3D眼鏡的開機和關機。利用上述3D眼鏡,不僅能夠省去機械式開關,去除了例如壽命短、接觸抖動、操作不方便、結構復雜、占用空間大等等機械按鍵帶來的諸多不利影響,而且還可以使得產品ID設計更加簡單和隨意化。另外,還可以優化用戶的使用操作,增強便捷體驗。為了實現上述以及相關目的,本實用新型的一個或多個方面包括后面將詳細說明并在權利要求中特別指出的特征。下面的說明以及附圖詳細說明了本實用新型的某些示例性方面。然而,這些方面指示的僅僅是可使用本實用新型的原理的各種方式中的一些方式。 此外,本實用新型旨在包括所有這些方面以及它們的等同物。
通過參考
以下結合附圖的說明及權利要求書的內容,并且隨著對本實用新型的更全面理解,本實用新型的其它目的及結果將更加明白及易于理解。在附圖中圖1為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實施例的3D眼鏡結構示意圖;圖2為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開關機控制電路的邏輯結構示意圖;圖3為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第二實施例的3D眼鏡結構示意圖。在所有附圖中相同的標號指示相似或相應的特征或功能。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進行詳細描述。第一實施例圖1示出了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實施例的3D眼鏡結構示意圖,圖2為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開關機控制電路的邏輯結構示意圖。如圖1和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3D眼鏡10包括眼鏡框架110、以及設置于眼鏡框架上的控制單元120 (圖1中未示出),控制單元120用于為3D眼鏡提供開機和關機的自動控制。此外,在眼鏡框架110的眼鏡腿中的3D眼鏡在正常佩戴時能夠與人體接觸的部分還設置有電容傳感器111,該電容傳感器111所感測的電容值會因與人體接觸與否而發生變化。具體地,當用戶佩戴上3D眼鏡時,電容傳感器111與人體接觸時,由于人體的作用,電容傳感器111當前所感測到的電容值會變大。而在用戶摘下3D眼鏡(即,沒有佩戴 3D眼鏡)時,電容傳感器111沒有與人體接觸。在這種情況下,由于該電容傳感器111沒有與人體接觸時,所以電容傳感器111當前所感測到的電容值會比與人體接觸時的電容值小。控制單元120被設置為與電容傳感器111電連接,用于根據電容傳感器111當前所感測的電容值來自動進行3D眼鏡的開機和關機。例如,在控制單元120中,可以將電容傳感器111當前所感測的電容值與一預設的閾值進行比較。在當前所感測的電容值大于該預設閾值時,控制單元120打開3D眼鏡。而在當前所感測的電容值小于該預設閾值時,控制單元120關斷3D眼鏡。這里,所述預設的閾值是根據該電容傳感器111的設置位置而預先設置,并且該預設閾值被設置為大于沒有佩戴3D眼鏡時的電容傳感器的電容值,并且小于佩戴3D眼鏡時的電容傳感器111的電容值。或者,在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示例中,所述控制單元120可以根據與先前感測的電容值相比,電容傳感器111當前感測的電容值是增大還是減少來控制3D眼鏡的開機和關機。在當前所感測到的電容值增大時,控制3D眼鏡開機。而在當前所感測到的電容值減少時,控制3D眼鏡關機。在操作時,當用戶帶上3D眼鏡時,由于電容傳感器111與人體接觸,在人體的作用下電容傳感器111的電容值變大(或者,所感測的電容值大于預設閾值)。這時,控制單元 120控制3D眼鏡100開機。而在用戶摘下3D眼鏡后,電容傳感器111從與人體接觸的狀態改變至離開人體,其電容值會逐漸減少,控制單元122根據該電容傳感器111的電容值的減少控制3D眼鏡100進入低功耗休眠狀態,實現自動關機。此外,本實用新型中的控制單元120可以利用微控制單元(Micro Control Unit, MCU)來實現。在其它實施例中,控制單元120也可以利用其它具有處理能力的設備實現。在第一實施例中,電容傳感器111設置在眼鏡框架110的眼鏡腿內側中后部,在3D 眼鏡被正常佩戴時,這一位置易于與人體自然接觸,并且接觸面比較大,電容傳感器對3D 眼鏡是否被佩戴的感應比較靈敏。第二實施例圖3為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的3D眼鏡結構示意圖。與圖1相比,圖3中示出的第二實施例的不同之處僅僅在于電容傳感器111的設置位置。如圖3所示,在第二實施例中,電容傳感器111設置在眼鏡框架110的鼻翼支撐位置,在用戶佩戴3D眼鏡時,該位置也必定會與人體接觸,從而使得電容傳感器所感測的電容值增大。在這種情況下,控制單元120控制3D眼鏡100開機。同樣,在用戶摘下3D眼鏡后,電容傳感器111從與人體接觸的狀態改變至離開人體,其電容值會逐漸減少,控制單元120根據該電容傳感器111的電容值的減少控制3D眼鏡100進入低功耗休眠狀態,實現自動關機。通過上述實施例可以看出,應用本實用新型提供的3D眼鏡,由于電容傳感器的自動感應功能,當用戶戴上3D眼鏡后,3D眼鏡會自動開機;當用戶摘下3D眼鏡后,3D眼鏡會自動關機。本實用新型是在傳統的以單片機為核心的3D眼鏡的基礎上,在眼鏡框架上人體佩戴時易于接觸的位置增加電容傳感器構成的,電容傳感器能感應附近的電容容量變化, 佩戴眼鏡時容量增大,摘下眼鏡時容量減小。控制單元檢測該容量變化并根據容量的大小開關眼鏡。這種通過佩戴的感應實現自動開關機的設計,一方面省去了笨重的機械式按鍵開關,去除了例如壽命短、接觸抖動、操作不方便、結構復雜、占用空間大等等機械按鍵帶來的諸多不利影響。使得產品ID設計更加簡單和隨意化,產品體積能夠小型化用戶繁瑣的操作過程。另一方面,用戶在使用本實用新型提供3D眼鏡時,佩戴時自動開機、摘下后自動關機,無需手動開關機,避免了用戶繁瑣的操作過程,極大地優化了用戶的使用操作,增強了便捷體驗;同時還能夠減少3D眼鏡不必要的能量消耗,延長3D眼鏡電池的使用時間。如上參照附圖以示例的方式描述了根據本實用新型的3D眼鏡。但是,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對于上述本實用新型所提出的3D眼鏡,還可以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內容的基礎上做出各種改進。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當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的內容確定。
權利要求1.一種3D眼鏡,包括眼鏡框架以及設置于所述眼鏡框架上的控制單元,其特征在于, 還包括在所述眼鏡框架的在正常佩戴時能夠與人體接觸的部分設置有電容傳感器,所述電容傳感器所感測到的電容值根據是否與人體接觸而發生變化;并且,所述控制單元被設置為與所述電容傳感器電連接,用于根據所述電容傳感器當前所感測到的電容值,控制所述3D眼鏡在佩戴時開機以及在不佩戴時關機。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3D眼鏡,其特征在于,所述電容傳感器設置在所述眼鏡框架的眼鏡腿的內側中后部。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3D眼鏡,其特征在于,所述電容傳感器設置在所述眼鏡框架的一個眼鏡腿中。
4.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3D眼鏡,其特征在于,所述電容傳感器設置在所述眼鏡框架的兩個眼鏡腿中。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3D眼鏡,其特征在于,所述電容傳感器設置在所述眼鏡框架的鼻翼支撐位置。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3D眼鏡,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單元由微控制單元實現。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3D眼鏡,包括眼鏡框架以及設置于所述眼鏡框架上的控制單元,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眼鏡框架的在正常佩戴時能夠與人體接觸的部分設置有電容傳感器,所述電容傳感器所感測到的電容值根據是否與人體接觸而發生變化;并且所述控制單元被設置為與所述電容傳感器電連接,用于根據所述電容傳感器所感測到的電容值來控制所述3D眼鏡在佩戴時開機以及在不佩戴時關機。利用本實用新型,不僅能夠省去機械式開關,去除了例如壽命短、接觸抖動、操作不方便、結構復雜、占用空間大等等機械按鍵帶來的諸多不利影響。使得產品ID設計更加簡單和隨意化;還可以優化用戶的使用操作,增強便捷體驗。
文檔編號H04N13/00GK202306012SQ20112038933
公開日2012年7月4日 申請日期2011年10月13日 優先權日2011年10月13日
發明者吳凡, 周宏偉, 韓盈盈 申請人:歌爾聲學股份有限公司